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经典《朝阳沟》成为经典的原因

时间:2024-03-19 09:12:19 阅读:
《朝阳沟》是大跃进的产物,连写带排7天时间。大跃进期间,一天搞成一个小戏,两三天搞出一台大戏也并不出奇,但这些戏都难逃脱速成速朽的命运,为什么《朝阳沟》是个例外,至今还有生命力,成为豫剧现代戏的经典?杨兰春也曾自问自答过:“为什么在1958年‘大跃进’背景下写的这出戏,到今天还有生命力?我觉得《朝阳沟》基本上是从写人物出发,而唱是主导,用唱词来表现各个人物的真实感情,刻画出有性格、有灵魂的活生生的人。我有个坚定不移的思想:讨厌那种标语口号式的语言,因为它不是舞台人物要说的话。当然,该剧也不可避免会受到一些‘大跃进’的影响,但还没有更多的浮夸,不然也决不可能有这么长的寿命。”

1、深入生活

杨兰春坚持写戏从生活出发,写戏就是写人。表面看《朝阳沟》用7天时间完成,其实这来自杨兰春深厚的生活积累。1945年,早在抗日战争期间,杨兰春和战友们就曾解放过登封县大治镇,在曹村一带活动。1957年,杨兰春回到曹村一带体验生活,参加抗旱浇麦劳动。有的乡亲认出了他,就是当年的“瓦片书老杨”。乡亲们和老杨无话不谈,把他们的生活感受和各种想法和盘托出,杨兰春了解了他们的精神状态和思想动向。群众栩栩如生的形象,深深地刻印在杨兰春的脑海里。
杨兰春和银环原型赵银环合影
(剧作者杨兰春和银环原型赵银环合影)

河南豫剧院三团还有一项制度,一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要上山下乡,除排戏和演出外,要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登封和林州是三团体验生活的基地。他们不但要参加春耕秋收,还要帮助群众挑水做饭、洗碗喂猪,样样活儿都不落下。正因为这样,使得戏剧中的表演有生活感、真实感。如《朝阳沟》中的挑水、锄地,就是在真实生活的基础上再加以舞台的美化,若演员不会挑水、锄地,表演必然虚假。

不仅戏剧表演需要情感体验,戏曲演唱也需要情感体验。李渔就曾批评过“口唱而心不唱”,豫剧戏谚也说:“演员不动情,观众不动心。”在排《朝阳沟》“下山”一场时,扮演银环的魏云的情绪怎么也出不来,于是杨兰春就让魏云回忆一下去农村体验的生活,魏云马上就想到了吴大娘。她把吴大娘与栓保娘一联系,再演唱《朝阳沟》“强回头再看看栓保门口,忘不了你一家把我挽留,你的娘为留我把心操够”时,与吴大娘分别时情景就浮现在眼前,心里不觉涌出了感情的波澜。唱到“走一步退两步不如不走,千层山遮不住我满面羞”时,魏云早已忍受不住内心强烈的感情冲击,惭愧、悔恨的泪水滚面而来。这样魏云的演唱就有了情感的体验,以情动人。

杨兰春经常说:“生活有多深,水平有多高。”“生活根底有多厚,作品的质量有多高,认识的人物有多深,笔下的人物有多活。”杨兰春排戏,最注重的就是要演员从生活出发,从内心找到角色的感觉,这是三团几十年积累下来的表演经验。陈新理说:“三团的戏是好学不好演。《朝阳沟》好多团来看来学,他们一看都会,回去就排,很快就能上演,但是很难成为剧团和演员的保留剧目。因为他只是学三团的路子、调度、模式,学的是空架子,而没有人物。包括现在三团一些演《朝阳沟》的年轻演员,也没有完全找准感觉,因为没有这个功夫。”

2、展现人情之美

章诒和认为杨兰春的作品有双层结构:“其浅层结构是政治性的内容,有力地配合了党在各个阶段的方针、政策。然而于其深层结构之中,却反映出那个特定的年代里中国农民的真实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几乎杨兰春的所有剧作的思想内容都具有这种政治功利性与社会真实性并存的特点。日推月移,时过境迁,当其政治内容的功利性、实用性,乃至某种程度的虚假性已经消褪,而艺术内容的真实性、客观性便渐渐显露出来,并使作品保持着生命力。”今天,我们重新审视《朝阳沟》,觉得它并不圆满,故事也很牵强,它歌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干农业光荣而贬低其它职业,这成为《朝阳沟》难以修补的漏洞。可是《朝阳沟》为什么至今还具有生命力,深受群众欢迎呢?这便是《朝阳沟》的深层结构,它真实地描绘了农村的生活画卷,展现了人情之美。

剧中,银环和栓保是一对恋人,相亲相爱;小姑子巧真对银环也非常喜爱,一心一意;公公对银环也非常满意。在中国,婆媳关系是最微妙、最难处理的。在《朝阳沟》中,婆媳关系融洽,互敬互爱,情同母女。剧中栓保娘有这样的唱词:“银环儿你虽然说不是我亲生,我对你跟对巧真一样亲。十个指伸出来有长有短,我口咬哪一个也心疼。”城里的银环,美丽漂亮而且有文化,她能来到栓保家,对栓保娘来说就像仙女下凡一样,喜不自胜。栓保娘心地善良,精明能干,善解人意,对银环的照顾无微不至,积极支持银环的各项工作。

