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之乡”农民班主“飞奔”新疆送戏
时间:2024-12-24 21:00:12 阅读: 次 作者:安庆市新闻传媒中心
“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中状元着红袍,帽插宫花好哇好新鲜哪……”12月21日上午,室外寒风刺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四十七团文艺排练室里传来一阵一阵的黄梅戏音乐声。在胡节银的指导下,几名维吾尔族演员身着戏服,正精心排练黄梅戏《女驸马》经典唱段“谁料皇榜中状元”。
“不要急,慢一点,袖子甩出去……”排练过程中,胡节银认真指导维吾尔族演员体会黄梅戏的戏曲特点,细微到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反复推敲,力求将每一个细节做到位。“一颦一笑、一招一式,每一个动作及表情都要形神兼备。”胡节银一边指导一边耐心地说。
胡节银(中)在指导阿依古丽(左)与喀玛尔罕(右)排练《女驸马》经典唱段《谁料皇榜中状元》。受访者提供
今年60岁的胡节银是怀宁县洪铺镇金义黄梅戏剧社班主,自1989年创建金义黄梅戏剧社以来,长期坚持面向农村、面向基层开展黄梅戏演出活动,年均演出200多场次,其先后入选为黄梅戏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安徽省首批文化带头人,所创建的剧社被评为安徽省“十佳”民营院团。
“近期在筹备迎新年文艺晚会,大家觉得黄梅戏好听,但没有现场听过,打算排演两个黄梅戏节目。我们维吾尔族的演员们不会唱黄梅戏,我们在网上看到胡节银班主演出的消息,决定邀请他来指导我们的演员学唱黄梅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四十七团宣传办负责人耿忠国介绍。
“12月16日接到电话后,我感到很荣幸,没想到边疆地区的群众也很喜欢黄梅戏,第二天便乘机赶往新疆。抵达当天就投入到排演中,主要排练黄梅戏《天仙配》的“夫妻双双把家还”选段和《女驸马》的“谁料皇榜中状元”唱段。在“夫妻双双把家还”中,阿依古丽和麦麦提敏扮演董永,喀玛尔罕和王吉容扮演七仙女,“谁料皇榜中状元”则由阿依古丽和布谢尔宛汗演唱。”胡节银说。
穿蟒袍、戴髯口,在胡节银的帮助下,阿依古丽、喀玛尔罕、麦麦提敏、布谢尔婉汗、古菊曼、热依娜等维吾尔族演员扮上了黄梅戏的全套扮相,认真学习一招一式。大家抱着多排多练出精品的心态,从一个站姿到一句唱词、一个停顿到一个音调,倾心打磨。
“黄梅戏特别好听,唱腔委婉,朗朗上口。以前只在电视上、手机上看过,在我们这边从没接触过。这次邀请胡老师过来传授技艺,教我们唱黄梅戏,是我第一次正式接触黄梅戏。经过这几天的排练,我对黄梅戏越来越感兴趣,希望以后再新疆能传播黄梅戏,让传统戏曲在我们这里传唱。”布谢尔宛汗说。
黄梅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安庆市怀宁县素有“京黄故里,戏曲圣地”美誉。“原本有两场商演,接到赴新疆教维吾尔族演员唱黄梅戏的邀请后,我把商演推掉了。”胡节银表示,作为黄梅戏非遗传承人,让黄梅戏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更好地得到传承和发扬,既是责任更是使命,“维吾尔族演员们认真排练黄梅戏,并在排练过程中对黄梅戏产生浓厚兴趣,让我更加觉得这次新疆之行很值。”
“胡班主送来特色地域文化,让文化润疆更精准、更具体、更生动,也体现了两地人民情相融、心相通的深厚友谊,期待以后开展更多这样的文化交流活动。”耿忠国说,黄梅戏自此便在兵团“丢下一粒籽”,相信不久会“发了一颗芽”,民族情谊也由此深深种在两地群众的心田。
通讯员 檀志扬 赵林玉
“不要急,慢一点,袖子甩出去……”排练过程中,胡节银认真指导维吾尔族演员体会黄梅戏的戏曲特点,细微到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反复推敲,力求将每一个细节做到位。“一颦一笑、一招一式,每一个动作及表情都要形神兼备。”胡节银一边指导一边耐心地说。

胡节银(中)在指导阿依古丽(左)与喀玛尔罕(右)排练《女驸马》经典唱段《谁料皇榜中状元》。受访者提供
今年60岁的胡节银是怀宁县洪铺镇金义黄梅戏剧社班主,自1989年创建金义黄梅戏剧社以来,长期坚持面向农村、面向基层开展黄梅戏演出活动,年均演出200多场次,其先后入选为黄梅戏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安徽省首批文化带头人,所创建的剧社被评为安徽省“十佳”民营院团。
“近期在筹备迎新年文艺晚会,大家觉得黄梅戏好听,但没有现场听过,打算排演两个黄梅戏节目。我们维吾尔族的演员们不会唱黄梅戏,我们在网上看到胡节银班主演出的消息,决定邀请他来指导我们的演员学唱黄梅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四十七团宣传办负责人耿忠国介绍。
“12月16日接到电话后,我感到很荣幸,没想到边疆地区的群众也很喜欢黄梅戏,第二天便乘机赶往新疆。抵达当天就投入到排演中,主要排练黄梅戏《天仙配》的“夫妻双双把家还”选段和《女驸马》的“谁料皇榜中状元”唱段。在“夫妻双双把家还”中,阿依古丽和麦麦提敏扮演董永,喀玛尔罕和王吉容扮演七仙女,“谁料皇榜中状元”则由阿依古丽和布谢尔宛汗演唱。”胡节银说。
穿蟒袍、戴髯口,在胡节银的帮助下,阿依古丽、喀玛尔罕、麦麦提敏、布谢尔婉汗、古菊曼、热依娜等维吾尔族演员扮上了黄梅戏的全套扮相,认真学习一招一式。大家抱着多排多练出精品的心态,从一个站姿到一句唱词、一个停顿到一个音调,倾心打磨。
“黄梅戏特别好听,唱腔委婉,朗朗上口。以前只在电视上、手机上看过,在我们这边从没接触过。这次邀请胡老师过来传授技艺,教我们唱黄梅戏,是我第一次正式接触黄梅戏。经过这几天的排练,我对黄梅戏越来越感兴趣,希望以后再新疆能传播黄梅戏,让传统戏曲在我们这里传唱。”布谢尔宛汗说。
黄梅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安庆市怀宁县素有“京黄故里,戏曲圣地”美誉。“原本有两场商演,接到赴新疆教维吾尔族演员唱黄梅戏的邀请后,我把商演推掉了。”胡节银表示,作为黄梅戏非遗传承人,让黄梅戏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更好地得到传承和发扬,既是责任更是使命,“维吾尔族演员们认真排练黄梅戏,并在排练过程中对黄梅戏产生浓厚兴趣,让我更加觉得这次新疆之行很值。”
“胡班主送来特色地域文化,让文化润疆更精准、更具体、更生动,也体现了两地人民情相融、心相通的深厚友谊,期待以后开展更多这样的文化交流活动。”耿忠国说,黄梅戏自此便在兵团“丢下一粒籽”,相信不久会“发了一颗芽”,民族情谊也由此深深种在两地群众的心田。
通讯员 檀志扬 赵林玉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