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现代剧《生命的绿洲》研讨会在省戏曲研究院召开
时间:2022-11-02 14:12:52 阅读: 次 作者:王引娟
10月30日,入选陕西省新时代现实题材创作工程重点项目、省文化和旅游厅年度重点扶持剧目的秦腔现代剧《生命的绿洲》研讨会在省戏曲研究院召开。戏曲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该剧领衔主演李梅,省文化和旅游厅艺术处处长覃彬,戏曲研究院副院长郝卫,编剧党小黄,总导演陈蔚,剧组主创及部分演职人员参加会议。研讨会特别邀请我省戏剧界专家、企业界人士参加讨论,为将《生命的绿洲》打造成为陕西秦腔的又一精品剧目,共同诊脉开方。与会专家从主题立意、艺术价值、戏剧结构、人物塑造、音乐融合、舞台呈现等多方面给予该剧高度评价,同时对标精品剧目,对该剧进一步打磨提升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李梅向各位专家和企业家表示诚挚谢意,并指出各位专家的真知灼见对《生命的绿洲》的修改提升意义重大,接下来,剧组将充分吸收专家意见,精益求精,力争将该剧打造成陕西秦腔又一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力作。
《生命的绿洲》讲述的是一个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而不懈奋斗的中国故事。除了主题意义重大外,其成功还体现在主要人物的塑造上。李梅扮演的何玉芳,人物塑造非常丰满动人,经过重重困难挫折,仍然坚韧不拔、坚定不移地朝着实现绿色梦而不懈奋斗。该剧采用了“闪回”的形式为展现三十年的内容服务,写人与自然斗争,人与内心斗争,人与人的斗争,整个戏剧感情饱满和浓烈,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另外,该剧的音乐创作守正创新,非常成功地将秦腔与陕北民歌进行有机结合,令人耳目一新。
孙豹隐,原省文化厅副厅长、文艺评论家
陕西作为黄河流域的重要省份,用秦腔这个西北影响最大的剧种,以治沙的故事讲述生态文明建设这个宏大主题,《生命的绿洲》的推出恰逢其时,着眼于大历史观、大时代观,是当下现实题材和秦腔革新题材的一个非常好的戏。该剧传统而不陈旧,创新而不突兀,立足秦腔本体,借用现代艺术手法积极进行创新,二度创作能够借助于剧本设置的桥段和情节的延伸对剧中人物的内心进行深度开掘。比如音乐,除了秦腔的音乐外,还有陕北民歌、以及西洋圆舞曲的融入,运用得很恰当;在结构上,运用穿插叙事和意识流的手法,进行多时空展现;舞美创新多媒体运用,演员表演到位,为戏增色不少。
丁科民,省艺术研究院原院长、文艺评论家
《生命的绿洲》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甚至可以被看做是国际题材、人类题材,意义毋庸置疑。其艺术特点主要体现为六个方面的“结合”与创新。一是,主题思想上,治沙精神与人生况味的有机结合;二是,戏剧结构上,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三是,表现手法上,写实与写意有机结合;四是,舞台呈现上,歌剧与戏曲的有机结合;五是,表现技法上,现实题材的表现手法跟戏曲程式很好的结合;六是,文化元素上,秦腔艺术和陕北文化有机融合。
仵 埂,西安音乐学院教授、文艺评论家
《生命的绿洲》是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题材。这虽然是有关“治沙”的老题材,但是却有了新的表达。剧中有许多地方令人眼前一亮,能够从人物情境出发和展开情感,情绪饱满,极具冲击力。剧目从人的情感领域中开掘人物和治沙的关系,展现人物此刻情境下的心理真实,将人和自然的关系转化为人和人的关系、人的情感关系的冲突,非常好。另外,演员的表演值得称赞,各位主演自不必说,即便是曹双怀这样只有几句念白的小人物,通过艺术家的眼神、动作的表达,一个老谋深算的形象就鲜明地立在眼前。目前,这个戏具有很好的基础,值得好好打磨提升。
