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曲“兰因絮果”的悲歌——观豫剧《秦雪梅》
时间:2024-06-18 09:12:55 阅读: 次 作者:Luna阿月呀
临去苏州的前一天,得知青年演员杜永真领衔主演的豫剧《秦雪梅》要在当天晚上演出,于是马上丢下还没有开始收拾的行李,来到了剧场。
很幸运,我赶上的是豫剧《秦雪梅》第一次以沉浸式小剧场的形式登台亮相,演员们的表演更让我收获了超出期待的惊喜与感动。
故事
我其实从小跟着姥姥看戏曲节目《梨园春》的时候就知道这出戏,是阎派的经典。
先来简单说一下故事的大致内容(因为小剧场的时长有限,与传统的大剧相比略有删减和改动)。
明朝成化年间,秦家与商家同朝为官,秦家小姐与商家公子青梅竹马,自幼交好,于是两家定下亲事。但是后来商家遭奸人构陷,家族凋敝,商林只得寄居在秦府读书,他刻苦求学,励志金榜题名。
但秦雪梅之父秦国政嫌贫爱富,见商家败落便早有解除婚约之计,欲让女儿另嫁权贵之家,于是借“书馆相会”之事将商林逐出府去。
商林在家道败落的忧愤下又经受被驱赶的耻辱,相思之痛与离别之苦在前途渺茫的困境中愈加沉重,他病了,病得很重。
而后秦府家院送来商林之母的书信,商母在书信中言辞恳切希望雪梅能出嫁冲喜,救她儿子一命。秦国政虽迫于当年联姻之故但实在不愿雪梅出嫁,于是他心生一计,便命丫鬟春花代替出嫁。在洞房花烛夜,商林掀开新娘盖头才发觉被秦父欺骗愚弄,在多重的重创叠加之下含恨而死。
雪梅得知她的商郎噩耗后悲痛欲绝,坚持前去悼念,面对父亲的阻拦,她据理力争,最终得以前往商家吊孝,在商林牌位前哭灵、祭奠。
豫剧《秦雪梅》主要人物
壹、秦雪梅
初见雪梅,是扑面而来的“清水出芙蓉”般的美好,一身粉红色的衣裙,映着背景中江南的荷花池,一时竟不知是花更美还是人更娇。
她既思念商林又忧心商林学业不精,但顾及闺阁女儿的身份和礼教家法不能同商林见面,于是思来想去只得趁商林外出访友会文之时来书馆匆匆一观商林的文章。
这份心思,真像极了李清照诗词中所说的:“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她悄悄来到商林的书桌旁,轻轻翻开了商林的文章,她欣喜地读着他抒写下志向,亦娇羞地吟着他思慕自己的诗章,仿佛时间和周围的空气都安静下来了。
然而,雪梅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商林外出归来回到书馆,竟意外地看到了正在看书的雪梅妹妹,他欣喜至极,自己朝思暮想之人此时居然出现在了眼前,于是他小心翼翼地上前同她说话。
虽然这两人已经许久没有见面,那一刻却又像回到了小时候“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无忧时光,那时的他和她,是多么青涩稚嫩、可爱天真。
他们回忆起小时候的趣事,提及了当年的婚约,两人一时竟都忘记如今已经长大,商林拉着雪梅想要在书馆拜堂。雪梅虽心中欢喜但十分清醒,她的一番劝说让商林深知当下困境——不仅是她父亲的那一道难关,这其中更有社会世俗的无奈。商林亦知自己只有奋发图强、金榜题名,才能重振家族大业、才能得以圆满。
二人虽感情至深,但书馆相会“发乎情却止乎礼”,他们相互鼓励,举止有度。但他们的相会却不巧被秦父撞见,秦国政觉得这是一个解除婚约的好契机,他对商林进行一番刺耳羞辱后将商林赶出了秦府………
商林在家族败落的忧郁中又加之被驱赶的羞辱,而后又在秦父的无情愚弄之下,失去了心中最重要的念想和精神支柱,气绝而亡。
雪梅,此时真的像她名字的含义——傲雪红梅,她同父亲争辩一定要去祭拜夫君。
她痛哭:“本大礼吊夫丧有何羞怕,夫死后妻理应戴孝披麻……”
面对父亲的威压,她甚至说出了:“我情愿从今后望门守寡,到商府去作吊我不再回家!”
