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原创黄梅戏《倾宁夫人》即将在合肥上演
时间:2023-06-08 13:29:00 阅读: 次 作者:时代黄梅再芬戏剧
时代黄梅 再芬戏剧
取材于六尺巷的大型原创黄梅戏《倾宁夫人》
演出时间:2023年6月7-8日 19:30
演出地点:安徽大剧院
演出单位:安徽再芬黄梅艺术剧院
剧情简介:她是从江宁嫁到桐城张英家的侄媳,在桐城打理张英家中事务,人们都敬称她为倾宁夫人。
桐城张英家开工喜建新宅,以便等在京城的大学士张英告老还乡时颐养天年。不料被衙门以有人状告张家占地,勒令停工。
邻居吴家以“张家占有吴家土地三尺”之由,把张家告到衙门。张家在衙门过堂时才知道是睦邻吴家告的状。但张家有地契为证。未料到吴家也有一张地契。两张地契有三尺地的重叠。
倾宁夫人觉得此事重大,于理、于法、于家教……都是重大事件。于是在与吴家交涉的同时写信向张英禀报。
阴差阳错,迎来的是大学士给衙门写的“家书”……张家得以复工。
倾宁夫人觉得此事蹊跷,此中必有差错,想尽办法阻挠复工,以免伤害了张英的盛名。但张家上下族人非常生气,坚持不能再停工,在剑拔弩张之际,迎来了大学士张英亲笔家书。
家书中写道:“吴家既持我大清之地契,故,此地理应归吴家之所有。古人云:冤家宜解不宜结,然,余窃以为我家可先公然致歉,冰释前嫌,重修旧好。”令家人立即退让地三尺,并向吴家道歉,信的后面附诗一首:
千里修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编剧 聂圣哲
聂造、聂造之、谢熹、姚蟹溪、黄美强等。安徽休宁人,长江平民教育基金会主席。教授、博士生导师,是跨文、理、工、管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学者。任同济大学、哈工大、上戏、上海师大等校特聘及兼职教授。学术季刊《中华艺术论丛》编委会主任、中国建筑学会木结构专业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委员。是中国化学会永久会员、美国化学会会员、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会会员 。先后在《中国科学》、《人民文学》、《诗刊》等国内外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小说、剧本、散文等评论数百篇。出版《美制木结构住宅导论》、《旅美小事》等专著及散文集数十部。导演电影《中奖之后》等,编剧导演舞台剧《公司》在北京首演八场,反响巨大。导演电影《为奴隶的母亲》获国际艾美奖等多个奖项,联合导演的电视剧《大祠堂》及总策划的纪录片《徽商》收视率很高。编剧的黄梅戏《徽州往事》推出后受到极大欢迎,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凭此剧获得第2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奖,剧本获得鲁彦周文学奖。创立的“德胜管理体系”被国际著名管理学家河田信教授誉为与“福特管理体系”、“丰田管理体系”齐名的世界三大实体经济管理体系之一。

倾宁夫人 —— 韩再芬
香港话剧团前艺术总监、“桂冠导演”,在香港戏剧界名字几乎无人不晓,有“香港戏剧教父”美誉。于早年赴美国爱荷华大学修读戏剧艺术硕士课程及在纽约追随著名演技导师桑福德迈斯纳(Sanford Meisner)学习,并且参与美国多个职业剧团及电影、电视的演或导工作。
留美十数载期间,获得与当时剧坛上多位顶尖的艺术家和创作人合作的宝贵机会,包括1976年在百老汇演出Prince/Sondheim音乐剧《太平洋序曲》。在27岁时曾任美国加州拿柏华利剧团艺术总监,及后担任纽约新美亚剧团副总监。1985年香港演艺学院成立之始返港执教,出任戏剧学院表演系主任,为香港演艺界培育接班人。
2001年至2008年出任香港话剧团艺术总监,制作多部具香港文化色彩并叫好叫座的剧目,卸任时获赠“桂冠导演”名衔。毛俊辉亦醉心中国戏曲,一直积极推广本港传统戏曲的发展,于2014年至2016年被邀出任香港演艺学院戏曲学院首任院长,近年亦尝试将传统粤剧与现代剧场结合。
