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级昆曲表演艺术家沈世华从艺七十周年演出

时间:2023-10-17 16:10:28 阅读:
中国戏曲学院2023年展演季

昆曲表演艺术家沈世华教授
从艺七十周年教学成果展演

北京梅兰芳大剧院
2023年10月28日(周六)19:30

主办单位
中国戏曲学院/北方昆曲剧院
参演单位
中国戏曲学院 / 北方昆曲剧院/北京京剧院 / 国家大剧院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云南省京剧

看点一、八十高龄演《思凡》《惊梦》

《孽海记·思凡》是昆剧旦角演员学习表演技艺、磨炼基本功的必学剧目,同时也是昆曲旦行(五旦、六旦)的看家戏。这折戏唱腔优美,身段繁复,30多分钟的时间里,需要演员一人载歌载舞地完成,也正因如此,昆曲界有“男怕《夜奔》,女怕《思凡》”之说,此戏也当之无愧成为了昆曲旦行的“试金石”。

沈世华老师1985年《思凡》剧照
本次纪念演出,沈世华教授选择了这一剧目作为她亮相舞台的第一出折子戏。沈世华生于1941年,至今已83岁高龄。此次演出,她不仅以耄耋之年再度演绎16岁少女,更为惊叹的是全剧不做删减,完全以70年前她初学此剧时的原貌呈现,这对于昆剧戏迷而言,无疑是一次难得的盛宴。

沈世华教授还将在本次演出的大轴为观众奉上《牡丹亭·惊梦》一折。在这场对于她而言意义非常的演出中,选择呈现《思凡》与《惊梦》两折戏,是为了致敬她艺术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个人——昆曲艺术大师周传瑛先生与朱传茗先生。

1953年,13岁的沈世华初入浙江国风昆苏剧团(浙江昆剧团前身),周传瑛先生爱才惜才,自掏腰包,亲自安排吃住行,从上海请来他的师兄,昆曲“传”字辈最优秀的旦角表演艺术大师朱传茗先生,以《思凡》一剧传授于沈世华。1954年,周先生再次邀请朱先生,以《牡丹亭·游园惊梦》一折相授。朱传茗先生爱喝酒,周传瑛先生每次都会和朱先生开玩笑说:“传茗,快来教世华戏吧,你来杭州,我保证喝酒管够!”沈世华教授转益多师,然而在她从艺之初就能得到这两位艺术大师的加持,无疑是幸运的。时至今日,已至耄年的沈世华教授每每提起这段往事,依然会动容不已。

看点2

沈门弟子齐亮相

本场演出不仅是为了庆贺沈世华教授从艺70周年,更是这位昆曲界第一位女教授携手20余位入室弟子向首都观众呈现她多年教学成果的一次集体展示。沈世华教授桃李盈门,经他指导的学生数百人,遍布全国各地、各大剧种,其中获得梅花奖的学生30余人。

这次演出的所有剧目由沈世华教授和她的入室弟子们共同演绎,这些弟子来自全国以及国外, 他们中有活跃于舞台的演员,有躬耕于剧坛的教师,也有钟情昆腔数十载的曲友……此次悉数赴京,不仅为了共襄盛举,更是在师父舞台生涯70周年的大日子里,奉上自己的一片心意。

看点3

改编唱词易《佳期》

《南西厢记·佳期》是昆剧六旦(花旦)演员必学剧目,唱做并重,表演难度很大。沈世华教授工五旦(闺门旦),当年周传瑛先生为了拓宽她的戏路,丰富她的舞台表现力,特意请姚传芗先生将此剧传授于她。
1980年世字辈与周传瑛先生
《佳期》的唱段以一支【十二红】曲牌为主体,【十二红】是由十二支曲子融合而成,是昆剧舞台上最长的一支曲子。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已从幕前转向幕后,从事教学工作的沈世华教授,觉得【十二红】里的一些词句不是很适合红娘这一艺术形象。“《佳期》的唱腔抑扬顿挫,如对唱词作大幅删削,则与之配合的优秀表演程式也将有池鱼之殃……”为此她动了改编唱词的念头。

然而,昆曲曲词不仅文辞典雅,更有严谨的格律规范,改编唱词谈何容易。沈世华教授字斟句酌完成初稿,又延请北京大学吴小如先生审订,修改讹误,并由吴先生转呈俞平伯先生,获得了俞平伯先生的首肯。同时,还得到了俞振飞先生等昆曲前辈艺术家们的肯定与赞许,自此一个新版本的《佳期》便在舞台上诞生了。在之后近40年的教学中,不少演员经由沈世华教授传授演出了这个版本的《佳期》,收获了广泛的好评。