这该是怎样的刻骨铭心的深情,才能让一个相府千金愿意放弃一切,只为了再看她的夫君最后一眼,再送她的夫君最后一程。
她一袭素服来到了商林的牌位之前,单薄的背影令人心碎,那种伤悲真的是“两眼虽未枯,片心将欲死。”
她悲恸着、愤恨着、痛切着、哀泣着……
她向爱人哀声哭诉:“你说是中状元名登金榜,窈窕女歌于归出嫁状元郎,你说是凤冠霞帔我穿戴,却不料我今日穿上孝衣裳。”
可他,听不见了,哪怕即使是听见了,也不能回应了。
从此,在雪梅心中,“再无人问她粥可温,再无人与她立黄昏,再无人与她捻灯芯,再无人伴她夜已深。”
从此,她成了未亡人。
其实,倒还有另外一些话想说。
雪梅身上还有一点我很敬佩,她虽是女儿身,轻易出不了深宅,但她的思想已经能跳出了自身所处环境的桎梏,甚至看到了整个时代的局限性。
她在祭悼商郎时厉声控诉着她对这世间规则的不满:“我恨世俗,门第之见把人害,恨富贵如刀把恩情分割。”
然而这份见识和胆魄,却也成为了悲剧的助推剂。因为她的所思所想已经飞出了封建的时代,但是她又不得不经受世俗礼教的折磨。这份矛盾随着冲突的发展愈加沉重,最终由于现实的引力,在一瞬间砰——然——坠——地……
贰、商林
能让雪梅这样蕙质兰心的女子心动的人,又岂能是平常人呢?
看看他自己私下写的文章吧:
“恨太监残害黎民、陷害忠良,害得我家贫如洗难上进,投靠岳父度时光。
从今后我苦读书勤习孔孟,博览经史著文章,待来年蟾宫折桂日,锦衣荣归迎梅娘。
自古道将相本无种,有志男儿当自强,有一日得遂我凌云志,我定要扫尽奸邪振朝纲。”
在文章中,他既悲伤自己寄人篱下的际遇,又没有因自己是受害者深陷悲痛之中,所抒写的志向既有小我——对自己心上人的誓言,也有大我——对朝廷海晏河清的追求。
这真的是一个有着赤子之心的少年,无奈造化弄人,曾经的少年郎在坎坷境遇中因情伤逝,所有的一切成为空谈。
然而,商林之殇也绝不仅仅只是一个爱情的悲剧。
毕竟,作为一个旁观者,有时也会想,如果商林忍辱负重,继续寒窗苦读,等来日金榜题名,可否能洗清冤屈、还商家清白,可否能三书六礼、明媒正娶他的梅娘?
毕竟就如雪梅哭灵时所言:
古圣贤谁不遭流离颠簸?大英雄更难免困苦坎坷。
这些人倘若是都像你死过,有丰功和伟绩如何创拓?
你应知为君死死得其所,你应知为民死重如泰岳,
你应知报国死千载受祚,你应知卫土死万古不磨。
像你这狭量人哪有几个?看性命如淡水难收好泼。
他又是否完完全全像雪梅唱的那样:
“商郎啊,你不想前不想后就不想想我,不念名不念利你就不念娇娥。”
可是啊,从古至今,饱经折磨还能青史留名的圣贤又有几个?况且,在那样一个奸臣尚可残害忠良的朝廷,他一穷二白又无名无姓一书生,能否顺利通过层层考试尚且难说,再者朝廷之弊积重难返,又岂是他一人为官就能拨乱反正的?
他年少之时,亲眼看着自己的家族因为奸臣迫害一夕之间由云端坠落到深渊,他也由一个阳光下耀眼的少年被迫变成了一个只能藏匿在黑暗中的“隐形人”,如此际遇已是坎坷万千,甚至足以让一个历经沧桑的成年人失去求生的本能。
商林他作为一个孩童,在如此困境面前,他仍旧顽强地活着,在黑暗中依旧向往光明,这份坚毅和自强已足以令人心生敬意。
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所不能承受的极限。
原来的他,已经是一个在大家族的巨船沉没后“幸运”登上救生小艇的幸存者,虽然失事的那片海域已空无一人,于是他只能在漆黑中独自驾着这艘小艇航行在茫茫大海上。然而,他的雪梅就像灯塔一样,他知道,哪怕自己已经失去了太多,至少自己还有她,还有她在远方等着自己。
然而,当这最后一盏灯被灭掉,当赖以维系的最后一个精神支柱被推倒了,对他来说,就是真正的至暗时刻。
他已经被迫离开了家庭的港湾,又亲眼看到爱人的灯塔被熄灭,他又如何能独自在那种各处涌动着“吃人”暗流的社会中苟延残喘呢?
