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剧《庄周试妻》中国戏剧的新突破
时间:2023-11-29 19:32:14 阅读: 次 作者:赵雪梅
艺术评论
晋剧《庄周试妻》:中国戏剧的新突破
晋剧《庄周试妻》:中国戏剧的新突破
济南市文化馆(济南市艺术创作研究院)赵雪梅
2023年11月20日,在杭州市红星剧院,由山西省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创排的《庄周试妻》成功上演。这是第十八届中国戏剧节上的一部十分独特的“另类”戏,它展示出与其他戏剧不同的舞台呈现与艺术风格,显示了创作团队独树一帜的艺术追求。此剧从三个方面做出了新的探索,而其探索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已经不局限于剧院乃至晋剧自身的发展,而是在中国戏剧整体的坐标轴中产生了重要意义:它的出现,反映出中国戏剧对题材选择、主题开掘、人物塑造等重要问题有了新认识,在实践中取得了新突破,甚至预示着中国戏剧的发展将会在原有的方向之外,向着另外一个方向开辟一条新的路径。该剧赢得了现场观众的27次掌声,受到了业内人士的普遍好评,不少人称之为第八届中国戏剧节最好的剧目,这正是此剧锐意创新、实现新突破带来的艺术魅力。

中国戏曲源自民间的娱乐与祭祀活动,虽然它有祭祀的功利性,但所源自的娱乐活动决定了中国戏曲的娱乐性质,这使它犹如野草,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获得了民众的普遍喜爱。而其娱乐性质决定了其题材选择也是以娱乐民众为标尺的,即凡能娱乐民众者几无不可。
戏曲发展到当代,当它的生存日益受到现代新媒体冲击的时候,戏剧院团愈发依赖国家的资金支持,突出戏曲的意识形态功能、淡化其娱乐功能已成为院团的自觉选择,虽然这并不符合国家的某些相关政策。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我们遗憾地看到,在题材选择的道路上,戏剧越走越窄,越走越单一,越走越雷同,越走越同质化。为求保险,越来越多的戏剧院团在不自觉中为题材选择划定了范围,几乎相当于画地为牢,即只选那些表现杰出当代英雄与模范人物、历史名人与伟人的题材或具有正向意义的事件题材。即以第十八届中国戏剧节2023年11月15日到20日演的5部剧而论,其中的4部剧,包括扬州市扬剧研究所的扬剧《郑板桥》、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话剧《英雄儿女》、赣南艺术创作研究所的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国家京剧院的京剧《纳土归宋》都是这种题材。《郑板桥》表现的是历史名人郑板桥,《英雄儿女》反映的是抗美援朝中涌现出的英雄王成和他的妹妹王芳的故事,《一个人的长征》表现的是一个平民英雄,《纳土归宋》反映的是开创了和平统一先河的“纳土归宋”事件,总之,以上都是便于提炼“主旋律”的题材。而一些所谓敏感题材比如男女婚外情之类的题材则被一般剧团列为绝对的禁区。而恰恰是这个题材禁区在晋剧《庄周试妻》这里被打破了。《庄周试妻》根据古代小说家冯梦龙《警世通言》里的《庄子休鼓盆成大道》改编而成。《庄子休鼓盆成大道》写的是庄周以假死来试探其妻田氏对自己的忠诚度的故事,涉及田氏与楚王孙的婚外情。表面看来,这样一个故事实在难以提炼“主旋律”,而《庄周试妻》的编导有胆有识,恰恰选中了这一题材。接下来,编导就要面临严峻的考验:如何改编,才能既凸显积极的思想意义,又能表现深沉的人性,还能把戏演得好看。

与《庄子休鼓盆成大道》相比,《庄周试妻》进行了大幅度的改编,在主题开掘上有了新的突破。《庄子休鼓盆成大道》主要通过对田氏的谴责反映出作者对夫妻关系的失望。在他笔下,田氏在听到庄周讲述女子扇坟的故事之后,义愤填膺,怒骂女子失德,并在其后多次信誓旦旦表示自己一定要做一个贞节烈女,但在庄周(实际为假死)死后却迅速变心,喜欢上楚王孙,并不顾与庄周的夫妻情义做出劈棺欲取庄周脑髓救楚王孙的举动。庄周给田氏演绎了他幻化成楚王孙的过程,田氏看后极为羞惭,自缢身亡。庄周失望至极,把死去的田氏装到已被劈破的棺材中,敲打起瓦盆,唱起歌,随后一把火烧掉了房屋,让棺中田氏随之卷入烈火中,庄周则自此遨游四方,终身不娶。作者冯梦龙通过这样一个故事对夫妻关系进行质疑与批判,发出“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的感叹,对女性对丈夫之外的男人的感情与寡妇再嫁极尽嘲讽,宣扬了道家的清静无为和修仙得道的出世思想。