穆海亮,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文艺评论家
《生命的绿洲》有独特价值,在于从旧题材中开掘出新的深邃的意蕴,是一曲治沙的赞歌,更是生命的悲歌,还是人性的壮歌。《生命的绿洲》最大意义不在治沙表面,而是通过防风固沙植树造林外部事件,深入到对生命价值的探寻和人性意义的讨论,是人在治沙过程中呈现出生命的气象,以及这种生命气象背后触及人性的力量。有以下三个方面值得称道:一是人物塑造和情节编织方面直面矛盾,让主人公在重重困境中做出抉择,外部考验投射到人物灵魂深处。二是,过去和现在双线交织的方式,两条线索并行不悖,交叉互进,发挥了悬念设置、对比强化、冲突模式互补、舞台呈现增强等多重功能。三是,秦腔和民歌之间的融合比较恰当,群舞表现风沙肆虐,少女轻盈表现小天鹅等新的舞台语汇和秦腔传统程式结合恰当。
杨正国,全国政协委员、省技术经理人协会会长、秦商总会副会长、神木商会长
《生命的绿洲》是一部非常好、非常感人的剧目。我是陕北人,剧中的许多情景我个人都亲身经历过。剧中生动的人物形象,代表了我们陕北榆林毛乌素沙漠治理的一批英雄和人民。治沙英雄为代表的全体家乡人都参与过治沙的劳动,毛乌素沙漠在地球上的消失是人民的业绩。这次我们家乡人一行多人共同观看了这个剧目,没有一个不受感动、不流泪的。这样的好剧,不仅要在西安演、陕北家乡演,还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张忠文,黑龙江省博纳文化发展交流中心主任、杭州智客集团商业模式策划总监、哈尔滨青少年成长规划服务基地主任
这次观看秦腔《生命的绿洲》,感受非常好。我们一起来的企业家也组织了小范围的讨论,大家都很受感动。从剧目的市场推广方面看,我们着眼于该剧的“生态”主题和陕北人的精神展现,音乐的创新、艺术家的精彩表演以及现代舞台手段的运用等。同时,《生命的绿洲》还得到各级领导和专家的关注与支持,加上企业家和企业商会的助力,相信在进一步挖掘、打磨下,该剧的推广一定会取得积极成效。
李 想,中国戏曲大会总冠军、青年戏曲评论家、媒体人
观看了《生命的绿洲》,我的感受非常深刻。第一,现实主义剧目的创作是戏曲研究院自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开始就有优良的传统,八十多年来一脉相承,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这个戏也是从老百姓之中来,是老百姓的题材,最后回馈给人民群众,演给老百姓看。第二,出人、出戏。即便是配唱,还是训练班孩子们的群舞,体现了孩子们的扎实功力,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受,可见,剧院和陈导在出人、出戏上做了很大的努力。第三,多手段,多媒体,多艺术门类的充分借鉴,既有全息,又有视频,又有各种声光电,话剧歌剧咏叹调的方式,对唱的方式、重唱的方式充分的使用,这都给观众很好的感受。可以说,《生命的绿洲》正是戏曲人践行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积极尝试,是戏曲人用戏曲表达生活,用戏曲奉献群众的实际行动。

王小康,原省文化厅副厅长、剧作家
《生命的绿洲》讲述的是一个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而不懈奋斗的中国故事。除了主题意义重大外,其成功还体现在主要人物的塑造上。李梅扮演的何玉芳,人物塑造非常丰满动人,经过重重困难挫折,仍然坚韧不拔、坚定不移地朝着实现绿色梦而不懈奋斗。该剧采用了“闪回”的形式为展现三十年的内容服务,写人与自然斗争,人与内心斗争,人与人的斗争,整个戏剧感情饱满和浓烈,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另外,该剧的音乐创作守正创新,非常成功地将秦腔与陕北民歌进行有机结合,令人耳目一新。

孙豹隐,原省文化厅副厅长、文艺评论家