作曲 陈儒天
黄梅戏音乐家,国家一级作曲。安徽省音乐家协会理事,再芬黄梅剧院音乐总监;曾任安庆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曾任安庆市黄梅戏音乐学会会长;曾受聘于安徽省艺术研究院,担任《中国戏曲剧种全集》安徽戏曲剧种省级审稿专家;现受聘于安庆师范大学硕士导师。
多年来主要致力于黄梅戏音乐创作与研究、曾为百余台(部)黄梅大、小舞台剧、黄梅歌舞、黄梅戏电影、黄梅戏电视剧作曲;曾是全国首部戏曲电视连续剧《郑小娇》的音乐(主持)作曲,对戏曲音乐电视化做过最初的探索与创新。
对于黄梅歌、黄梅歌舞、黄梅音乐剧这些新的黄梅演唱形式,多年来均在不断创作、探索与创新。
最早构思创作《黄梅大鼓》这一从黄梅戏音乐中衍生出来的曲艺演唱形式,并经过二十多年的创作与实践。使它逐渐趋向成熟与完美、深受群众喜爱、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如今在各类文艺晚会、机关、学校、工厂、军营……无处没有它的身影!
重视对西方作曲技法的学习,同时更重视民间音乐的学习,为丰富黄梅戏音乐体系、曾多次赴安徽宿松、湖北武穴采风、学习研究稀有剧种《文南词》、并将它积极频繁地用于黄梅戏音乐中,目的是将它真正地成为黄梅戏的一个常用腔系。
更是多次赴安徽望江县,采访老艺人,学习研究“龙腔”(上世纪三十年代望江著名戏班班主龙昆玉所独创的个人黄梅戏演唱风格)并经过多次的实际创作运用,让“龙腔”风格在黄梅戏音乐中得继承与发扬!多年来不断探索各种类型的黄梅戏音乐创作、似乎以终身的精力就办一件事:黄梅戏音乐的继承与创新!也因此受到很多的鼓励,不少各类型的作品,均多次获国家级、省级作曲大奖。
配器 董润淮
参于音乐创作的大小戏有二百多台(10余剧种)。黄梅戏:《徽州女人》《徽州往事》《公司》《邓稼先》《祝福》《不朽的骄杨》《江姐》《红梅赞》《雷雨》《长恨歌》《不越雷池》《五月的鲜花》《龙女》《大清名相》《凤移黔山》《唢呐声声》等。庐剧:《借纙衣》《村长娘子》《荠菜花》《今生来世》《红颜》等。泗洲戏:《绿皮火车》《哥哥你不要过河》《夙愿》《淮水情》《杨八姐闯幽州》《桥啊桥》等。淮剧:《为你绽放》《宋公堤》等。楚剧:《大别山人》等七八台。杭剧、壮剧、皖南花鼓戏和湖北花鼓戏以及京剧。戏剧电影七八部,电视剧上百集,好几个剧种的个人演唱专辑和作品演唱音乐会。
舞美设计 韩 生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数字演艺集成创新-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艺术总监。中国舞台美术学会文旅创作委员会主任。历任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副院长、院长,中国舞台美术学会第五~八届副会长,上海舞台美术学会第四~七届会长,第八届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等。
近年主要舞台设计作品:话剧《苏东坡》、淮剧《武训先生》、滑稽戏《上海的声音》、粤剧《抉择》《文成公主》、盱河高腔《牡丹亭》《忠诚》、锡剧《卿卿如唔》《烛光在前》、黄梅戏《徽州往事》《不朽的骄杨》等,杂技剧《战上海》新媒体总设计;桂林非遗戏剧体验馆”总策划,山东”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项目《沂蒙四季》艺术总监等。
学术论文:2018长三角文化发展论坛《演艺形态创新与城市文化魅力》,《从舞台空间到戏剧场域》《实景数字生活剧场》《黄梅戏的当代性与跨地域的文化适应》,《2023中国文创文旅元宇宙白皮书》编委和撰稿 。
主要奖项:文化部第二届、第四届“文华舞台美术奖” ,第十七届“文华大奖”、中国话剧舞台美术“金狮奖” ,第二届中国舞台美术展 “设计大奖” ,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工作荣誉奖”,“上海市领军人才”,“文化部优秀话剧艺术工作者”,山东“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文化部优秀专家” ,国务院政府特殊专家殊津贴。