这样一种主题开掘与当今时代主流戏剧的主题开掘大相径庭。就以上面提到的扬剧《郑板桥》、话剧《英雄儿女》、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京剧《纳土归宋》四部剧而论,哪一部不是宏大叙事,哪一部不是以歌颂一个或几个英雄人物或历史人物为主题,当然,这没错,但其同质化倾向是值得警惕的。像《庄周试妻》这样深刻触及敏感题材与普遍人性,反思夫妻关系,反思女性社会权利的戏剧实属罕见。但也正是这样的戏剧更真实,更接地气,离人们的生活更近,更具普遍性,其主题开掘带给人的思想震撼更大。

主流戏剧有强大的阵容和影响力,但同质化倾向是其所存在的不可否认的问题。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是我国繁荣文艺创作的圭臬。晋剧《庄周试妻》是突破主流戏剧同质化倾向的一道霞光,它不仅在题材选择、主题开掘上呈现出崭新的气象,在人物塑造方面同样体现出创新思维。
主流戏剧中的人物形象性格一般而言很难避免单一与扁平,缺少性格的复杂性、立体性,这是由其歌颂英雄人物、历史名人的主题所决定的。再以上述四部剧而论,除了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中的主人公之外,其他三部剧的主人公皆是较为扁平单一的具有完美人格的角色。
晋剧《庄周试妻》在人物塑造方面做了可贵的探索。这部戏中的主人公都不完美,都是复杂立体型角色。
田氏是编导予以充分同情和理解的人物。她的外貌和心性是那么美好,但终究脱不了封建礼教的影响,在《庄子休鼓盆成大道》与《庄周试妻》中均是如此。这种影响就是她脑中存有根深蒂固的做贞节烈女的意识,但作为一个青春女性,她又有爱慕心仪的青年男子的自然本性,与楚王孙的初次接触,使她沉浸于怀春的甜蜜感情之中,反映了她爱情的觉醒,但脑中固存的做贞节烈女的意识又使她深深陷入两种思想的冲突与矛盾之中。在庄周假死前,她始终压抑自己的本性,在庄周假死而她以为其真死之后,她终于以新寡的身份答应了假楚王孙的求婚,此时,她仍然算得上是尊礼教的。而当庄周试妻的真相揭开,封建礼教的影响使她陷入极度的羞惭之中,终至于悬梁自尽,她终于被顽固的封建礼教夺去了性命。

田氏和庄周都不是值得歌颂之人,他们不是圣人、伟人、超人,而是最真实的不好不坏之人,每个人似乎都能在他们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也正因为此,他们的形象最能深入人心、打动人心,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深远的艺术魅力。
编辑:季川
审核:王笃祥
编审:张栋 张莹
签发:刘军
猜你喜欢
晋剧《魏碑往事》以晚年冯太后向其孙儿魏孝文帝讲述沧桑往事的方式,再现了北魏朝围绕汉制改革所发生的一场惊心动魄而又疑云重重的惨烈悲剧。...
梅花奖折子戏专场由陕西省戏曲研究院12名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领衔,众多优秀演员担任主演。...
本届戏剧节主体活动将于9月至12月举行,以剧目展演、无处不沉浸、戏剧之城国庆节活动,第二届天津大学生戏剧节三大板块为核。...
新一期蕙风讲坛邀请到湖南大学《岳麓讲坛·艺术与人生》主持人陈飞虎教授对话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孙娟老师,带领我们探索黄梅戏中蕴含的艺术魅力。...
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任宏恩先生亲传弟子刘海功,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汤玉英,祥符调非遗传承人关小凤等多位豫剧名家先后登台献唱经典唱段。...
一出豫剧《七品芝麻官》让丑角挑大梁,一张小花脸,吹胡子瞪眼,甩水袖,呈现了中国戏曲艺术的喜剧风格。...
今天是评剧专场,天津评剧院院长、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曾昭娟,天津评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剧文林、天津市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夏冬以及天津海河传媒中心的田翔组成本场观察团。...
从表面看汉剧衰落的原因很多:有人认为是剧本内容的问题,又有人认为是过于程式化的问题,更有人认为是政府不重视地方剧种致使人才缺乏的问题等等。...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