叁、秦父
虽然秦雪梅在吊孝时曾以女儿的视角表达对父亲的恨意,但是,若是站在秦父的角度讲,又能完全说他错了吗?
父亲难道不爱女儿吗?他何尝不希望女儿可以嫁入富贵人家,与门当户对的丈夫白头偕老。
所以,他坚持一意孤行赶走商林,致使商林生病。而当商林病重,从父亲的角度讲,他又如何忍心眼睁睁看着女儿跳入“火坑”呢?若是商公子一病不起,那女儿怎么办?即使商公子能够痊愈,那商家也已经是难有东山再起之势了。于是,他又命丫鬟代替出嫁,最终“害死”了女儿唯一的意中人。
而他劝说一心要去吊孝的女儿的话其实也很应是作为父亲该说的:“去作吊并不是儿戏玩耍,拜婆母祭丈夫她如何回家。”
一个女孩子在古代,顶着遗孀之名下半辈子该如何生活,甚至说是如何生存,这是秦国政身为父亲要思考的事情。
他对女儿说:
“……你切莫要再说傻话,那商林既死去你何必念他,我的儿方青春年华正佳,重选郎另择婿你享受荣华……”
或许,他不知道女儿心中真正在意的是什么;但是,他一定知道,在当时那个时代体面地活着需要什么。
宦海沉浮多年,他见识太多过明枪暗箭下人心的险恶,他想尽己所能给女儿优渥的生活,想拼尽全力给女儿的未来更多保障,哪怕这些会让自己的女儿不快乐。
我们可以说秦国政他嫌贫爱富,他重名重利,可是,对于这个角色做出评价之前,莫要忘了,他还是个父亲,一个女儿的父亲。
肆、秦母
秦雪梅的母亲是个很好很好的人。
她会在秦父想要赶商林出府时帮着女儿劝阻秦父,会在商林回家落难生病时悄悄资助,会在女儿哭求父亲想要前去悼念商林时出言相助,甚至怕秦国政不放心提出由自己陪同。
然而,这样一个母亲的好心,在时代的洪流下就像螳臂当车。
雪中送炭的善良终究无法温暖整个严寒的冬季,她根本无法改变女儿和女婿悲惨的命运。
但是,这股暖流也定是雪梅和商林心中永远的慰藉。
水中望月,镜里观花。
“兰因絮果。”
看完这部戏,就想到了这个词。
他与她,商林与秦雪梅。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兰因”,阴阳两隔、无法再见的“絮果”。中间夹杂着太多太多无可奈何的意难平。
虽然,“兰因絮果”多用于形容“男女婚事美满,最终离散”,而戏中的雪梅与商林似乎还没有一场“明媒正娶、十里红妆”的婚礼,但是,依旧想用在这里。
因为,这种“兰因”和“絮果”,完全不是因为有人变心,而是社会险恶、世情太薄。
即使他们始终对彼此都是“我心匪石,不可转也”,也无法阻挡“兰因絮果”的悲剧。
这,也让这出悲剧更加悲凉。
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这个悲剧是美的,可这种美,美得让人心碎。用现在流行的说法,叫做“BE美学”,BE是英文Bad Ending的缩写,直译为“坏结局”,可引申为遗憾与悲凉的结果。
就像是一种令人撕心裂肺的窒息之感,像是永远不会愈合的一道血痕。
即使一出戏会落幕,可那种惋惜和遗憾始终都会是心头的意难平。
致敬
谢幕。
有一点让我非常非常感动,演员们谢幕时的背景乐是豫剧大师阎立品先生的唱段,《秦雪梅》是她的代表作。演员们也向背景中闫立品大师的肖像致礼,表达敬意。
我相信,新生代豫剧人必定会不负所托,未来豫剧的传承和发展也会越来越好!