看点4

承前启后继薪火

《铁冠图·刺虎》一反传奇旧剧才子佳人的风气,着笔于朝代交替,风云激荡。剧中之费贞娥以刺杀旦应工,不仅要表演出娇柔的殷勤之态,更要在李过所不见的地方表演出一团愤怒与杀气。

1956年,浙江昆苏剧团全团在上海拍摄昆曲艺术影片《十五贯》,拍摄间隙,沈世华向正在上海戏校任教的朱传茗先生学习了《刺虎》一剧。朱先生告诉她,这出戏旦角“阴阳脸”的表演非常有特色,它可以帮助演员训练演技,拓宽戏路。后来,沈世华随剧团赴武汉等地巡回演出,朱传茗先生又让她去武汉请“传”字辈中专工刺杀旦的刘传蘅老师为她继续加工此剧。2006年,沈世华教授受梅葆玖先生之邀,参加“中国京剧音配像精粹”工程的录制,为梅兰芳大师的昆曲《刺虎》音配像。

《百花赠剑》是京剧表演艺术大师程砚秋先生最后一个作品,1957年,他为即将于次年出访欧洲的俞振飞、言慧珠二位艺术大师编排了此戏,为昆曲舞台又增添了一出载歌载舞的经典剧目。出访前,俞、言二位先生多次在上海公演此剧,沈世华一路追随,并向二位先生学习了此剧。

在中国戏曲学院任教期间,沈世华教授将这两出戏传于历届学生,并多次在全国汇演中获奖。
1959年10月“世”字辈合影(第一排左二为沈世华)
看点5

经典演出留纪念

为了配合这次演出,主办方特意为沈世华教授制作了精美的纪念册、纪念卡,纪念册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展示了沈世华教授多个历史时期的经典剧照、生活照;第二部分是沈世华教授20余位入室弟子的剧照、便照以及艺术履历;第三部分为这次演出的节目单。该纪念册限量1千本,将于演出当日在梅兰芳大剧院向广大观众公开发售。

猜你喜欢

《邯郸记》是汤显祖于万历二十九年创造的最后一部传奇作品,同时也是“临川四梦”中最富戏剧张力的一“梦”。据唐沈既济传奇小说《枕中记》改编,讲述了吕洞宾为度化卢生,赠其一枕,使卢生在梦中经历大起大落后看破红尘的故事。...

2月25—27日北方昆曲剧院经典剧目展演

2月27日(周四)19:30,北方昆曲剧院经典剧目展演《白蛇传》...

文明过年树新风

休闲方式特多,环保入心入脑。新春竹报平安,如意吉星高照。...
作为昆曲的入门作品而言,《奇双会》剧情一波三折,内容充实饱满,极具生活化气息。同时,这部戏也深受梅兰芳、俞振飞等京昆大师前辈的锤炼,使其有着相当丰富的艺术技巧。尤其是《写状》这一出,是一折小生、旦角的“对儿戏”,舞台上两个主角并重,唱做集中,很讲究艺术的平衡和表演尺度分寸的拿捏。...
《刺虎》是当今昆剧舞台上刺杀旦行当最具代表性的剧目,也是最贴合北方昆曲磅礴气势的一出戏。作为一出承载家国仇恨的经典,《刺虎》所展现出的悲壮情怀与北方昆曲追求慷慨悲歌的艺术特质不谋而合,而韩世昌先生所塑造的费贞娥更具有北方女子的豁达豪爽,面对“一只虎”时通过眼神与表情,将发自内心的仇恨与装出表面的妩媚在顷刻间“变脸式”转换,极具看点,多年来深受观众喜爱。...
四百多年前,昆曲《牡丹亭》横空问世,用最美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最深刻、细腻的情感:一双人、两颗心、三生路。一段浪漫绮梦和生死至情,缠绵四百余年依旧美得动人心魄,成为了我国浪漫主义艺术中一个无可争议的高峰,在戏曲舞台上盛演不衰,传承至今。...
1月7日至8日原创当代题材昆曲《李佩先生》将在北京天桥剧场精彩上演,本次演出为北京市演艺服务平台资助项目,北京市演艺服务平台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以支持重点剧目演出、培育多元演出空间、搭建线上演艺服务平台为主要内容,努力打造“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不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凝聚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2012年,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与中国台湾方面合作,海峡两岸携手打造昆曲《南柯梦》,首度以上、下本的形式,将《南柯梦》以相对完整的本戏形式搬上了昆曲舞台。全篇以情为主题,完成了从上本“入梦、情着”到下本“出梦、情尽”的连贯过程,展现个人情欲在社会结构下的渴望与失落、真实与虚妄,是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经典保留剧目。...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