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豫剧《大河安澜》一曲大气磅礴的黄河颂歌

时间:2022-08-20 08:56:10 阅读: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孕育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且凝练成为一种“文化符号、精神象征、时代烙印、历史记忆”。由一级编剧原总政话剧团团长王宏担任编剧、河南豫剧院三团创作演出的现代戏《大河安澜》,就是一部具有象征意味、精神力度、史诗品格的黄河颂歌。
豫剧大河安澜
黄河历史上灾害频仍,新中国成立以来,却创造了70余年的安澜奇迹。豫剧《大河安澜》所歌颂的,就是为黄河岁岁安澜做出奉献和牺牲的平民英雄。该剧以大河从朝鲜复员归来被派去“守河”为故事起点,围绕大河父子两代人与黄河命相连、情相牵的人生经历,写出了黄河儿女坚韧、执着、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精神品格。全剧以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跨度为故事背景,展现出黄河及黄河人随时代而变的历史感、沧桑感、厚重感,从而使这一描写普通人命运的作品,呈现出非凡的气象和格局。
豫剧大河安澜
《大河安澜》视角独特,构思巧妙。大河、安澜分别是男女主人公的名字,合起来又是整部戏的主旨,还是一个美好的意象,这是一巧;男主人公是父子两人,前半部写父亲“守河”,后半部写儿子“治河”,既写生命传承,也写事业传承,还写精神传承,这是二巧。但是,凡妙之所在必是难之所在。两位主人公既要平分秋色,又要性格饱满,这是一难;后半部要在并不从容的时间内完成矛盾的铺设和解决,这是二难;大河和幼年大堤没有对手戏,如何表现父子情深及精神传承,这是三难。这些因文本结构带来的先天挑战,在剧中都得到了有效解决。如父子的身份切换和情感过渡,就处理得非常巧妙。随着大河的牺牲,幕间曲“一条大河”悠悠响起,这是大河生前最喜欢的曲子。灯亮景转,舞台深处的高台上,一个英姿勃发的年轻人背对观众,手持口琴缓缓转身,他是大堤。一个背转身、一段抒情唱“爹在我心头没走远”,完成了两个主角的切换、两代人的更替,一把琴、一首曲传递着父子间的无限深情。剧中父子两代的“精神传承”,是以大河的以身赴难和大堤的慷慨赴险两个核心动作为呼应的。前面,大河为抢险纵身跳河,以生命践行了责任和承诺;后面,大堤为测量准确数据铤而走险,以行动书写了情怀和担当。这种一诺千金、无所畏惧、一往无前的精神,正是生生不息的黄河精神,它在父子身上一脉相承,也在黄河儿女身上代代传递。“一条大河”的旋律经过各种变奏,在不同场合出现,成为父子之间精神和情感的一种贯穿。这条“精神红线”的穿引,使得全剧呈现出气脉贯通的整体感。
豫剧大河安澜
《大河安澜》情感饱满,动人心弦。为牺牲的大河“盖党旗”即是最动人的一幕。入党是大河生前的夙愿,就在牺牲的前几天,他高兴地告诉安澜,预备党员得到批准,很快就要举行入党仪式。两人举杯庆祝,大河还不忘洒酒告慰班长英灵。这些铺垫渲染因大河的夙愿未尝身先亡,都化为悲情的力量。随着支书一声高亢悲怆的“盖党旗——”,屏幕上巨大的党旗凌空而下,裹挟着此时此境下的集体情感,产生出强烈的情感和视觉冲击力,让人情不能已。大堤在父亲坟前把酒交心的情节,同样令人动容:一杯老酒,一番倾诉,追忆了父子情深,驱散了心中迷雾,最终以温情化解了困境。还有安澜从国外归来母子从误解到和解的情节,都具有催人泪下的艺术效果,赋予这台戏应有的人情温度和情感浓度。
豫剧大河安澜
浪漫色彩和诗性气质,也是这部现实题材作品所具有的鲜明特征。黄河丰富的意象性,使这种浪漫和诗意的追求显得顺理成章,妥帖自然。戏中设置了三次“喊河”的情节,第一次大河想有个媳妇,喊来了安澜;第二次安澜思念亲人,大河的岳父如“喊”而至;第三次当大堤对着大黄河呼喊“爹,你在大堤上吗”,大屏上黄河掀起巨大的浪花,似乎是对主人公心灵呼唤的回应,颇有“大海扬波作和声”的意味。这些情节看似神秘,实是浪漫,是超越生活真实的艺术真实,是大河父子和黄河的精神契合、灵犀相通。浪漫气质和诗意品格还体现在时空的自由流转,如新婚之夜,明月高悬,大河、安澜依偎而坐,沉浸在幸福之中。一段舞蹈,几句伴唱,转瞬经年,一对新人已经人到中年。这种岁月流转的自由灵动,建立在该剧特有的诗性气质上,带来空灵、流动、惬意的审美享受。