《朝阳沟》中最独特的人物是二大娘,仔细阅读剧本,找不出二大娘和栓保一家有什么亲戚关系,二大娘只是栓保家的邻居。人家的媳妇和二大娘什么干系,可是二大娘偏要掺和,瞎起劲,傻乐呵。对银环的到来,二大娘甚至比栓保娘还要高兴。银环刚一进门,二大娘就来看,拉着银环手,说比相片还要漂亮,并且还要“代表娘们儿来欢迎”。二大娘这个人物的设置,杨兰春意在表明和谐的邻里关系。二大娘、村民和银环闹过不愉快,那也是他们善意的玩笑,而银环由于农业劳动遇到了挫折和对工作的不满找到了发泄的借口,并不是他们有什么意见。
豫剧《朝阳沟》中的二大娘,由马琳扮演
豫剧《朝阳沟》中的二大娘,由马琳扮演

朝阳沟还有自然之美,人与自然和谐。银环上山,满眼的美景使她激动:“走一道岭来翻一架山,山沟里空气好实在新鲜。这架山好像狮子滚绣球,那道岭丹凤朝阳两翅扇。”鲁枢元特别称赞这段唱词,认为它隐藏了《朝阳沟》传唱不衰成为经典的密码:“这段唱词中既有陶渊明、杜牧的‘田园诗’,又有荆浩、关仝的山水画,只不过是用‘兰春体’的现代河南话唱出来而已。唱词底里,是潜隐在人们心灵极深处的集体无意识,是中国百姓魂牵梦绕的‘田园憧憬’与‘乡土情结’。也正是在这层意义上,《朝阳沟》贬抑城市、褒扬乡村、嘲弄城市人、讴歌乡下人的主旨才具备了‘自洽性’。”

若与1977年版本的这一段相比,1977年的时代烙印更为明显,什么“贫下中农用双手把山河打扮,多少汗水浇在里边”、“解放前寸寸土地主霸占,解放后党领导才有今天”,阶级斗争的色彩太过明显。而“那架山为什么削掉一半,修水渠用石料叫它把家搬”,在今天看来真有点破坏自然、大煞风景。这也是为什么2001年复排《朝阳沟》这一段恢复到1964年版而弃用1977年版的原因,虽然1977年版的表演和演唱很有特色,也只能忍痛割爱了。

3、优美而地道的豫剧唱腔

《朝阳沟》的成功,更是音乐唱腔的成功。《朝阳沟》创造了一个奇迹,几乎段段经典,段段传唱。银环、栓保、栓保娘的唱段不必说了,连配角二大娘的“俺外甥在部队给我来信”也是广为传唱。

《朝阳沟》音乐的成功,与导演杨兰春的重视有关。以“乐本位”发展起来的中国戏曲,与以“文学本位”发展起来的西方戏剧很不相同,音乐是戏曲变革和发展的本根力量。对此,杨兰春有深刻的认识:“戏曲、戏曲、若无曲就没有戏曲”。……他经常讲:“一个戏没有几段好唱腔,不灌几张唱片,非失败不可。没有好听、易懂、易传的唱段,也就失去了在群众中广为流传的基础。”他认为中国戏曲之所以为众多人爱好、学唱、流传,首先从“唱”开始,一段或几段脍炙人口的精彩唱段,常常能代表一出戏、一个流派、甚至兴起一个剧团、代表一个剧种。豫剧重唱,而对现代戏来说,“唱念做打”中的后三项都失去了用武之地,只能突出唱,因此杨兰春不管对于移植改编的戏还是自己创作的戏都重视唱段的创作,从某种意义上讲,《朝阳沟》是一出唱功戏,全剧出名的唱段就有19段之多。由于豫剧三团现代戏成功地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唱段,三团的《现代戏唱腔音乐会》兴盛一时,这充分证明了戏曲“清唱”可以独立存在,并深受群众喜爱。

《朝阳沟》音乐的成功,与创作的指导思想有关。是以歌剧的思维来指导创作,还是以豫剧的思维来指导创作,其结果是截然不同的。前文已述,《刘胡兰》的风波已经给三团上了难忘的一课,马可等内行的讲话指导思想已经统一了三团认识,三团的方针由“在地方戏的基础上发展新歌剧”改为“在豫剧传统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发展戏曲现代戏”,三团上下齐心协力要演好豫剧现代戏,正在这个当儿,《朝阳沟》出现了,它在诞生伊始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唱地地道道的豫剧,有1958年马琳扮演银环的唱片为证,“我的娘你不能这样来想”,采用地道的豫剧【二八】的板式。
豫剧《朝阳沟》电影海报
《朝阳沟》中“学锄地”电影海报

