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演·青年团:王若冰
时间:2022-11-08 10:52:21 阅读: 次 作者:西安演艺集团
秦腔作为我国最古老的戏剧之一,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是华夏民族文化的瑰宝,是戏曲音乐发展的根基。西安演艺集团作为国有文艺院团,长久以来,承担着秦腔保护、传承、发展和秦腔人才培养等多重社会职责。在助推秦腔继承发展,让秦腔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的征途中,西安演艺集团旗下的易俗社、三意社、青年团、周至剧团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秦腔演员。11月1日起,西演设立“秦腔新势力”专题,陆续为大家介绍这些有理想、有担当,用勤奋和努力“破圈”的秦腔青年。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来自西演·青年团的秦腔演员——王若冰。
王若冰,女,2004年2月出生于陕西西安。2017年考入西演·青年团(原为西安演艺集团秦腔委培班)学习戏曲表演专业,主工正小旦。在校期间刻苦努力,成绩优异,在多部剧目中担任主要角色,代表作品有《白蛇传》《杨门女将》等剧目。
标签:
兴趣、努力、心之所向
王若冰出生在艺术世家,父亲是一名戏曲导演,母亲是一名秦腔旦角演员。爷爷是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现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演员,主工架子花脸,奶奶年轻时也是十分优秀的戏曲演员。在浓厚戏曲氛围的熏陶下,王若冰从小就对秦腔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作为一个出生在秦腔家庭的孩子,王若冰打小便跟着父母泡在剧场里,台上人物优美的唱腔和华丽的服饰让爱美的少女心生神往。剧中对各种人物形象的描写刻画,精雕细琢的台词、身法、步调,仿佛给每一个人物注入灵魂,使剧中人在舞台上活灵活现。这一切都让王若冰深深着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家人的支持下,王若冰顺理成章地踏上了戏曲学习之路。
因为父母从事秦腔这一行,王若冰自小就明白,想要学好秦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两年的基本功学习过程中,尽管早已有心理准备,她仍有过沮丧、失落,甚至想要放弃的时刻。王若冰坦言,起初,她只是被台前的光鲜亮丽所吸引,一心想要穿上漂亮的戏服在舞台上演出。但是当真正开始学习戏曲后,她才发现台下的功夫远比想象中要艰苦得多,面对厚重枯燥的戏曲理论和日复一日的基本功训练。她才终于明白,痛苦是美丽的土壤,台前的光鲜是用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汗水打磨出来的。

《杨门女将》中饰穆桂英


《杨门女将》剧照
王若冰,女,2004年2月出生于陕西西安。2017年考入西演·青年团(原为西安演艺集团秦腔委培班)学习戏曲表演专业,主工正小旦。在校期间刻苦努力,成绩优异,在多部剧目中担任主要角色,代表作品有《白蛇传》《杨门女将》等剧目。
标签:
兴趣、努力、心之所向
王若冰出生在艺术世家,父亲是一名戏曲导演,母亲是一名秦腔旦角演员。爷爷是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现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演员,主工架子花脸,奶奶年轻时也是十分优秀的戏曲演员。在浓厚戏曲氛围的熏陶下,王若冰从小就对秦腔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作为一个出生在秦腔家庭的孩子,王若冰打小便跟着父母泡在剧场里,台上人物优美的唱腔和华丽的服饰让爱美的少女心生神往。剧中对各种人物形象的描写刻画,精雕细琢的台词、身法、步调,仿佛给每一个人物注入灵魂,使剧中人在舞台上活灵活现。这一切都让王若冰深深着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家人的支持下,王若冰顺理成章地踏上了戏曲学习之路。
因为父母从事秦腔这一行,王若冰自小就明白,想要学好秦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两年的基本功学习过程中,尽管早已有心理准备,她仍有过沮丧、失落,甚至想要放弃的时刻。王若冰坦言,起初,她只是被台前的光鲜亮丽所吸引,一心想要穿上漂亮的戏服在舞台上演出。但是当真正开始学习戏曲后,她才发现台下的功夫远比想象中要艰苦得多,面对厚重枯燥的戏曲理论和日复一日的基本功训练。她才终于明白,痛苦是美丽的土壤,台前的光鲜是用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汗水打磨出来的。