陕西作为黄河流域的重要省份,用秦腔这个西北影响最大的剧种,以治沙的故事讲述生态文明建设这个宏大主题,《生命的绿洲》的推出恰逢其时,着眼于大历史观、大时代观,是当下现实题材和秦腔革新题材的一个非常好的戏。该剧传统而不陈旧,创新而不突兀,立足秦腔本体,借用现代艺术手法积极进行创新,二度创作能够借助于剧本设置的桥段和情节的延伸对剧中人物的内心进行深度开掘。比如音乐,除了秦腔的音乐外,还有陕北民歌、以及西洋圆舞曲的融入,运用得很恰当;在结构上,运用穿插叙事和意识流的手法,进行多时空展现;舞美创新多媒体运用,演员表演到位,为戏增色不少。
丁科民,省艺术研究院原院长、文艺评论家
《生命的绿洲》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甚至可以被看做是国际题材、人类题材,意义毋庸置疑。其艺术特点主要体现为六个方面的“结合”与创新。一是,主题思想上,治沙精神与人生况味的有机结合;二是,戏剧结构上,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三是,表现手法上,写实与写意有机结合;四是,舞台呈现上,歌剧与戏曲的有机结合;五是,表现技法上,现实题材的表现手法跟戏曲程式很好的结合;六是,文化元素上,秦腔艺术和陕北文化有机融合。
仵 埂,西安音乐学院教授、文艺评论家
《生命的绿洲》是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题材。这虽然是有关“治沙”的老题材,但是却有了新的表达。剧中有许多地方令人眼前一亮,能够从人物情境出发和展开情感,情绪饱满,极具冲击力。剧目从人的情感领域中开掘人物和治沙的关系,展现人物此刻情境下的心理真实,将人和自然的关系转化为人和人的关系、人的情感关系的冲突,非常好。另外,演员的表演值得称赞,各位主演自不必说,即便是曹双怀这样只有几句念白的小人物,通过艺术家的眼神、动作的表达,一个老谋深算的形象就鲜明地立在眼前。目前,这个戏具有很好的基础,值得好好打磨提升。
穆海亮,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文艺评论家
《生命的绿洲》有独特价值,在于从旧题材中开掘出新的深邃的意蕴,是一曲治沙的赞歌,更是生命的悲歌,还是人性的壮歌。《生命的绿洲》最大意义不在治沙表面,而是通过防风固沙植树造林外部事件,深入到对生命价值的探寻和人性意义的讨论,是人在治沙过程中呈现出生命的气象,以及这种生命气象背后触及人性的力量。有以下三个方面值得称道:一是人物塑造和情节编织方面直面矛盾,让主人公在重重困境中做出抉择,外部考验投射到人物灵魂深处。二是,过去和现在双线交织的方式,两条线索并行不悖,交叉互进,发挥了悬念设置、对比强化、冲突模式互补、舞台呈现增强等多重功能。三是,秦腔和民歌之间的融合比较恰当,群舞表现风沙肆虐,少女轻盈表现小天鹅等新的舞台语汇和秦腔传统程式结合恰当。
杨正国,全国政协委员、省技术经理人协会会长、秦商总会副会长、神木商会长
《生命的绿洲》是一部非常好、非常感人的剧目。我是陕北人,剧中的许多情景我个人都亲身经历过。剧中生动的人物形象,代表了我们陕北榆林毛乌素沙漠治理的一批英雄和人民。治沙英雄为代表的全体家乡人都参与过治沙的劳动,毛乌素沙漠在地球上的消失是人民的业绩。这次我们家乡人一行多人共同观看了这个剧目,没有一个不受感动、不流泪的。这样的好剧,不仅要在西安演、陕北家乡演,还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张忠文,黑龙江省博纳文化发展交流中心主任、杭州智客集团商业模式策划总监、哈尔滨青少年成长规划服务基地主任
这次观看秦腔《生命的绿洲》,感受非常好。我们一起来的企业家也组织了小范围的讨论,大家都很受感动。从剧目的市场推广方面看,我们着眼于该剧的“生态”主题和陕北人的精神展现,音乐的创新、艺术家的精彩表演以及现代舞台手段的运用等。同时,《生命的绿洲》还得到各级领导和专家的关注与支持,加上企业家和企业商会的助力,相信在进一步挖掘、打磨下,该剧的推广一定会取得积极成效。
李 想,中国戏曲大会总冠军、青年戏曲评论家、媒体人
