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版《长生殿》再登舞台,上演青春力量与非遗昆曲的最美相遇

时间:2023-11-28 09:47:54 阅读:
11月26日晚,在南方科技大学国际会议中心内,箫管之声、羯鼓之鸣,一阵阵不绝于耳。伴随着“朝天子”曲牌的响起,由上海昆剧团携手同济大学共同打造的全国首部学生版昆曲《长生殿》惊艳亮相第八届中国校园戏剧节。中国校园戏剧节是中国剧协创办的国家级校园戏剧节,每两年举办一届,它不仅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戏剧才华的舞台,更是一个让更多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戏剧文化的平台。“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发出这一声声悦耳昆腔的并非科班演员,正是出于对昆曲热爱与执着的优秀学子。在华丽舞台和动人旋律的映衬下,他们的表演充满了情感和投入,赋予古老故事新的活力与意义,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昆曲盛宴。

本次学生版《长生殿》是由来自同济大学等15所学校的27位大学生完成,相当一部分成员是2021年首演团队的成员,还有部分同学今年刚通过选拔和培训加入剧组。该剧由“定情”“密誓”“惊变”“埋玉”四折组成,由同济大学校友王悦阳整理改编自上海昆剧团的精华版《长生殿》。“定情”一折的场面最为宏大,内侍、大臣、宫女们站了满满一台。“惟愿取恩情美满,地久天长”,金钗钿盒帝妃定情,这一段美妙的爱情故事由来自同济大学的王佳鑫和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王卫卫演绎。“埋玉”一折历来是《长生殿》中最难演的折子戏之一,来自同济大学的蔡筱君与来自上海财经大学的潘怡麟情感饱满,高腔低啭,精彩演绎帝妃的生离死别。
在演出前的彩排中,年轻学子们全心投入,细细打磨每一句台词,准备好为每一个角色注入生命力。他们以细腻的表演,将《长生殿》的情感和意境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演出结束后,年轻学子们的表演赢得了台下观众们的阵阵掌声,现场专家也为他们的才华和努力点赞!现场专家点评道:“一群非专业大学生在演绎着这么专业的昆曲,太让人惊艳了。舞台上学子们的一片诚心,还有对中国传统戏剧的虔诚之感,我们尽收眼底。”“今天看整场戏,完全忘掉了这个团体是一个业余团队。校园戏剧已经发展到这一步,让我们感觉非常欣慰,这出戏将来可以成为戏剧进校园的典范。”“我很钦佩20岁左右的大学生能够在舞台上唱作成熟地去演出一台大戏,这体现了戏曲进校园的成果,我们的戏曲在认认真真地普及传承着。”
自2020年7月起,上海昆剧团联合同济大学共同探索高校与专业院团在传统文化育人方面的合作新模式,打造中华戏曲传承的新品牌,开启学生版《长生殿》项目。为此,上昆派出了纵跨五班三代的强大师资,从与同学们年纪相仿、二十出头的“资深”年轻演员到梅花奖演员,黎安、沈昳丽、胡刚、季云峰、谢璐、袁佳、张頲、倪徐浩、张莉、卫立、谭许亚、姚徐依、王金雨等演员教师轮番上阵,对学生进行生旦净末丑全行当的分类教学并配套同款练功房和舞台,集结以司鼓林峰、司笛钱寅为代表的顶配大乐队和全配置舞美团队,只为打造出一台属于同学们自己的《长生殿》。2021年5月16日,学生版《长生殿》成功首演。

为了学生版《长生殿》能够在此次第八届中国校园戏剧节上大放光彩,上海昆剧团的优秀教师团队再次担纲指导,一方面带领新加入的同学们进行系统的基本功训练,另一方面为老学员巩固本领,精进动作规范,给后续角色的精彩演绎打下扎实的基础。经过集中特训,同学们的声音和形体有了肉眼可见的变化。多位主要角色的老师也倾力加盟,从唱腔到动作,甚至是一个眼神,都手把手地传授给同学们,教他们把握每一处细节。11月26日,学生版《长生殿》再度成功上演,续写华美篇章。

