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精品创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成果展示——第三届全国戏曲(南方片)会演剧目评析
时间:2023-06-15 09:26:10 阅读: 次 作者:中国艺术头条
由中央宣传部文艺局、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主办,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武汉市人民政府、湖北省演艺集团承办的第三届全国戏曲(南方片)会演,5月31日晚在武汉圆满落幕。
16个省(区、市)21个院团的18台剧目汇聚武汉“戏码头”,涵盖汉剧、黄梅戏、越剧、淮剧、藏戏、湖南花鼓戏、南剧、侗戏、彝剧、壮剧等19个戏曲剧种,内容丰富,题材多样,风格鲜明,好评如潮——
黄梅戏《罗帕记》
为经典剧目增光添彩
胡应明,湖北省艺术研究所原所长
全国戏曲会演(南方片)开幕式上演出的黄梅戏《罗帕记》,本是黄梅戏经典“三绝”剧目之一,这次由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梅花奖演员程丞领衔主演,且是经由重新加工提炼而更显精萃的压缩版,这就给了观众足够的审美期待。
应当说,程丞的这次新演,凭着深蕴其间的那种“劲道”,即一股心劲、巧劲与韧劲,在前辈人的创造中有所丰富甚或是突破,走出了一条属于她自己的求索之路!如戏甫一开场,一声幕后传来的“夫君请——”就先声夺人,一句道白就就精到地体现出温情款款的夫妻恩爱,以铺垫后面的风云突变;再如《逐女》一折,女主人公陈赛金见到休书时的一系列跪步、碎步等程式化表演,让戏曲技艺成为了表达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的绝妙手段;又如在脍炙人口的《逼帕》“三劝”中,身怀六甲的陈赛金因“失帕”而被疑其与人有奸的丈夫逐出家门,为表现这种“深刻的误会”,她又灵动化用了京剧及其他剧种的程式性创造,来表现角色的悲怆、无奈、愤懑、委屈乃至抗争等种种复杂情绪。这里的“深刻误会”,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深刻烙印,即在封建专制的君权、父权、夫权背景下,即使贵如尚书之女,也难免“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女性命运。也正是在这一点上,该剧区别于同因一块“手帕”惹祸的莎士比亚名剧《奥瑟罗》,都是“轻信”的悲剧,但后者是性格的悲剧,前者则是挟带着自身圆融特色的悲喜剧,因而更契合于更多观众的审美心理。
该剧还有一个看点,即大大省略了管家姜涛“盗帕露帕”的戏份,这样既避免了落入“公案戏”的窠臼,又腾出空间来凸显女主的心理动作与性格光泽。当然,省略不是忽略,在弥合人物动作的逻辑漏洞方面还有文章可做,在传统戏的整理改编中尽可能做到逻辑自洽。值得充分肯定的是,整台演员众星拱月,各显风采,诸如王科举、店女、儿子等其他角色的表演都很出彩,包括简约而意蕴丰厚的舞台美术,都浑然一体地融入到悲喜同框的艺术呈现之中。共同增添了这部传统经典的新的魅力。
高甲戏《围头新娘》
血脉相连,血浓于水
秦华生,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高甲戏《围头新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此剧采用独特的艺术手法,表现时间跨度漫长,泉州围头与隔海相望的金门岛两家三代人的情感生活。该剧在广泛吸收、借鉴生活原型的基础上,特别加强了剧中几位主要人物的刻画,使之更为突出,更加鲜明,具有典型性,成功塑造了飞燕、乌英、唐越等神采生动的艺术形象,丰富了当代现代戏人物画廊。
