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大河安澜》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纪实
时间:2025-02-26 15:49:44 阅读: 次 作者:胡少华 徐倩 夏厚杨
大河潮涌,浪花绽放。
前不久,在中宣部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中,一部由水利部、河南省委宣传部报送,聚焦基层黄河职工,深度展现黄河沧桑巨变的现实主义题材戏剧作品脱颖而出,一举摘得优秀作品大奖。

聚焦深挖黄河题材“富矿”
“大黄河,看得见五帝三皇,大禹王要治水,得罪了龙王,大禹王镇守中原禹门口,他要与龙王爷血战一场……”大幕开启,一首沧桑的《黄河谣》刺破长空,瞬间将观众带回治黄肇始的年代。
黄河,素来“善淤、善决、善徙”,历史上曾“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从先秦到人民治黄前的2500多年间,黄河下游共决溢1500多次,大改道26次,被称为“中华之忧患”。
在黄河治理的历史长河中,大禹及其传人前赴后继,上下求索。一部艰辛的治黄史,浓缩出中华民族的苦难史、奋斗史、治国史。
黄河安澜是中华儿女的千年期盼。人民治黄至今,经过艰辛努力,在黄河治理、开发、保护、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书写了黄河安澜的伟大奇迹。
新的历史起点,黄河保护治理开发实践需要举旗定向、把舵远航。2019年9月18日,河南郑州,一场关乎母亲河未来的盛会奠基治黄史上新的里程碑。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发出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
时代的召唤、人民的企盼,正是《大河安澜》剧组的创作动力和灵感源泉。

记者获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以来,黄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精神,锚定“幸福河”建设目标,统筹抓好黄河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综合治理,纵深推进黄河流域水利高质量发展,取得历史性成效,实现整体性提升。
黄河工会原常务副主席陈维达曾多次参加剧本修改,他告诉记者:“这是一部展现70多年黄河保护治理恢宏历史的时代大戏,为让这部大戏‘带露珠,接地气’,黄委全过程参与作品创排演出。自2019年下半年开始,多次组织编剧、导演、主演赴黄河沿岸沉浸式采风,提供黄河标准化堤防建设、黄河调水调沙、水文测报、数字孪生黄河等场景素材。2021年首演以后,又多次组织专家指导提升,使之最终成为一部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艺术作品。”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李娜投书《光明日报》,以《赤子其人,河神其魂》为题热情推介:“《大河安澜》是一部讲述黄河与人的故事、富于生活气息的戏,也是一部讲述共和国历史、富于时代精神的戏。将普通人与时代之间的关联,做一种生动、有力的舞台表现,推动国家政策与社会人心之间的对话。”
倾情演绎治黄中的“那束光”
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
黄河保护治理,是一个艰苦的行业,一个默默无闻的行业;又是一个光荣的行业,一个英雄辈出、奇迹连连的行业。
在人民治黄的英模册上,一个个平民英雄宛如一束束光,照亮了时代、温润着人心:激流面前,19岁的戴令德舍身堵漏洞;龙门风雨,独耳英雄卢振甫勇降洪魔;黄河源头,高原“打冰人”谢会贵日夜坚守一生无悔;泥沙滚滚,治河专家赵业安忍受病痛艰辛探索;河海交汇,测验队员边春华舍生忘死抢救水文资料……
《大河安澜》所歌颂的正是为黄河岁岁安澜作出奉献和牺牲的“那束光”。
编剧王宏生长在黄河岸边,从小接触过许多黄河人,他们的人生信念和生活状态,深深地印烙在其脑海中。一次采风中,一位黄河人吐露出自己的心声:“黄河的事儿比天都大!真要出点什么事儿,千万人都要死于水患。我一刻也不敢离开。”朴实的话语和无畏的行动,点燃了王宏的创作激情,他决心用手中的笔书写黄河人炽热的情愫和奉献终生的精神。
父亲“大河”便是这种情感和精神的具象。“我喜欢这黄河!将来老了,我也要跟着她,去看大海。”“活着站在大堤上,死了横在大河旁,有我在就有阵地在。”“保大堤守黄河,就是保家乡。”“大河”的信仰和追求纯朴、自然,而他此后以血肉之躯封堵决口践行了如山一般的誓言。
而其子“大堤”则代表着新一代治河人的形象。他继承父亲的遗愿,怀揣知识和热情投身新时代黄河保护治理事业,参与数字孪生黄河建设,立志让“忧患河”变成“安澜河”“幸福河”。
当数字孪生黄河的影像呈现于戏剧舞台上时,极大地冲击着台下观众的视觉神经。“真没想到科技治河已经这么先进。”一位观众看完戏后如是说。
父亲一生守河,初心不改,使命不怠;儿子誓言治河,担当依旧,格局高远。黄河如一条线,串起两代人不同的人生故事;黄河是一个结,让无数黄河儿女魂牵梦萦。
守正创新打造艺术“硬核”
在业内,河南豫剧三团被认为是“现代戏曲创作的一面旗帜”。多年来,三团秉承守正创新理念,将传统戏曲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相结合,打造的《朝阳沟》《香魂女》《焦裕禄》《村官李天成》等经典剧目一次次“出圈”,成为不同时期的“文化符号”。
