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看的黄梅戏《打猪草》背后的故事

时间:2023-05-21 15:48:37 阅读:
原文标题
观点:黄梅戏《打猪草》起源于宿松
作者:吴汉亮

黄梅戏 《打猪草》的故事发源地在宿松。 1954年笔者在长溪 (今柳坪)小学读高小时,就听讲过在清末期间,长溪山蒲河的陈岸上屋有女子偷竹笋犯禁所发生的故事,还有自后当地群众,尤王陈二姓不许谈论此事。后在近百年间,又有民间艺人先后将此事编成 《枫树咀的故事》、 《偷竹笋》、 《撒竹笋》、 《讨猪草》等采茶歌或采茶调小剧进行传唱。直到文革前的七十年代,在柳坪的蒲河等地,这些采茶歌或采茶调小剧依然是不让传唱和演出的,甚至为此出现过拆戏台或打架的场面。

2013年4月,我们对 《打猪草》源发地的蒲河陈岸上屋和打猪草山 “崔家坪竹洼”进行了实地考察探秘。
<a href=http://www.xiaopiaoyou.com/huangmeixidefayuandi/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黄梅戏</a>《打猪草》
柳坪素有 “竹海”之美誉。1987年,我们在离 《打猪草》源发地的蒲河陈岸上屋、崔家坪竹山 (今称 “打猪草”山)约一公里处的柳坪大地村亭子岭,发现了两块清咸丰元年的山场禁碑,一块为官方立,一块为民间立。2013年4月,我们在探秘《打猪草》故事时,又在亭子岭前百余米处和不到一公里处的关帝庙下侧,再次意外发现两块“永禁山场”的石刻禁碑,每块碑约400字左右,其中一块为乾隆十八年立,另一块为咸丰九年立。在仅百余米处的地段,竟然发现了四块封山的古石刻碑,实属罕见,而且这禁规延续到现在。这些禁碑,也为我们现在对黄梅戏小剧《打猪草》的探源和研究提供了佐证,增添了更多的情趣。

脉源于罗汉尖,南延到柳坪乡松梅岭下的崔家坪山洼,这里居住着王陈二姓村民,清末时王为大姓,陈为小姓,至今王陈二姓仍掩居在这竹海深处。 《打猪草》的故事也就是在清光绪二十四年左右,发生在王姓看禁人王景林(小名王小毛)和陈姓的陈老三名叫陈四元的妻子方氏之间的故事。
<a href=http://www.xiaopiaoyou.com/huangmeixidefayuandi/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黄梅戏</a>《打猪草》
2013年4月,我们详听了看禁人王景林之孙、 84岁的王树生的介绍,再查阅了王氏家谱,再又通过对 《打猪草》女主人公陈方氏的顶继曾孙陈国全、陈国、陈明华三兄弟的采访介绍,并查阅了陈氏家谱。当日故事的一些相关情景得到还原。

宿松有民谚曰: “清明笋现形,谷雨笋上林”。这个时节也就是旧时农村春荒、青荒不接之时。为应对春荒,婚后不久的陈方氏,在清明后的一天,独自到长溪山(今柳坪)蒲河陈岸上屋的崔家坪竹洼去采野菜回来充饥。据传,方氏一入崔家坪竹山洼,就快速地掰了五六根竹笋放入菜篮中,尔后再采些野菜盖在上面,装了满满的一大篮,正欲提篮出山回家,被巡逻看禁的王景林发现。争辩之中王问陈方氏,是按山场禁规办桌饭,然后鸣锣道歉,放炮封山?还是私了?显然,若按山场禁规公办,陈方氏肯定无法做到,王小毛也早就心知肚明。于是王小毛就说:“既然不公办,那就私了吧。”此时,王景林的双手已向了陈方氏身上摸去。陈方氏无奈,只得半推半就,于是就在竹林中,两人发生了关系。

说来也巧,看禁人王小毛家在崔家坪竹山洼入口处的右侧,一山名叫 “枫树咀”的上方建了一座砖瓦窑,请了一位窑匠师傅。当时的情景恰被这位窑匠师傅经过时看到,事后将之传出,继而又编成采茶调民歌以 《枫树咀的故事》为题四处传唱。当地人因此将窑匠师傅赶走。距 《打猪草》源发地9公里外的二郎河,自古是从黄梅亭前驿过界岭到宿松枫香驿,出楚入吴的第一商贸古镇,向来商贸及文化发达。民歌 “二郎河的姊妹多,不做松伙板唱歌”指的就是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军英王陈玉成之妻蒋卫良 ,在二郎河组织青年妇女练唱采茶歌,到附近太平天国军驻地演出的故事。还有二郎河的民歌 《张打铁、李打铁》中 “花灯玩到清明后,我要回家种黄豆”之句,这些都足以说明二郎河唱采茶歌、采茶戏(黄梅戏的前称)历史之悠久、之盛,也为催生和形成 《打猪草》最初的版本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环境。经多方走访调查,从抗日战争到1953年,在二郎河不到三公里处,就同时存在有上埠街,下埠街和铜铃桥三个民间剧社。

