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国忧民 苍凉悲怆——秦腔历史剧《诗圣杜甫》的不凡演绎

时间:2023-03-05 11:36:09 阅读: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小梅花秦腔团创作演出的秦腔《诗圣杜甫》,以大唐开元盛世经安史之乱后逐渐由盛转衰的李唐王朝为历史背景,通过杜甫忧国忧民、为天下苍生呼喊的悲剧坎坷人生,展现了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士人情怀与奋勇担当。这部新编历史剧由一级编剧党小黄编剧,一级导演石玉昆、杨君导演,知名作曲薛天信、王激、张德宁、石仲柯、罗新昌作曲,二级演员王航领衔主演杜甫,用高亢豪放、慷慨激昂的秦腔与诗人杜甫悲怆曲折的经历互生互长,完成了不同寻常、意境深远的艺术创造。剧目情节丰富、情感丰满、意蕴丰厚、艺术丰盈,有着少有的强烈弥久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新编历史剧《诗圣杜甫》择取诗人杜甫重要的人生经历并将其编织成一台秦腔本戏,各场次内容可概括为泰山明志、长安蹉跎、安史之乱、贬谪台州、草堂务农、落魄湘江。六场戏,从英姿勃发的青年杜子美,到久不重用、屡遭贬谪的中年,再到身心交瘁的暮年杜甫,平平常常娓娓道来,也没有设置序和尾声,然而戏却饱满流畅、意味深广。

杜甫(712—770)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后人称他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他与李白合称“李杜”,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影响深远。杜甫一生坎坷困顿、应考不第,官场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腐败与社会危机,终于安史之乱爆发,天下苍生涂炭。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保留下来,这些书写历史变幻、关注人民疾苦、痛斥战争罪恶的诗歌既是其艺术成就的积累与展现,同时更是一位郁郁不得志之才悲剧人生的忠实记录与艺术写照。“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杜甫有着满腔抱负与一身正气,然而在官场中却幼稚至极、格格不入,一次次的失望、被贬、潦倒已成必然。《诗圣杜甫》通过前述6个场次塑造的杜甫的基本形象也如此,并着重在重要的情感爆发点发挥了戏曲艺术强化渲染、触动心灵的优长。

《诗圣杜甫》的描写对象是充满文学精神和丰富作品的“诗圣”,巧妙、大量地融合运用了杜甫的诗句,不仅再现了作者唐诗的艺术美,而且展现了不同时期主人公的精神状态。写名人的戏很多,以文学家为塑造对象的戏也不少,李白、柳永、白居易、苏轼、李清照等题材都有相应的戏曲、话剧作品,如何合理融汇他们的诗词作品在这类创作中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运用得好则诗文与戏剧同辉,人物更具历史感更有感召力,植入得不好难免产生生硬、凑字、两张皮的不良观感。这部书写杜甫的秦腔无论在剧本的写作还是舞台呈现上都做了精心的设计和妥帖的安排,读剧本与看演出相互结合更能感觉到“诗圣”的思想境界和“诗史”的现实力量与悲悯情怀。戏里的杜甫并非一直处在挫折与苦楚之中,头一场戏在秦腔青年小生名家王航的演绎下就展现了一位壮志雄心、气度非凡、才情豪迈的青年杜甫。云蒸雾绕仙境般的泰山脚下,风流倜傥、冠巾飘飞的杜甫于睡梦中追寻凤凰而来。严武、郑虔二位好友前来探望他,劝其“为诗莫为官,为官莫为诗”;为诗贵在“真”,为官妙在“深”,莫为出头鸟。80后的王航主攻文武小生,常演《狸猫换太子》《石秀探庄》《秦琼观阵》《狮子楼》《黄鹤楼》等剧目,积累了扎实的表演基础和丰富的演出经验。这些传统剧目的演出扮相英俊、潇洒干净、气韵不凡,唱念做打的节奏和人物的内在心理都很丰满。有了这些传统戏的演出手段,王航在舞台上把握自信不凡、目空一切的杜甫正对工。杜甫视二友对官场的警惕为鸱鸮之见,张口就吟诵了一首《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首律诗的吟诵虽不是念白,但是糅合了唱念的韵律节奏与普通的朗诵不同,情感充沛、意象丰满、气势雄浑、古韵悠然!不可否认,这与演员表演的风韵气度都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