观看了《生命的绿洲》,我的感受非常深刻。第一,现实主义剧目的创作是戏曲研究院自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开始就有优良的传统,八十多年来一脉相承,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这个戏也是从老百姓之中来,是老百姓的题材,最后回馈给人民群众,演给老百姓看。第二,出人、出戏。即便是配唱,还是训练班孩子们的群舞,体现了孩子们的扎实功力,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受,可见,剧院和陈导在出人、出戏上做了很大的努力。第三,多手段,多媒体,多艺术门类的充分借鉴,既有全息,又有视频,又有各种声光电,话剧歌剧咏叹调的方式,对唱的方式、重唱的方式充分的使用,这都给观众很好的感受。可以说,《生命的绿洲》正是戏曲人践行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积极尝试,是戏曲人用戏曲表达生活,用戏曲奉献群众的实际行动。

猜你喜欢
秦腔折子戏《梁秋燕》《祝福》《盼子》《周仁回府》《三击掌》《藏舟》《游花园.表花》《洪湖赤卫队》选段、现代戏《红灯记》选段等16个经典剧目,轮番登场。现场掌声和喝彩声此起彼伏,惟妙惟肖的经典秦腔表演让群众近距离感受着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吸引了一大批秦腔戏迷驻足观看,让村民在家门口乐享戏曲“大餐”,过足了“戏瘾”。小小的舞台洋溢着满满的幸福,近千名老百姓享受到了一场丰盛的“文化盛宴”。...
凤翔籍艺人,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西府秦腔名家张宏达从艺六十年以来,凭着对秦腔艺术的赤诚之情,用心血和汗水在我国西北地区秦腔舞台上塑造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戏剧人物,用青春谱写了秦腔艺术事业的壮丽凯歌。数年间,张宏达先后培育了近百名秦腔弟子、学生,为西北地区的秦腔艺术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当晚的黄河剧院,金碧辉煌,灯光璀璨,黄色的灯带把黄河剧院勾勒的美轮美奂。设计新颖的演出展板,扇形摆放在剧院大门两侧,吸引过往行人驻足观看。不到七点,观众从四面八方熙熙攘攘络绎前来,看展板,评名角,交流秦腔动态,个个充满对秦腔捻熟于心的喜爱和对演出内容的期待。...
《生命的绿洲》的剧本采用意识流的呈现方式,为观众带来独特的观剧体验。剧情推进中,依据人物当下的情绪和回忆,故事在现实与回忆之间自由切换。当剧中人物触景生情或陷入沉思时,剧情便自然地回溯到故事的起因。这种时空的交错,全方位地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9月30日10点-12点,李晓峰,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 国家一级演员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二团党委书记兼团长...
本次活动由中共庄浪县委宣传部、县文旅局主办,县文化馆、县紫荆文艺有限责任公司承办。本次活动由县紫荆文艺有限责任公司人员为现场观众带来《大升官》《香山寺还愿》《金沙滩》《铡美案》《葫芦峪》《窦娥冤》等经典剧目。...
9月22日-23日,“农信杯·梅花荟萃唱响平凉”戏曲演出在静宁县火热开展。静宁农商银行作为承办方之一,与县委宣传部、县文旅局等紧密衔接,开展广泛宣传,共同为静宁广大戏迷朋友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视听盛宴。...
该剧由新时代中国戏剧(旦行)领军人才、二度“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文华表演奖”等奖项获得者李梅领衔主演;“梅花奖”获得者李小青、李军梅,一级演员官小良、王宏义,优秀青年演员郭楠、李迎等联合主演。...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