尾声
其实,在那天上午我就见到了身穿常服的杜姐姐,她穿一件卡其色的大衣,梳着利落的高马尾,坐在桌边,偶尔用手支着头。那种感觉,很像偶像剧里面的学霸校花,一边听课,一边挑重点认真做着笔记。
后来我们私下交流,我超级开心的是姐姐居然看过我之前写李树建老师《程婴救孤》的文章(春秋战国的《琅琊榜》——观豫剧《程婴救孤》),我们加上微信后,还略微聊了两句。
所以在看到她第一场登场时的妆扮的时候,我其实略微诧异了一下,这种感觉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像是我看到了一只超级可爱的大熊猫(比如大熊猫花花),然后被人告知那个是我朋友假扮的。当然,这个比喻比较夸张,只是借此表达戏外人和戏中人带给我的反差。
但是,从她的第一个眼神开始,甚至还没有说出念白,我就完全入戏,沉浸到秦雪梅的故事中了。
其实也幸亏了这种反差,否则最后我真的要哭得走不出来了。
杜永真还是杜永真,秦雪梅也还是秦雪梅,但是杜永真给了秦雪梅讲述自己故事的机会。
我想,这大概就是好的演员,这就是戏曲的魅力吧。
“姐姐,我可以拥抱一下你吗?”
然后杜姐姐甜甜一笑,我们轻轻拥抱在一起。
(注:剧照非常好看吧,哈哈因为都是杜永真姐姐提供给我的大剧场照片)

故事
我其实从小跟着姥姥看戏曲节目《梨园春》的时候就知道这出戏,是阎派的经典。
先来简单说一下故事的大致内容(因为小剧场的时长有限,与传统的大剧相比略有删减和改动)。
明朝成化年间,秦家与商家同朝为官,秦家小姐与商家公子青梅竹马,自幼交好,于是两家定下亲事。但是后来商家遭奸人构陷,家族凋敝,商林只得寄居在秦府读书,他刻苦求学,励志金榜题名。
但秦雪梅之父秦国政嫌贫爱富,见商家败落便早有解除婚约之计,欲让女儿另嫁权贵之家,于是借“书馆相会”之事将商林逐出府去。
商林在家道败落的忧愤下又经受被驱赶的耻辱,相思之痛与离别之苦在前途渺茫的困境中愈加沉重,他病了,病得很重。
而后秦府家院送来商林之母的书信,商母在书信中言辞恳切希望雪梅能出嫁冲喜,救她儿子一命。秦国政虽迫于当年联姻之故但实在不愿雪梅出嫁,于是他心生一计,便命丫鬟春花代替出嫁。在洞房花烛夜,商林掀开新娘盖头才发觉被秦父欺骗愚弄,在多重的重创叠加之下含恨而死。
雪梅得知她的商郎噩耗后悲痛欲绝,坚持前去悼念,面对父亲的阻拦,她据理力争,最终得以前往商家吊孝,在商林牌位前哭灵、祭奠。
豫剧《秦雪梅》主要人物
壹、秦雪梅
初见雪梅,是扑面而来的“清水出芙蓉”般的美好,一身粉红色的衣裙,映着背景中江南的荷花池,一时竟不知是花更美还是人更娇。
她既思念商林又忧心商林学业不精,但顾及闺阁女儿的身份和礼教家法不能同商林见面,于是思来想去只得趁商林外出访友会文之时来书馆匆匆一观商林的文章。
这份心思,真像极了李清照诗词中所说的:“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她悄悄来到商林的书桌旁,轻轻翻开了商林的文章,她欣喜地读着他抒写下志向,亦娇羞地吟着他思慕自己的诗章,仿佛时间和周围的空气都安静下来了。
然而,雪梅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商林外出归来回到书馆,竟意外地看到了正在看书的雪梅妹妹,他欣喜至极,自己朝思暮想之人此时居然出现在了眼前,于是他小心翼翼地上前同她说话。
虽然这两人已经许久没有见面,那一刻却又像回到了小时候“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无忧时光,那时的他和她,是多么青涩稚嫩、可爱天真。
他们回忆起小时候的趣事,提及了当年的婚约,两人一时竟都忘记如今已经长大,商林拉着雪梅想要在书馆拜堂。雪梅虽心中欢喜但十分清醒,她的一番劝说让商林深知当下困境——不仅是她父亲的那一道难关,这其中更有社会世俗的无奈。商林亦知自己只有奋发图强、金榜题名,才能重振家族大业、才能得以圆满。
二人虽感情至深,但书馆相会“发乎情却止乎礼”,他们相互鼓励,举止有度。但他们的相会却不巧被秦父撞见,秦国政觉得这是一个解除婚约的好契机,他对商林进行一番刺耳羞辱后将商林赶出了秦府………
商林在家族败落的忧郁中又加之被驱赶的羞辱,而后又在秦父的无情愚弄之下,失去了心中最重要的念想和精神支柱,气绝而亡。
雪梅,此时真的像她名字的含义——傲雪红梅,她同父亲争辩一定要去祭拜夫君。
她痛哭:“本大礼吊夫丧有何羞怕,夫死后妻理应戴孝披麻……”
面对父亲的威压,她甚至说出了:“我情愿从今后望门守寡,到商府去作吊我不再回家!”