此次创排的《大河安澜》由水利部、河南省委宣传部与省文化和旅游厅重点推出,一大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舞台艺术创作“大咖”“名角”纷纷加盟,创作团队星光闪烁。
一波三折、高潮迭起的剧情编排,有血有肉、真实可信的人物塑造,是《大河安澜》的一大亮点。
从大河到大堤、从父亲到儿子、从守河人到治河人,豫剧名家贾文龙一人分饰“两角”,以扎实独到的表演技艺,将人物性格、戏剧冲突准确地传递给观众。舞台上,年近六旬的贾文龙精彩演绎“矮子步”“扫堂腿”“飞锨打老鼠”等高难度程式化动作,唱腔呈现层次丰富,时而沧桑粗犷,时而高亢奔放。
“这在我近50年的舞台生涯中,是头一次在一部戏中同时担纲两个角色。一开始‘压力山大’,但我想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要拼一把,挑战自我,实现跨越。”贾文龙说。
女主角“安澜”的扮演者杨红霞忘我为艺术的故事同样令人感动。在一次排练中,为再现真实场景,她从4米多高的斜坡(大堤)上滚落下来,导致锁骨骨折,卧床休养了3个月,未及完全康复便重返舞台。回想此事,杨红霞无怨无悔:“一旦入戏,就只想着让观众看到更加精彩的表演,把危险和提醒都忘记了。”这是杨红霞首次尝试年龄跨度如此之大的角色,其凭借多年的积累、全心的投入,将“安澜”诠释得丝丝入扣、立体丰满。
该剧的另一亮点是在舞美、音乐和唱腔呈现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创新探索,剧组将古典戏曲文化和现代视听艺术完美融合,以三维的视角、诗意的表达展示黄河气势、写意黄河精神。
剧中有一幕场景赢得了满堂彩,那便是在声、光、电的加持下,黄河水量总调度中心神奇地“移步”舞台。在绚目的舞美变化中,观众一眼望千年,速览九曲之美、领悟大河之治。“当时,评委专家和现场观众集体站立鼓掌,这既是对我们豫剧艺术的赞誉,也是对‘三条黄河’建设成就的感佩。”导演张平告诉记者。
音乐和唱腔的创新可圈可点。该剧将《黄河谣》贯穿始终,在不同场景中运用了《志愿军战歌》《一条大河》《黄河号子》等经典曲目,用多种元素展现厚重文化底蕴。
黄委办公室负责人对此颇有感触,他认为《大河安澜》是应时而生、恰逢其时。这部戏有“四好”:一是导向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时代”和“人民”正是这部戏的深刻立意和价值导向。二是题材好,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和精神图腾,黄河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这部戏以黄河为底色,演绎黄河人、黄河事,是一部阐发黄河精神、展现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三是形式好,这部戏以豫剧的艺术形式展现人民治黄非凡历程,是一次传统与现代融合成就、和谐交响的艺术创作,黄河为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滋养”,赋予了“新生”。四是影响好,作为一部讲述“黄河故事”的豫剧现代戏,《大河安澜》演出后受到各方面热情反馈,更多人通过这部戏了解了黄河保护治理这个行业和治黄人这群人。
剧终,深沉绵长的曲调久久回响:“岸绿景美生态河,岁岁安澜平安河,传承历史文脉河,造福人民幸福河……”《大河安澜》,唱出了新时代的强音和大河两岸人民的心声!
文字编辑:李晓莹
美术编辑:郭瑞琳
审核:项晓光
猜你喜欢
此次系列演出为观众朋友们带来了豫剧经典剧目《朝阳沟》《刘胡兰》《香魂女》《挑山女人》等耳熟能详的豫剧佳作,让每一位观众都沉浸在豫剧艺术的独特魅力中。...
河南豫剧三团河南省省级国有文艺院团城市剧院演出——第七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研究生刘雯卉汇报演出豫剧朝阳沟将在河南艺术中心大剧院上演。...
这个豫剧本是我在北京与田川同志构思的一个戏曲本,但不完整,我又塞进了一些私货,把武安落子引进去了,在排练中才逐渐完善。...
河南豫剧院承办的2024年河南省艺术点亮演出季活动,旨在通过以低票价、高品质吸引更多群众走进剧场,深度感受舞台艺术的魅力和精彩。...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与时代同行 与人民同心”——新时代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活动,豫剧现代戏《大河安澜》被赋予了厚重的历史使命。该剧是水利部黄河委员会、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推出的重点项目,同时也是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资助项目,并获得了北京市演艺服务平台资助项目的支持。...
《大河安澜》作为一部治黄题材的剧作,该剧深挖历史文化,该剧通过两代守河、治河人的默默坚守与艰苦奉献,表现出黄河儿女与一条大河间生死相依的血肉之情,浓缩了以主人公大河为首的河南百姓生生不息、自强不屈的生活状态与生命历程,大喜大悲,大生大死,将黄河融进血脉,将血脉注入黄河,与黄河共同奔流。...
豫剧新编现代戏《大河安澜》的创作正是立足于对黄河文化与黄河精神的继承与弘扬之上。这部讲述黄河故事的作品,实现了以文艺的形式对黄河精神的艺术化阐释与表达,体现了河南以重大文化项目展现黄河文化、挖掘黄河文化时代价值的努力实践。...
豫剧演员贾文龙把这一角色塑造得令人感动而信服,这来自他对角色的理解和把握、能很好表现性格的唱词唱腔、融合豫剧传统戏与现代戏的精湛技艺和倾情投入。...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