经过三年的打磨与提升,在上海昆剧团主创团队、演职人员们的悉心付出下,同学们的演绎愈发令人欣喜。这一次更加难得的学习和演出的经历,让同学们倍加珍惜、感激于心。
学生版《长生殿》能再次圆满呈现于舞台,上海市文联专职副主席,上海戏剧家协会主席,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党委书记、总裁,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激动地表示:“这部昆曲传世之作,历经岁月长河,由昆曲“传”字辈老师世代传承,薪火相传至新时代的莘莘学子,今天成功献演于中国校园戏剧节的舞台上,新老学员济济一堂,说明这个昆曲普及推广的方式有迭代、有未来。从2020年启动至今,有‘百戏之师’美誉的昆曲艺术,在代代昆曲人、昆曲爱好者的坚守与传承下,犹如星火燎原,熠熠生辉。我们期盼着昆曲能在青年群体中延续其魅力,深深扎根,让更多的年轻人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滋润与熏陶。同时,也期待昆曲的种子在校园汲取更多青春养分,焕发新的生机,呈现枝繁叶茂的繁荣景象。”
当天演出结束后,剧组还受邀参加了“戏剧在校园”主题对谈活动,以“传统戏曲与当代青年”为主题,探讨在互联网技术及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当下,传统戏曲如何适应青年观众审美,以推动校园戏剧高质量发展。活动结束后,学生版《长生殿》被授予“第八届中国校园戏剧节优秀剧目”证书与奖牌。

上海昆剧团是国家重点保护和扶持的专业艺术表演团体,成立于1978年,首任团长为京昆艺术大师俞振飞,现任团长为昆剧表演艺术家谷好好。

上海昆剧团以保护和传承昆剧艺术为己任。自建团以来,抢救、整理、演出近300出精品传统折子戏,近70部整本大戏。剧团在致力于艺术继承的同时,有效推动新剧目的创作,曾四次获文化部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剧目、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三次获中国戏曲学会奖,多次获中宣部、文化部、中国剧协等部门授予“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大奖、文华新剧目奖、中国戏剧节剧目奖、中国昆剧艺术节优秀剧目奖等国家级艺术奖励。

剧团行当齐全、阵容完备、群英荟萃,先后共有13人14次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2人2次获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表演奖、23人30次获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等。1986年荣获文化部振兴昆剧第一奖,被誉为是“一流剧团、一流演员、一流剧目、一流演出”。

上海昆剧团以精彩的剧目、精湛的演出为艺术追求,曾赴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捷克、比利时、希腊、丹麦、瑞典、荷兰、俄罗斯、阿尔巴尼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和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演出,获得海内外观众的高度评价和热烈欢迎,享有盛誉。

猜你喜欢

《邯郸记》是汤显祖于万历二十九年创造的最后一部传奇作品,同时也是“临川四梦”中最富戏剧张力的一“梦”。据唐沈既济传奇小说《枕中记》改编,讲述了吕洞宾为度化卢生,赠其一枕,使卢生在梦中经历大起大落后看破红尘的故事。...

2月25—27日北方昆曲剧院经典剧目展演

2月27日(周四)19:30,北方昆曲剧院经典剧目展演《白蛇传》...

文明过年树新风

休闲方式特多,环保入心入脑。新春竹报平安,如意吉星高照。...
作为昆曲的入门作品而言,《奇双会》剧情一波三折,内容充实饱满,极具生活化气息。同时,这部戏也深受梅兰芳、俞振飞等京昆大师前辈的锤炼,使其有着相当丰富的艺术技巧。尤其是《写状》这一出,是一折小生、旦角的“对儿戏”,舞台上两个主角并重,唱做集中,很讲究艺术的平衡和表演尺度分寸的拿捏。...
《刺虎》是当今昆剧舞台上刺杀旦行当最具代表性的剧目,也是最贴合北方昆曲磅礴气势的一出戏。作为一出承载家国仇恨的经典,《刺虎》所展现出的悲壮情怀与北方昆曲追求慷慨悲歌的艺术特质不谋而合,而韩世昌先生所塑造的费贞娥更具有北方女子的豁达豪爽,面对“一只虎”时通过眼神与表情,将发自内心的仇恨与装出表面的妩媚在顷刻间“变脸式”转换,极具看点,多年来深受观众喜爱。...
四百多年前,昆曲《牡丹亭》横空问世,用最美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最深刻、细腻的情感:一双人、两颗心、三生路。一段浪漫绮梦和生死至情,缠绵四百余年依旧美得动人心魄,成为了我国浪漫主义艺术中一个无可争议的高峰,在戏曲舞台上盛演不衰,传承至今。...
1月7日至8日原创当代题材昆曲《李佩先生》将在北京天桥剧场精彩上演,本次演出为北京市演艺服务平台资助项目,北京市演艺服务平台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以支持重点剧目演出、培育多元演出空间、搭建线上演艺服务平台为主要内容,努力打造“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不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凝聚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2012年,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与中国台湾方面合作,海峡两岸携手打造昆曲《南柯梦》,首度以上、下本的形式,将《南柯梦》以相对完整的本戏形式搬上了昆曲舞台。全篇以情为主题,完成了从上本“入梦、情着”到下本“出梦、情尽”的连贯过程,展现个人情欲在社会结构下的渴望与失落、真实与虚妄,是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经典保留剧目。...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