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剧:跨百年风土 观世俗烟火

时间:2022-11-05 14:57:28 阅读:
风靡各地的精神食粮

评剧是中国汉族戏曲剧种,也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曾经被封为全国第二大戏曲剧种,仅次于京剧。在北京、天津、河北等华北各省市及东北三省流传最广,其他一些地区也比较流行,评剧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一种地方戏,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 

评剧最初源于河北省东部的滦县、迁安等地,由民间说唱“莲花落”和民间歌舞“蹦蹦”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早期称“蹦蹦戏”或“落子戏”。清末仍多以地摊说唱形式演出。
评剧
1910年左右,蹦蹦戏班进入唐山的茶园演出,成兆才等人对其进行了改革,吸收东北二人转、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的音乐唱腔以及表演程式,创作并推出一批剧目,一个新的剧种由此产生,当时称“唐山落子”、“平腔梆子戏”,1919年前后传播到东北一带的称“奉天落子”,1923年改称“评剧”。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评剧进入新的繁荣发展时期。
图片
雅俗共赏的经典

评剧传承有着天然的优势:从发音吐字上来说,它更接近于普通话,好听易懂;从内容上来说,《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等新中国成立后的新编评剧的多个唱段曾经家喻户晓;它的形式活泼、自由,最善于表现当代人民生活,因此城市和乡村都有大量观众。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评剧进入了新的繁荣发展时期,演出了一批受群众欢迎的现代戏,如小白玉霜和韩少云主演的《小女婿》、新凤霞主演的《刘巧儿》、《祥林嫂》、《小二黑结婚》以及《金沙江畔》、《夺印》、《野火春风斗古城》;改革开放以后又出现《山里人家》、《疙瘩屯》、《黑头与四大名旦》、《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等优秀现代剧目。在不长的历史里,评剧积累了众多雅俗共赏的经典剧目,据不完全统计,曾上演过的评剧剧目约有1880余出。
评剧
近代的精彩转身

110年来,评剧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光辉历程。110年来,评剧人才辈出、群星璀璨,一部部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一个个鲜活生动的艺术形象,已成为中国戏曲宝库中耀眼的明珠。

近年来,唐山市以文化为魂,以旅游为载体,大力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特别是推动评剧等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谋划实施了永盛茶园复业、“百年开滦·百年评剧”等项目,让文化艺术品更生动,让艺术家的舞台更广阔。

自2000年以来,唐山市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十一届中国评剧艺术节,推出了一大批评剧佳作,造就了众多艺术精英,培养出大量评剧新人,有力促进了评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现如今,历经百年沧桑的评剧正焕发着新的生机与活力。

猜你喜欢

本剧在创作过程中,融合了大量真人真事以“写实”的叙事方式,设计了一家三口的角色,他们既是帮扶对象同时又是文明标兵,双重角色让他们的爱真实且富有温度。...

北京演艺评剧演出信息

《花为媒》是评剧经典保留剧目,不仅是中国评剧院的看家戏,在整个评剧界乃至戏曲界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王少安寿诞之日,其子王俊卿在酒席宴上与表姐李月娥相见,互生爱慕之心,李月娥去后,王思念表姐而得病。俊卿之母托媒人阮妈去李家说亲。但月娥之父受血统之说的影响,坚持姑表不能结亲。...

评剧《祥子与虎妞》微戏评

我们在评剧祥子与虎妞的舞台上,我们看到的不再是一个愚蠢恶心到反逻辑反常识的虎妞形象,舞台上呈现的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
2025年2月8日中国评剧院将在北京人民剧场演出评剧《李三娘》主要演员 张琪、赵岩、姚斌、卞苓玉、郭力银、杜建。...

中国评剧院2025庆元旦演出圆满落幕

《花为媒》是我院的看家戏,常演常新,观众百看不厌。去年,中国评剧院重点推出了以“青春”为亮点的2024版《花为媒》,其中恢复了“车柳子”等初期版本中特色鲜明的色彩腔调,保留了电影版中脍炙人口的“玫瑰调”等精彩唱段,让评剧发出新声的同时再现原味。...
《茶瓶计》作为评剧经典剧目,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受观众喜爱。剧中人物形象鲜明,丫鬟春红的机灵俏皮、小姐的娇羞温婉、公子的英俊潇洒,都被演员们演绎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在“茶瓶传情”等经典情节中,演员们细腻的表演、婉转的唱腔,将角色之间的情感纠葛展现得扣人心弦,引得台下观众沉浸其中,不时发出阵阵赞叹。...

豫剧表演:中原文化的艺术瑰宝

豫剧表演以其高亢激昂、韵味悠长的唱腔,以及生动传神的表演风格而著称。演员们通过精湛的唱念做打技艺,将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情感纠葛展现得淋漓尽致。...
梨园争春贺龙年,银发生辉展风采。评剧折子戏《幸福教育托夕阳》,由戏曲班常素云老师创编并领衔出演,赞颂了社区学院的老年教育托起幸福夕阳别样红的事迹。...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