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守传统之艺 创时代之风

时间:2024-07-03 15:56:52 阅读: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秦腔是在西北大地上成长起来的艺术形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秦腔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核心地区是陕西省宝鸡市的岐山(西岐)与凤翔(雍城)]。成熟于秦。秦腔成形后,因其整套成熟、完整的表演体系,对各地的剧种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并直接影响了梆子腔成为梆子腔剧种的始祖。秦腔的表演技艺朴实、粗犷、豪放,富有夸张性,生活气息浓厚,技巧丰富。

     2006年5月20日,秦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遗编号:Ⅳ-16。

     忆文化热土 愿为爱奔赴

     盛夏时节,甘肃天水师范学院音乐厅内鼓点铿锵、琴声悠扬,《斩单童》《周仁回府》《花亭相会》等经典秦腔唱段轮番上演。多年不见的师友在此相会,以歌为酒,酣畅抒怀。“十多年的过往历历在目,恍如昨日。”该校文史学院2010届毕业生付增芝记得,2008年,艺术团的第一届晚会就是在这间音乐厅举办的。

     “秦腔艺术团成立17周年演出,欢迎大家回来看看。”2024年6月,天水师范学院经管学院原党总支书记、教授高学文发出的一则信息,吸引了毕业多年的学生从四面八方返回母校,见证了第十二届“古调独弹”秦腔演唱会暨大学生秦腔艺术团成立17周年汇报演出的举办。

     2007年,一群热爱秦腔的大学生自发组建了天水师范学院大学生秦腔艺术团(简称“秦腔艺术团”)。十多年间,一批批学生走出大学校园,走向社会,为推动秦腔传播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一团烈火 到满天星辰

 “毕业3年后回到学校,还有点陌生感。但在活动室里见到老师和同学们,我就知道自己到家了。”今年晚会结束后,社团成员、天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2021届毕业生石俊杰说。

     初进学校的第一周,石俊杰就在打听秦腔社团的消息。他还记得第一次站在活动室里,面对老师和师哥师姐们练唱时内心的忐忑。如今,他已拜师在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秦腔艺术家李小锋门下,并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一鸣惊人》等节目上表现突出。曾经的业余秦腔戏迷石俊杰,如今是陕西西安经开第四小学的一名音乐教师,他将艺术的种子播撒在更广阔的天地。

     石俊杰仅是秦腔艺术团200余名秦腔爱好者中的一个缩影。该校教育学院2018届毕业生高媛媛,带着秦腔《花木兰》在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节目上一展风采,获得评委和观众的好评。付增芝本科毕业后前往山西继续求学,如今在山西临汾戏剧研究院工作。“从学生到戏曲工作者,身份的转换让我以更加专业的视角来思考社团的工作。”付增芝说。而正在西北师范大学读博的杨耀斌觉得,一路走来有秦腔相伴,给了他很大的精神动力,做科研累了就吼几嗓子秦腔。

     “秦腔艺术团能坚持17年,除了每年都有热爱秦腔的学生加入,还离不开老师的坚守。”付增芝说。目前,秦腔艺术团仍在不断吸纳新鲜血液,秉承“传承秦腔文化,丰富校园文化”的宗旨,砥砺前行。
 
     付增芝是甘肃张掖人,从小听秦腔长大。她说:“当时,陕西西安、甘肃兰州的一些高校都有秦腔社团,我们也想组建一个。”2007年9月,在学院的支持下,付增芝和几个同学向学校社团管理中心申请创办了秦腔艺术团。

     秦腔艺术团成立之初还不到10名成员,没有资金、没有设备。2008年11月,为了举办秦腔艺术团第一届晚会,同学们自掏腰包垫付活动经费,邀请专业剧团的乐队和演员来演出。“当时,我们得到了校领导和老师的帮助。大家齐心协力办好了第一届晚会,为社团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付增芝说。如今,秦腔艺术团创建17年,已成功举办12届秦腔晚会,推动了秦腔艺术在大学校园的传承、传播和发展。

 守传统之艺 创时代之风

  2017年8月,《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戏曲进校园实现常态化、机制化、普及化,基本实现全覆盖的总体目标。

