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剧《秦香莲》的独特魅力
时间:2024-12-05 19:58:25 阅读: 次 作者:荷茗聊戏
白派名剧《秦香莲》是一出颇具魅力的戏,新中国成立后,在保留原剧精华的基础上,又对其重新进行了整理加工(邱炘整理),使该剧更为生动感人。秦香莲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许多剧种也都拥有这个剧目,但评剧《秦香莲》却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几代评剧观众的喜爱,并被摄制成戏曲影片,直到今天,这出戏仍活跃在评剧舞台上。
该剧之所以能深受喜爱,关键在于剧本是以普通百姓的心理去塑造人物的。
包公是剧中矛盾的解决者,也是最易塑造成脸谱化的人物。如果说京剧的包公突出的是包公的刚强性格,而评剧的包公则着眼于以情动人,使包公在刚烈的性格上又多了一些人情味。
“大堂”一折是全剧的转折点,是包公与陈士美的正面交锋。在这里有一段包公劝陈士美认下香莲母子的唱段。京剧的起句是“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这里一开始就把陈士美当作了被审判的对象;而评剧的唱词则是“与驸马打坐在开封堂上”,因为此时包公与陈士美还未形成冲突,所以包公是以一种同僚的身份,平起平坐的口吻和陈士美交谈,是规劝他回心转意,认下香莲。京剧的唱使气氛益加紧张,“到如今她母子前来寻你,为什么不相认反把她欺”;评剧却没有采取责问的语气,而是进一步设身处地地为陈士美设想,“父子义夫妻情你怎能忘,欺君罪有我包拯一面承当”,充分显示出包公期望通过规劝以求和解的善良愿望,及承担罪责的侠义心肠。但这时的陈士美仍无动于衷,从而使其灭绝人性的丑恶面目暴露无遗,善与恶形成了强烈对比。京剧的最后一句语气更为强硬,“我劝你认香莲是正理,祸到了临头悔不及”,态度坚定果断,突出了包公铁面无私、刚正不阿的性格;评剧则不然,“劝驸马你还要再想再思,再思再想,难道说你是那铁打的心肠”,把包公盼望他们一家团聚的急切心情形象地刻画出来。
作为剧本核心人物的秦香莲,在着力刻画其不畏权势的性格时,同样是从普通百姓的心理出发的。她面对衣着华丽、气焰嚣张的皇姑,以一组排比句作了一番对比:“她好比一轮明月圆又亮,我好比浮(乌)云遮月缺半边。她好比三春牡丹鲜又艳,我好比雪里的梅花耐霜寒。她在皇宫享尽人间的福,我跋山涉水受尽艰难。她倚仗着是皇姑权势大,她这威武喝吓不住我秦香莲!”这段唱以一轮明月比喻皇姑的夫妻美满,以月缺半边比喻香莲妻失夫、儿失父的境遇;以三春牡丹比喻皇姑高贵的身份,以梅花耐寒比喻香莲不屈的性格。寥寥四句便点出了皇姑与秦香莲身份、地位和境遇的差异,同时也表明了秦香莲的态度。当皇姑质问香莲为什么不下跪时,香莲的回答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论国法我应该与你下跪,论家法你还应该把我参。你应该下了你的金车辇,与我把礼见,论礼论法理所当然。”没有人去追究一个民妇如此藐视皇姑是否真实,但这理直气壮的言辞足以让人拍案叫绝。
无庸置疑,《秦香莲》是一出文学性相当高的剧本,这一剧本没有华丽的语言,它的许多叙述性唱词与日常说话无异,但却能句句生情、处处见才,并有意识地贴近评剧观众的审美心理,使秦香莲、包公的形象得以深入人心。这正是该剧长久地赢得观众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
该剧之所以能深受喜爱,关键在于剧本是以普通百姓的心理去塑造人物的。

“大堂”一折是全剧的转折点,是包公与陈士美的正面交锋。在这里有一段包公劝陈士美认下香莲母子的唱段。京剧的起句是“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这里一开始就把陈士美当作了被审判的对象;而评剧的唱词则是“与驸马打坐在开封堂上”,因为此时包公与陈士美还未形成冲突,所以包公是以一种同僚的身份,平起平坐的口吻和陈士美交谈,是规劝他回心转意,认下香莲。京剧的唱使气氛益加紧张,“到如今她母子前来寻你,为什么不相认反把她欺”;评剧却没有采取责问的语气,而是进一步设身处地地为陈士美设想,“父子义夫妻情你怎能忘,欺君罪有我包拯一面承当”,充分显示出包公期望通过规劝以求和解的善良愿望,及承担罪责的侠义心肠。但这时的陈士美仍无动于衷,从而使其灭绝人性的丑恶面目暴露无遗,善与恶形成了强烈对比。京剧的最后一句语气更为强硬,“我劝你认香莲是正理,祸到了临头悔不及”,态度坚定果断,突出了包公铁面无私、刚正不阿的性格;评剧则不然,“劝驸马你还要再想再思,再思再想,难道说你是那铁打的心肠”,把包公盼望他们一家团聚的急切心情形象地刻画出来。