《朝阳沟》音乐的成功,与优秀的音乐设计团队有关。豫剧三团有强大的音乐设计团队,主要是王基笑、姜宏轩、鲁本修、梁思晖,另外还有马鸣崑、尚修圃等有时也参与音乐设计,这个团队能取长补短、互助合作、相得益彰。三团的演员对这些音乐设计有定评:“王基笑、梁思晖在中西混合乐队的配置和演唱形式的创新上,确实功不可没。旋律上姜宏轩、鲁本修起了主要作用。”

现代戏由于内容新、语言新,唱腔稍不留神就容易失去剧种的特色,《朝阳沟》最大可能地挖掘豫剧的传统,从传统中找资源,若豫剧中实在找不到或者不合适,适当地借鉴兄弟剧种的旋律,如河南道情、武安落子等,可以这样说《朝阳沟》很好地坚持了在传统基础上适度创新的原则,范丹鹏通过对《朝阳沟》全剧音乐的分析,说:“《朝》剧音乐创作的最突出的成就,是正确处理和把握了豫剧音乐的继承和超越的关系。从《朝》剧的全部唱腔和配乐来分析,它的守恒、继承要多于变异和创新。……无论是板式的结构组合、乐句的旋律变化和唱词的字位安排等,都可以在豫剧的传统唱调中找到依据,甚至可以说是无一腔无来历,无一曲无根据。”因此,《朝阳沟》上演后,没有引起争议,也没有人说它不是豫剧。

《朝阳沟》唱腔的成功,与优秀的演员有关。戏曲传统中有个说法叫“死谱活唱”,就是演员既要遵循谱子,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有自己的创造和发挥。导演杨兰春深谙此理:“如果写出谱子,演员死照谱子唱,听着就像火车在铁轨上跑,受着很大拘束。同样一个板眼可以唱出多种感情,这里面包括着演员自己的创造。”导演、音乐设计和三团的演员经过长期的磨合,知根知底,彼此了解,能为演员扬长避短。《朝阳沟》不仅唱的是地道的豫剧,而且在他们的演绎下精彩绝伦,婉转动听,在观众心目中银环就是魏云,栓保就是王善朴,栓保娘就是高洁,二大娘就是马琳,角色已经深入人心了。
《朝阳沟》唱腔的成功,还与在演出实践中精益求精的修改有关。《朝阳沟》一剧屡经修改,大改就有三次,形成了四个版本,即1958年首演版、1958修改版、1964年版和1977年版,小改可以说不计其数。直到1963年《朝阳沟》拍电影时,音乐设计组还忙着为“上山”和“下山”等谱曲。至1964年,《朝阳沟》舞台版基本定型,趋于完善。“文革”对《朝阳沟》来说是个磨难,但客观上促进了《朝阳沟》新的发展,产生了1977年版的特色唱段,如“双上山”和“新一代要继壮志汗洒高山”等。

(本文原刊于《戏曲艺术》2021年第3期,获第七届黄河戏剧理论评论优秀文章。)

猜你喜欢

豫剧现代戏《农家媳妇》在市人民会堂精彩上演

豫剧现代戏《农家媳妇》是颇受农民欢迎的乡村题材,把孝敬老人这一主题赋予新内容,反映了改革开放后新一代农民对社会道德的新追求。...

本周末公益剧场将演出豫剧现代戏《农家媳妇》

豫剧现代戏《农家媳妇》讲述了一身病的袁石磨有两个儿子,小儿子袁文华在部队的一次抗洪抢险时牺牲,儿媳周玉兰不愿改嫁要替夫行孝侍奉有病的公爹。...
鄢陵县豫剧团二团创作排演的豫剧现代戏《情系鹤鸣湖》由优秀演员闫秋霞(饰钟纪芸)领衔主演;冯丰伟、贾新启、周柏涵、晋利杰、陈巧真、闻孝文、张玉倩、吴玉花、王莹辉、邢彦峰、马晨霞等联合主演。...

豫剧现代戏《红旗渠》剧本研讨会顺义举行

出席会议的专家对豫剧《红旗渠》剧本的创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肯定,认为该剧在题材价值、剧情设计、人物塑造、现实意义等方面都较为扎实,对于赓续传承红旗渠精神具有重大意义。...
河南豫剧院三团创排的豫剧现代戏《黄河滩上的女人》是根据著名作家邵丽原创小说《黄河故事》进行改编的。该剧以黄河岸边彭秀英这一普通家庭切入,以一份“食谱”贯穿全剧,生动演绎出滩区人民从“吃不饱”到“吃得好”的发展历程,诠释了黄河儿女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和刚毅顽强、敢于斗争的精神气魄。...
一级编剧杨林、一级导演李云担任豫剧现代戏《守望红旗渠》编剧,与三团张俊杰、赵国安、李宏权、孔令中、陈彦博、丁巧锋、何森涛、刘冰等组成老、中、青三代的团队。...

豫剧现代戏《向警予》

豫剧现代戏《向警予》演出简介 中国共产党唯一的女创始人向警予在家乡溆浦创办男女同校的新式学堂,反对封建礼教,提倡救国图强。...
豫剧现代戏《大河安澜》剧情简介 退伍归来的志愿军战士刘大河回到了家乡黄河岸边。在战争中,他是个炊事员,没有辉煌的战绩,没有耀眼的战功,但他从心里想要和那些英雄站在一排。...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