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坛纪事 | 西北秦腔 响彻三秦大地 ——2024中国秦腔优秀剧目会演印象
时间:2024-10-09 13:57:09 阅读: 次 作者:张中驰 中国戏剧杂志
2024年7月30日晚,由文化和旅游部与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文旅部艺术司和陕西省文旅厅承办的2024年中国秦腔优秀剧目会演拉开帷幕。开幕式由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高阳主持,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卢映川致辞,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孙大光宣布开幕。
来自西北五省九家演出单位历经12天时间,在宝鸡、咸阳、渭南和泾阳县为会演奉献了《根据地》《七郎八虎闯幽州》《生命的绿洲》《攒劲女人》《青春曼巴》《谢瑶环》《昭君行》7部秦腔大戏,共14场演出。秦腔是梆子戏的鼻祖,发源于陕西和甘肃,流布于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在当地的艺术土壤里生根发芽,融入多元化的民族元素,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风格迥异的秦腔,如今已硕果累累。参加会演的这7部秦腔大戏体现出传统戏曲“三并举”剧目方针,涵盖了经典传统戏、新编历史剧和现代剧的创作成果,不仅题材丰富,而且达到了一定的思想高度,剧本创作和现场表演在城乡各地多场演出的反复打磨中不断成熟,前卫与传统互鉴的舞美设计在科技的加持下令人耳目一新,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尤其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走进剧场,了解传统艺术,热爱传统文化,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现代剧《根据地》由革命老区渭南市秦腔剧团和富平县阿宫剧团合作打造,作为渭南市秦腔剧团的重点剧目,这次联手并非随意的组合,而是依据剧情和人物的需要、尊重导演的选择而慎重做出的决定,使得该剧声腔和乐器特色鲜明,展现了剧团领导独到的眼光。该剧讲述的是20世纪30年代老一辈革命家创建、巩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故事,通过秦腔这一古老的戏剧形式,再现催人奋进的革命历史,形式、内涵的高度统一赋予该剧强烈的时代感。
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上演的《攒劲女人》,讲述了传统女性李水河在女儿的鼓励下,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勇于摆脱家庭桎梏,追求独立自主生活的故事。该剧主创团队深入红寺堡感受人物原型,年轻编剧莫霞写出了普通人生命的顽强,生生不息,自强不息。剧作自然地化用《诗经》《古诗十九首》以及陕北民歌唱词,在融合了魔幻现实主义舞台和大量现代音乐后,仍能通过秦腔既定程式运用、组合,合理、连贯地推动剧情、调动情绪,为观众带来了陌生化的艺术冲击,深得不同年龄段观众的喜爱,让人看到秦腔艺术本体的坚韧和蕴含的巨大发展动力。
西安易俗社演出的《昭君行》舞台呈现大气恢宏。在灯光、舞美、唱腔、表演等方面展现了百年剧社的深厚积淀。昭君戏各大剧种都有上演,包括话剧《王昭君》的影响也很大。因其故事的开放性和民间性,20世纪20年代以来屡被改编。本次会演的《昭君行》刻画的王昭君以民族大义为重,凸显了王昭君促进民族融合的豪情与隐忍,而它对王昭君个人悲剧的表现又回归了传统,折射出易俗社在剧目创作上的开放思维与历史责任感。
历史剧《谢瑶环》由乌鲁木齐市秦剧团演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马友仙亲自指导,而这部剧的首场正是由她本人担纲。本次演出生旦净丑行当齐全,饰演谢瑶环的和妮娜是马友仙的弟子,她传承老师 “本色当行”“形神兼备”的艺术理念,一招一式从人物出发,举手投足皆为塑造人物服务,把老师的教诲内化入心,展示了老艺术家传帮带的效果,也让人看到了秦腔艺术的希望,整台演员同心协力,“一棵菜”精神体现了边疆剧团的整体实力。
