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七都 教师木偶昆曲社团
时间:2024-02-27 11:40:28 阅读: 次 作者:目奇家园
成立社团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强调,非遗教育应贯穿国民教育的始终,学校应利用非遗社会资源,开展研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习非遗。然而,当前幼儿园进行非遗教育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教师对非遗文化缺乏热情、了解不够、不能感染幼儿等问题。七都木偶昆曲于2016年被列为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如何提高教师的非遗文化素养,将木偶昆曲这一优质资源适切纳入幼儿园课程,真正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培养孩子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增强孩子的文化自信。吴江区七都幼儿园于2021年2月成立了“七幼木偶社团”,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学习、交流分享.
拜师学艺
走出去
幼儿园每周两次定期组织社团教师到洪福木偶昆曲保护传承中心系统学习。在学习表演技能的同时了解木偶昆曲的文化内涵、背景意义等。只有教师具备丰富的文化素养,才能真正把木偶昆曲非遗文化充分融入教学实践中、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中。
请进来
幼儿园也会定期邀请洪福木偶昆曲保护传承中心组成员入园表演、指导木偶制作、传授演艺技法等,让老师与孩子们亲密接触木偶昆曲,感受其独特的魅力,加深老师与孩子们对木偶昆曲这一非遗文化的热爱与理解。
参加演出
社团教师也会经常参与吴江区七都洪福木偶昆曲保护传承中心组外出演出活动,不断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为家乡非遗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传承与创新
对于木偶昆曲这独特的民间文化艺术来说,昆曲里的生、旦、净、丑这些角色如同戏曲中的灵魂,但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却可能显得有些难以理解。因此,木偶社团的老师则会追随幼儿的兴趣和经验,选取贴近幼儿生活的故事内容来创编木偶剧目。比如近期幼儿对《西天取经》这个故事十分感兴趣,于是老师就与幼儿一起创编剧目,大大激发了幼儿对木偶表演的兴趣。
七都幼儿园成立教师木偶社团至今已有两年,为实现非遗与幼儿园课程的有效融合,促进非遗在幼儿教育中的传承奠定了基础。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强调,非遗教育应贯穿国民教育的始终,学校应利用非遗社会资源,开展研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习非遗。然而,当前幼儿园进行非遗教育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教师对非遗文化缺乏热情、了解不够、不能感染幼儿等问题。七都木偶昆曲于2016年被列为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如何提高教师的非遗文化素养,将木偶昆曲这一优质资源适切纳入幼儿园课程,真正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培养孩子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增强孩子的文化自信。吴江区七都幼儿园于2021年2月成立了“七幼木偶社团”,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学习、交流分享.

走出去
幼儿园每周两次定期组织社团教师到洪福木偶昆曲保护传承中心系统学习。在学习表演技能的同时了解木偶昆曲的文化内涵、背景意义等。只有教师具备丰富的文化素养,才能真正把木偶昆曲非遗文化充分融入教学实践中、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中。

幼儿园也会定期邀请洪福木偶昆曲保护传承中心组成员入园表演、指导木偶制作、传授演艺技法等,让老师与孩子们亲密接触木偶昆曲,感受其独特的魅力,加深老师与孩子们对木偶昆曲这一非遗文化的热爱与理解。

社团教师也会经常参与吴江区七都洪福木偶昆曲保护传承中心组外出演出活动,不断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为家乡非遗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对于木偶昆曲这独特的民间文化艺术来说,昆曲里的生、旦、净、丑这些角色如同戏曲中的灵魂,但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却可能显得有些难以理解。因此,木偶社团的老师则会追随幼儿的兴趣和经验,选取贴近幼儿生活的故事内容来创编木偶剧目。比如近期幼儿对《西天取经》这个故事十分感兴趣,于是老师就与幼儿一起创编剧目,大大激发了幼儿对木偶表演的兴趣。
七都幼儿园成立教师木偶社团至今已有两年,为实现非遗与幼儿园课程的有效融合,促进非遗在幼儿教育中的传承奠定了基础。
猜你喜欢
七都木偶昆曲,又称木偶戏(七都提线木偶),七都木偶昆曲的艺术魅力在于人偶同台表演。...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