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遗”脉相承

时间:2022-04-14 15:50:35 阅读:
昆曲,原名“昆山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诞生于元代后期,由昆山人顾坚草创,最早叫昆山腔。到明代嘉靖年间,昆曲音乐家、改革家魏良辅对昆山腔进行大胆改革,吸收当时流行的余姚腔、弋阳腔、海盐腔特点,形成新的声腔,广受欢迎。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的昆曲,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有着“百戏之祖”之称。国际上,昆曲更与意大利歌剧、英国莎翁剧相提并论,被业内视为“雅乐”,距今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
<a href=http://www.xiaopiaoyou.com/kunqufayuandi/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昆曲</a>
昆曲唱腔柔美,唱词优雅,很快便受到江南文人墨客的追捧。至明代万历年间,昆曲得到皇室认可,成为官方戏曲,出现爆发式发展,涌现出大量优秀剧本。据记载,当时仅苏州一地,昆曲专业演员就达数千人。

从明代中叶至清代初期,昆曲是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剧种·剧目·剧人》中写道:“昆曲独占戏曲鳌头两百余年,期间没有任何一个剧种能与之抗衡。明代后期到清代初期,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为之倾倒。”作家余秋雨更形象地评价:昆曲主宰了中华民族集体审美达两百年之久。

清代中叶后,昆曲开始走下坡路,成为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

近两百年来,昆曲几经沉浮,时而淡出人们视线,时而又被拉回来。
<a href=http://www.xiaopiaoyou.com/kunqufayuandi/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昆曲</a>
“纵观历史脉络,古老昆曲能够焕发新生,需要与时俱进、创造革新。”杨守松说,青春版《牡丹亭》将五十五折原本去粗取精,删减成二十九折,并利用现代剧场、起用年轻演员、加入现代审美形式进行呈现。统计显示,自2004年青春版《牡丹亭》启动巡演后,吸引了数十万青年人自愿走进剧院,感受昆曲之美。

昆曲工作者正主动适应快节奏的网络传播,“水磨腔”不再曲高和寡,而是知音渐多。单从《牡丹亭》的创作编排看,就见证了昆曲近年来的繁荣与创新。从北京到江苏,再到上海,再到海外,有厅堂版、传承版、精华版、园林版、青春版、中日版等。

新技术与非遗的结合,不仅让昆曲焕发了新活力,同时也降低了昆曲赏析的准入门槛。观众花十几块钱的“票价”,即可坐在家中享受贵宾般的剧场体验。昆曲演出也因此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昆曲、欣赏昆曲

非遗的传承很辛苦,但它依然在路上,因为还有很多人在爱它,在传承它。

猜你喜欢

《邯郸记》是汤显祖于万历二十九年创造的最后一部传奇作品,同时也是“临川四梦”中最富戏剧张力的一“梦”。据唐沈既济传奇小说《枕中记》改编,讲述了吕洞宾为度化卢生,赠其一枕,使卢生在梦中经历大起大落后看破红尘的故事。...

2月25—27日北方昆曲剧院经典剧目展演

2月27日(周四)19:30,北方昆曲剧院经典剧目展演《白蛇传》...

文明过年树新风

休闲方式特多,环保入心入脑。新春竹报平安,如意吉星高照。...
1月19日昆剧新版《白罗衫》将在中国昆曲剧院精彩上演,这是该剧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传播交流推广项目后的首场演出。...
作为昆曲的入门作品而言,《奇双会》剧情一波三折,内容充实饱满,极具生活化气息。同时,这部戏也深受梅兰芳、俞振飞等京昆大师前辈的锤炼,使其有着相当丰富的艺术技巧。尤其是《写状》这一出,是一折小生、旦角的“对儿戏”,舞台上两个主角并重,唱做集中,很讲究艺术的平衡和表演尺度分寸的拿捏。...
《刺虎》是当今昆剧舞台上刺杀旦行当最具代表性的剧目,也是最贴合北方昆曲磅礴气势的一出戏。作为一出承载家国仇恨的经典,《刺虎》所展现出的悲壮情怀与北方昆曲追求慷慨悲歌的艺术特质不谋而合,而韩世昌先生所塑造的费贞娥更具有北方女子的豁达豪爽,面对“一只虎”时通过眼神与表情,将发自内心的仇恨与装出表面的妩媚在顷刻间“变脸式”转换,极具看点,多年来深受观众喜爱。...
四百多年前,昆曲《牡丹亭》横空问世,用最美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最深刻、细腻的情感:一双人、两颗心、三生路。一段浪漫绮梦和生死至情,缠绵四百余年依旧美得动人心魄,成为了我国浪漫主义艺术中一个无可争议的高峰,在戏曲舞台上盛演不衰,传承至今。...
1月7日至8日原创当代题材昆曲《李佩先生》将在北京天桥剧场精彩上演,本次演出为北京市演艺服务平台资助项目,北京市演艺服务平台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以支持重点剧目演出、培育多元演出空间、搭建线上演艺服务平台为主要内容,努力打造“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不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凝聚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