灯光设计 何逸伦
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谭盾工作室视觉总监
2019年《牡丹亭》第十六届文华大奖提名剧目,2022年《不朽的骄杨》第十七届文华大奖提名剧目,同年《悟空》、《一个夏日》入选WSD世界舞台设计展。
主要作品:谭盾大师《卧虎藏龙》、《武侠三部曲》、《慈悲颂》、《water passion》、《武汉十二锣》,沉浸式戏剧《幡灵迷境》、《Craft your destiny》、舞剧《寅时说》、《云梦泽》,音乐剧《悟空》、《南唐后主》、《隐秘的角落》、《我,堂吉诃德》、《白夜追凶》,戏曲《不朽的骄杨》、《盱河高腔·牡丹亭》,杂技剧《天山雪》,话剧《一个夏日》、《每一件美妙的小事》、《期限》、黄梅戏《不朽的骄杨》等。

韩再芬,安徽再芬黄梅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院长,安庆师范大学黄梅剧艺术学院院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黄梅戏)。全国妇联执委。连续五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
现任中国文联第十一届全委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安徽省戏剧家协会主席。系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同济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位“驻校艺术家”。
国家一级演员,两次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表演奖”和“白玉兰戏剧奖”以及全国“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等。同时,她凭借自身魅力获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曾荣获首届华鼎奖“2007中国影视名人公众形象满意度第一名”,“2008中国演艺名人公众形象最佳戏剧女演员”称号,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最有影响力文化人物网络评选”中,被评为戏剧类排行榜第一名。在演艺事业如日中天的同时,韩再芬也活跃在社会公益的舞台上,义务担任“诚信中国”形象大使、中国航天公益形象大使、“快乐童心”文化志愿服务形象大使等职务。
韩再芬十六岁因担纲主演黄梅戏电视连续剧《郑小姣》而一举成名。先后主演了《女驸马》《徽州女人》《公司》《徽州往事》《不朽的骄杨》《倾宁夫人》等三十余部具有较大影响的舞台剧及《走向共和》《贞观长歌》《李清照》等二十余部优秀影视剧。既开拓了黄梅戏艺术的表演张力,也通过这批作品争取到了大量的黄梅戏年轻观众,将黄梅戏的艺术表现宽度与广度推上了一个新的平台。
2005年,韩再芬出任改革开放后国内第一家以艺术家名字命名的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院长,始终致力于黄梅戏的传承发展与人才培养,形成了“再芬黄梅”品牌特色的管理框架和文化特色,在我国首创“为文化产品赋予品牌”的概念。
2010年,韩再芬表演艺术史和其所代表的黄梅戏艺术形式作为世界不同文化的经典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记录、收藏和永久保存,她成为继梅兰芳先生以后中国第二位被该项目收录的中国戏剧表演艺术家。
2012年9月“安徽再芬黄梅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组建,韩再芬出任董事长,为我国第一家国有戏剧演出团体实行股份制改造而进行全新的探索。
吴有理 —— 马自俊
何熙霓 —— 丁 飞
