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剧《杀子报》又名《阴阳报》《油坛记》,成兆才早期编导的传统剧目,移植于河北梆子,该剧共分初会、通肩、逛庙 、杀子四场。这出戏是根据晚清年间,发生在南通真人真事改编的。
成兆才
 
评剧杀子报
       主要讲述清末时期,通州有一王世成,病故,遗孀徐氏正在中年,膝下一女一子,女名金定,子名官保。徐氏为亡夫办白事,请来天齐庙僧人纳云。徐氏与纳云互有好感,遂赊欠超度亡灵所订钱钞、并约定三日后来家中取钱。三日后,纳云以取钱为名来至在徐氏家中,二人勾搭成奸。
评剧杀子报
      不料,二人奸情被放学回家的官保撞破,官保将纳云痛打一顿,并当街羞辱。几日后,徐氏携女金定至天齐庙与纳云私会,先将金定支开,继而与纳云定计、当晚夜半三更害死官保。此计恰被金定在窗外听见。
评剧杀子报
      金定焦急万分,慌忙赶至官保所上私塾,将此事告知官保,并再三叮嘱其今晚在私塾过夜,切莫回家。官保闻听,大吃一惊,恳求塾师钱正林收留自己。钱正林听后,认为“亲母弑子”过于荒诞,于是携官保同归、并面见徐氏,徐氏对此事矢口否认。
评剧杀子报
      官保无奈,只得哀告钱正林,如自己明日未到私塾,既是被徐氏所害,恳请钱正林代自己鸣冤。当晚三更,徐氏果将官保杀死,并大卸八块、装入油坛之中,置于床下。金定目睹整个过程。

      次日,钱正林见官保果未到私塾,遂至其家中探望,徐氏言官保至其姥姥家拜寿、并将钱正林撵出屋门。钱正林见金定面带泪痕,深感蹊跷,遂至县令处击鼓鸣冤。
评剧杀子报
      县令传徐氏上堂与钱正林对质,哪知徐氏反咬钱正林“借贷不成,诬陷良民”,县令遂将钱正林收押南监,当堂释放徐氏。是夜,官保冤魂给钱正林托梦,诉说被害经过。钱正林醒后,写好呈状,交由前来探监的妻子李氏,并嘱其代己二次鸣冤。李氏携呈状二次击鼓,县令深感此中大有隐情,遂私访至徐氏家中。

      此时徐氏因惧怕、回娘家小住,家中只有金定一人,县令遂伪称自己是金定娘舅,诱金定说出实情,并寻得装有官保碎尸的油坛。县令回衙后,立将徐氏、纳云拿至公堂、按律处置,声张正义,将钱正林释放,并令金定拜在钱正林与李氏膝下、作为义女。
评剧杀子报
       该剧详细情节曾在《清代禁戏》一文中已有所述,当年这件事被有关人士编写成《通州奇案》一书,在市间流行后被编成戏上演,十分轰动。不少资料称,此戏只要一贴,莫不满堂。《通县旧话》称:“乡间演出此剧,远近数十里扶老携幼,竞而观之。且戏散人不散,围之唾骂詈垢,皆欲将王氏碎尸万段为快。伶人皆不敢单行。

       从《评剧戏考》中得知:评剧老演员复盛戏社“五大主演”之一花小仙(1911-1994)演出过此剧,她为了突出剧中人王氏的凶狠,化妆时有意地把眉毛画得很重。在她的影响下,凡演此剧的都仿效这一做法,京剧也不例外。
评剧杀子报
      评剧《杀子报》原版本建国初被禁演。1956年营口市盖州评剧团排演的《杀子报》去其糟粕,保留精华,告诫人们善恶有报。前几年德云评剧社上演时更名为《清廉访案》《通州奇案》。近年,天津有的民营剧团上演此剧,改编后弘扬真善美,提倡新的道德理念。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