坚持是成功的基石
坚持、积累、不负韶华
在王若冰学习秦腔的这几年,最触动她的一部戏就是齐爱云老师的代表作——《焚香记》。该剧讲述的是青楼女子敖桂英与负心汉王魁间的爱恨纠葛。齐爱云老师饰演的桂英一角有长长的水袖表演,该技艺是旦角的基本功之一,对舞台人物性格塑造和情感表达有着重要影响。在《焚香记》中,翻飞水袖是敫桂英情绪外化的一种表现,把敫桂英愤怒、哀怨、凄凉、悲苦的内心世界展现的淋漓尽致。舞台上,水袖是笔,是刀,是琴,是瑟,齐爱云老师纷飞腾挪,让人眼花缭乱,却没有丝毫的眩技感,把桂英的伤、怒、愤、惊、悲、怨、恐表现得酣畅淋漓、入木三分。
“老师的表演让我震撼,让我着迷,也让我更深刻地明白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含义。每当觉得沮丧、失意的时候,我都会重温这部《焚香记》,想像同样身为秦腔演员的齐爱云老师是如何度过那些默默无闻、辛苦训练的时光。每思及此,我就在心中暗暗为自己打气:老师能做到的,我也一定能做到。”王若冰说。
少女的不安一点点化解在老师坚韧的力量里,她重拾信心,像当初的齐老师一样,跌倒了再爬起,在清晨的朝阳和傍晚的霞光中一次次下腰、踢腿,转身,用汗水和泪水浇灌着梦想的种子。
坚持、积累、不负韶华
在王若冰学习秦腔的这几年,最触动她的一部戏就是齐爱云老师的代表作——《焚香记》。该剧讲述的是青楼女子敖桂英与负心汉王魁间的爱恨纠葛。齐爱云老师饰演的桂英一角有长长的水袖表演,该技艺是旦角的基本功之一,对舞台人物性格塑造和情感表达有着重要影响。在《焚香记》中,翻飞水袖是敫桂英情绪外化的一种表现,把敫桂英愤怒、哀怨、凄凉、悲苦的内心世界展现的淋漓尽致。舞台上,水袖是笔,是刀,是琴,是瑟,齐爱云老师纷飞腾挪,让人眼花缭乱,却没有丝毫的眩技感,把桂英的伤、怒、愤、惊、悲、怨、恐表现得酣畅淋漓、入木三分。
“老师的表演让我震撼,让我着迷,也让我更深刻地明白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含义。每当觉得沮丧、失意的时候,我都会重温这部《焚香记》,想像同样身为秦腔演员的齐爱云老师是如何度过那些默默无闻、辛苦训练的时光。每思及此,我就在心中暗暗为自己打气:老师能做到的,我也一定能做到。”王若冰说。
少女的不安一点点化解在老师坚韧的力量里,她重拾信心,像当初的齐老师一样,跌倒了再爬起,在清晨的朝阳和傍晚的霞光中一次次下腰、踢腿,转身,用汗水和泪水浇灌着梦想的种子。

《杨门女将》中饰穆桂英


《杨门女将》剧照
猜你喜欢
秦腔折子戏《梁秋燕》《祝福》《盼子》《周仁回府》《三击掌》《藏舟》《游花园.表花》《洪湖赤卫队》选段、现代戏《红灯记》选段等16个经典剧目,轮番登场。现场掌声和喝彩声此起彼伏,惟妙惟肖的经典秦腔表演让群众近距离感受着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吸引了一大批秦腔戏迷驻足观看,让村民在家门口乐享戏曲“大餐”,过足了“戏瘾”。小小的舞台洋溢着满满的幸福,近千名老百姓享受到了一场丰盛的“文化盛宴”。...
9月30日10点-12点,李晓峰,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 国家一级演员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二团党委书记兼团长...
本次活动由中共庄浪县委宣传部、县文旅局主办,县文化馆、县紫荆文艺有限责任公司承办。本次活动由县紫荆文艺有限责任公司人员为现场观众带来《大升官》《香山寺还愿》《金沙滩》《铡美案》《葫芦峪》《窦娥冤》等经典剧目。...
9月22日-23日,“农信杯·梅花荟萃唱响平凉”戏曲演出在静宁县火热开展。静宁农商银行作为承办方之一,与县委宣传部、县文旅局等紧密衔接,开展广泛宣传,共同为静宁广大戏迷朋友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视听盛宴。...
9月5日,西演·青年团将于午场(14:00)为各位观众带来由青年新秀演员赵梓君、王星媛、陈媛、张洋、耿嘉隆、孙亚东等主演的秦腔经典剧目《杨门女将》。...
师承国家级非遗秦腔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李爱琴,被誉为第九代“活周仁”的杨升娟,将于明、后两日(7.27/28),登陆西演SPACE·易俗大剧院,带来她的夺梅传统戏《周仁》!...
原创秦腔现代戏《攒劲女人》以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李耀梅为原型,讲述吴忠市红寺堡区龙源村村民李耀梅3年时间扎制25000多把扫帚,不仅还清了30万元治病欠款,还带领村民一起脱贫致富的故事,塑造了这片瘠薄土地上在绝境中坚韧挺立、在重创中依然蓬勃向上的“攒劲”群像。...
作为”肖派“艺术传承人的侯红琴,得恩师肖玉玲先生真传,唱腔甜美圆润、行腔委婉流畅,表演含蓄淡雅,细腻自然,在该剧中始终把握住玉堂春的人物身份,吐字、唱腔在达到抒情效果的同时,又注重人物的气韵风骨,极具感染力。...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