作为剧本核心人物的秦香莲,在着力刻画其不畏权势的性格时,同样是从普通百姓的心理出发的。她面对衣着华丽、气焰嚣张的皇姑,以一组排比句作了一番对比:“她好比一轮明月圆又亮,我好比浮(乌)云遮月缺半边。她好比三春牡丹鲜又艳,我好比雪里的梅花耐霜寒。她在皇宫享尽人间的福,我跋山涉水受尽艰难。她倚仗着是皇姑权势大,她这威武喝吓不住我秦香莲!”这段唱以一轮明月比喻皇姑的夫妻美满,以月缺半边比喻香莲妻失夫、儿失父的境遇;以三春牡丹比喻皇姑高贵的身份,以梅花耐寒比喻香莲不屈的性格。寥寥四句便点出了皇姑与秦香莲身份、地位和境遇的差异,同时也表明了秦香莲的态度。当皇姑质问香莲为什么不下跪时,香莲的回答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论国法我应该与你下跪,论家法你还应该把我参。你应该下了你的金车辇,与我把礼见,论礼论法理所当然。”没有人去追究一个民妇如此藐视皇姑是否真实,但这理直气壮的言辞足以让人拍案叫绝。
无庸置疑,《秦香莲》是一出文学性相当高的剧本,这一剧本没有华丽的语言,它的许多叙述性唱词与日常说话无异,但却能句句生情、处处见才,并有意识地贴近评剧观众的审美心理,使秦香莲、包公的形象得以深入人心。这正是该剧长久地赢得观众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
猜你喜欢
《花为媒》是我院的看家戏,常演常新,观众百看不厌。去年,中国评剧院重点推出了以“青春”为亮点的2024版《花为媒》,其中恢复了“车柳子”等初期版本中特色鲜明的色彩腔调,保留了电影版中脍炙人口的“玫瑰调”等精彩唱段,让评剧发出新声的同时再现原味。...
《茶瓶计》作为评剧经典剧目,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受观众喜爱。剧中人物形象鲜明,丫鬟春红的机灵俏皮、小姐的娇羞温婉、公子的英俊潇洒,都被演员们演绎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在“茶瓶传情”等经典情节中,演员们细腻的表演、婉转的唱腔,将角色之间的情感纠葛展现得扣人心弦,引得台下观众沉浸其中,不时发出阵阵赞叹。...
梨园争春贺龙年,银发生辉展风采。评剧折子戏《幸福教育托夕阳》,由戏曲班常素云老师创编并领衔出演,赞颂了社区学院的老年教育托起幸福夕阳别样红的事迹。...
悠扬的二胡声声阵阵,婉转的琵琶声入耳,清脆的铜锣与鼓声交互错杂,演员们依次登台,在专业的伴奏声中开腔献唱。一折折精彩的评剧表演,为我们带来视觉与听觉上的享受,更把观众们带进一段段历史故事中。...
多出家喻户晓、百看不厌的经典剧目轮番上演,《小姑贤》、《花为媒》、《杨八姐游春》、《打焦赞》、《茶瓶计》以及《乾坤带》、《秦香莲》等剧目中的经典唱段。演员们专业的四功五法,令现场的观众沉浸其中,不时传来阵阵叫好声,大呼“过瘾”!...
由赵德明、王寿山担任编剧,钟海担任导演,市评剧白派剧团团长、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冠丽领衔主演的评剧《杨柳青传奇》源自杨柳青民间传说,以杨柳青年画为载体,讲述清代乾隆时期,围绕“画神”白俊英发生的一段曲折故事,阐述惩恶扬善、正义必然战胜邪恶的题旨,体现了剧中人对民间绘画艺术的不懈追求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矢志坚守。...
此次演出以宁城县乌兰牧骑青年戏曲演员表演为主。舞台上,青年演员们通过细腻的表演,将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刻画得淋漓尽致。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剧情之中,与剧中人物同悲共喜。精彩的表演不仅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也充分展示了宁城评剧青年戏曲人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评剧《杨八姐游春》是一部筱派名剧由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筱俊亭移植改编并因此开创了评剧老旦筱派艺术此剧剧情诙谐,文武兼具唱段优美,武...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