这该是怎样的刻骨铭心的深情,才能让一个相府千金愿意放弃一切,只为了再看她的夫君最后一眼,再送她的夫君最后一程。
她一袭素服来到了商林的牌位之前,单薄的背影令人心碎,那种伤悲真的是“两眼虽未枯,片心将欲死。”
她悲恸着、愤恨着、痛切着、哀泣着……
她向爱人哀声哭诉:“你说是中状元名登金榜,窈窕女歌于归出嫁状元郎,你说是凤冠霞帔我穿戴,却不料我今日穿上孝衣裳。”
可他,听不见了,哪怕即使是听见了,也不能回应了。
从此,在雪梅心中,“再无人问她粥可温,再无人与她立黄昏,再无人与她捻灯芯,再无人伴她夜已深。”
从此,她成了未亡人。
其实,倒还有另外一些话想说。

她在祭悼商郎时厉声控诉着她对这世间规则的不满:“我恨世俗,门第之见把人害,恨富贵如刀把恩情分割。”
然而这份见识和胆魄,却也成为了悲剧的助推剂。因为她的所思所想已经飞出了封建的时代,但是她又不得不经受世俗礼教的折磨。这份矛盾随着冲突的发展愈加沉重,最终由于现实的引力,在一瞬间砰——然——坠——地……
贰、商林
能让雪梅这样蕙质兰心的女子心动的人,又岂能是平常人呢?
看看他自己私下写的文章吧:
“恨太监残害黎民、陷害忠良,害得我家贫如洗难上进,投靠岳父度时光。
从今后我苦读书勤习孔孟,博览经史著文章,待来年蟾宫折桂日,锦衣荣归迎梅娘。
自古道将相本无种,有志男儿当自强,有一日得遂我凌云志,我定要扫尽奸邪振朝纲。”
在文章中,他既悲伤自己寄人篱下的际遇,又没有因自己是受害者深陷悲痛之中,所抒写的志向既有小我——对自己心上人的誓言,也有大我——对朝廷海晏河清的追求。
这真的是一个有着赤子之心的少年,无奈造化弄人,曾经的少年郎在坎坷境遇中因情伤逝,所有的一切成为空谈。
然而,商林之殇也绝不仅仅只是一个爱情的悲剧。
毕竟,作为一个旁观者,有时也会想,如果商林忍辱负重,继续寒窗苦读,等来日金榜题名,可否能洗清冤屈、还商家清白,可否能三书六礼、明媒正娶他的梅娘?
毕竟就如雪梅哭灵时所言:
古圣贤谁不遭流离颠簸?大英雄更难免困苦坎坷。
这些人倘若是都像你死过,有丰功和伟绩如何创拓?
你应知为君死死得其所,你应知为民死重如泰岳,
你应知报国死千载受祚,你应知卫土死万古不磨。
像你这狭量人哪有几个?看性命如淡水难收好泼。
他又是否完完全全像雪梅唱的那样:
“商郎啊,你不想前不想后就不想想我,不念名不念利你就不念娇娥。”
可是啊,从古至今,饱经折磨还能青史留名的圣贤又有几个?况且,在那样一个奸臣尚可残害忠良的朝廷,他一穷二白又无名无姓一书生,能否顺利通过层层考试尚且难说,再者朝廷之弊积重难返,又岂是他一人为官就能拨乱反正的?
