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以人传,人以戏立——天津市评剧白派剧团十五载破茧之路

时间:2025-07-07 13:42:30 阅读:
天津市评剧白派剧团自2010年4月成立以来,始终以传承白派艺术精髓为核心使命,同时兼顾其他评剧流派,通过系统性剧目复排、梯队化人才培养和现代化院团改革,从刚成立时只有二十个人的国有艺术院团,逐渐壮大,实现了传统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一、尊重敬畏传统,激活经典剧目的当代生命力

(一)系统性挖掘白派代表剧目

评剧前辈白玉霜创立、小白玉霜继承并发展的白派艺术是评剧的一个重要流派,深受观众欢迎,白派剧团成立的宗旨就是“继承评剧白派艺术、满足群众欣赏需求”。十五年来,白派剧团团长王冠丽始终坚守初心,以传承为本,坚持恢复戏剧本体,排演了《秦香莲》《杜十娘》《珍珠衫》《韩玉娘》《海棠红》《金沙江畔》《庚娘》《骄杨》《孟母》等不同题材、不同类型的24部白派剧目。不仅使失传已久的白派剧目原汁原味地重现于评剧舞台,而且创作排演了多部具有白派艺术特色的剧目,对于白派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

(二)抢救濒临失传的爱派剧目

爱莲君创立的爱派哀婉细腻,是评剧早期四大流派之一,对后来的多个流派的形成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但由于爱莲君去世很早,爱派传人稀少,爱派剧目大多失传,爱派在评剧舞台渐渐消失。白派剧团针对这一现象,扛起了爱派传承的重任。聘请爱派传人金倩来团亲自培养爱派的年轻传人,挖掘整理久别舞台的爱派剧目,上演了《于公案》《李香莲卖画》《烧骨记》等6部爱派剧目,使濒临失传的评剧爱派得以传承。
天津市评剧白派剧团
(三)兼顾各流派剧目的传承

白派剧团虽然以传承评剧白派为己任,但更是心怀整个评剧艺术,坚持走市场化并亲民惠民的路线,演老百姓喜欢的戏,唱老百姓喜欢的调。除白派、爱派剧目外,还上演了《卖油郎独占花魁》《包公三勘蝴蝶梦》《牛郎织女》《雪玉冰霜》《回杯记》《杜十娘》《无双传》《花为媒》《刘巧儿》《杨三姐告状》《乾坤带》《三看御妹》等刘派、鲜派、新派剧目。这些剧目既保留了传统的神韵,又融入了现代审美,舞台视觉呈现年轻化,吸引35岁以下观众占比提升至40%以上,这是对传统戏现代表达的有效探索,激活了传统剧目的当代生命力。

截至2024年底,白派剧团共演出各类剧目1199场,覆盖观众超数十万人次,除舞台演出外,还拍摄了4部戏曲电影,录制了19部“像音像集萃”剧目,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黄金时间轮番播映,反响热烈。剧目建设不仅保障了白派剧团的持续发展,而且极大地促进了评剧艺术的传播与推广。
天津市评剧白派剧团
二、大力培养新人,构建阶梯式人才生态

(一)以戏带人,培养剧团的“角”

白派剧团除领衔主演王冠丽外,还着力培养更多流派的中、青年演员成为观众心目中的“角”。剧团以戏带人,通过排演白派、刘派、鲜派、爱派等经典剧目,推出了刘派第三代传人马淑华老师亲传弟子王云珠、新派再传弟子施立红;近年来又涌现出滕建东、孙庆军、陈臣、李孟阳、冯荣玲、李萁、于斯凡、刘滢、杨蕾、张珊、杨瀚婷、郑红怡、周航羽等各个流派、不同行当的青年才俊,在评剧舞台上迅速崛起,成为艺术骨干。

(二)学演结合,“白派班”制度化培养

2012年白派剧团与天津艺术职业学院合办评剧白派班,剧团创新“学演结合”的培养模式,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剧团的艺术优势和演出场地优势,采取“边学边看、边学边练、边学边演、边演边学、学演结合”的方法,使学员尽快认识舞台、走上舞台、熟悉舞台。剧团派出强有力的师资力量,在学院和剧团两边进行早期的实践教学和一对一的艺术辅导。经过6年的精心培育,培养了诸多白派、爱派、刘派、新派、马派、魏派等艺术人才。2018年7月,白派班的学生毕业留团后,剧团借鉴兄弟院团早年的成功经验,举办了“百日集训”,共排出了10出经典大戏,轮番上演了40场,不同流派、不同行当的评剧新秀在舞台上崭露头角。2019年评剧白派班学生们被中国戏曲学院继续教育部录取,以“远程教育”的模式,在津接受中国戏曲学院的“专、本科戏曲艺术再教育”,并于2024年初顺利毕业,获取了大学学历和学士学位。