为了表现这部视角新颖,选材独特的剧本,导演采用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写意与写实相结合,转换变化巨大的时间及空间,表现汹涌大海上的船上戏较为精彩。剧中发挥了戏曲表现人物情感的优势,通过在矛盾裹卷中人物情感的叠加累积,展现了围头与金门从送炮弹到送姻缘,冤家变亲家的几十年的历史性沧桑变化。剧中唐越转交老年阿智留下来的35支发簪,乌英让孙女飞燕把发簪插满头等细节,反映“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血脉相连,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
此剧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剧中采用了大量的闽南地区文化元素,如渔村妇女独具风情的服饰,展现了闽南渔耕文化里的诗意之美。剧中在保留高甲戏曲牌,加之浓郁地方韵味的小调基础上,微调与创新,演唱时而雄浑高亢,震撼心扉,时而低回婉转,细腻动人。
此剧仍然有某些提升的空间,例如,可以进一步密针线,加强人物情感与戏剧情节的勾连。又如,唐越扮“水鬼”寻父的情节,可以减去。相信此剧经过进一步的修改打磨,更上一层楼。
16个省(区、市)21个院团的18台剧目汇聚武汉“戏码头”,涵盖汉剧、黄梅戏、越剧、淮剧、藏戏、湖南花鼓戏、南剧、侗戏、彝剧、壮剧等19个戏曲剧种,内容丰富,题材多样,风格鲜明,好评如潮——
黄梅戏《罗帕记》
为经典剧目增光添彩
胡应明,湖北省艺术研究所原所长
全国戏曲会演(南方片)开幕式上演出的黄梅戏《罗帕记》,本是黄梅戏经典“三绝”剧目之一,这次由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梅花奖演员程丞领衔主演,且是经由重新加工提炼而更显精萃的压缩版,这就给了观众足够的审美期待。
应当说,程丞的这次新演,凭着深蕴其间的那种“劲道”,即一股心劲、巧劲与韧劲,在前辈人的创造中有所丰富甚或是突破,走出了一条属于她自己的求索之路!如戏甫一开场,一声幕后传来的“夫君请——”就先声夺人,一句道白就就精到地体现出温情款款的夫妻恩爱,以铺垫后面的风云突变;再如《逐女》一折,女主人公陈赛金见到休书时的一系列跪步、碎步等程式化表演,让戏曲技艺成为了表达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的绝妙手段;又如在脍炙人口的《逼帕》“三劝”中,身怀六甲的陈赛金因“失帕”而被疑其与人有奸的丈夫逐出家门,为表现这种“深刻的误会”,她又灵动化用了京剧及其他剧种的程式性创造,来表现角色的悲怆、无奈、愤懑、委屈乃至抗争等种种复杂情绪。这里的“深刻误会”,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深刻烙印,即在封建专制的君权、父权、夫权背景下,即使贵如尚书之女,也难免“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女性命运。也正是在这一点上,该剧区别于同因一块“手帕”惹祸的莎士比亚名剧《奥瑟罗》,都是“轻信”的悲剧,但后者是性格的悲剧,前者则是挟带着自身圆融特色的悲喜剧,因而更契合于更多观众的审美心理。
该剧还有一个看点,即大大省略了管家姜涛“盗帕露帕”的戏份,这样既避免了落入“公案戏”的窠臼,又腾出空间来凸显女主的心理动作与性格光泽。当然,省略不是忽略,在弥合人物动作的逻辑漏洞方面还有文章可做,在传统戏的整理改编中尽可能做到逻辑自洽。值得充分肯定的是,整台演员众星拱月,各显风采,诸如王科举、店女、儿子等其他角色的表演都很出彩,包括简约而意蕴丰厚的舞台美术,都浑然一体地融入到悲喜同框的艺术呈现之中。共同增添了这部传统经典的新的魅力。

沪剧《陈毅在上海》
探索沪剧艺术的时代表达
郦国义,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领导小组原副组长
