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晓明:木偶昆曲的新生与传承

时间:2024-09-19 14:17:35 阅读: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华诞
吴江统一战线公众号推出
“同心”系列专栏
讲述统战成员故事
展示统一战线风采
宣传统战文化故事
今天“同心人物”带你走近施晓明

  在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凝聚着先人的智慧与心血。而在这些瑰宝中,木偶昆曲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其中,有一位非遗文化传承人,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责任,他就是吴江民盟盟员施晓明,让木偶昆剧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在现代舞台上焕发出新的光彩。
七都镇洪福木偶昆剧团施晓明
  施晓明,一位土生土长的江南古镇七都人,从小便浸润在吴地风情和吴侬软语中。他对木偶昆剧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特的理解。每当他提起木偶,仿佛与这些木头小人融为一体,手中的木偶仿佛有了生命,在他的操纵下活灵活现地演绎着各种角色和故事。

缘起:种下木偶昆曲梦的种子

  在七都镇洪福木偶昆剧团,施晓明已经度过了20年的艺术生涯。他的一手绝活——提线木偶表演,更是让人叹为观止。他一手提着有十多根线的木偶,另一手则灵活地挑、拨、勾、摇、扭、抡,几乎在瞬间就能完成几十个动作。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背后,是施晓明多年来的刻苦练习和不断摸索。
 
  缘起于2004年,七都镇政府选出4名七都籍应届初中毕业生,出资全权委托苏州昆曲学校负责木偶昆曲的专业培养,施晓明有幸成为其中之一。2009年完成学业回到七都,跟随师父组建七都洪福木偶昆剧团。
 
  七都木偶昆曲在全国仅此一家。木偶演昆剧既是对木偶艺术的创新、改革,同时对昆曲在民间的流传起到了积极的传播作用。施晓明和他的伙伴对于七都木偶昆曲的推广与传承展现出了非凡的毅力与热情。

骄傲:让更多人看到非遗之美

  本土推广,深入民心。通过送戏下乡、进校园等活动,施晓明成功地将木偶昆曲带到了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在乡间地头和校园学社中,他们用精湛的技艺和饱满的热情,让木偶昆曲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焕发新的生机,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国际交流,跨越文化障碍。在法国、菲律宾、沙特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他们通过精彩的演出,让外国友人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尽管中外文化差异巨大,但木偶昆曲这一艺术形式仍然能够跨越文化障碍,引起外国友人的浓厚兴趣和热烈反响。这不仅增强了国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也为木偶昆曲的传承和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传承与创新,并行不悖。在推广和传承木偶昆曲的过程中,不仅保留了木偶昆曲的传统韵味,还结合现代元素进行创作和改编,让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更加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传承:让非遗走进课堂

  为让木偶昆曲更接近孩子们,施晓明创作了木偶昆剧《喜羊羊与灰太狼》;为增强可看性,他们把传统的“木偶台前人台后”改为“人偶同台表演”,演员和木偶扮相一致,演起来妙趣横生,以此拉近木偶昆剧与孩子们距离,在孩子心中播下一颗非遗文化的种子。施晓明说:“……大多数观众欣赏木偶昆曲,只是觉得新奇有趣。其实,学习木偶昆曲,是个‘苦活’,更是个‘细活’。提线木偶的操纵,不仅需要很强的臂力,更需要精细的把控力。木偶的手指、手腕等各个部位均有线系着,最多时操纵板上连着三十多根线。看似简单的‘翻跟斗’‘拔剑收剑’动作,掏线指法相当复杂,是对演员协调性和熟练度的大考验。……”所以木偶昆剧也要从基本功练起,重抓童子功。
七都镇洪福木偶昆剧团施晓明
  2018年施晓明被江村实验学校和八都中小学聘请为“英雄人物、乡贤名士”传统文化教育指导老师。七都小学还开设了专门的戏曲课堂,并成立了昆曲社,让孩子们从小接受非遗文化的熏陶。2018年施晓明被评为苏州市“十佳新兴青年”。

坚定:民盟给了他奔跑的勇气

  作为民盟盟员,施晓明在做好一岗工作的同时,也积极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责,特别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活化与传承。他深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是历史与文明的见证。
七都镇洪福木偶昆剧团施晓明
  在施晓明的努力下,2020年,他撰写的社情民意《民盟传统教育基地建设情况及建议》被盟中央采纳。这份提案不仅详细分析了当前传统教育基地建设的现状和问题,还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建议,为传统教育基地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指导。这份提案的采纳,也体现了施晓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同年3月,施晓明荣获苏州民盟“社情民意信息特等奖”。在2021年,施晓明更是荣获了苏州民盟“庆祝中国民主同盟成立80周年”先进个人称号。这一荣誉的获得,不仅代表了他在民盟组织中的突出表现,也体现了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的不懈努力和坚定信念。施晓明深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坚持。

涅槃:烧烧希望之火

  在人生旅途中,天有不测风云,2021年下半年,施晓明不幸身患重病。这场突如其来的疾病,让他暂时告别了心爱的舞台,全身心地投入到与病魔的斗争中。然而,即便在病榻之上,施晓明的心依然牵挂着木偶昆剧的传承与发展。

  经过一年多的治疗与恢复,施晓明的身体状况逐渐好转,康复的情况甚至好于预期。在这一艰难的时期,他并没有放弃对木偶昆剧的热爱和研究。相反,他利用这段时间,深入研究了木偶昆剧的多样传播与表演方式,为未来的传承工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023年9月,施晓明再次穿上戏袍,轻装上阵,登上舞台。他提起木偶,咿呀吟唱,那声音如同穿透迷雾般轻灵旷远,让人沉醉其中。这一刻,他仿佛重获新生,再次焕发出对木偶昆剧的无限热爱与执着。
七都镇洪福木偶昆剧团施晓明
  在施晓明的努力下,木偶昆剧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与喜爱。2021年,他被评为该项目的苏州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这是对他多年来在木偶昆剧传承所做贡献的肯定与鼓励。

  施晓明的木偶昆剧传承之路越走越宽广。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对非遗文化的热爱与执着,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与典范。相信在他的努力下,木偶昆剧这一非遗文化将会得到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