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四人“闯”安庆 中国黄梅戏博物馆

时间:2023-07-27 13:42:59 阅读:
助力黄梅 保护非遗

为全面了解黄梅戏的历史传承和未来发展,也为之后更好地开展实地调研,我们师徒四人首先来到了位于安徽省安庆市的中国黄梅戏博物馆。在这里,通过讲解员的介绍,我们对黄梅戏的剧种起源、发展历史、艺术特点等进行了学习,同时,根据所发放的调查问卷,我们也认识到了当前黄梅戏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关于黄梅戏,你了解多少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中国<a href=http://www.xiaopiaoyou.com/huangmeixidefayuandi/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黄梅戏</a>博物馆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它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黄梅戏不仅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而且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

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

《天仙配》、《女驸马》是黄梅戏的代表之作,该类作品有三大特点:一是具有传奇性的故事。二是肯定了敦厚善良、忠贞于爱情的传统美德,批判了以强凌弱、嫌贫爱富的恶劣品质。三是有大段情真意切的抒情从歌词,引发观众的共鸣。(听完《天仙配》,不由自主地想唱上两句。)

大众对黄梅戏的认知与看法

为更加客观了解黄梅戏当前的发展状况,也为使调研更具备说服力,我们制作了关于黄梅戏的调查问卷,并发放给博物馆的游客、工作人员。

问卷的内容包含单选、多选、简答,主要侧重于大众对黄梅戏基本情况的认识、黄梅戏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措施。
中国<a href=http://www.xiaopiaoyou.com/huangmeixidefayuandi/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黄梅戏</a>博物馆
调查问卷数据的整理与总结

本次博物馆调研共发放27份调查问卷,收回27份问卷。其中,男性17人,女性10人。年龄方面,18岁以下为7人,18-30岁之间为12人,31-50岁之间为5人,51-65岁之间为3人。主要问题统计:第一,关于欣赏黄梅戏的渠道。选择电视、网络的人数占50%,选择剧院的人数占35%,选择群众表演的人数占15%。第二,关于黄梅戏的优势。认为黄梅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人数占35%,认为黄梅戏地域性特点显著、贴近生活的人数占45%,认为黄梅戏曲调、声腔优美动听的人数占20%。第三,关于当前黄梅戏的发展问题。认为黄梅戏的宣传力度不足,导致受众面萎缩的人数占35%,认为黄梅戏创新性不足,难以满足大众需求的人数占30%,认为黄梅戏领军人物和新秀数量少,出现传承断层现象的人数占35%。

1、当前,黄梅戏的发展主要存在着三个“力”的问题:首先是宣传力问题。说起黄梅戏,许多年轻人可能只会哼唱两句,但并不是十分了解,黄梅戏似乎成了中老年人群独有的“宝贝”。其次是创新力问题。黄梅戏虽然曲调、声腔优美动听,但在创新表演形式、戏曲展现等方面仍然不足,无法满足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需求。第三是传承力问题。黄梅戏的当前代表人物领军人物数量较少,且从事黄梅戏表演的新人数量也并不多,能否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黄梅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问题。

2、在发放调查问卷过程中,我们也与游客和工作人员进行了简短的交流。不难发现,男女老少对于黄梅戏都十分感兴趣,也十分关注黄梅戏的传承和发展。针对黄梅戏存在的问题,我们也整理出了相应的三个基本解决措施:首先,针对黄梅戏的宣传力问题,政府应该发挥领头羊作用。政府一方面可以通过举办黄梅戏演出、展览、比赛等活动,让老百姓有更多接触黄梅戏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如拍摄黄梅戏宣传短视频、制作研发有关黄梅戏的app软件,拓宽大众了解黄梅戏的渠道。其次,针对黄梅戏的创新力问题,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创新黄梅戏的题材、表演形式、舞台设计,例如引入当代流行元素,使黄梅戏散发时代气息,满足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二是将黄梅戏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例如电影、动漫、音乐、舞蹈等,创新创造出更加具有吸引力的黄梅戏作品,促使黄梅戏紧随潮流、与时俱进。最后,针对传承力问题,黄梅戏当代领军人物应主动担当责任,通过多种方式传道授业,致力青年戏曲才俊的培养。除此之外,当代年轻人也应积极主动学习黄梅戏,勇于担当庚续黄梅戏繁荣发展的重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案编辑 | 刘千禧
内容审核丨方磊
图片来源 | 安庆黄梅戏调研团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