上海沪剧院创作演出的沪剧《陈毅在上海》是一部思想深刻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该剧成功塑造了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元帅的光辉形象,彰显了以陈毅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战上海”到“建上海”的历史伟业,及其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这也是一部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现代戏曲佳作。《陈毅在上海》充分发挥了戏曲艺术善于表现和抒发人物情感的特长和魅力。剧中陈毅市长对工人弟兄们深厚的阶级感情,对知识分子、尤其是陈望道这样的学界前辈的尊重之情,对民族资本家的理解包容之情;以及张茜对陈毅的夫妻情、战友情和师生情,都通过孙徐春和吉燕萍这两位主演,深情细腻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深深打动了观众。
《陈毅在上海》继承了海派艺术海纳百川、注重艺术创新的传统,以努力适应当代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与时俱进的审美要求。注重剧目节奏的明快,注重唱腔的流畅优美,注重发挥多媒体和声光电的现代舞美效应,这赢得了观众热烈的反响。例如,为了充分渲染解放军进城的恢弘气势,把吉普车开到了舞台上,这远比当年京剧《探亲家》中刘赶三把毛驴牵到舞台上,更为引人注目。
传统沪剧擅长表现市井生活、家长里短或儿女情长的故事。而如今,沪剧《陈毅在上海》由上海沪剧院六代演员齐心协力,传承并创新,在舞台上呈现了黄钟大吕般气势磅礴的时代风貌和伟人风采。这是难能可贵的。
同时,剧中多次出现的群众场面,有待进一步精细呈现;有些唱词还可斟酌推敲,以更适合剧中人物的身份和情怀。
探索沪剧艺术的时代表达
郦国义,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领导小组原副组长
上海沪剧院创作演出的沪剧《陈毅在上海》是一部思想深刻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该剧成功塑造了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元帅的光辉形象,彰显了以陈毅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战上海”到“建上海”的历史伟业,及其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这也是一部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现代戏曲佳作。《陈毅在上海》充分发挥了戏曲艺术善于表现和抒发人物情感的特长和魅力。剧中陈毅市长对工人弟兄们深厚的阶级感情,对知识分子、尤其是陈望道这样的学界前辈的尊重之情,对民族资本家的理解包容之情;以及张茜对陈毅的夫妻情、战友情和师生情,都通过孙徐春和吉燕萍这两位主演,深情细腻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深深打动了观众。
《陈毅在上海》继承了海派艺术海纳百川、注重艺术创新的传统,以努力适应当代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与时俱进的审美要求。注重剧目节奏的明快,注重唱腔的流畅优美,注重发挥多媒体和声光电的现代舞美效应,这赢得了观众热烈的反响。例如,为了充分渲染解放军进城的恢弘气势,把吉普车开到了舞台上,这远比当年京剧《探亲家》中刘赶三把毛驴牵到舞台上,更为引人注目。