每场演出结束后的专家点评成为本次会演的一大亮点,专家们的点评及时高效、扎实细致、真实犀利,尤其能“因材施教”,对基层院团以鼓励为主,注重立足其现实处境,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对省级大型院团在肯定其成就的同时,不吝于寻找问题,提出了很多尖锐的修改意见。剧评在把握意识形态,针对剧本、导演、演员表演存在的问题以及舞美、音乐设计等方面的不足,精准而直接地提出意见。剧评会议的组织单位——陕西省艺术研究院把这些点评及时整理、刊发,在读者、观众和创作演出团队中引发关注,并得到院团的积极反馈,期待对剧目提升有些帮助。会演期间,除了举办秦腔大戏展演,还举行了青年秦腔演员折子戏展演、振兴秦腔40周年成果展、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活动以及戏迷大赛等活动,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作为秦腔重镇、西北五省秦腔的大本营,陕西认真当好东道主,做好配套服务。陕西省文旅厅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的重要指示,在传承、保护、发展秦腔的工作上守正创新,不断尝试新的方式,建立新的机制,加大人才培养和资金投入力度,孵化出一批把握时代脉搏、反映时代精神、群众喜闻乐见且禁得起市场检验的秦腔佳作。让贴近群众心灵的古老的艺术形式焕发出新的生机。2024年8月13日晚,历时半月的会演落下帷幕,热爱秦腔的秦腔人与热情的观众们相约:下一届秦腔会演再见!(作者系陕西省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来自西北五省九家演出单位历经12天时间,在宝鸡、咸阳、渭南和泾阳县为会演奉献了《根据地》《七郎八虎闯幽州》《生命的绿洲》《攒劲女人》《青春曼巴》《谢瑶环》《昭君行》7部秦腔大戏,共14场演出。秦腔是梆子戏的鼻祖,发源于陕西和甘肃,流布于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在当地的艺术土壤里生根发芽,融入多元化的民族元素,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风格迥异的秦腔,如今已硕果累累。参加会演的这7部秦腔大戏体现出传统戏曲“三并举”剧目方针,涵盖了经典传统戏、新编历史剧和现代剧的创作成果,不仅题材丰富,而且达到了一定的思想高度,剧本创作和现场表演在城乡各地多场演出的反复打磨中不断成熟,前卫与传统互鉴的舞美设计在科技的加持下令人耳目一新,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尤其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走进剧场,了解传统艺术,热爱传统文化,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由甘肃铁堂艺术剧院有限公司上演的《七郎八虎闯幽州》,基于县乡观众的需求改编创作,参加会演前已经多次走进基层演出,深得观众喜爱。大量长靠武功戏的演出体现了剧团的实力。该剧充分展现戏曲的唱念做打,对秦腔传统技艺的传承十分突出,尤其武打戏非常精彩。尽管观众对杨家将故事比较熟悉,本次演出依然赚足了观众的掌声与眼泪。既是因为导演和编剧的匠心独运、演员技艺精湛,同时也说明传统戏的固有魅力禁得起时间考验。

现代剧《生命的绿洲》《攒劲女人》《青春曼巴》均以全国道德、劳动模范为原型,故事紧扣环保、脱贫、医疗教育、民族团结等时代课题,主人公作为建设者、改革者、奋斗者引领了时代风气,激励着广大青年昂扬向上。《生命的绿洲》由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演出,讲述了四代人治沙栽树的感人故事,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的建设成效,故事背后也隐喻了对人性绿洲的守护。主演李梅饰演治沙英雄何玉芳,从青年演到老年,自始至终牢牢地掌控着舞台节奏。可贵的是,一批青年演员在她的培养下也越来越成熟。该剧由党小黄老师带着马辉和纪红蕾两位青年共同创作完成,年轻编剧的参与给剧作带来青春的气息,由此可见陕西省艺术研究院人才梯队建设的成效。


