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昆曲人云端雅集共贺台湾水磨曲社成立35周年
时间:2022-07-26 10:26:30 阅读: 次 作者:
7月24日上午,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周志刚和朱晓瑜夫妇,与杨守松工作室、昆山缘源昆曲社,共同参加台湾水磨曲社成立35周年线上活动。海内外昆曲人相聚“云端”,以曲会友,加强了海内外昆曲艺术方面的交流。
台湾水磨曲集昆剧团成立于1987年,创始者有萧本耀、陈彬和宋泮萍等人。由于水磨同仁的共同努力,成立以来,不仅自己学习、传唱和演出,还先后从大陆邀请了昆曲表演艺术家周志刚、朱晓瑜和黄小午、王维艰等老师执教,先后排演了《牡丹亭》等二十多个折子戏,其中不乏《繡襦记·莲花·剔目》这类冷门戏。在两岸演出都受到观众好评。
水磨曲集昆剧团在昆曲艺术校园传承和社会推广上做了大量工作,他们辅导的对象包括了台湾大学、政治大学、辅仁大学、中央大学等校的昆曲社团,还在文化大学、台湾艺术大学、台北艺术大学等校开设昆曲课程,自2006年来,开设“昆剧表演艺术工作坊”,向社会上昆曲爱好者传授唱念做表的基本规范。
这次纪念水磨曲集昆剧团成立35周年的线上活动,由现任团长林佳仪主持,以图片和视频方式,展示了水磨历年来演出和传播的诸多成就,让人们直观的看到了他们对昆曲的敬畏之心,他们的辛苦和代代接力的传承。
作为这次参加交流的缘源昆曲社,先后邀请毛伟志、周志刚、朱晓瑜等艺术家担任拍曲老师。6年来,累计学习了经典折子戏6折,经典唱段17支。2020年起增设每周一活动日,面向巴城老街商户及部分老街工作人员,从最基础的昆曲工尺谱教授。曲社自成立后,协助巴城政府举办重阳曲会、阳澄曲叙等系列活动,曲社还不定时邀请国内外资深曲友进行交流授课。
参加者这次“云”上聚会的,不仅有台湾水磨曲集的诸多同仁,更有在美国休假的水磨的创始人陈彬,还有“美东(纽约)”和“美西(洛杉矶)”的昆曲曲社负责人张厚衡等,甚至还有远在加拿大多伦多的曲友,大陆执教老师除周志刚夫妇外,还有黄小午、王维艰等。
“10年前,我在台湾拜会过水磨曲集的陈彬老师,今天能在‘云’上再次见面,感到特别亲切。作为缘源昆曲社的发起人,我希望缘源昆曲社和海内外昆曲社一起,时常交流,深度探讨,为昆曲‘走出去’奠定基础,也希望更多的两岸同胞能认识昆曲,了解昆曲,爱上昆曲。”杨守松说。
著名昆曲艺术家周志刚和朱晓瑜夫妇说,我们自1994年直到2017年都会定期赴台为水磨曲集昆剧团执教,走遍了如台湾大学、辅仁大学、台湾艺术大学、台北艺术大学高校进行昆曲教学活动和昆曲文化讲座,和当地的高校学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共同见证了水磨曲社在台传播昆曲文化的黄金发展阶段,希望在未来,水磨曲社能为两岸的昆曲文化交流作出更大的贡献,让两岸的昆曲艺术事业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台湾水磨曲集昆剧团成立于1987年,创始者有萧本耀、陈彬和宋泮萍等人。由于水磨同仁的共同努力,成立以来,不仅自己学习、传唱和演出,还先后从大陆邀请了昆曲表演艺术家周志刚、朱晓瑜和黄小午、王维艰等老师执教,先后排演了《牡丹亭》等二十多个折子戏,其中不乏《繡襦记·莲花·剔目》这类冷门戏。在两岸演出都受到观众好评。
水磨曲集昆剧团在昆曲艺术校园传承和社会推广上做了大量工作,他们辅导的对象包括了台湾大学、政治大学、辅仁大学、中央大学等校的昆曲社团,还在文化大学、台湾艺术大学、台北艺术大学等校开设昆曲课程,自2006年来,开设“昆剧表演艺术工作坊”,向社会上昆曲爱好者传授唱念做表的基本规范。

昆曲表演艺术家朱晓瑜在台湾教授昆剧《白蛇传》的表演身段
这次纪念水磨曲集昆剧团成立35周年的线上活动,由现任团长林佳仪主持,以图片和视频方式,展示了水磨历年来演出和传播的诸多成就,让人们直观的看到了他们对昆曲的敬畏之心,他们的辛苦和代代接力的传承。
作为这次参加交流的缘源昆曲社,先后邀请毛伟志、周志刚、朱晓瑜等艺术家担任拍曲老师。6年来,累计学习了经典折子戏6折,经典唱段17支。2020年起增设每周一活动日,面向巴城老街商户及部分老街工作人员,从最基础的昆曲工尺谱教授。曲社自成立后,协助巴城政府举办重阳曲会、阳澄曲叙等系列活动,曲社还不定时邀请国内外资深曲友进行交流授课。