王航师承京剧教育家吴化闻,后转益多师,又拜在秦腔表演艺术家李东桥门下,学习演出了不少须生剧目,在小生行基础上又兼演须生,不仅拓宽了戏路,表演上也获得了很大提高。艺多不压身,其实戏曲演员在舞台表现上文武都要有,能达到精进纯熟就更好了。虽然《诗圣杜甫》这部戏中杜甫没有武戏的戏份,但是王航文武两方面的全面功底在戏中依然得到了相应的表现。第二场,李林甫唯恐才俊入朝,于他不利,因而欺瞒明皇说“圣上英明,民间再无遗漏之才”。杜甫考而不中,无奈至极,只得陪达官贵人们喝酒取乐,想让他们在皇上跟前说说好话,求个一官半职。“学富五车无所用,腹吞黄连赔笑容”的才子杜甫每每陪完酒都要哭一场,着实违心痛苦。他在酒楼连连赔笑,夸歌女们美若天仙,“方离柳坞,乍出花房。云堆翠髻,榴齿含香”。随后他从酒楼内踉跄走出,连连作呕。王航一出场就转变了状态,小生的俊扮变成了须生,何来的傲气自信,一副寄人篱下、“摧眉折腰”的软弱姿态。这对于第一场而言绝对是个大转变,戏剧性书写的同时表演上对演员的做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夸美眉,赞朱唇,拍了达官拍贵人。奸相戏弄陷困顿,凤凰拔毛鸡为邻。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羹与冷炙,到处潜悲辛。为了一顶乌纱帽,杜子美不啻娼优辱斯文!”离开了酒楼还要继续保持恭敬、赔笑、溜须拍马的“美好”姿态,弯着腰连连作揖告辞。走远了,独自一人才敢吐露真情,实乃有辱斯文却也无可奈何、无路可寻。第六场,杜甫幕内说“好雪哪”!老年杜甫头发胡须花白,老伴的逝去令他更显孤寂凄楚,在孤独和清冷中流落于湘江一带,负囊依仗着一袭白衣踽踽而来。装扮上王航以老生的包头和满髯步履蹒跚地出场,依据人物的性格特点在身段上老而不衰,表演凝重坚韧,饱受苦难却有着内在不屈不挠的斗志。在长锤锣鼓、凝重凄凉的音乐氛围中,他运用长跪步、抖须、吊毛程式等技巧将杜甫的身心情境体现得淋漓尽致、张力十足。
戏曲讲究唱念做打,唱功在演员的基本功训练和艺术表现中都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梆子腔剧种重要的代表,秦腔对唱腔相当重视、对音乐的形式美和感染力也十分讲究。对唱腔板式的把握以及对唱段内容的理解和表现,既是对演员唱功水平的考验,也是对其演唱艺术表现力的展露与肯定。王航能胜任剧中大段的唱腔,无疑是剧作家和作曲家对他演唱能力的充分认可。第四场中,身为左拾遗的杜甫卷入明皇父子间权力的争斗中,先是下狱后被贬谪为华州司功。一心为国为民、忠于朝廷的杜甫被朝廷一脚踢出了长安,带着不解与失望,小小的京官只维持了3个月。他慨叹:“怪道说这凤凰百疮千疴,却原来蠎袍里依样龌龊。我欲鞠躬尽瘁,重整山河,却怎么壮志难酬,岁月蹉跎?……悲凄凄,老心破,官场原来无善恶。我只有双眸瞽,嘴上锁,自将断肠向缄默。管什么是非曲直黎元苦,长眠混沌梦南柯。”这段唱透着无限的悲伤与灰心,紧接着“三吏三别”的表现场景与演员的表演念白相得益彰,这段戏的唱腔与表演、诗词紧密结合,效果别样显著。唱腔最为精彩的部分和全剧的高潮自然在最后一场,流落湘江之上饥寒交迫、娇娘被官兵杀死……杜甫彻底绝望了,泣血恸哭。“昏天乱世杀爱徒,这乌纱有眼无珠腐臭不堪焉知清浊不同舟!……忆昔少年藏鸿猷,身许凤凰气如牛……战声还依旧,赤血仍然流;大厦已沉倾,何日重抖擞?苍天无情绝我寿,再不能为我故园家国父老百姓哭忧愁!唯有九泉冲天吼,诗心不老大梦求。呼得凤凰鸣霄九,呼来个家家团圆户户平安春风春雨满神州。”演唱中杜甫心力交瘁,最终以吟诵“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而结束。这一大段演唱高亢清亮、悲情满盈、声情并茂,既体现出秦腔的大开大合、苍凉遒劲,又着重喷涌出内心的苍凉悲怆、坦荡浩然。王航唱念表演一气呵成、高低自如、层层递进、形神俱佳!
在青年秦腔表演艺术家王航领衔的精彩演绎下,秦腔历史剧《诗圣杜甫》展现了杜甫悲凉坎坷的一生。杜甫一角在行当上从小生到须生再到老生,年龄身份精准,情感真切充沛,表演文雅潇洒、有筋骨;唱腔饱满流畅别有韵味。剧目从文学、音乐、表演等多方面综合呈现了一台思想深厚、艺术精湛、蕴含丰赡的精彩演出。

