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第十一届黄梅戏艺术节:一枝“黄梅”绽新芽 戏韵流芳满芳华
时间:2023-06-25 10:28:14 阅读: 次 作者:黄冈市文化和旅游局
聚焦黄梅戏《大乔与小乔·哭战袍》主演王美——一枝“黄梅”绽新芽
6月22日中午12时许,距离晚上七点半的表演不到7小时,王美换上演出服,走上黄梅戏大剧院的舞台,开始黄梅戏《大乔与小乔·哭战袍》的最后一次彩排。前一秒还朝气蓬勃地对导演说:“我OK啦!”后一秒音乐响起,便化身大乔捧起战袍失声痛哭。
在舞台上,她是《天仙配》中的七女,是《杨门女将》中的佘太君,是《桃花开了》中的桃花;在舞台下,她是中国戏曲学院的大二学生,是黄冈艺术学校的青年教师,是热爱黄梅戏又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青年演员王美。
黄梅,黄梅,还是黄梅
今年25岁的王美出生于黄梅戏世家,家里爸爸和小姨都是黄梅戏演员。从小起,父亲在台上演出,王美就在台下观看。看着台上英姿飒爽的父亲,一颗学黄梅戏的种子在王美心中渐渐发芽。
初学黄梅戏时,王美才11岁。经过4年专业学习,2013年毕业后,王美回到黄梅县黄梅戏剧院工作。也在当年,王美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个角色——《杨门女将》中的佘太君。
一个15岁的小女生,第一次上台就要扮演百岁挂帅的佘太君。“角色年龄跨度大,还是历史人物,压力特别大,多亏了当时的徐记柱老师每天耐心指导。”王美感叹道。
王美口中的徐记柱老师是黄梅县黄梅戏剧院的一名国家一级演员,也是王美的启蒙老师。在排演《杨门女将》期间,徐老师每天抽空给王美进行唱腔指导。经过2个月的练习,王美凭借自己出色的表演在首演当晚收获了一片掌声。
受到徐记柱老师悉心的教导和敬业精神的感染,王美愈发坚定了要在黄梅戏传承事业上继续前进的决心。
作为一个黄梅人,王美从学习黄梅戏到传承黄梅戏。黄梅,黄梅,还是黄梅。王美把“黄梅”二字烙成了自己人生履历里的关键词。
“永远做一个‘黄梅戏’人”
2012年在“首届黄梅戏广播大赛”中荣获优秀演员奖。
2013年荣获全国第十七届“中国戏曲小梅花”大赛地方戏专业组金奖、第十届“安徽少儿戏曲小梅花”金奖。
2017年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盛世黄梅”青年黄梅戏演员大赛中荣获金奖。
2020年,被借调出演我市原创抗疫题材黄梅戏《疫·春》中胡宁湘一角,凭借出色的表演,考取黄冈艺术学校担任青年教师。
……
优异的成绩不仅没有成为王美懈怠的借口,反而成为她在黄梅戏学习道路上不断前进的动力。2021年,王美凭借着全国第五的优异成绩考上中国戏曲学院的戏曲导演专业。
谈及接下来的规划,王美介绍道:“7月中旬学校开始放假,我会回来参与元宇宙新视听黄梅戏《七夕传奇》的排演。《七夕传奇》是我国首次将元宇宙新视听技术融入黄梅戏表演,拟定8月在黄梅戏大剧院首演,希望到时候能给大家带来全新的黄梅戏体验。”
演员有信仰,作品才有价值。无论角色大小,都要演出灵魂。“黄梅戏前辈们留下了无尽的艺术财富,我们年轻演员作为黄梅戏的‘新芽’,更要坚定信念将这些宝贵的艺术财富传承下去,让黄梅戏绽放出更多的‘新芽’。”王美坚定地说:“黄梅县是我的家乡,是黄梅戏的发源地,这里的每一片土地都有黄梅戏的气息,这里的每一个人身上都流淌着黄梅戏的血液。无论今后如何,我都将扎根这片艺术沃土,永远做一个‘黄梅戏’人。”
聚焦团风县青年黄梅戏艺术团团长邬敦东——
戏韵流芳满芳华
6月23日下午,在湖北省黄梅戏大剧院的团风县青年黄梅戏艺术团彩排现场,紧张而热烈的氛围扑面而来。舞台上,演员们时而比画,时而亮嗓,每位演员都在反复练习着自己的台词和动作,非常投入。
“《割肉还母》《喜荣归》《徐九经卖酒》《门》是团风县青年黄梅戏艺术团为第十一届湖北省黄梅戏艺术节精心组织、反复打磨的4部精品黄梅戏小戏,今晚将为市民奉献一场精彩的演出!”在现场忙碌的团风县青年黄梅戏艺术团团长邬敦东说,所有演职人员已准备就绪,只待开演。
