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京剧世界,感受国粹魅力
确定选题
之所以选定“走进京剧世界”这个主题,是因为这5位小讲师都是小京剧迷,她们中有的学习过京剧,有的参加了学校的“传统艺术——京剧”探究类课程,还有的会在课余时间跟着爷爷奶奶听听京戏。日常的学习和熏陶中,她们逐渐喜爱上了京剧艺术。角落课程是他们最喜爱的学习方式,所以,她们想通过角落课程,让大家都能感受到京剧艺术的魅力所在。
精心准备
虽然是第一次筹备角落课程,但是从组队、确定主题,到分配任务和排演,5位小讲师都合作得非常默契。她们利用课余时间一次又一次地商量课程内容、搜集精美图片、打磨演讲语言、制作角落课程宣传海报和邀请函,每一个环节都是那么一丝不苟。角落课程开讲前,25张邀请函全部发出,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更激发了他们的动力。


4月19日中午刚吃过午饭,南校区礼堂门前就热闹起来啦!5位角落课程小讲师在老师的协助下忙着布置展板,摆放椅子。很快,角落课程的场地就布置好啦!还不到开讲时间,就有同学拿着邀请函来了,他们都等不及了,都想提前来占个好位置呢!这热闹的场面还吸引了许多没有获得邀请函的同学。于是,小讲师们马上做出调整,为自愿前来的小听众安排了相应的位置,他们或站或坐,虽然场地挤得满满的,可是秩序一点儿都不乱。小讲师们特别细心,为每一位到场的同学都准备了精美的京剧主题贴纸,小听众们都渴望得到这样的小纪念品。


“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课程一开篇,就由韩京诺小讲师介绍了京剧的历史。作为集音乐、舞蹈、艺术和杂技的综合艺术,京剧成为了中国最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戏剧。
说起京剧,大家会立刻想到那些五颜六色的脸谱,红脸的关公、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蓝脸的窦尔敦、金脸的如来佛、绿脸的王彦章。当杜一格小讲师逐一介绍这些脸谱时,其他小讲师则举起对应颜色的脸谱展示给同学们,大家近距离地感受到了这些风格迥异的京剧脸谱形象,不禁一阵阵发出赞赏之声。

说完脸谱,么子萱和郝黛安两位小讲师为大家隆重介绍了京剧表演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各种京剧舞台艺术造型的照片呈现在大家面前,台下再一次发出阵阵赞叹声。
生行里扮演中老年男性形象、戴着髯口的老生,扮演年轻英俊的男性角色的小生,扮演擅长武艺的武生,有的重唱功,有的讲究念白吐字清晰、峭拔有力,有的重腰腿功和武打,有的表演上重矫捷﹑灵活。每种扮相都表现了各种活生生的男性人物形象。
扮演女性角色的旦行中,有偏重唱的青衣,偏重做的花旦,偏重武的刀马旦等等,扮相和表演各具特色。用点翠、银泡、水钻等材料制成的旦角的头面,有的闪耀夺目,有的简洁素雅,将人物造型体现得淋漓尽致。
说到净行,又不得不说回到脸谱。净行面部绘画都是重施油彩、图案复杂,俗称花脸或花面。净行表现的是形形色色的人物,演唱时运用宽音和假音,表演动作幅度大,以突出其性格、气度和声势。
最后讲解的行当就是京剧中的乐观派——丑行。乍一听,同学们可能都以为这一行扮演的都是品质上丑恶的形象,其实并非如此,丑行的“丑”专指扮相不俊美。丑角在京剧剧目中往往起到穿针引线、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戏曲界常说“无丑不成戏”,也可见丑行在戏曲中的重要地位。
听了这么多,台下的同学们不禁感叹:原来京剧的行当里还有这么多名堂,真可谓博大精深啊。
最后,何宛晏小讲师又详细介绍了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这些著名京剧的代表人物和《霸王别姬》、《穆桂英挂帅》、《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等经典京剧剧目。听完,台下的同学们都对国粹京剧充满了好奇,个个都想立刻走进剧院去观赏一台精彩的京剧演出。
当所有同学都以为课程已经结束的时候,何宛晏小讲师却宣布,紧张激烈的问答环节即将拉开序幕。5位小讲师们逐一提出一道道考题,当倒数“3、2、1”后,台下同学纷纷举起手抢答,看来同学们都认真听讲了呢!
每一位答对问题的同学,都获得了小讲师们送出的精美奖品——京剧行当书签。没有答对的同学,小讲师们会发给他一张漂亮的京剧主题贴纸作为鼓励。由于听众比较多,有些同学没有能够抢答到,但是,由于此次课程小听众们的认真表现,在课后,小讲师们也发给这些同学们京剧主题贴纸作为纪念。
时间过得真快,20分钟的角落课程结束了。在一片欢笑声中,同学们带着对京剧探索的意犹未尽回到各自的教室。也许这次课后,他们会走进剧院去观看一场精彩的京剧演出,或者去拜师学习京剧表演,亦或者把他们把今天听到的京剧知识讲给身边的同学听一听……总之,相信这次角落课程一定会为他们打开了解京剧艺术的大门,他们会从这里走进京剧的世界,去进一步感受国粹的魅力。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更是角落课程的魅力!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