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戏曲艺术活化石——河西村昆曲

时间:2023-02-24 15:56:46 阅读:
河西村昆曲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在著名的“戏曲之乡"髙阳,县城东南40华里的小白河畔,有着一个在中国戏曲史上赫赫有名的小村庄——河西村。这个村庄为中国戏曲贡献了昆曲表演艺术家韩世昌、侯玉山、侯益隆、马祥麟、侯秉武、侯瑞春等,他们在昆曲艺术界均为独树一帜的名伶巨匠。
河西村<a href=http://www.xiaopiaoyou.com/kunqufayuandi/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昆曲</a>
在海内外享有盛名的中国北方昆曲剧院,成立于1957年,建院之初的艺术班底,其主要演员、导演、乐队等团体, 均来自于河西村昆曲戏班,被称为“昆曲大王”的一代宗师――韩世昌先生,出任北方昆曲剧院的首任院长。

戏曲爱好者都知道,昆曲艺术起源于江苏昆山,吴侬软语,清音柔濡,袅袅而歌,已有600年的历史,被称为“百戏之祖”。髙阳河西村昆曲的传承也有300多年,一脉相承,从未间断,在中国戏曲史和艺术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河西村<a href=http://www.xiaopiaoyou.com/kunqufayuandi/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昆曲</a>
明清时期,髙阳纺织业逐步发达,人口富庶,商贸活跃, 农闲时间人们大都在“哼哼唱唱、织织纺纺、舞武打打”,直接催生了戏曲艺术的进化和专业剧团的诞生。

昆曲和弋阳腔传入髙阳一带后,和当地的村歌土调,如老调梆子、河西调等,相互融合,互相影响,逐渐形成自己独有的演唱风格,被称作“髙阳昆腔”,引领当时艺术风气之先河。
河西村<a href=http://www.xiaopiaoyou.com/kunqufayuandi/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昆曲</a>
1918年,河西村昆曲戏班“荣庆社”在北京演出,受到蔡元培、邵飘萍、李石曾等社会名流追捧,演出的剧目被称为有“革命精神”“美学典范”。

1928年,“昆曲大王”韩世昌率河西村昆曲戏班赴日演出,成为中外文化交流一大盛事。

1959年,遵照中央对传统戏曲“挖掘整理,继承发展” 的精神,髙阳县委决定挽救这一古老的剧种,在髙阳建立北昆戏校,招收学员50多名,教师6名,该校师生后上调至河北省艺术学校,培养出一批优秀昆曲演员和代表剧目,如《千里送京娘》《思凡》等等。
河西村<a href=http://www.xiaopiaoyou.com/kunqufayuandi/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昆曲</a>
“遥瞻残月,暗度重关”历经市场冲击等,昆剧没落无人识,舞台上几近绝迹,也成为昆曲人心中之痛。

自2007年,河西村昆曲被确定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后,人们对“文化遗产属性”的认识逐步加强。河西村昆曲现拥有省、市级传承人两名,并为河西村昆曲的传承制定了详实可行的五年计划。
河西村<a href=http://www.xiaopiaoyou.com/kunqufayuandi/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昆曲</a>
时至今天,髙阳河西村昆曲子弟会依然坚持活动,并在本村小学开办昆曲教学基地。村民们对传承古老戏曲艺术仍坚信“无有君子,不养艺人” “说书唱戏晓警人”的古老民俗。一批珍贵的剧目、曲牌为河西村昆曲艺人口传心授并保留下来。

现在的髙阳人早已习惯了昆曲的韵味,温文尔雅的昆曲艺术在河西村的盐碱地里发酵,在小白河的流水声中升温升华。这里是北方昆曲艺术最为朴实的归宿,也必将是它重新绽放光彩的新起点。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