对4部黄梅戏小戏,邬敦东如数家珍。《割肉还母》讲述不孝子王根本不赡养自己的母亲,母亲就把他告上公堂,县官以“割肉还母”的方法来裁断不孝子,让中华美德代代相传。这样以戏说法推进法制教育、廉政教育的黄梅戏小戏,在团风县青年黄梅戏艺术团,一出接着一出,成为传承发扬黄梅戏曲的一大亮点,也是本次艺术节的一大看点。
从艺30多年的邬敦东,2013年组建团风县青年黄梅戏艺术团,几年间艺术团逐渐从青涩到成熟。2014年,组建仅一年的艺术团,参加第二届湖北省地方戏曲艺术节,就斩获剧目奖,邬敦东获个人表演三等奖。随后,该团在邬敦东带领下,获得长足发展,在历年全省、全市的艺术节活动中,多次荣获大小奖项,并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2021年9月,由团风县青年黄梅戏艺术团创作的现代黄梅戏《八斗湾》在第九届中国黄梅戏艺术节首演,获得巨大反响。该剧将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著名工人运动领袖林育英(曾用名张浩)的形象首次搬上戏曲舞台,寄托大别山人民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优美流畅、婉转悠扬的旋律唱腔,生动逼真、极具震撼力的舞台效果,赢得观众的掌声。
“《八斗湾》在保留黄梅戏传统风味的基础上,从编导、表演、声腔、音乐、舞美等方面力求创新,塑造出张浩铮铮铁骨赴国难的形象。这是团风县用本地力量、本地剧种演绎本地红色故事的一次成功探索。”邬敦东介绍。
多年来,邬敦东与本地公检法系统合作,突出地方特色,将法律知识、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融入黄梅戏地方特色文化当中,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创作普法宣传文艺作品,用艺术形式彰显法治精神,不断增强普法宣传吸引力,推动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连续创作了多部政法、廉政题材的黄梅戏,并广泛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表演,深受群众喜爱。
经过10多年的发展,团风县青年黄梅戏艺术团如今迎来最好的时候。让邬敦东自豪的是,叶俊、易锐、叶曼、汪伟、周仁梅、黄燕等一大批年轻演员正脱颖而出。
“用心演好每个角色,明天你们也能独当一面!”彩排现场,邬敦东这样鼓励年轻演员。对艺术的执着,让他在舞台上绽放光芒,也让他的人生熠熠生辉!
6月22日中午12时许,距离晚上七点半的表演不到7小时,王美换上演出服,走上黄梅戏大剧院的舞台,开始黄梅戏《大乔与小乔·哭战袍》的最后一次彩排。前一秒还朝气蓬勃地对导演说:“我OK啦!”后一秒音乐响起,便化身大乔捧起战袍失声痛哭。
在舞台上,她是《天仙配》中的七女,是《杨门女将》中的佘太君,是《桃花开了》中的桃花;在舞台下,她是中国戏曲学院的大二学生,是黄冈艺术学校的青年教师,是热爱黄梅戏又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青年演员王美。
黄梅,黄梅,还是黄梅
今年25岁的王美出生于黄梅戏世家,家里爸爸和小姨都是黄梅戏演员。从小起,父亲在台上演出,王美就在台下观看。看着台上英姿飒爽的父亲,一颗学黄梅戏的种子在王美心中渐渐发芽。
初学黄梅戏时,王美才11岁。经过4年专业学习,2013年毕业后,王美回到黄梅县黄梅戏剧院工作。也在当年,王美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个角色——《杨门女将》中的佘太君。
一个15岁的小女生,第一次上台就要扮演百岁挂帅的佘太君。“角色年龄跨度大,还是历史人物,压力特别大,多亏了当时的徐记柱老师每天耐心指导。”王美感叹道。
王美口中的徐记柱老师是黄梅县黄梅戏剧院的一名国家一级演员,也是王美的启蒙老师。在排演《杨门女将》期间,徐老师每天抽空给王美进行唱腔指导。经过2个月的练习,王美凭借自己出色的表演在首演当晚收获了一片掌声。
受到徐记柱老师悉心的教导和敬业精神的感染,王美愈发坚定了要在黄梅戏传承事业上继续前进的决心。
作为一个黄梅人,王美从学习黄梅戏到传承黄梅戏。黄梅,黄梅,还是黄梅。王美把“黄梅”二字烙成了自己人生履历里的关键词。
“永远做一个‘黄梅戏’人”