程管家 —— 潘 伟
族长爷 —— 马 丁
立 仁 —— 王泽熙
陶师爷 —— 张银旺
桂长随 —— 陈明友
韩门丁 —— 宁宝龙
朱用印 —— 许 峰
黄值堂 —— 周海峰
荷 香 —— 汪晨晨
旺 财 —— 张 恒
刘签押 —— 魏 广
群 众 —— 李 萍 江 霞 王懿佳 刘宇轩
熊东旭 李天天 朱建晴 李 伟
马 腾 谢 军 杨 杨 董 超
胡 翔
职 员 表
出 品 人:韩再芬
监 制:丁 飞 沈 华
统 筹:江园园 张培培
创意策划:韩再芬
编 剧:聂圣哲
导 演:毛俊辉
作 曲:陈儒天
配 器:董润淮
舞美设计:韩 生
灯光设计:何逸伦
服装设计:史延芹
造型设计:雷次美
道具设计:万玉生
音效设计:李小龙
副 导 演:何 培
音乐制作:小东音乐工作室
MIDI制作:马恒斐
导演助理:程泽川 宁宗宝
舞美设计助理:刘鹏程
舞台监督:胥 翼
场 记:张 恒
剧 务:周海峰 杨 杨
灯 光:刘 涛 张梓鑫 罗 阳 陈 亮 汪 侨
音 响:马恒斐 李小龙 吴韦佳
舞 美:朱文政
装 置:黎 炜 丁先传 杨积久 汪梁明 桂帅率
服 装:陈赛琴 吴 赛
化 妆:雷次美 黎俊呈 朱思蕴
鞋 帽:严皓华 潘功福
道 具:吴 辉
字 幕:万 巧
吊杆控制:钱 成
司 鼓:何春旺
主 音:张 平
平面设计:金 珉
摄 影:余 平 张培培
演出推广:江园园 张培培 汪学节 钱晨晨
后勤保障:桂建军 孙方玲 李坤晖 王春香 吴 江 郑 元
技术保障:再芬黄梅工程技术部
舞美承制:上海西桂美术设计有限公司
现任中国文联第十一届全委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安徽省戏剧家协会主席。系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同济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位“驻校艺术家”。
国家一级演员,两次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表演奖”和“白玉兰戏剧奖”以及全国“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等。同时,她凭借自身魅力获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曾荣获首届华鼎奖“2007中国影视名人公众形象满意度第一名”,“2008中国演艺名人公众形象最佳戏剧女演员”称号,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最有影响力文化人物网络评选”中,被评为戏剧类排行榜第一名。在演艺事业如日中天的同时,韩再芬也活跃在社会公益的舞台上,义务担任“诚信中国”形象大使、中国航天公益形象大使、“快乐童心”文化志愿服务形象大使等职务。
韩再芬十六岁因担纲主演黄梅戏电视连续剧《郑小姣》而一举成名。先后主演了《女驸马》《徽州女人》《公司》《徽州往事》《不朽的骄杨》《倾宁夫人》等三十余部具有较大影响的舞台剧及《走向共和》《贞观长歌》《李清照》等二十余部优秀影视剧。既开拓了黄梅戏艺术的表演张力,也通过这批作品争取到了大量的黄梅戏年轻观众,将黄梅戏的艺术表现宽度与广度推上了一个新的平台。
2005年,韩再芬出任改革开放后国内第一家以艺术家名字命名的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院长,始终致力于黄梅戏的传承发展与人才培养,形成了“再芬黄梅”品牌特色的管理框架和文化特色,在我国首创“为文化产品赋予品牌”的概念。
2010年,韩再芬表演艺术史和其所代表的黄梅戏艺术形式作为世界不同文化的经典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记录、收藏和永久保存,她成为继梅兰芳先生以后中国第二位被该项目收录的中国戏剧表演艺术家。
2012年9月“安徽再芬黄梅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组建,韩再芬出任董事长,为我国第一家国有戏剧演出团体实行股份制改造而进行全新的探索。
