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之美”》——我县举办“浙音文化特派团”专家艺术讲座

时间:2023-07-31 21:19:40 阅读:
7月28日下午,由县委宣传部、县社科联主办的“浙音文化特派团”专家艺术讲座——《“昆曲之美”》在县会议中心举行,讲座由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遗项目昆曲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得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林为林担任主讲人。

县文广旅体局、县文联(戏剧家协会)、县社科联、永嘉昆剧团昆剧学员、县委宣传部机关全体干部参加此次讲座,讲座由常务副部长胡程远主持。

在近两个小时的讲座中,林为林老师分享了自身的学艺之路、从昆曲的渊源与现状、昆曲的特点等方面对昆曲表演程式和曲牌、新编昆剧的创作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林老师“口说手比”分享了由其担任主创的新编昆剧历史剧《公孙子都》《大将军韩信》和沉浸式昆剧《牡丹亭·惊梦》的创作心得和演出体会,并亲自示范了不同人物的不同起霸动作。

昆曲的武戏,往往表现的是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极富于阳刚的武艺之美。如《界牌关》的罗通奋勇抗番奴,盘肠大战,壮烈牺牲;《试马》的吕布不畏艰险,降服赤兔马;《夜奔》的林冲有国难投,有家难回,落魄天涯,苍凉悲切……林老师对昆曲技艺的熟稔和在唱念的示范中呈现出的气度风范让听众大为震撼,掌声不断,现场展示的昆剧中的精彩身段,让听众更深切地领略昆曲武戏中的武艺之美。

林为林老师从生行、旦行、净行、末行、丑行等方面向听众介绍了昆剧艺术的行当。行当从内容上说,它是戏曲人物艺术化、规范化的形象类型,从形式上看,又是有着性格色彩的表演程式的分类系统。生、旦、净、末、丑,唱、念、做、打、翻,都需要经过长期的艺术磨炼,才能成功塑造舞台上一个又一个栩栩如生的角色。

最后,林为林老师畅谈了昆剧艺术继承与创新 ,2个小时的精彩讲座内容生动、精彩纷呈。听众不时拿出手机拍摄记录,参加的学员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听了很受启发、很受教育。


猜你喜欢

《邯郸记》是汤显祖于万历二十九年创造的最后一部传奇作品,同时也是“临川四梦”中最富戏剧张力的一“梦”。据唐沈既济传奇小说《枕中记》改编,讲述了吕洞宾为度化卢生,赠其一枕,使卢生在梦中经历大起大落后看破红尘的故事。...

2月25—27日北方昆曲剧院经典剧目展演

2月27日(周四)19:30,北方昆曲剧院经典剧目展演《白蛇传》...

文明过年树新风

休闲方式特多,环保入心入脑。新春竹报平安,如意吉星高照。...
作为昆曲的入门作品而言,《奇双会》剧情一波三折,内容充实饱满,极具生活化气息。同时,这部戏也深受梅兰芳、俞振飞等京昆大师前辈的锤炼,使其有着相当丰富的艺术技巧。尤其是《写状》这一出,是一折小生、旦角的“对儿戏”,舞台上两个主角并重,唱做集中,很讲究艺术的平衡和表演尺度分寸的拿捏。...
《刺虎》是当今昆剧舞台上刺杀旦行当最具代表性的剧目,也是最贴合北方昆曲磅礴气势的一出戏。作为一出承载家国仇恨的经典,《刺虎》所展现出的悲壮情怀与北方昆曲追求慷慨悲歌的艺术特质不谋而合,而韩世昌先生所塑造的费贞娥更具有北方女子的豁达豪爽,面对“一只虎”时通过眼神与表情,将发自内心的仇恨与装出表面的妩媚在顷刻间“变脸式”转换,极具看点,多年来深受观众喜爱。...
四百多年前,昆曲《牡丹亭》横空问世,用最美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最深刻、细腻的情感:一双人、两颗心、三生路。一段浪漫绮梦和生死至情,缠绵四百余年依旧美得动人心魄,成为了我国浪漫主义艺术中一个无可争议的高峰,在戏曲舞台上盛演不衰,传承至今。...
1月7日至8日原创当代题材昆曲《李佩先生》将在北京天桥剧场精彩上演,本次演出为北京市演艺服务平台资助项目,北京市演艺服务平台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以支持重点剧目演出、培育多元演出空间、搭建线上演艺服务平台为主要内容,努力打造“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不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凝聚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2012年,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与中国台湾方面合作,海峡两岸携手打造昆曲《南柯梦》,首度以上、下本的形式,将《南柯梦》以相对完整的本戏形式搬上了昆曲舞台。全篇以情为主题,完成了从上本“入梦、情着”到下本“出梦、情尽”的连贯过程,展现个人情欲在社会结构下的渴望与失落、真实与虚妄,是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经典保留剧目。...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