他年少之时,亲眼看着自己的家族因为奸臣迫害一夕之间由云端坠落到深渊,他也由一个阳光下耀眼的少年被迫变成了一个只能藏匿在黑暗中的“隐形人”,如此际遇已是坎坷万千,甚至足以让一个历经沧桑的成年人失去求生的本能。
商林他作为一个孩童,在如此困境面前,他仍旧顽强地活着,在黑暗中依旧向往光明,这份坚毅和自强已足以令人心生敬意。
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所不能承受的极限。
原来的他,已经是一个在大家族的巨船沉没后“幸运”登上救生小艇的幸存者,虽然失事的那片海域已空无一人,于是他只能在漆黑中独自驾着这艘小艇航行在茫茫大海上。然而,他的雪梅就像灯塔一样,他知道,哪怕自己已经失去了太多,至少自己还有她,还有她在远方等着自己。
然而,当这最后一盏灯被灭掉,当赖以维系的最后一个精神支柱被推倒了,对他来说,就是真正的至暗时刻。
他已经被迫离开了家庭的港湾,又亲眼看到爱人的灯塔被熄灭,他又如何能独自在那种各处涌动着“吃人”暗流的社会中苟延残喘呢?
叁、秦父
虽然秦雪梅在吊孝时曾以女儿的视角表达对父亲的恨意,但是,若是站在秦父的角度讲,又能完全说他错了吗?
父亲难道不爱女儿吗?他何尝不希望女儿可以嫁入富贵人家,与门当户对的丈夫白头偕老。
所以,他坚持一意孤行赶走商林,致使商林生病。而当商林病重,从父亲的角度讲,他又如何忍心眼睁睁看着女儿跳入“火坑”呢?若是商公子一病不起,那女儿怎么办?即使商公子能够痊愈,那商家也已经是难有东山再起之势了。于是,他又命丫鬟代替出嫁,最终“害死”了女儿唯一的意中人。
而他劝说一心要去吊孝的女儿的话其实也很应是作为父亲该说的:“去作吊并不是儿戏玩耍,拜婆母祭丈夫她如何回家。”
一个女孩子在古代,顶着遗孀之名下半辈子该如何生活,甚至说是如何生存,这是秦国政身为父亲要思考的事情。
他对女儿说:
“……你切莫要再说傻话,那商林既死去你何必念他,我的儿方青春年华正佳,重选郎另择婿你享受荣华……”
或许,他不知道女儿心中真正在意的是什么;但是,他一定知道,在当时那个时代体面地活着需要什么。
宦海沉浮多年,他见识太多过明枪暗箭下人心的险恶,他想尽己所能给女儿优渥的生活,想拼尽全力给女儿的未来更多保障,哪怕这些会让自己的女儿不快乐。
我们可以说秦国政他嫌贫爱富,他重名重利,可是,对于这个角色做出评价之前,莫要忘了,他还是个父亲,一个女儿的父亲。
肆、秦母
秦雪梅的母亲是个很好很好的人。
她会在秦父想要赶商林出府时帮着女儿劝阻秦父,会在商林回家落难生病时悄悄资助,会在女儿哭求父亲想要前去悼念商林时出言相助,甚至怕秦国政不放心提出由自己陪同。
然而,这样一个母亲的好心,在时代的洪流下就像螳臂当车。
雪中送炭的善良终究无法温暖整个严寒的冬季,她根本无法改变女儿和女婿悲惨的命运。
但是,这股暖流也定是雪梅和商林心中永远的慰藉。
水中望月,镜里观花。
“兰因絮果。”
看完这部戏,就想到了这个词。
他与她,商林与秦雪梅。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兰因”,阴阳两隔、无法再见的“絮果”。中间夹杂着太多太多无可奈何的意难平。
虽然,“兰因絮果”多用于形容“男女婚事美满,最终离散”,而戏中的雪梅与商林似乎还没有一场“明媒正娶、十里红妆”的婚礼,但是,依旧想用在这里。
因为,这种“兰因”和“絮果”,完全不是因为有人变心,而是社会险恶、世情太薄。
即使他们始终对彼此都是“我心匪石,不可转也”,也无法阻挡“兰因絮果”的悲剧。
这,也让这出悲剧更加悲凉。
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这个悲剧是美的,可这种美,美得让人心碎。用现在流行的说法,叫做“BE美学”,BE是英文Bad Ending的缩写,直译为“坏结局”,可引申为遗憾与悲凉的结果。
就像是一种令人撕心裂肺的窒息之感,像是永远不会愈合的一道血痕。
即使一出戏会落幕,可那种惋惜和遗憾始终都会是心头的意难平。
致敬
谢幕。
有一点让我非常非常感动,演员们谢幕时的背景乐是豫剧大师阎立品先生的唱段,《秦雪梅》是她的代表作。演员们也向背景中闫立品大师的肖像致礼,表达敬意。
我相信,新生代豫剧人必定会不负所托,未来豫剧的传承和发展也会越来越好!
