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王子”张军领衔主演当代昆剧《春江花月夜》
时间:2023-01-17 10:28:44 阅读: 次 作者:桂可欣
江南昆曲大会日前在云间会堂文化艺术中心拉开帷幕。作为开锣大戏,“昆曲王子”张军领衔主演的当代昆剧《春江花月夜》首度亮相云间剧院,带领观众走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迷离之境。
唐代诗人张若虚凭借《春江花月夜》“孤篇压全唐”,“80后”才女编剧罗周以此为灵感来源,全新创作同名昆曲,讲述了一个横跨50年、穿越“人鬼仙”三界,由爱恋情愫生发,进而超越生死,直面浩渺宇宙的故事。该剧自2015年首演以来,多次全国巡演,获得业界好评及观众喜爱,被誉为“这个时代里昆曲最好的样子”。
演出现场,水袖摇曳,丝竹悠悠,随着剧场灯光暗下,悠然的昆曲唱腔响起,瞬间带领观众回到了故事发生的盛唐年代。舞台上,演员们边唱边舞,时而牵出悲欢离合,时而翻出哀哀怨怨,时而又绕出缠绵悱恻。一起一落间,皆是道不尽的风韵。
据介绍,昆剧《春江花月夜》的唱词、格律、表达方式都遵循昆曲曲牌体传统,但与此同时,它抛弃了许多昆曲唱词佶屈聱牙的文辞,加入了不少生动幽默的话剧和热闹的民俗元素,在保留昆曲优雅唱腔与身段的同时,给观众带来全新的美感。
而这样的安排,也是顾及到了不同观众对昆曲的接受程度,同时也让昆曲这门古老的艺术重新变得年轻。老观众听起来,感动于它保留了许多昆腔的原汁原味;新观众听起来,也能领略昆曲的美妙动听。
“太精彩了,作为昆曲爱好者,同时也是张军先生的粉丝,今天能在这里听到这么美妙的昆曲,我深受触动。”观众张先生激动地告诉记者。而来自闵行区的陈女士则表示,自己先前对昆曲了解并不多,但这次听得津津有味:“演出内容层层递进,观众能一口气看下来。”和陈女士拥有同样感触的,还有花了两个多小时路程从宝山区赶来的翁先生。“太值了,希望以后能多举办这样的活动,让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爱上咱们中国的昆曲。”翁先生说。
本次演出作为江南昆曲大会的一部分,既给市民提供了了解昆曲的窗口,也是向原籍松江娄县的京昆艺术大师俞振飞致敬。作为俞振飞先生的再传弟子,《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扮演者张军此番在云间会堂文化艺术中心演出,感慨良多。“在松江演出《春江花月夜》有不一样的意义,就恰如我们用江南昆曲大会纪念俞振飞先生。尽管昆曲历史悠久,但它和现在的年轻人依然有很多精神上的碰撞,那就是人面对宇宙,面对时间时的一种思考,这是昆曲最为博大精深的艺术魅力。”他表示,有了这样一份跨越古今的碰撞,才有了昆曲生生不息的传承,而这也是俞老的精神和艺术表现力能够一直被大家喜爱的根本原因。
唐代诗人张若虚凭借《春江花月夜》“孤篇压全唐”,“80后”才女编剧罗周以此为灵感来源,全新创作同名昆曲,讲述了一个横跨50年、穿越“人鬼仙”三界,由爱恋情愫生发,进而超越生死,直面浩渺宇宙的故事。该剧自2015年首演以来,多次全国巡演,获得业界好评及观众喜爱,被誉为“这个时代里昆曲最好的样子”。
演出现场,水袖摇曳,丝竹悠悠,随着剧场灯光暗下,悠然的昆曲唱腔响起,瞬间带领观众回到了故事发生的盛唐年代。舞台上,演员们边唱边舞,时而牵出悲欢离合,时而翻出哀哀怨怨,时而又绕出缠绵悱恻。一起一落间,皆是道不尽的风韵。
据介绍,昆剧《春江花月夜》的唱词、格律、表达方式都遵循昆曲曲牌体传统,但与此同时,它抛弃了许多昆曲唱词佶屈聱牙的文辞,加入了不少生动幽默的话剧和热闹的民俗元素,在保留昆曲优雅唱腔与身段的同时,给观众带来全新的美感。
而这样的安排,也是顾及到了不同观众对昆曲的接受程度,同时也让昆曲这门古老的艺术重新变得年轻。老观众听起来,感动于它保留了许多昆腔的原汁原味;新观众听起来,也能领略昆曲的美妙动听。
“太精彩了,作为昆曲爱好者,同时也是张军先生的粉丝,今天能在这里听到这么美妙的昆曲,我深受触动。”观众张先生激动地告诉记者。而来自闵行区的陈女士则表示,自己先前对昆曲了解并不多,但这次听得津津有味:“演出内容层层递进,观众能一口气看下来。”和陈女士拥有同样感触的,还有花了两个多小时路程从宝山区赶来的翁先生。“太值了,希望以后能多举办这样的活动,让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爱上咱们中国的昆曲。”翁先生说。


猜你喜欢
《邯郸记》是汤显祖于万历二十九年创造的最后一部传奇作品,同时也是“临川四梦”中最富戏剧张力的一“梦”。据唐沈既济传奇小说《枕中记》改编,讲述了吕洞宾为度化卢生,赠其一枕,使卢生在梦中经历大起大落后看破红尘的故事。...
2月27日(周四)19:30,北方昆曲剧院经典剧目展演《白蛇传》...
休闲方式特多,环保入心入脑。新春竹报平安,如意吉星高照。...
作为昆曲的入门作品而言,《奇双会》剧情一波三折,内容充实饱满,极具生活化气息。同时,这部戏也深受梅兰芳、俞振飞等京昆大师前辈的锤炼,使其有着相当丰富的艺术技巧。尤其是《写状》这一出,是一折小生、旦角的“对儿戏”,舞台上两个主角并重,唱做集中,很讲究艺术的平衡和表演尺度分寸的拿捏。...
《刺虎》是当今昆剧舞台上刺杀旦行当最具代表性的剧目,也是最贴合北方昆曲磅礴气势的一出戏。作为一出承载家国仇恨的经典,《刺虎》所展现出的悲壮情怀与北方昆曲追求慷慨悲歌的艺术特质不谋而合,而韩世昌先生所塑造的费贞娥更具有北方女子的豁达豪爽,面对“一只虎”时通过眼神与表情,将发自内心的仇恨与装出表面的妩媚在顷刻间“变脸式”转换,极具看点,多年来深受观众喜爱。...
四百多年前,昆曲《牡丹亭》横空问世,用最美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最深刻、细腻的情感:一双人、两颗心、三生路。一段浪漫绮梦和生死至情,缠绵四百余年依旧美得动人心魄,成为了我国浪漫主义艺术中一个无可争议的高峰,在戏曲舞台上盛演不衰,传承至今。...
1月7日至8日原创当代题材昆曲《李佩先生》将在北京天桥剧场精彩上演,本次演出为北京市演艺服务平台资助项目,北京市演艺服务平台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以支持重点剧目演出、培育多元演出空间、搭建线上演艺服务平台为主要内容,努力打造“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不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凝聚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2012年,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与中国台湾方面合作,海峡两岸携手打造昆曲《南柯梦》,首度以上、下本的形式,将《南柯梦》以相对完整的本戏形式搬上了昆曲舞台。全篇以情为主题,完成了从上本“入梦、情着”到下本“出梦、情尽”的连贯过程,展现个人情欲在社会结构下的渴望与失落、真实与虚妄,是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经典保留剧目。...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