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胜男:我的青春我的团
时间:2024-03-20 11:34:42 阅读: 次 作者:安阳市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
我叫范胜男,是安阳市青年豫剧团的团长,很荣幸借此机会,谈一谈我办团的一些经历和感想。
安阳市青年豫剧团是在我的师奶奶张宝英老师的指导下成立的一家民营剧团,以演唱“崔派”戏为主。我们团里的职员大都和我一样,是90后的青年人,今年是我建团的第十个年头。十年来经历了酸甜苦辣,承载了我所有的青春。
我属于小个子,嗓音条件不好,学戏时是家人借钱供我上的学。既然自己喜欢就得争口气,于是从实习期开始我就在民营院团锻炼学习,14岁就在剧团唱了主演,但总觉得离自己想要的舞台还很远。既然进不了专业院团,我干脆就自己办团。2014年,我用尽全家所有积蓄办起了剧团,当时我21岁。想象的很美好,觉得自己想唱什么就唱什么,但现实很残酷,不光是要演戏,还得抓创作,抓管理,还得给大家谋福利,带着大家求生存。最困难的时候,是把剧团安置好以后,就剩下42块钱。我不敢回家,怕家人担心,也不能待在团里,怕团员预支工资。大冬天就在路边睡觉。不过,那个时候没让我灰心,反而更是激起了我的斗志,我相信困难总会过去。
建团第二年春天,有一个同行的剧团赶场路上客车坠崖了,听到这个消息,我整个人都懵了。那个时候我才意识到,办剧团不光是要演戏,要克服困难,还有责任压在身上。也是在那个时候,我才认识到我师奶奶刚开始为什么阻止我办剧团……
但既然团办起来了,就要办好。我始终坚信打铁还需自身硬,所以对演出质量一直按照专业水准要求,不能因为是民营院团就把自己当成业余的戏闹班子。但现实总是很残酷:戏再好,民营院团也得面对没演出大家就没收入,团员流动性大,戏排好了演员随时都可以跳槽;民营院团不比国营院团人员多,我们每个职员,都要负责很多方面的事务……
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是我们安青团遇到的最大的困难。疫情期间,线下演出不稳定、随时可能被打断,演出机会越来越少。没有演出时,团里的团员无奈只能进电子厂打工维持生计。当时我们安青团可以说是到了生死一线。行业内也有很多家民营剧团坚持不下来,解散了。但我不想就这样解散剧团,我不甘心。
为了让剧团继续运营下去,我想到了网络直播。当时我打了一通电话,团员们一听还有上舞台的机会,就都回来了。我们戏曲演员对豫剧的热爱,是疫情冲不倒的。没有线下观众,我就把大戏搬进了老家自制的网络直播间,唱给线上观众听。从零账号做起,我们慢慢积攒起了人气,直播间里的观众也慢慢多了起来。同时,我们也尝试利用农村里的房屋瓦舍、田间地头等,拍摄了一些实景化的戏曲短视频,也受到了观众的好评和认可。靠着网络直播,我们慢慢捱过了疫情时那段最艰难的时光。截至目前,我们安阳市青年豫剧团的抖音粉丝有48.2万,快手粉丝有22.1万。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大家同吃同住一起做戏曲直播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我想这也是我最宝贵的人生财富之一了。
目前,我们线上线下都在推广,还结合了王希玲艺术学校的老师、学生一起加入团里来参加演出。演出前,我们给观众分享学生学戏之路、剧团发展历程、戏曲艺术的美,让更多观众深刻了解到戏曲的魅力,也想尽自己微薄之力让更多新一代年轻人喜欢上戏曲。
如今,线下演出市场开放,我们安青团的演出随之进入了一个平稳运行的状态。我也在思考:我们广大的民营剧团在发展中普遍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呢?又有哪些需要优化、精益求精的做法呢?结合我们剧团这些年在基层的演出实践,我主要有以下几点感想。
首先,我们民营剧团发展中面临的最主要、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不稳定”。
一是我们演出市场的不稳定。民营剧团的演出机会都是要靠自己挣来的,谈下了台口,就有演出;没有台口,就没有演出,没有一丝收入。现在的演出市场虽然逐步恢复,但因为各种因素,仍然有着较强的波动性。比如,按规律来说,本来六七月份的演出是要多一些的,但去年七月份,我们几乎一个台口都没有,整个团空了将近一个月。相应地,淡季时期我们对戏价也没有话语权,很多时候戏价低到亏本。但我想着能多一个演出机会,团员就能多挣一份工资,所以很多时候即使戏价低,我们自掏腰包补贴也要去演出。比如两个台口中间空出来三四天,我会想尽一切办法在这期间争取演出,来确保团员跟着我能挣更多的收入。