《青春曼巴》由青海西宁艺术剧院有限公司上演,之前已上百次走入基层,丰富了边远地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深受他们的欢迎和喜爱。在该院的日常演出中既有秦腔,又有青海地方戏,为了这次会演的圆满,为了秦腔五省一个都不能少,在剧团仅有3名秦腔演员、主演生病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向观众展示了青海秦腔人坚守的崇高精神。


每场演出结束后的专家点评成为本次会演的一大亮点,专家们的点评及时高效、扎实细致、真实犀利,尤其能“因材施教”,对基层院团以鼓励为主,注重立足其现实处境,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对省级大型院团在肯定其成就的同时,不吝于寻找问题,提出了很多尖锐的修改意见。剧评在把握意识形态,针对剧本、导演、演员表演存在的问题以及舞美、音乐设计等方面的不足,精准而直接地提出意见。剧评会议的组织单位——陕西省艺术研究院把这些点评及时整理、刊发,在读者、观众和创作演出团队中引发关注,并得到院团的积极反馈,期待对剧目提升有些帮助。会演期间,除了举办秦腔大戏展演,还举行了青年秦腔演员折子戏展演、振兴秦腔40周年成果展、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活动以及戏迷大赛等活动,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作为秦腔重镇、西北五省秦腔的大本营,陕西认真当好东道主,做好配套服务。陕西省文旅厅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的重要指示,在传承、保护、发展秦腔的工作上守正创新,不断尝试新的方式,建立新的机制,加大人才培养和资金投入力度,孵化出一批把握时代脉搏、反映时代精神、群众喜闻乐见且禁得起市场检验的秦腔佳作。让贴近群众心灵的古老的艺术形式焕发出新的生机。2024年8月13日晚,历时半月的会演落下帷幕,热爱秦腔的秦腔人与热情的观众们相约:下一届秦腔会演再见!(作者系陕西省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猜你喜欢
此次“烟火兰州 秦腔贺岁”安万秦腔剧团新春演出将于2025年1月8日、9日、10日在万达茂2号门前广场(兰州市七里河区南滨河西路3499号)隆重上演。演出为期三天,每天分为11:00-15:00和15:30-19:00两个演出时段,为广大兰州市民送上《大升官》《铡美案》《烙碗记》《生死牌》《火焰驹》等经典秦腔剧目...
一元复始弦歌秦韵迎新岁,万象更新古调新腔唱华章。2025年陕西新年戏曲晚会在欢乐喜庆的器乐演奏《秦腔板胡与打击乐》中拉开序幕,秦腔主奏乐器板胡、司鼓齐奏,弦音激昂,鼓点铿锵,展现出喜庆祥和的新年盛景。...
《双官诰》是秦腔传统经典名剧,讲述了明代中州儒生薛子约因家室不和,前往苏州访友。途中行医救了王文,并收其为徒。圣上病重,薛子约因医治圣上有功,官封御史,后被派往边关救治士兵十余载。薛次妻刘千金生子乙哥,与人偷情行欢,被三娘王春娥发现,反诬三娘不良。...
一颦一笑一回眸,一悲一喜一甩袖。伴随着铿锵的锣鼓和悠扬的琴弦声,《二进宫》、《柜中缘》、《探窑》等经典唱段精彩上演,舞台上,演员们个个精神饱满、扮相靓丽、唱功深厚,将戏曲中的人物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舞台下,市民们看得津津有味、如痴如醉,掌声、喝彩声连成一片。...
12月23-24日晚19:30,由西安易俗社精心打造的原创现代戏《长车行》在泾阳大剧院拉开首演帷幕。...
大型秦腔现代戏《根据地》,取材于党益民同名长篇小说,讲述了1933年至1935年,陕甘边老一辈革命家坚持土地革命方针,在敌我力量悬殊、环境极为艰苦的情况下,点燃革命烈火,创建和巩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使其成为党中央和红军的落脚点的故事。...
百人秦剧团火爆的“秦腔演唱会”,与一个叫安万的人有关。许多秦腔戏迷都知道,这个甘肃会宁人,今年组建了一个百人秦腔剧团,在当地演出。演出特别之处,就是每场结束后的“秦腔大合唱”。演职人员和现场戏迷同唱秦腔经典选段,现场氛围堪称“炸裂”。...
12月7日晚,2024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在南宁闭幕,由西安演艺集团·青年团排演的大型秦腔神话剧《宝莲灯》作为本届展演的闭幕式演出,在广西民族剧院精彩亮相,为本届展演画上...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