九曲黄河奔腾汹涌,浩浩荡荡,从来都是气势、力量的象征,剧中的几段黄河号子舞,在不同的场景以不同的形式出现,或动或静,或聚或散,配合黄河号子的铿锵节奏,成为镶嵌在剧中的精神符号,为全剧注入了雄浑壮阔的精神气质,也构成一种风格样式感。
豫剧大河安澜
贾文龙的表演是本剧的一大亮点,在两个人物的塑造上均有突破,可圈可点。这对一个成熟演员来说,实属难能可贵。他准确把握了大河、大堤父子两人性格中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并运用恰当的艺术手段来展现。对大河,着力表现他的憨厚、朴实、善良、隐忍,以及深藏在骨子里的倔强,重视人物内在情感的挖掘和表现。特别是和安澜分别的那段戏,尤为精彩。明明是悲痛难抑,却又佯装笑脸;面对安澜时强颜欢笑,转过脸去含悲茹痛,这种瞬间的情绪转换和分寸掌控,很见演员功力。当安澜离他远去,他挥着手,踮着脚,想用尽全力高喊一声,终因悲伤难过气虚身软,抬起的胳膊慢慢放下,紧绷的身体随之松懈,一声“安澜——”含悲敛气,低回幽咽,无限悲凉,直击人心。对大堤的塑造,既强调他性格中的倔强,更注重展示他作为新一代知识分子的意气风发,比之大河的质朴,更多一份儒雅。表演上,注重文武并用、唱做并重;声音造型也更明亮、挺拔。在巨浪中搏击那段“大禹王镇守中原禹门口,他要与龙王爷血战一场”运用真假声结合的唱法,更显出声音的峭拔,气势的高昂,搏击的豪情。贾文龙为这台戏贡献了两个人物形象,也为豫剧人物画廊增添了两个艺术形象。
豫剧大河安澜
河南豫剧院三团有演现代戏的深厚传统和丰富经验,有集结全国优秀创作力量的胸怀和眼界,有全国独一无二的中西混合交响乐团,加上现代舞台科技的有效赋能,故而成就了这台气势磅礴的豫剧黄河交响《大河安澜》,为黄河题材艺术创作奉献了新的成果,提供了新的经验。(作者系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猜你喜欢

研讨会特邀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剧协名誉主席刘远,戏剧评论家胡安忍,陕西省艺术研究院原院长、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丁科民,陕西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穆海亮等省内知名专家为本剧巡诊把脉。...
豫剧现代戏具茨山下由著名剧作家王明山编剧、著名作曲家耿玉卿作曲,剧目紧扣时代主题。剧中人物性格鲜明、唱腔悦耳动听。...
豫剧现代戏《乡村掌舵人》以五星支部创建为切入点,塑造了刘大凤坚守初心、造福百姓的新时代乡村干部形象。...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与时代同行 与人民同心”——新时代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活动,豫剧现代戏《大河安澜》被赋予了厚重的历史使命。该剧是水利部黄河委员会、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推出的重点项目,同时也是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资助项目,并获得了北京市演艺服务平台资助项目的支持。...
戏曲在乡村社会治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戏曲表演,可以传递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河南豫剧三团在洛阳震撼演出,燃爆五一热潮

河南豫剧院三团团长贾文龙携刘雯卉、杨红霞、陈清华、陈晓兰、蒿红伟、史茹、王丹、刘海功、李书奇等众多优秀青年演员为观众带来我团经典保留剧目。...

豫剧经典《朝阳沟》成为经典的原因

《朝阳沟》的成功,更是音乐唱腔的成功。《朝阳沟》创造了一个奇迹,几乎段段经典,段段传唱。《朝阳沟》音乐的成功,与导演杨兰春的重视有关。...

豫剧现代戏《农家媳妇》在市人民会堂精彩上演

豫剧现代戏《农家媳妇》是颇受农民欢迎的乡村题材,把孝敬老人这一主题赋予新内容,反映了改革开放后新一代农民对社会道德的新追求。...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