青年演员的培养是评剧传承的重中之重,挖掘和培养更多、更年轻、更优秀的流派传人,是评剧流派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动力。白派剧团始终立足于后备人才的培养,创新性采用“双轨制”传承模式,老艺术家口传身授与数字化记录同步进行,为剧种的可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呈现出人才辈出的可喜景象。

三、改革剧团旧制,现代化院团运营创新

(一)管理机制推进市场化运营

白派剧团用人制度灵活,固定人员和临时聘请人员相结合,来者热情欢迎,走者绝不勉强挽留,这样也在某种程度上给青年演员的提升提供了机会。精简人员,特别是缩减行政人员,改变剧团人员过多、人浮于事的现象。树立“戏比天大”的职业道德观,无论是一级演员,还是名不见经传的青年演员,在角色安排上一切从戏的需要出发,不断推出新人,使人员的潜在能力被充分发掘出来。领导班子无私无弊,全团上下团结一心,兢兢业业,不计较名利,不计较时间,“一棵菜”的精神得到了充分体现。白派剧团从始至终遵循着演出市场化运营机制,随着“AI互联网+”模式的产生,剧团多渠道拓展演出市场,成功提升了演出市场化运营新模式。

(二)数字化等多方位传播体系建设

通过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和抖音等新媒体平台积极拓展宣传模式,支持青年演员、演奏员在抖音等新媒体平台直播,提升演员的知名度,推广和宣传评剧。与未来电视合作开展数字电视、IPTV及电视大屏等业务,通过新媒体形式进一步提升评剧艺术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天津市评剧白派剧团
以白派剧团录制的8部“像音像”剧目为蓝本,改编出版了《中国戏曲故事连环画丛书》,无偿赠送给北京、天津、福建等多地高校、中小学校以及我国外事部门、各地孔子学院,用连环画的形式介绍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呈现了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之美。另外,由白派剧团编纂,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评剧经典剧目纂修集(上下卷),共收录了19出白派剧团上演的经典保留剧目。这些举措对于传播评剧艺术,扩大剧种影响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天津市评剧白派剧团十五载破茧之路,证明了传统戏曲院团在当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其经验对同类艺术团体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十五载春秋,如戏台上翻飞的水袖,起落间皆是风华。白派剧团从一颗初萌的种子,长成今日的葱茏之木,每一道年轮里都刻着执着与热爱。舞台上的灯光,照亮的不仅是角色的悲欢,更是一群追梦人用岁月织就的锦绣篇章。戏未终,人未散,白派剧团的故事,才刚刚写到最动人的一节。

撰稿:夏   冬
编辑:靳   冉
校对:夏   冬
初审:王兴昀
终审:张   巍

猜你喜欢

7月份评剧演出播报

7月11日天津市评剧白派剧团在海河剧院演出评剧《花为媒》杨蕾主演,7月18日演出评剧《杨三姐告状》施立红主演。...

基于守正 实现创新——近20年评剧艺术发展略谈

首先,最突出的一个特征就是现代戏唱主角。评剧从形成以来,历来注重现代戏的创作和演出,而且由于其贴近生活、通俗易懂的表演优势,更使其成为了一个擅演现代戏的剧种。...
评剧青春版《珍珠衫》主演:于斯凡、李孟陽、杨蕾、高鸣逊、宋弘胤、吴若增、王泓懿、杨瀚婷、吴雨娴、陈玥佟、岳晨等。...

5月9日中华剧院上演评剧《杜十娘》!

评剧杜十娘剧情简介:明代,绍兴府李布政之子李甲,赴京应试,结识名妓杜十娘。李金尽,鸨儿欲逐之。...

5月份评剧演出播报

中国大戏院,天津市评剧白派剧团演出评剧《无双传》施立红、滕建东主演,评剧《回杯记》王云珠、滕建东主演。...
青春版评剧桃花庵:书生张才娶妻窦氏。一日,张才虎丘山逛庙会,遇桃花庵尼姑陈妙禅,二人两情相悦,在庵中结为连理。...
评剧杜十娘讲述的是明代万历年间,绍兴府李布政之子李甲,赴京应试,结识名妓杜十娘。李花费囊空,鸨儿欲逐之。...
中国京剧像音像集萃评剧《海棠红》主演:王冠丽 孙庆军 李建民 刘佩芝 王文涛 高德敏 王杰 施立红 滕建东 高鸣逊 徐乔竹。...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