(作者单位:福州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
 

猜你喜欢

秦腔折子戏《梁秋燕》《祝福》《盼子》《周仁回府》《三击掌》《藏舟》《游花园.表花》《洪湖赤卫队》选段、现代戏《红灯记》选段等16个经典剧目,轮番登场。现场掌声和喝彩声此起彼伏,惟妙惟肖的经典秦腔表演让群众近距离感受着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吸引了一大批秦腔戏迷驻足观看,让村民在家门口乐享戏曲“大餐”,过足了“戏瘾”。小小的舞台洋溢着满满的幸福,近千名老百姓享受到了一场丰盛的“文化盛宴”。...
9月30日10点-12点,李晓峰,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 国家一级演员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二团党委书记兼团长...
本次活动由中共庄浪县委宣传部、县文旅局主办,县文化馆、县紫荆文艺有限责任公司承办。本次活动由县紫荆文艺有限责任公司人员为现场观众带来《大升官》《香山寺还愿》《金沙滩》《铡美案》《葫芦峪》《窦娥冤》等经典剧目。...
9月22日-23日,“农信杯·梅花荟萃唱响平凉”戏曲演出在静宁县火热开展。静宁农商银行作为承办方之一,与县委宣传部、县文旅局等紧密衔接,开展广泛宣传,共同为静宁广大戏迷朋友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视听盛宴。...

哑口难藏泪 入眼皆郎君 | 演出回顾

9月5日,西演·青年团将于午场(14:00)为各位观众带来由青年新秀演员赵梓君、王星媛、陈媛、张洋、耿嘉隆、孙亚东等主演的秦腔经典剧目《杨门女将》。...

夏秋之交

立秋仍暑天未凉,处暑节令寄希望。秋风送爽姗来迟,勿躁仿闻茉莉香。...
师承国家级非遗秦腔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李爱琴,被誉为第九代“活周仁”的杨升娟,将于明、后两日(7.27/28),登陆西演SPACE·易俗大剧院,带来她的夺梅传统戏《周仁》!...

原创秦腔现代戏《攒劲女人》在盐池倾情演出

原创秦腔现代戏《攒劲女人》以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李耀梅为原型,讲述吴忠市红寺堡区龙源村村民李耀梅3年时间扎制25000多把扫帚,不仅还清了30万元治病欠款,还带领村民一起脱贫致富的故事,塑造了这片瘠薄土地上在绝境中坚韧挺立、在重创中依然蓬勃向上的“攒劲”群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