二是剧团演员的不稳定。我们民营剧团的演员不像国营剧团那样有编制,这就意味着民营剧团的演员更灵活。但有些时候,也会存在演员变动性太强、影响剧团正常运转的难题。我们平时的剧团管理是给予演员高度自由的,比如我们剧团没有演出的时候,演员可以去其他有演出的剧团帮忙,多挣一份收入。相应地,如果演员出现临时跳槽、撂挑子不干的情况,甚至我们有的演员被专业院团以高薪挖墙脚,我们作为民营剧团是无可奈何的,只能临时应急地再去找其他演员救场。
面对民营剧团发展中的这些难题,我尝试了一些应对的办法,也希望能给其他民营剧团的同行朋友们一些小小的参考。
首先,面对演出市场的不稳定性,我觉得最根本的应对办法就是“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扎扎实实提升自身的演出水准。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当我们真正提高了剧团的实力时,我相信“酒香不怕巷子深”,自然会有更多的演出台口找到我们,让我们有更多机会为老百姓唱好戏。
其次,对于剧团演员不稳定的现实情况,我觉得我们民营剧团应加强内部的人员管理和制度建设。我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去学习和借鉴优秀民营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结合剧团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让我们民营剧团的管理和运行更加规范,既能保障剧团的演出运转和基本权益,也给予剧团成员更多的人文关怀。
最后,我觉得我们民营剧团应该及时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主动拥抱互联网,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让更多人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也让更多观众随时随地就能看到豫剧大戏,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我相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们民营团在基层演出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反思改进,互相交流、学习、借鉴,就一定能共同为豫剧艺术的传承、发展和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
(这是2024年2月28日,范胜男在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新媒体时代民营文艺院团转型发展调研安阳座谈会上的发言。)
安阳市青年豫剧团是在我的师奶奶张宝英老师的指导下成立的一家民营剧团,以演唱“崔派”戏为主。我们团里的职员大都和我一样,是90后的青年人,今年是我建团的第十个年头。十年来经历了酸甜苦辣,承载了我所有的青春。
我属于小个子,嗓音条件不好,学戏时是家人借钱供我上的学。既然自己喜欢就得争口气,于是从实习期开始我就在民营院团锻炼学习,14岁就在剧团唱了主演,但总觉得离自己想要的舞台还很远。既然进不了专业院团,我干脆就自己办团。2014年,我用尽全家所有积蓄办起了剧团,当时我21岁。想象的很美好,觉得自己想唱什么就唱什么,但现实很残酷,不光是要演戏,还得抓创作,抓管理,还得给大家谋福利,带着大家求生存。最困难的时候,是把剧团安置好以后,就剩下42块钱。我不敢回家,怕家人担心,也不能待在团里,怕团员预支工资。大冬天就在路边睡觉。不过,那个时候没让我灰心,反而更是激起了我的斗志,我相信困难总会过去。
建团第二年春天,有一个同行的剧团赶场路上客车坠崖了,听到这个消息,我整个人都懵了。那个时候我才意识到,办剧团不光是要演戏,要克服困难,还有责任压在身上。也是在那个时候,我才认识到我师奶奶刚开始为什么阻止我办剧团……
