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字辈昆曲家姚传芗老师小记

时间:2022-11-16 10:16:12 阅读:
姚传芗 —— 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剧作家和教育家,近代以来昆曲发展的重要人物。

前面的文章中,介绍过昆曲的传习发展。“传、世、盛、秀”,是自1921年昆曲传习所成立后,传承下来的四代昆曲表演艺术家。作为第一代“传”字辈的姚传芗老师,也是张志红昆曲工作室创始人——张志红老师的授业恩师。秀字辈张志红老师于1979年正式拜入姚传芗老师门下,成为姚传芗老师的入室弟子,也是传字辈带秀字辈的亲传弟子。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姚传芗老师,以简单的方式,了解一下老一辈昆曲人的坚持与付出。

1921年9月初,九岁的姚传芗与同班同学周根荣(周传瑛)一起进入昆曲传习所学习昆曲。他师承许彩金、尤彩云,后又从学于钱宝卿、丁兰荪,主工五旦、六旦。

每一个名角儿大腕儿都经历过很多的挫折与磨练,最初姚传芗老师都只是饰演配角。而评论家黄南丁慧眼独具,赞扬其扮演的某些角色 “淡雅宜人,浓纤合度”,是“可造就的人才”。后来,姚传芗得到热爱昆剧的学者张宗祥(冷僧)的资助,先后向原全福班名旦钱宝卿、丁兰荪学戏,技艺渐趋成熟,主戏逐渐增多。

1931年合股组建仙霓社,姚传芗老师是发起人之一。“八·一三”抗日战争爆发后,姚老师冒着炮火,离班转业旅居重庆。工作之暇,则为交通部俱乐部、重庆曲社、成都曲社的曲友们“拍曲”授艺,并向宜宾川剧团青年演员传授了《思凡》《闹学》等戏。 

1951年返回上海,任春光越剧团技导。同年10月,应邀赴杭,历任浙江越剧实验剧团、浙江越剧团技导、导演。

1958年始,先后出任浙江省戏曲学校业务班主任、艺术顾问等职,在培养昆剧、越剧人才方面贡献颇大。浙江昆坛名旦王奉梅、张志红等皆为其得意学生。此外,全国南、北昆剧院团的挑梁名旦亦大多向他学过戏。

1986年4月始,他积极参与文化部昆指委主办的昆剧培训班的教学工作,向学员们传授了《金雀记·觅花、庵会、乔醋》等戏。

1993年姚传芗老师与张志红老师访台合影
1996年4月5日,一生走在昆曲传承及教学路上的姚传芗老师在杭州病逝,终年 84岁。

姚传芗老师口齿清晰,唱腔柔和圆润,身段舞姿优美,善于运用眼神和面部表情表达人物复杂微妙的心理活动。他的独角主戏《寻梦》、《题曲》两个名折,独传名师钱宝卿之艺,成为其毕生最负盛名的拿手杰作,受到行家与观众的高度评价。

姚老师积极参与创作,江苏昆剧院在原有《游园》《惊梦》《寻梦》的基础上,新增表演艺术已失传的《写真》《离魂》二折,串连成《牡丹亭》(上集),也是姚传芗老师参与主教、设计、排练的成功之作。该剧在1982年“两省一市昆剧会演”中演出,被专家们誉为风格清新统一、颇能体现南昆特色的佳作。

在战火纷飞中坚持传播、传授昆曲技艺;在和平年代则积极发展壮大昆曲艺术团队。姚传芗老师一生为昆曲奉献,到老还谦虚的称自己是“传”字辈最差的一个。他对不同性格不同背景的昆曲演员因材施教,鼓励年轻的昆曲演员不断超越。正是有这样的精神和风骨的老艺术家,“百戏之祖”昆曲才能传承至今。昆曲人薪火相传,继承老一辈遗志,更要将昆曲这门古老艺术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邯郸记》是汤显祖于万历二十九年创造的最后一部传奇作品,同时也是“临川四梦”中最富戏剧张力的一“梦”。据唐沈既济传奇小说《枕中记》改编,讲述了吕洞宾为度化卢生,赠其一枕,使卢生在梦中经历大起大落后看破红尘的故事。...

2月25—27日北方昆曲剧院经典剧目展演

2月27日(周四)19:30,北方昆曲剧院经典剧目展演《白蛇传》...

文明过年树新风

休闲方式特多,环保入心入脑。新春竹报平安,如意吉星高照。...
作为昆曲的入门作品而言,《奇双会》剧情一波三折,内容充实饱满,极具生活化气息。同时,这部戏也深受梅兰芳、俞振飞等京昆大师前辈的锤炼,使其有着相当丰富的艺术技巧。尤其是《写状》这一出,是一折小生、旦角的“对儿戏”,舞台上两个主角并重,唱做集中,很讲究艺术的平衡和表演尺度分寸的拿捏。...
《刺虎》是当今昆剧舞台上刺杀旦行当最具代表性的剧目,也是最贴合北方昆曲磅礴气势的一出戏。作为一出承载家国仇恨的经典,《刺虎》所展现出的悲壮情怀与北方昆曲追求慷慨悲歌的艺术特质不谋而合,而韩世昌先生所塑造的费贞娥更具有北方女子的豁达豪爽,面对“一只虎”时通过眼神与表情,将发自内心的仇恨与装出表面的妩媚在顷刻间“变脸式”转换,极具看点,多年来深受观众喜爱。...
四百多年前,昆曲《牡丹亭》横空问世,用最美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最深刻、细腻的情感:一双人、两颗心、三生路。一段浪漫绮梦和生死至情,缠绵四百余年依旧美得动人心魄,成为了我国浪漫主义艺术中一个无可争议的高峰,在戏曲舞台上盛演不衰,传承至今。...
1月7日至8日原创当代题材昆曲《李佩先生》将在北京天桥剧场精彩上演,本次演出为北京市演艺服务平台资助项目,北京市演艺服务平台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以支持重点剧目演出、培育多元演出空间、搭建线上演艺服务平台为主要内容,努力打造“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不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凝聚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2012年,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与中国台湾方面合作,海峡两岸携手打造昆曲《南柯梦》,首度以上、下本的形式,将《南柯梦》以相对完整的本戏形式搬上了昆曲舞台。全篇以情为主题,完成了从上本“入梦、情着”到下本“出梦、情尽”的连贯过程,展现个人情欲在社会结构下的渴望与失落、真实与虚妄,是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经典保留剧目。...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