传统沪剧擅长表现市井生活、家长里短或儿女情长的故事。而如今,沪剧《陈毅在上海》由上海沪剧院六代演员齐心协力,传承并创新,在舞台上呈现了黄钟大吕般气势磅礴的时代风貌和伟人风采。这是难能可贵的。
同时,剧中多次出现的群众场面,有待进一步精细呈现;有些唱词还可斟酌推敲,以更适合剧中人物的身份和情怀。

湖南花鼓戏《夫子正传》
积小溪而成江河
赵伟明,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教授
湖南花鼓戏《夫子正传》是源自湖南花鼓经典小戏《讨学钱》变换扩展铺排而成的新编大戏。
小戏《讨学钱》表现的是清朝末年,新学渐兴,离开《康熙字典》就会手忙脚乱的乡村教书匠张先生眼见所教弟子越教越少而心生焦虑。生计艰难的张先生去学生家长陈大嫂家讨学钱不成,反遭奚落嘲笑的家长里短故事。该剧一旦一丑,珠玑缠斗,笑料迭出,喜感强烈,是湖南花鼓戏观众喜闻乐见的传统骨子小戏。
新编大戏《夫子正传》依据《讨学钱》为创作原点,积小溪而成江河,将山乡教书先生张九如置于中国近代历史大变迁,国运大动荡的时代变换洪流之中,让其于辛亥革命青年强行剪辫子的惊幻之中,让其于中国土地革命时期波涛汹涌的暴力革命之中,让其于日本侵华攻掠湖湘屠杀人民的法西斯枪口之下,痛苦,纠结,悲凉,呐喊,继而救生赴死,坚守尊严,实现了一个中国近代乡间读书人“士”的精神气节的完美收官。主人公张九如和陈大嫂这对颇具艺术匠心的人物关系和情感联动起于讨学钱的寻常愤怨,承于不惜一跪的临危救生,转于自作媒人的情近意却,合于反抗侵略的心灵共振,这对精心构筑并在舞台上精彩展现的的人物关系撑起了全剧的骨架。草民也有发光发热的能量,匹夫也有不可夺志的肝胆。《父子正传》编剧有功力,思想深邃;导演有智慧,编排精当。演员表演和唱功过硬,人物个性生动鲜活,身段念白成熟老道,省花风格熠熠生辉。该剧音乐唱腔旋律美妙,韵味绵长,特别是陈大嫂的唱腔创新度极高,激活了观众的视听。舞美设计空灵简洁,富有寓意性。灯光,服装,化妆造型都对创造完整舞台演出形象做出了贡献。继《蔡坤山耕田》《桃花烟雨》之后,《父子正传》再次将省花风格精彩生动地呈献于全国观众面前。省花向前进,花鼓长一寸!
积小溪而成江河
赵伟明,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教授
湖南花鼓戏《夫子正传》是源自湖南花鼓经典小戏《讨学钱》变换扩展铺排而成的新编大戏。
小戏《讨学钱》表现的是清朝末年,新学渐兴,离开《康熙字典》就会手忙脚乱的乡村教书匠张先生眼见所教弟子越教越少而心生焦虑。生计艰难的张先生去学生家长陈大嫂家讨学钱不成,反遭奚落嘲笑的家长里短故事。该剧一旦一丑,珠玑缠斗,笑料迭出,喜感强烈,是湖南花鼓戏观众喜闻乐见的传统骨子小戏。
新编大戏《夫子正传》依据《讨学钱》为创作原点,积小溪而成江河,将山乡教书先生张九如置于中国近代历史大变迁,国运大动荡的时代变换洪流之中,让其于辛亥革命青年强行剪辫子的惊幻之中,让其于中国土地革命时期波涛汹涌的暴力革命之中,让其于日本侵华攻掠湖湘屠杀人民的法西斯枪口之下,痛苦,纠结,悲凉,呐喊,继而救生赴死,坚守尊严,实现了一个中国近代乡间读书人“士”的精神气节的完美收官。主人公张九如和陈大嫂这对颇具艺术匠心的人物关系和情感联动起于讨学钱的寻常愤怨,承于不惜一跪的临危救生,转于自作媒人的情近意却,合于反抗侵略的心灵共振,这对精心构筑并在舞台上精彩展现的的人物关系撑起了全剧的骨架。草民也有发光发热的能量,匹夫也有不可夺志的肝胆。《父子正传》编剧有功力,思想深邃;导演有智慧,编排精当。演员表演和唱功过硬,人物个性生动鲜活,身段念白成熟老道,省花风格熠熠生辉。该剧音乐唱腔旋律美妙,韵味绵长,特别是陈大嫂的唱腔创新度极高,激活了观众的视听。舞美设计空灵简洁,富有寓意性。灯光,服装,化妆造型都对创造完整舞台演出形象做出了贡献。继《蔡坤山耕田》《桃花烟雨》之后,《父子正传》再次将省花风格精彩生动地呈献于全国观众面前。省花向前进,花鼓长一寸!