但既然团办起来了,就要办好。我始终坚信打铁还需自身硬,所以对演出质量一直按照专业水准要求,不能因为是民营院团就把自己当成业余的戏闹班子。但现实总是很残酷:戏再好,民营院团也得面对没演出大家就没收入,团员流动性大,戏排好了演员随时都可以跳槽;民营院团不比国营院团人员多,我们每个职员,都要负责很多方面的事务……
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是我们安青团遇到的最大的困难。疫情期间,线下演出不稳定、随时可能被打断,演出机会越来越少。没有演出时,团里的团员无奈只能进电子厂打工维持生计。当时我们安青团可以说是到了生死一线。行业内也有很多家民营剧团坚持不下来,解散了。但我不想就这样解散剧团,我不甘心。
为了让剧团继续运营下去,我想到了网络直播。当时我打了一通电话,团员们一听还有上舞台的机会,就都回来了。我们戏曲演员对豫剧的热爱,是疫情冲不倒的。没有线下观众,我就把大戏搬进了老家自制的网络直播间,唱给线上观众听。从零账号做起,我们慢慢积攒起了人气,直播间里的观众也慢慢多了起来。同时,我们也尝试利用农村里的房屋瓦舍、田间地头等,拍摄了一些实景化的戏曲短视频,也受到了观众的好评和认可。靠着网络直播,我们慢慢捱过了疫情时那段最艰难的时光。截至目前,我们安阳市青年豫剧团的抖音粉丝有48.2万,快手粉丝有22.1万。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大家同吃同住一起做戏曲直播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我想这也是我最宝贵的人生财富之一了。
目前,我们线上线下都在推广,还结合了王希玲艺术学校的老师、学生一起加入团里来参加演出。演出前,我们给观众分享学生学戏之路、剧团发展历程、戏曲艺术的美,让更多观众深刻了解到戏曲的魅力,也想尽自己微薄之力让更多新一代年轻人喜欢上戏曲。
如今,线下演出市场开放,我们安青团的演出随之进入了一个平稳运行的状态。我也在思考:我们广大的民营剧团在发展中普遍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呢?又有哪些需要优化、精益求精的做法呢?结合我们剧团这些年在基层的演出实践,我主要有以下几点感想。
首先,我们民营剧团发展中面临的最主要、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不稳定”。
一是我们演出市场的不稳定。民营剧团的演出机会都是要靠自己挣来的,谈下了台口,就有演出;没有台口,就没有演出,没有一丝收入。现在的演出市场虽然逐步恢复,但因为各种因素,仍然有着较强的波动性。比如,按规律来说,本来六七月份的演出是要多一些的,但去年七月份,我们几乎一个台口都没有,整个团空了将近一个月。相应地,淡季时期我们对戏价也没有话语权,很多时候戏价低到亏本。但我想着能多一个演出机会,团员就能多挣一份工资,所以很多时候即使戏价低,我们自掏腰包补贴也要去演出。比如两个台口中间空出来三四天,我会想尽一切办法在这期间争取演出,来确保团员跟着我能挣更多的收入。
二是剧团演员的不稳定。我们民营剧团的演员不像国营剧团那样有编制,这就意味着民营剧团的演员更灵活。但有些时候,也会存在演员变动性太强、影响剧团正常运转的难题。我们平时的剧团管理是给予演员高度自由的,比如我们剧团没有演出的时候,演员可以去其他有演出的剧团帮忙,多挣一份收入。相应地,如果演员出现临时跳槽、撂挑子不干的情况,甚至我们有的演员被专业院团以高薪挖墙脚,我们作为民营剧团是无可奈何的,只能临时应急地再去找其他演员救场。
面对民营剧团发展中的这些难题,我尝试了一些应对的办法,也希望能给其他民营剧团的同行朋友们一些小小的参考。
首先,面对演出市场的不稳定性,我觉得最根本的应对办法就是“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扎扎实实提升自身的演出水准。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当我们真正提高了剧团的实力时,我相信“酒香不怕巷子深”,自然会有更多的演出台口找到我们,让我们有更多机会为老百姓唱好戏。