2012年在“首届黄梅戏广播大赛”中荣获优秀演员奖。
2013年荣获全国第十七届“中国戏曲小梅花”大赛地方戏专业组金奖、第十届“安徽少儿戏曲小梅花”金奖。
2017年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盛世黄梅”青年黄梅戏演员大赛中荣获金奖。
2020年,被借调出演我市原创抗疫题材黄梅戏《疫·春》中胡宁湘一角,凭借出色的表演,考取黄冈艺术学校担任青年教师。
……
优异的成绩不仅没有成为王美懈怠的借口,反而成为她在黄梅戏学习道路上不断前进的动力。2021年,王美凭借着全国第五的优异成绩考上中国戏曲学院的戏曲导演专业。
谈及接下来的规划,王美介绍道:“7月中旬学校开始放假,我会回来参与元宇宙新视听黄梅戏《七夕传奇》的排演。《七夕传奇》是我国首次将元宇宙新视听技术融入黄梅戏表演,拟定8月在黄梅戏大剧院首演,希望到时候能给大家带来全新的黄梅戏体验。”

聚焦团风县青年黄梅戏艺术团团长邬敦东——
戏韵流芳满芳华
6月23日下午,在湖北省黄梅戏大剧院的团风县青年黄梅戏艺术团彩排现场,紧张而热烈的氛围扑面而来。舞台上,演员们时而比画,时而亮嗓,每位演员都在反复练习着自己的台词和动作,非常投入。
“《割肉还母》《喜荣归》《徐九经卖酒》《门》是团风县青年黄梅戏艺术团为第十一届湖北省黄梅戏艺术节精心组织、反复打磨的4部精品黄梅戏小戏,今晚将为市民奉献一场精彩的演出!”在现场忙碌的团风县青年黄梅戏艺术团团长邬敦东说,所有演职人员已准备就绪,只待开演。
对4部黄梅戏小戏,邬敦东如数家珍。《割肉还母》讲述不孝子王根本不赡养自己的母亲,母亲就把他告上公堂,县官以“割肉还母”的方法来裁断不孝子,让中华美德代代相传。这样以戏说法推进法制教育、廉政教育的黄梅戏小戏,在团风县青年黄梅戏艺术团,一出接着一出,成为传承发扬黄梅戏曲的一大亮点,也是本次艺术节的一大看点。
从艺30多年的邬敦东,2013年组建团风县青年黄梅戏艺术团,几年间艺术团逐渐从青涩到成熟。2014年,组建仅一年的艺术团,参加第二届湖北省地方戏曲艺术节,就斩获剧目奖,邬敦东获个人表演三等奖。随后,该团在邬敦东带领下,获得长足发展,在历年全省、全市的艺术节活动中,多次荣获大小奖项,并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2021年9月,由团风县青年黄梅戏艺术团创作的现代黄梅戏《八斗湾》在第九届中国黄梅戏艺术节首演,获得巨大反响。该剧将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著名工人运动领袖林育英(曾用名张浩)的形象首次搬上戏曲舞台,寄托大别山人民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优美流畅、婉转悠扬的旋律唱腔,生动逼真、极具震撼力的舞台效果,赢得观众的掌声。
“《八斗湾》在保留黄梅戏传统风味的基础上,从编导、表演、声腔、音乐、舞美等方面力求创新,塑造出张浩铮铮铁骨赴国难的形象。这是团风县用本地力量、本地剧种演绎本地红色故事的一次成功探索。”邬敦东介绍。
多年来,邬敦东与本地公检法系统合作,突出地方特色,将法律知识、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融入黄梅戏地方特色文化当中,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创作普法宣传文艺作品,用艺术形式彰显法治精神,不断增强普法宣传吸引力,推动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连续创作了多部政法、廉政题材的黄梅戏,并广泛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表演,深受群众喜爱。
经过10多年的发展,团风县青年黄梅戏艺术团如今迎来最好的时候。让邬敦东自豪的是,叶俊、易锐、叶曼、汪伟、周仁梅、黄燕等一大批年轻演员正脱颖而出。
“用心演好每个角色,明天你们也能独当一面!”彩排现场,邬敦东这样鼓励年轻演员。对艺术的执着,让他在舞台上绽放光芒,也让他的人生熠熠生辉!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