血脉相连,血浓于水
秦华生,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高甲戏《围头新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此剧采用独特的艺术手法,表现时间跨度漫长,泉州围头与隔海相望的金门岛两家三代人的情感生活。该剧在广泛吸收、借鉴生活原型的基础上,特别加强了剧中几位主要人物的刻画,使之更为突出,更加鲜明,具有典型性,成功塑造了飞燕、乌英、唐越等神采生动的艺术形象,丰富了当代现代戏人物画廊。
为了表现这部视角新颖,选材独特的剧本,导演采用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写意与写实相结合,转换变化巨大的时间及空间,表现汹涌大海上的船上戏较为精彩。剧中发挥了戏曲表现人物情感的优势,通过在矛盾裹卷中人物情感的叠加累积,展现了围头与金门从送炮弹到送姻缘,冤家变亲家的几十年的历史性沧桑变化。剧中唐越转交老年阿智留下来的35支发簪,乌英让孙女飞燕把发簪插满头等细节,反映“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血脉相连,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
此剧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剧中采用了大量的闽南地区文化元素,如渔村妇女独具风情的服饰,展现了闽南渔耕文化里的诗意之美。剧中在保留高甲戏曲牌,加之浓郁地方韵味的小调基础上,微调与创新,演唱时而雄浑高亢,震撼心扉,时而低回婉转,细腻动人。
此剧仍然有某些提升的空间,例如,可以进一步密针线,加强人物情感与戏剧情节的勾连。又如,唐越扮“水鬼”寻父的情节,可以减去。相信此剧经过进一步的修改打磨,更上一层楼。

猜你喜欢
说到黄梅戏,就不能不提到《天仙配》,提到《天仙配》就一定要说一说70年前在上海举办的那场戏曲界盛会。1954年,上海华东区戏曲观摩大会上,黄梅戏《天仙配》迎来的她的高光时刻,连续斩获剧目剧本一等奖、优秀演出奖、导演奖、音乐奖等多项荣誉。...
黄梅戏《女国医》由湖北省演艺集团出品,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创作演出,入选2022年度文化和旅游部历史题材创作扶持工程项目。...
该剧由竹溪县山二黄剧种保护传承展演中心创演,力图挖掘并表现出一个几近湮没的革命志士的青春壮举,展现何恐烈士短暂而又波澜壮阔的一生及其无所畏惧的革命生涯。全剧通过四个篇章,第一幕《风起云涌》、第二幕《山重水复》、第三幕《黑云压城》、第四幕《义薄云天》,热情讴歌了何恐烈士为革命勇于献身的初心不改与使命担当。...
弦歌琴韵迎新岁,古调新腔唱华章。欢乐喜庆的器乐演奏《百花满园迎新春》拉开整场晚会的序幕,京剧、昆曲、评剧等多个节目闪亮登场。...
黄梅戏《秦香莲》讲述了秦香莲嫁于陈世美后,夫妻恩爱育有一双儿女,但在陈世美进京赶考得中状元后,却被招为驸马,富贵荣华、锦衣玉食,从而狠心的抛弃了妻室儿女。秦香莲千辛万苦带着一双儿女进京寻找丈夫,却遭到陈世美的驱逐甚至追杀。...
本场演出特别邀请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国家一级演员梅院军参与演出,同时由国家二级演员、东莞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东莞市梨园戏剧艺术团团长朱秋敏领衔主演,还有东莞市戏剧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张安泉、协会理事黄贵平等联合主演,阵容强大。...
演出开始前,安徽再芬黄梅艺术剧院副院长潘伟和我校教务处处长、本科生院副院长、本科生院办公室主任武晓君互赠纪念礼品,象征着我校同再芬黄梅的友好合作与不解之缘。...
经典黄梅戏《江姐》特别邀请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国家一级演员梅院军参与演出。梅院军舞台形象俊朗、气质儒雅、唱腔纯正、表演潇洒干净,曾获得多届省级戏曲表演奖项,是黄梅戏舞台上深受观众喜爱的优秀青年演员。...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