其次,对于剧团演员不稳定的现实情况,我觉得我们民营剧团应加强内部的人员管理和制度建设。我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去学习和借鉴优秀民营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结合剧团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让我们民营剧团的管理和运行更加规范,既能保障剧团的演出运转和基本权益,也给予剧团成员更多的人文关怀。
最后,我觉得我们民营剧团应该及时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主动拥抱互联网,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让更多人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也让更多观众随时随地就能看到豫剧大戏,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我相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们民营团在基层演出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反思改进,互相交流、学习、借鉴,就一定能共同为豫剧艺术的传承、发展和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
(这是2024年2月28日,范胜男在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新媒体时代民营文艺院团转型发展调研安阳座谈会上的发言。)

范胜男,河南省安阳市青年豫剧团团长,河南濮阳人,毕业于河南省王希玲艺术学校。豫剧崔派第四代入室弟子,师承豫剧表演艺术家张宝英亲传弟子刘爱英。
中国第八届小梅花金奖得主,河南省梨园春栏目五年争霸明星擂主,河南省第九届红梅杯大赛金奖得主。2019年安阳市第四届青年戏剧演员大赛一等奖获得者。
中国第八届小梅花金奖得主,河南省梨园春栏目五年争霸明星擂主,河南省第九届红梅杯大赛金奖得主。2019年安阳市第四届青年戏剧演员大赛一等奖获得者。
猜你喜欢
蛇衔瑞彩呈吉象,豫韵流长绽华光。由河南豫剧一团倾力打造的《白蛇传》,将于1月14日晚在香玉大舞台正式首演。多少年来,白素贞与许仙的人蛇之恋家喻户晓,更是戏曲舞台上久演的传奇,其故事雏形可溯至宋代《金钵记》。...
豫剧《太行之子》以“乡镇党委书记的榜样”吴金印这一真实人物为原型,生动地展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时光回溯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彼时的太行山区土地贫瘠、资源匮乏,生活条件极为艰苦。...
12月22日下午14:30,豫剧阎派经典代表剧目《秦雪梅》将在鄢陵县廉政文化广场剧院精彩亮相河南省第十六届戏剧展演(青年组)。故事讲述明成化年间,宰相秦国政之女秦雪梅与同朝宰相...
豫剧《义烈女》剧情简介书生庄鸿文因家庭受难外逃,流落荥阳塾师童继善家中。其中童玉珊与庄朝来夕往产生爱慕之心,花园赠坠,自托终身。同窗学友王学海素羡玉珊姿色,不惜毒死结发,又夜持宝剑刺杀庄生,不想却误杀童弟金良。王先买通州府、县衙,诬庄杀人,继又骗得童父、母的信任,娶玉珊为妻。...
戏曲凝聚了中国文化的精华
也是民间文化传统的传承2024深圳第六届民办戏曲展演为您搭建戏曲百花争鸣的景象呈现深圳本土戏曲的文化盛宴
豫剧,中国五大戏曲之一被誉为&ldquo...
也是民间文化传统的传承2024深圳第六届民办戏曲展演为您搭建戏曲百花争鸣的景象呈现深圳本土戏曲的文化盛宴
豫剧,中国五大戏曲之一被誉为&ldquo...
豫剧大祭桩剧中黄桂英的扮演者是我团刘玉梅老师,她沉稳大气,端庄秀雅、唱腔优美,赢得了观众的满堂喝彩掌声。...
豫剧《张良》以历史上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张良为主人公,主要讲述了张良避秦兵于下邳,偶遇黄石公,得授《太公兵法》。张良颖悟此书,智谋非凡,辅佐刘邦。张良筹谋得当,刘邦队伍由弱变强,借项羽之力夺回失地,队伍迅速壮大,奇袭破秦,占领咸阳。...
11月25日晚21:00受到广大戏迷朋友热爱的兵团豫剧团大型精品剧目《程婴救孤》将在第十四师文化馆精彩上演。...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