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的!“洵美灵音”邹美玲个人昆曲专场圆满举办

时间:2024-12-30 14:42:33 阅读:
12月28日晚,昆山当代昆剧院第三轮青年人才个人专场在梁辰鱼剧场拉开帷幕。“洵美灵音”邹美玲个人昆曲专场圆满举办。三折闺门旦剧目:《红梨记·亭会》《雷峰塔·断桥》《凤凰山·百花赠剑》均得自恩师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张洵澎老师亲授传承。张洵澎老师看完演出,给予美玲的评价“美玲灵的”,表示对爱徒的喜爱和赞赏,也为“昆昆”满台演员、演奏员点赞。

三个角色,风格迥异。专场中,邹美玲通过细腻传神的演艺,把闺门旦的娇气、雅气、大气、贵气呈现在了一颦一笑间、水袖轻摇里,展示了作为昆曲旦角演员的多面风采。
昆山当代昆剧院每年传承15折经典昆曲折子戏,《红梨记·亭会》由张洵澎、蔡正仁老师于今年1月新授。那时蔡老师身体不适,却怕耽误学生们的进度,带病坚持教学。青年演员们被老师们的艺术精神感动,更坚定了要把戏学好、唱好的决心。
《雷峰塔·断桥》是邹美玲正式学习昆曲的第一出戏,对她有特别的情感和意义。本折为戏曲“三脚撑”,三人戏份相当,唱作并重,十分精彩。
即将85岁的张洵澎老师,对昆山大力传承、弘扬昆曲文化由衷地感谢。她说,每次来“昆昆”,都像回家一样亲切,能继续为昆曲、为昆曲发源地昆山的昆曲做贡献,她感到很激动。对昆山的这位爱徒,张老师赞赏“人好戏好”,筹办专场一个多月来,张老师对台前幕后的每个细节都关心备至,如师如母的情谊尽在其中。专场现场,张老师还清唱了一段《牡丹亭·寻梦》【品令】,让昆山观众大饱耳福。
传统短打武生剧目《三岔口》,是一出有高度准确性要求的武戏,先用刀、后徒手,暗夜对打让人忍俊不禁,给这场闺门旦专场演出带来了不一样的观看体验。
昆山有戏,戏在传承有序,戏在人才出新!过去两年,“昆昆”以两轮系列昆曲专场,先后为8名青年人才搭建展示舞台,践行“出人出戏出品牌”,成为院团人才队伍建设中靓丽的一笔。随着本场个人专场的举办,第三轮专场如约而至,更多青年人才将相继在昆山梁辰鱼昆曲剧场演绎经典佳作,续写昆曲艺术薪火相传的兰园佳话,敬请期待。特约剧照摄影:王须中

猜你喜欢

作为昆曲的入门作品而言,《奇双会》剧情一波三折,内容充实饱满,极具生活化气息。同时,这部戏也深受梅兰芳、俞振飞等京昆大师前辈的锤炼,使其有着相当丰富的艺术技巧。尤其是《写状》这一出,是一折小生、旦角的“对儿戏”,舞台上两个主角并重,唱做集中,很讲究艺术的平衡和表演尺度分寸的拿捏。...
《刺虎》是当今昆剧舞台上刺杀旦行当最具代表性的剧目,也是最贴合北方昆曲磅礴气势的一出戏。作为一出承载家国仇恨的经典,《刺虎》所展现出的悲壮情怀与北方昆曲追求慷慨悲歌的艺术特质不谋而合,而韩世昌先生所塑造的费贞娥更具有北方女子的豁达豪爽,面对“一只虎”时通过眼神与表情,将发自内心的仇恨与装出表面的妩媚在顷刻间“变脸式”转换,极具看点,多年来深受观众喜爱。...
四百多年前,昆曲《牡丹亭》横空问世,用最美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最深刻、细腻的情感:一双人、两颗心、三生路。一段浪漫绮梦和生死至情,缠绵四百余年依旧美得动人心魄,成为了我国浪漫主义艺术中一个无可争议的高峰,在戏曲舞台上盛演不衰,传承至今。...
1月7日至8日原创当代题材昆曲《李佩先生》将在北京天桥剧场精彩上演,本次演出为北京市演艺服务平台资助项目,北京市演艺服务平台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以支持重点剧目演出、培育多元演出空间、搭建线上演艺服务平台为主要内容,努力打造“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不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凝聚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2012年,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与中国台湾方面合作,海峡两岸携手打造昆曲《南柯梦》,首度以上、下本的形式,将《南柯梦》以相对完整的本戏形式搬上了昆曲舞台。全篇以情为主题,完成了从上本“入梦、情着”到下本“出梦、情尽”的连贯过程,展现个人情欲在社会结构下的渴望与失落、真实与虚妄,是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经典保留剧目。...

1月23日北方昆曲剧院经典剧目《长生殿》

天宝十年,唐明皇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在长生殿中七夕乞巧,对天盟誓,愿永世结为夫妻。由于唐明皇终日和杨玉环游乐,不理政事,导致安禄山造反。唐明皇携杨贵妃避难蜀中的途中,将士们高呼“不杀贵妃,誓不护驾”。无奈之下,唐明皇赐杨贵妃自缢于梨花树下。...

1月16-17日19:30北方昆曲剧院经典折子戏展演

2025年1月17日19:30 演出昆曲《吕布试马》《孽海记·思凡》《通天犀·坐山》《彩楼记·评雪辨踪》...
 如今,北京大学拥有浓厚的昆曲、古琴的传习氛围,由叶朗先生、白先勇先生策划、北大昆曲传承基地开设的《经典昆曲欣赏》课程,已持续十五载,使许多大学生步入昆曲之门。《古琴经典艺术欣赏》课程已持续开设五载,每年都有近百名北大学子由课程工作坊传习古琴。...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