国戏研究生跨系部联合创作剧目京剧《丰子恺》排练进行时
时间:2025-05-16 09:18:36 阅读: 次 作者:国戏研究生教育
1937年11月6日,淞沪会战的炮火震碎了浙江桐乡的宁静,一位文人背起画箱,扶老携幼在硝烟中辗转十余省,历经十年颠沛,以漫画为戟、以笔墨为盾,在方寸纸张之间绘出了属于中华民族的文人脊梁。如今,这段被称作“艺术逃难”的传奇,即将以京剧形式重现舞台——新编京剧《丰子恺》 正在紧锣密鼓排练中,邀您共赴一场跨越时空的家国对话。

近日,导演系研究生导师李小琴来到新编京剧《丰子恺》排练现场进行指导工作,并与演员们进行了深度交流,同时对剧组五月底的首演表示期待。
剧组特邀板鼓设计国戏附中的孙哲恬汐老师也来到剧组练乐现场。孙哲恬汐老师对剧组音乐设计宋京瑶的艺术创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向乐手们分享了自己的许多宝贵建议。

以脚步丈量历史,以笔墨复刻风骨
为精准还原丰子恺“艺术逃难”的真实轨迹,主创团队在项目立项后的半年间开展了深度考据工:实地踏勘浙江桐乡丰子恺纪念馆,研读中国现代文学馆“叶圣陶·丰子恺著作藏品展”中的文献,旁听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心讲坛”第十九期“‘以仁克暴’:丰子恺抗战漫文漫画研究”专题讲座,并观摩同名传记电影等等。从纪念馆内泛黄的漫画原稿,到秦雅萌研究员讲述的“学生面对《轰炸》系列作品时哄堂大笑让丰先生寒心”的轶事,每一处历史细节都化为了剧本“血肉”的肌理与脉络。
点击回顾剧组调研历程:
国戏研究生跨系部联合创作剧目京剧《丰子恺》剧组赴“叶圣陶·丰子恺著作藏品展”参观调研研究生跨系部联合创作剧目京剧《丰子恺》剧组到桐乡市丰子恺纪念馆开展调研座谈活动
硝烟中提笔为刃,方寸间守护山河|京剧《丰子恺》剧组召开剧目创作推进会
03、导演创作手记
国难当头,书生何用?以笔代枪铸长城
“宁当流浪汉,不做亡国奴!”

(配图:丰子恺原作《轰炸》《流离图》)
当山河破碎,丰子恺以漫画为武器,将炮弹壳改作花瓶、化作天使接住空中炸弹,这种“向死而生”的“战时相”的创作,是丰子恺先生对中华民族必胜的不朽信念。
新编京剧《丰子恺》的创作,于导演黎威而言是叩击灵魂的追问:京剧的程式化表演,能否承载知识分子的精神突围?她试图在戏曲的虚实相生间,嫁接漫画的留白哲思——用演员的身段化表演勾勒流亡轨迹,复现漫画笔触;将血泪与呐喊融在“愿将这血泪史画中声讨,不枉我穿一袭书生长袍”的唱词中;炮火轰炸声与传统锣鼓点相互交织,在舞台上创造出跨越时空的交响。
“漫画是笔杆抗战的先锋”
丰子恺先生曾说:“人间的事,只要生机不灭,即使重遭天灾人祸,暂被阻抑,终有抬头的日子。”
正值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丰子恺先生逝世五十周年,《丰子恺》剧组希望以京剧之火,再燃那代文人用笔墨守护的生机。
京剧《丰子恺》首演在即
{敬请期待}
国戏研究生教育编辑组
排版:张静
校对:冯瑜璇
责编:王扬
编审:焦敬阁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