     在新的历史时期,秦腔艺术的守正创新与不断发展,需要更多青年积极参与,让校园里不仅有朗朗书声,还有婉转曲调。付增芝和秦腔艺术团持续多年扎根基层,用实际行动让更多年轻人走近秦腔、了解秦腔、喜爱秦腔。

     “这些年,我一直在做戏曲校园传播和普及工作,在山西师范大学开设了‘戏曲鉴赏’‘山西梆子戏欣赏与演唱’‘民间艺术’等课程,在临汾的几所中小学开设了戏曲课,取得了一些成果。我做这些工作,就是希望能有更多年轻人关注传统戏曲,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付增芝说。

     与此同时,秦腔艺术团也在考虑师资力量接续、传播方式创新等问题。在付增芝看来,古老戏曲走进年轻人中间,需要艺术工作者紧跟时代步伐,运用好现代科技;专业院团也应继承好传统经典剧目,将本剧种最突出、最具特色的戏曲绝活提炼出来,进行交流展演,同时还要创新发展,打造属于时代的精品剧目。

    “希望用大学生秦腔艺术团独有的方式,弘扬好传统文化,传承好秦腔艺术。”谈到社团的前行之路,天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2007届毕业生赵全洲表示。秦腔艺术团规模不大却贵在坚持,映照出“千古秦声”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来源:中国文化报、秦州区融媒体中心、天水在线、网络

   作者:丁贵梓

猜你喜欢

安万秦腔剧团新春演出即将亮相兰州万达茂

此次“烟火兰州 秦腔贺岁”安万秦腔剧团新春演出将于2025年1月8日、9日、10日在万达茂2号门前广场(兰州市七里河区南滨河西路3499号)隆重上演。演出为期三天,每天分为11:00-15:00和15:30-19:00两个演出时段,为广大兰州市民送上《大升官》《铡美案》《烙碗记》《生死牌》《火焰驹》等经典秦腔剧目...

2025年陕西新年戏曲晚会在西安举行

一元复始弦歌秦韵迎新岁,万象更新古调新腔唱华章。2025年陕西新年戏曲晚会在欢乐喜庆的器乐演奏《秦腔板胡与打击乐》中拉开序幕,秦腔主奏乐器板胡、司鼓齐奏,弦音激昂,鼓点铿锵,展现出喜庆祥和的新年盛景。...

秦腔传统剧《双官诰》完成首演!

《双官诰》是秦腔传统经典名剧,讲述了明代中州儒生薛子约因家室不和,前往苏州访友。途中行医救了王文,并收其为徒。圣上病重,薛子约因医治圣上有功,官封御史,后被派往边关救治士兵十余载。薛次妻刘千金生子乙哥,与人偷情行欢,被三娘王春娥发现,反诬三娘不良。...
一颦一笑一回眸,一悲一喜一甩袖。伴随着铿锵的锣鼓和悠扬的琴弦声,《二进宫》、《柜中缘》、《探窑》等经典唱段精彩上演,舞台上,演员们个个精神饱满、扮相靓丽、唱功深厚,将戏曲中的人物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舞台下,市民们看得津津有味、如痴如醉,掌声、喝彩声连成一片。...
12月23-24日晚19:30,由西安易俗社精心打造的原创现代戏《长车行》在泾阳大剧院拉开首演帷幕。...

大型秦腔现代戏《根据地》荣获“朱槿花”奖

大型秦腔现代戏《根据地》,取材于党益民同名长篇小说,讲述了1933年至1935年,陕甘边老一辈革命家坚持土地革命方针,在敌我力量悬殊、环境极为艰苦的情况下,点燃革命烈火,创建和巩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使其成为党中央和红军的落脚点的故事。...

火爆的“秦腔演唱会”

百人秦剧团火爆的“秦腔演唱会”,与一个叫安万的人有关。许多秦腔戏迷都知道,这个甘肃会宁人,今年组建了一个百人秦腔剧团,在当地演出。演出特别之处,就是每场结束后的“秦腔大合唱”。演职人员和现场戏迷同唱秦腔经典选段,现场氛围堪称“炸裂”。...
12月7日晚,2024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在南宁闭幕,由西安演艺集团·青年团排演的大型秦腔神话剧《宝莲灯》作为本届展演的闭幕式演出,在广西民族剧院精彩亮相,为本届展演画上...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