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昆曲之牡丹亭

时间:2023-09-17 20:20:52 阅读:
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瑰宝,比如意大利有歌剧,俄罗斯有芭蕾,美国有音乐剧等等,随着国风热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关注我们自己的文化。于我而言,并没有接触过什么戏剧,怀着隐隐约约的好奇心,一个周六,我去看了《牡丹亭》。

这次的演出是上海昆剧团的全国巡演,西安站。据说在3月份的时候,一票难求,后来全国巡演开放了,各地也有机会看到了。买票之前,我隐约的印象是,大学时候在图书馆看了《桃花扇》、《牡丹亭》的文字版本,已经都忘了讲述的什么故事,只是记得当时看完后,心里唏嘘了一些时刻。
<a href=http://www.xiaopiaoyou.com/kunqufayuandi/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昆曲</a>牡丹亭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牡丹亭》讲的是柳梦梅与杜丽娘爱情故事,两人牡丹亭幽会之后杜丽娘便一病不起,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经历一番挫折,最后终成眷属。

整个故事浪漫唯美,奇幻动人,虽中间坎坷,但结局圆满。当我看到上海昆剧团老师的精彩演绎后,感觉很动容,仿佛书上的一幕幕都活过来了,内心感慨万千,闭幕时候,甚至还有人眼角含泪,也许也是被这精彩的演绎所深深打动。

记得对昆曲的初体验,是在去苏州夜游拙政时,移步一景,看到了牡丹亭的《皂罗袍》那段,只不过当时懵懵懂懂,感受不是十分真切,但是觉得喜爱,以至于我夜游时分,觉得这是最惊艳的亮点了。由看到繁花似锦的园林景色联想到自己深宅人生,杜丽娘在美好年华因自己深困大院而不得自由,伤春而亡,具有很强的戏剧冲突性。

昆曲,整体给人的感觉就是,精致。辞藻细腻,表演上唯美含蓄,又儒雅风流,具有古朴的味道,十分悠扬婉转,就如同江南的点心,一口咬下去,回味悠长。这次看《牡丹亭》,上海昆剧团的舞台布置造景花了心思,人物的服化道也很精美,尽管不是在舞台的最前面,但是从演员的神态和动作中,我感受到了喜怒哀乐,完全将自己带入其中,看完了中段后,就立刻毫不犹豫买了下段。
<a href=http://www.xiaopiaoyou.com/kunqufayuandi/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昆曲</a>牡丹亭
《牡丹亭》源于爱情,又不至于爱情,敢于抗争,才得其内核,我想所谓的“一往而深”便是蕴含在这其中。初看昆曲,算是我的一次人生新体验,也着实为我们中国的文化而陶醉,《牡丹亭》中蕴含的中式的浪漫,让人久久难以忘怀,我想这就是一些人闭幕时,眼角湿润走出来的原因叭。

对了,看的时候开始不是很喜欢柳梦梅的角色,总觉得昆曲的婉约扭转与认知的男性特征不符合,又见柳的穷酸书生身份,以为是迂腐胆小懦弱文人模样,在后来到下段,看到柳梦梅状元高中前后,在面对宰相大人(杜丽娘的父亲)的态度,不卑不亢,进退有度,敢于抗争,敢于争取,立刻圈粉。我觉得可贵之处在于,柳没有因为家境贫寒而自卑自弃,在封建礼教森严的古代,尚可为自己的爱情一搏,故事结局也算圆满。

猜你喜欢

《邯郸记》是汤显祖于万历二十九年创造的最后一部传奇作品,同时也是“临川四梦”中最富戏剧张力的一“梦”。据唐沈既济传奇小说《枕中记》改编,讲述了吕洞宾为度化卢生,赠其一枕,使卢生在梦中经历大起大落后看破红尘的故事。...

2月25—27日北方昆曲剧院经典剧目展演

2月27日(周四)19:30,北方昆曲剧院经典剧目展演《白蛇传》...

文明过年树新风

休闲方式特多,环保入心入脑。新春竹报平安,如意吉星高照。...
作为昆曲的入门作品而言,《奇双会》剧情一波三折,内容充实饱满,极具生活化气息。同时,这部戏也深受梅兰芳、俞振飞等京昆大师前辈的锤炼,使其有着相当丰富的艺术技巧。尤其是《写状》这一出,是一折小生、旦角的“对儿戏”,舞台上两个主角并重,唱做集中,很讲究艺术的平衡和表演尺度分寸的拿捏。...
《刺虎》是当今昆剧舞台上刺杀旦行当最具代表性的剧目,也是最贴合北方昆曲磅礴气势的一出戏。作为一出承载家国仇恨的经典,《刺虎》所展现出的悲壮情怀与北方昆曲追求慷慨悲歌的艺术特质不谋而合,而韩世昌先生所塑造的费贞娥更具有北方女子的豁达豪爽,面对“一只虎”时通过眼神与表情,将发自内心的仇恨与装出表面的妩媚在顷刻间“变脸式”转换,极具看点,多年来深受观众喜爱。...
四百多年前,昆曲《牡丹亭》横空问世,用最美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最深刻、细腻的情感:一双人、两颗心、三生路。一段浪漫绮梦和生死至情,缠绵四百余年依旧美得动人心魄,成为了我国浪漫主义艺术中一个无可争议的高峰,在戏曲舞台上盛演不衰,传承至今。...
1月7日至8日原创当代题材昆曲《李佩先生》将在北京天桥剧场精彩上演,本次演出为北京市演艺服务平台资助项目,北京市演艺服务平台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以支持重点剧目演出、培育多元演出空间、搭建线上演艺服务平台为主要内容,努力打造“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不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凝聚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2012年,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与中国台湾方面合作,海峡两岸携手打造昆曲《南柯梦》,首度以上、下本的形式,将《南柯梦》以相对完整的本戏形式搬上了昆曲舞台。全篇以情为主题,完成了从上本“入梦、情着”到下本“出梦、情尽”的连贯过程,展现个人情欲在社会结构下的渴望与失落、真实与虚妄,是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经典保留剧目。...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