尾声
其实,在那天上午我就见到了身穿常服的杜姐姐,她穿一件卡其色的大衣,梳着利落的高马尾,坐在桌边,偶尔用手支着头。那种感觉,很像偶像剧里面的学霸校花,一边听课,一边挑重点认真做着笔记。
后来我们私下交流,我超级开心的是姐姐居然看过我之前写李树建老师《程婴救孤》的文章(春秋战国的《琅琊榜》——观豫剧《程婴救孤》),我们加上微信后,还略微聊了两句。
所以在看到她第一场登场时的妆扮的时候,我其实略微诧异了一下,这种感觉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像是我看到了一只超级可爱的大熊猫(比如大熊猫花花),然后被人告知那个是我朋友假扮的。当然,这个比喻比较夸张,只是借此表达戏外人和戏中人带给我的反差。
但是,从她的第一个眼神开始,甚至还没有说出念白,我就完全入戏,沉浸到秦雪梅的故事中了。
其实也幸亏了这种反差,否则最后我真的要哭得走不出来了。
杜永真还是杜永真,秦雪梅也还是秦雪梅,但是杜永真给了秦雪梅讲述自己故事的机会。
我想,这大概就是好的演员,这就是戏曲的魅力吧。
“姐姐,我可以拥抱一下你吗?”
然后杜姐姐甜甜一笑,我们轻轻拥抱在一起。
(注:剧照非常好看吧,哈哈因为都是杜永真姐姐提供给我的大剧场照片)
猜你喜欢
豫剧《张良》以历史上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张良为主人公,艺术再现了张良避秦兵于下邳,拾鞋助老,得授《太公兵法》,颖悟此书后辅佐刘邦逐步奠定大汉基业,功成身退后归隐田园的故事。...
11月1日,郑州大剧院四周年演出季开幕,河南豫剧二团演出的豫剧阎派经典剧目《碧玉簪》《秦雪梅》先后在郑州大剧院戏曲厅与广大观众见面。据郑州大剧院统计,演出开始前一周,两场演出票均被抢购,许多观众不得不抱憾等待。...
豫剧《秦雪梅》是阎立品大师开宗立派的扛鼎之作,也是豫剧界久演不衰的传世佳品,上演近一个世纪以来,三代人薪火相传,不断打磨革新传承了声腔以甜、脆、嫩、美、萌,行腔以温婉细腻、优雅清越的演唱方式。表演上含蓄持重、以神传神,如新花待放孤傲洁白的闺门旦风格,追求天然去雕返璞归真之美。...
河南豫剧院青年团将于8月1日——3日在江苏徐州沛县东方物流集团进行三天的商业演出,共计六场大戏。剧目包括经典传统剧目《芦花记》《三哭殿》《张良》《梵王宫》《折子戏专场》《秦雪梅》等。...
近期看到以河南豫剧院二团李向锋、河南豫剧院青年团杜永真为代表的阎派再传弟子,在排演《秦雪梅》过程中对阎立品大师经典版本改动颇多,尤以改动秦雪梅吊孝中戏词争议很大。...
新版《风雪配》剧情简介:丑公子颜俊看中了湖对岸高赞员外之女高秋芳,怕对方不同意,不敢亲自过湖相亲,求其表弟钱青代去。高赞一家见到钱青,欣喜许亲。娶亲时,颜俊再次恳请钱青冒名顶替去迎娶。...
专家们认为,《秦雪梅》是豫剧阎派最具代表性的经典剧目之一,该剧人物形象鲜明,情节跌宕起伏,主人公秦雪梅与商林之间曲折的爱情故事,感人至深。...
3月8日,由河南豫剧院青年团带来的豫剧阎派《秦雪梅》将在郑州大剧院上演。阎派再传弟子杜永真领衔主演,带领观众重温豫剧大师阎立品先生的阎派经典唱腔,再现不畏权贵、敢于抗争、忠贞爱情的女性形象。...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