其中上埠街剧团主要的戏剧艺人有董节财、吴的香、吴德生、吴正球、朱伯成、吴金波、厚老于 (吴金波家父亲)、朱火保等。下埠街剧团戏剧艺人主要有邓福柱(小名猴子)、吴皓东等。铜铃桥剧团主要演艺人有吴官保、吴接才、吴所根、金根和、金正德等。当时三个剧团形成一个打擂台,三角鼎立的架势。他们各自根据需要,都先后分别进行了 《偷竹笋》的编导和演出。在解放初期,宣传 《婚姻法》时这类小剧更显火热,于是此戏在二郎河一带迅速传开,随后在本县的其他各地和湖北省蕲春、黄梅等地普遍传开。

在二郎河,最初是以唱采茶歌和吴的香等以说鼓书形式演唱 《偷竹笋》的。后来,地方各剧社根据自身的需要,不断将之进行加工改编,逐渐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演出版本。直到1946年后,有人提出 《偷竹笋》名字不好听,遂易名 《掰竹笋》。相传当时在二郎河还有人建议用 《竹山犯禁》、 《竹林调情》和 《讨猪草》等来做题目的,但均未被认同采纳。

从民国到解放初期,二郎河一带以龙灯、花灯为先导的灯会十分兴盛,各种大戏和小剧也尽在期间演出。当时他们演出的传统流行剧目,主要有 《梁祝》、《董永卖身》、《孟姜女哭长城》、《荞麦记》、《白蛇传》、《说唱关岳》、《桃园三结义》、《劈山救母》、《送香茶》、 《补背搭》等,和自编自演的《偷竹笋》、 《掰竹笋》、 《过界岭》、 《吴三保游春》等小剧目。当时,在宿松柳坪等地把 《偷竹笋》、 《白蛇传》等戏视为淫戏,因此,在二郎河一带还出现了 “看《白蛇传》就落雨 (落雨,此指宿松方言话的丑得落雨),看 《偷竹笋》就犯淫”的说法。

1952年,宿松地方戏由 “县和平剧团”组团,经常到安庆、合肥等地汇演和交流演出, 《掰竹笋》由此名声大震,引起了戏剧界的关注和重视。后来,许多剧作者依据形成于宿松二郎河 《掰竹笋》的版本,经过多次翻新改进和艺术加工,最终定名为 《打猪草》,打造出了黄梅戏小剧的精品,成就了黄梅戏的经典之作。该剧于1952年由黄梅戏一代宗师严凤英和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丁紫臣主演,参加华东区(上海)戏曲调演获得巨大反响。中国著名音乐家、上海音乐学院院长贺绿汀在《大公报》上发文盛赞:“他们是来自大自然的农村,他们是在日晒夜露风吹雨打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的演出,无论是音乐、戏剧、舞蹈都是淳朴、健康的,但是又很丰富、活泼生动。在他们的演出中,我仿佛闻到了农村中泥土的气味,闻到了山花的芳香。

猜你喜欢

该剧巧妙地将黄梅戏的传统韵味与喜剧元素相结合,通过幽默风趣的剧情和表演,为观众带来一场轻松愉快的观剧体验。观看这部作品,不仅能够欣赏到黄梅戏的精湛技艺和独特魅力,还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正当一年最后一个节气的大寒节到来,望江县黄梅戏剧团刚刚结束新年浙江首轮巡演回来就马不解鞍地携同县文、图、博三馆及乡镇综合文化站承办了由县文旅局主办的“迈上新征程”2024《雷池飞歌》文化惠民公益活动,将在全县城乡演出30余台黄梅大戏、折子戏和综艺节目,给广大市民和农民朋友带去寒冬里暖心的文化焰火。...
3月8日,春风和煦、艳阳高照,市艺术剧院带来的经典黄梅戏《天仙配》亮相义安区2024年“送戏进万村”流动舞台的演出中。...

黄梅戏《水涌登州》带妆彩排啦

黄梅戏《水涌登州》讲述了登州远近闻名的“大善人”崔文在洪水中救下少年刘英,怜其无依无靠,收为义子,和亲生儿子崔庆一起入学攻读。适逢皇后失印并张榜全国寻印。崔文在一次经商途中偶然之中得知了凤印下落。...
马鞍山四季戏曲剧院汇聚“明星班”——安徽省艺术学校黄梅戏表演班80届毕业生,携手打造“星光灿烂典藏版”黄梅戏经典剧目《女驸马》。...

黄梅戏会馆|余音袅袅,夜幕下的戏曲之乡

大型现代黄梅戏《献船》是一部反映1949年春天,军民团结一致取得渡江战役胜利的作品,同时也向建党一百周年献礼。该剧讲述长江北岸安庆漳湖马家店,这是一个回民村落。国民党军队从这里撤退到江南,解放军选择从这里渡江。...

周末剧场本周演出节目预告

中国戏曲宛若一位待字香闺的古典佳人,伴着唐风宋韵的高叹低吟,沿着南戏、元杂剧的历史轨迹一路莲步轻移而来。虚拟的表演如水墨丹青的纵横之笔,长歌当哭、长袖善舞,“无画处皆成妙境”;唱念做打中“汇千古忠孝节义、成一时离合悲欢”。本周五、周六,伴随着夜色,一起走进黄梅戏剧院周末剧场,感受这千古绝唱的优美风姿!...
浦兴戏曲文化园坐落于风景秀美的浦东新区金桥公园内,是浦兴社区的特色文化空间,是传播戏曲文化和市民休闲、体验戏曲艺术的活动场所。黄梅戏的到来必将为浦兴戏曲文化园增加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