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声唱响蓝田——蓝田县剧团的秦腔传承之路

时间:2025-03-11 20:35:46 阅读:
昨日,在蓝田县大礼堂的舞台上,县剧团秦腔演员兰玉成和高英利正在进行排练,回忆起春节期间在这里的演出场景,兰玉成仍激动不已,“四天的演出,天天座无虚席,有的观众提前二三个小时入场,上了年纪的老人互相搀扶着前来,精彩之处掌声雷动,看到这样的场景,我们所有演员都非常激动”。
2025蓝田县秦声秦韵贺新春戏曲展演
今年春节期间,蓝田县举办了2025蓝田县秦声秦韵贺新春戏曲展演,演出为期四天,让老百姓在家门口过足了戏瘾,观众中既有拄拐而来的老戏迷,也有90后、00后的新观众,关注就是对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薪火相传,守住千年腔调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80后的秦腔演员兰玉成学习戏曲表演距今已整整30年,舞台上多扮演“武生与须生”。采访中兰玉成说“咱蓝田的乡党爱看戏,作为一名戏曲演员,我最大的心愿就是为咱乡党唱好戏,用心对待每场演出,就是对秦腔最好的传承”。
蓝田县剧团戏曲演员兰玉成
蓝田县剧团戏曲演员兰玉成

除了兰玉成外,现任蓝田县剧团副团长的刘晴晴也经常思考着如何通过互联网让更多人了解秦腔、热爱秦腔,真正实现“老戏新唱”。她经常通过网络短视频平台进行直播,吸引了众多网络戏迷的关注与支持。90后的刘晴晴从11岁开始学习秦腔,为了演好戏中“周仁”的角色,她坚持苦练基本功,同时在“唱、念、作、打”等细节动作中刻画人物,逐渐形成了“以情运腔、以腔揉情、从容大度、细腻传神”的表演风格,成为独特的女生角演员。刘晴晴说“排练时也疼也累,但自己从没想过放弃,既然选择了戏曲这条路,再难都要走下去”。
蓝田县剧团戏曲演员刘晴晴
蓝田县剧团戏曲演员刘晴晴

创新与坚守,让秦腔“火”在当下

2月以来,蓝田县剧团已开展送戏下乡等戏曲演出活动30余场次,经典剧目《火焰驹》的锣鼓声响动孟村镇,《铡美案》的经典选段唱响九间房,演出视频通过新媒体平台播出后吸引众多年轻网友点赞与关注。

蓝田县剧团用一次次精彩的演出和一次次深入基层的文化活动,诠释了艺术为民的初心。据县剧团副团长程芙蓉介绍:“今后,蓝田县剧团计划与省内的戏曲专业院校进行合作,不断补充专业人才与新鲜血液”。程芙蓉说:“秦腔不能只活在戏本里与传统的舞台之上,我们还要不断创新,用新方式唱经典,让年轻人听得懂、愿意听”!

戏如人生,情比戏深

“风雪中搭建舞台,深夜里修改剧本,夏受酷暑热,冬经三九寒”,苦与累只有参与的演员们最为清楚,他们用行动诠释着对艺术的热爱。一位秦腔演员在朋友圈中写到:“表演中看到台下老人抹眼泪,我知道,这戏唱到人心里了。”正是这份对秦腔的坚守与乡情的赤诚,让秦腔在蓝田的土地上生生不息,成为连接世代的情感纽带。
蓝田县剧团
 锣鼓奏响,大戏开场。听一段慷慨激昂的唱腔,看一幕忠孝节义的篇章,感受蓝田儿女用热血与匠心守护的秦腔文化。蓝田县剧团的演员们用一场场演出证明:真正的艺术,不在云端与殿堂,而在田间地头、在百姓心中。他们不仅为群众带来了欢乐和感动,更用秦腔艺术点亮了乡村文化生活的希望。

猜你喜欢

“一元剧场”秦腔本戏专场精彩上演

近800余名观众在银川市文化艺术馆秦腔传承保护基地剧场观看演出,场场爆满座无虚席,演员们精彩的秦腔唱段,带观众进入有滋有味的秦腔世界。...
陕西省市县秦腔编剧、作曲、演唱王军武、张新怀、任勇、米春胜等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并围绕秦腔演唱同腔同调改革循序渐进的方案进行研究讨论。...
2023年银川市文化惠民一元剧场活动在银川市文化艺术馆秦腔传承基地拉开帷幕,高亢的唱腔,吸引着众多戏迷,名家演绎的传统戏目《辕门斩子》、《三娘教子》等,为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