吴有理 —— 马自俊
何熙霓 —— 丁 飞
程管家 —— 潘 伟
族长爷 —— 马 丁
立 仁 —— 王泽熙
陶师爷 —— 张银旺
桂长随 —— 陈明友
韩门丁 —— 宁宝龙
朱用印 —— 许 峰
黄值堂 —— 周海峰
荷 香 —— 汪晨晨
旺 财 —— 张 恒
刘签押 —— 魏 广
群 众 —— 李 萍 江 霞 王懿佳 刘宇轩
熊东旭 李天天 朱建晴 李 伟
马 腾 谢 军 杨 杨 董 超
胡 翔
职 员 表
出 品 人:韩再芬
监 制:丁 飞 沈 华
统 筹:江园园 张培培
创意策划:韩再芬
编 剧:聂圣哲
导 演:毛俊辉
作 曲:陈儒天
配 器:董润淮
舞美设计:韩 生
灯光设计:何逸伦
服装设计:史延芹
造型设计:雷次美
道具设计:万玉生
音效设计:李小龙
副 导 演:何 培
音乐制作:小东音乐工作室
MIDI制作:马恒斐
导演助理:程泽川 宁宗宝
舞美设计助理:刘鹏程
舞台监督:胥 翼
场 记:张 恒
剧 务:周海峰 杨 杨
灯 光:刘 涛 张梓鑫 罗 阳 陈 亮 汪 侨
音 响:马恒斐 李小龙 吴韦佳
舞 美:朱文政
装 置:黎 炜 丁先传 杨积久 汪梁明 桂帅率
服 装:陈赛琴 吴 赛
化 妆:雷次美 黎俊呈 朱思蕴
鞋 帽:严皓华 潘功福
道 具:吴 辉
字 幕:万 巧
吊杆控制:钱 成
司 鼓:何春旺
主 音:张 平
平面设计:金 珉
摄 影:余 平 张培培
演出推广:江园园 张培培 汪学节 钱晨晨
后勤保障:桂建军 孙方玲 李坤晖 王春香 吴 江 郑 元
技术保障:再芬黄梅工程技术部
舞美承制:上海西桂美术设计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说到黄梅戏,就不能不提到《天仙配》,提到《天仙配》就一定要说一说70年前在上海举办的那场戏曲界盛会。1954年,上海华东区戏曲观摩大会上,黄梅戏《天仙配》迎来的她的高光时刻,连续斩获剧目剧本一等奖、优秀演出奖、导演奖、音乐奖等多项荣誉。...
黄梅戏《女国医》由湖北省演艺集团出品,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创作演出,入选2022年度文化和旅游部历史题材创作扶持工程项目。...
该剧由竹溪县山二黄剧种保护传承展演中心创演,力图挖掘并表现出一个几近湮没的革命志士的青春壮举,展现何恐烈士短暂而又波澜壮阔的一生及其无所畏惧的革命生涯。全剧通过四个篇章,第一幕《风起云涌》、第二幕《山重水复》、第三幕《黑云压城》、第四幕《义薄云天》,热情讴歌了何恐烈士为革命勇于献身的初心不改与使命担当。...
弦歌琴韵迎新岁,古调新腔唱华章。欢乐喜庆的器乐演奏《百花满园迎新春》拉开整场晚会的序幕,京剧、昆曲、评剧等多个节目闪亮登场。...
黄梅戏《秦香莲》讲述了秦香莲嫁于陈世美后,夫妻恩爱育有一双儿女,但在陈世美进京赶考得中状元后,却被招为驸马,富贵荣华、锦衣玉食,从而狠心的抛弃了妻室儿女。秦香莲千辛万苦带着一双儿女进京寻找丈夫,却遭到陈世美的驱逐甚至追杀。...
本场演出特别邀请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国家一级演员梅院军参与演出,同时由国家二级演员、东莞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东莞市梨园戏剧艺术团团长朱秋敏领衔主演,还有东莞市戏剧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张安泉、协会理事黄贵平等联合主演,阵容强大。...
演出开始前,安徽再芬黄梅艺术剧院副院长潘伟和我校教务处处长、本科生院副院长、本科生院办公室主任武晓君互赠纪念礼品,象征着我校同再芬黄梅的友好合作与不解之缘。...
经典黄梅戏《江姐》特别邀请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国家一级演员梅院军参与演出。梅院军舞台形象俊朗、气质儒雅、唱腔纯正、表演潇洒干净,曾获得多届省级戏曲表演奖项,是黄梅戏舞台上深受观众喜爱的优秀青年演员。...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