参加者这次“云”上聚会的,不仅有台湾水磨曲集的诸多同仁,更有在美国休假的水磨的创始人陈彬,还有“美东(纽约)”和“美西(洛杉矶)”的昆曲曲社负责人张厚衡等,甚至还有远在加拿大多伦多的曲友,大陆执教老师除周志刚夫妇外,还有黄小午、王维艰等。
“10年前,我在台湾拜会过水磨曲集的陈彬老师,今天能在‘云’上再次见面,感到特别亲切。作为缘源昆曲社的发起人,我希望缘源昆曲社和海内外昆曲社一起,时常交流,深度探讨,为昆曲‘走出去’奠定基础,也希望更多的两岸同胞能认识昆曲,了解昆曲,爱上昆曲。”杨守松说。
著名昆曲艺术家周志刚和朱晓瑜夫妇说,我们自1994年直到2017年都会定期赴台为水磨曲集昆剧团执教,走遍了如台湾大学、辅仁大学、台湾艺术大学、台北艺术大学高校进行昆曲教学活动和昆曲文化讲座,和当地的高校学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共同见证了水磨曲社在台传播昆曲文化的黄金发展阶段,希望在未来,水磨曲社能为两岸的昆曲文化交流作出更大的贡献,让两岸的昆曲艺术事业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猜你喜欢
《邯郸记》是汤显祖于万历二十九年创造的最后一部传奇作品,同时也是“临川四梦”中最富戏剧张力的一“梦”。据唐沈既济传奇小说《枕中记》改编,讲述了吕洞宾为度化卢生,赠其一枕,使卢生在梦中经历大起大落后看破红尘的故事。...
2月27日(周四)19:30,北方昆曲剧院经典剧目展演《白蛇传》...
休闲方式特多,环保入心入脑。新春竹报平安,如意吉星高照。...
作为昆曲的入门作品而言,《奇双会》剧情一波三折,内容充实饱满,极具生活化气息。同时,这部戏也深受梅兰芳、俞振飞等京昆大师前辈的锤炼,使其有着相当丰富的艺术技巧。尤其是《写状》这一出,是一折小生、旦角的“对儿戏”,舞台上两个主角并重,唱做集中,很讲究艺术的平衡和表演尺度分寸的拿捏。...
《刺虎》是当今昆剧舞台上刺杀旦行当最具代表性的剧目,也是最贴合北方昆曲磅礴气势的一出戏。作为一出承载家国仇恨的经典,《刺虎》所展现出的悲壮情怀与北方昆曲追求慷慨悲歌的艺术特质不谋而合,而韩世昌先生所塑造的费贞娥更具有北方女子的豁达豪爽,面对“一只虎”时通过眼神与表情,将发自内心的仇恨与装出表面的妩媚在顷刻间“变脸式”转换,极具看点,多年来深受观众喜爱。...
四百多年前,昆曲《牡丹亭》横空问世,用最美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最深刻、细腻的情感:一双人、两颗心、三生路。一段浪漫绮梦和生死至情,缠绵四百余年依旧美得动人心魄,成为了我国浪漫主义艺术中一个无可争议的高峰,在戏曲舞台上盛演不衰,传承至今。...
1月7日至8日原创当代题材昆曲《李佩先生》将在北京天桥剧场精彩上演,本次演出为北京市演艺服务平台资助项目,北京市演艺服务平台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以支持重点剧目演出、培育多元演出空间、搭建线上演艺服务平台为主要内容,努力打造“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不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凝聚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2012年,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与中国台湾方面合作,海峡两岸携手打造昆曲《南柯梦》,首度以上、下本的形式,将《南柯梦》以相对完整的本戏形式搬上了昆曲舞台。全篇以情为主题,完成了从上本“入梦、情着”到下本“出梦、情尽”的连贯过程,展现个人情欲在社会结构下的渴望与失落、真实与虚妄,是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经典保留剧目。...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