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昆剧团全本昆曲《牡丹亭》2023全国巡演收官之站

时间:2023-11-14 15:46:39 阅读:
11月17-19日,上海昆剧团受邀参加“百戏中华-国家大剧院非遗戏曲展演”,将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唱响全本55出《牡丹亭》。

呈现汤翁原著精髓

复原昆曲风流雅韵

《牡丹亭》是文学巨匠汤显祖《临川四梦》中最享盛誉之作,被誉为“百戏之祖”的昆曲中的最经典作品。

多年来,上昆对昆剧《牡丹亭》的修改提高与演绎曾有十余次之多。上海昆剧团探本溯源,钩沉史料,沉心细磨,以忠于原著精神为宗旨,用新时代审美观创排出昆剧全本《牡丹亭》。通过上、中、下连续三台大戏的体量,深入挖掘传统经典的人文价值和艺术价值,打开了一幅昆剧舞台“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精美艺术画卷。
“五班三代”强大阵容

实力团队匠心打造

昆剧全本《牡丹亭》特邀著名戏剧导演郭小男担纲本剧导演,并在已故著名剧作家王仁杰剧本缩编的基础上,亲自参与本次全本《牡丹亭》的剧本缩编工作,特邀岳美缇、蔡正仁、张静娴、计镇华、刘异龙、张铭荣、李小平等著名昆剧艺术家传承指导,已故著名作曲辛清华、著名作曲周雪华、已故国家一级作曲李樑曾担任唱腔音乐设计,国家一级舞美设计黄海威担任舞美设计。
 
此外,上海昆剧团以其“五班三代”的强大阵容为全剧庞大的人物群像提供了坚实基础。除了剧中“杜丽娘”和“柳梦梅”扮演者由“昆四班”的罗晨雪、胡维露挑梁“全本”,“昆三班”梅花奖得主吴双还在剧中分别饰演“判官”和“完颜亮”,上昆所有优秀青年演员全程参与55出“全本”的创演。

今年4、5月,主演罗晨雪和胡维露凭借该剧分别获得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和第31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榜首,一出好戏花开两朵,传为佳话。

“关于人的精神是不是以个体为主,是不是个体的人可以和整体社会相抗争等等所引发出来的种种思考……这才是在我们这个时代演出《牡丹亭》的意义。"

——著名戏剧导演 郭小男

“全本《牡丹亭》一年内二度来京演出,对上昆来说既是荣幸,又是鼓舞。戏曲的弘扬发展离不开广大观众的喜爱和支持,我们期待通过这次机会,回馈首都观众对传统文化的支持与热爱,展示上昆深化中华文明探源的成果,自信展现昆曲艺术在新时代焕发的生机与活力,更好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向世界传播华夏最古雅的声音,铸就中国昆曲文化新的辉煌。”

——上海市文联专职副主席

上海市戏剧家协会主席

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党委书记、总裁

上海昆剧团团长 谷好好
不仅是爱情故事

更是美学的鸿篇巨制

上海昆剧团创排的全本《牡丹亭》在思想内涵上做出了更多维度的展现,特别将历来甚少演出的二十出戏重新纳入,在原本的爱情主线外,铺陈社会背景,升华人物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务求令观众对杜丽娘及柳梦梅有更透彻的了解。

全剧以忠于原著精髓之原则演绎原汁原味的瑰丽曲词,原著每出戏末的“集唐诗”也将首次呈现于舞台之上,全面展现汤显祖的匠心独运。

其以转台设计为主的舞台,行云流水般呈现闺阁、花园、宫殿及乡村等场景变化,节奏明快且充满电影感,独特之处不单在于展现杜丽娘与柳梦梅的旷世之恋,还细致描绘南宋社会背景与官场百态,邀观众走入汤显祖原著所铺展的宏大画卷中,慨叹至情至性的人性之美。

剧情简介

南安太守杜宝之女丽娘,内心向往冲破礼教约束,春日与侍婢春香同游后园,触景生情,在梦中与柳梦梅相会。此后,丽娘因相思日深而病亡。北地战起,杜宝奉旨拒敌,行前将女儿埋在后花园。

杜丽娘因情而逝,感动地府判官,特许她魂游四方,寻找梦中情人。柳梦梅赴京考试途中,因病滞留南安,偶于后花园拾得杜丽娘生前画像,携回书房反复认辩,丽娘闻声而至,两人结为人鬼夫妻,并由柳梦梅掘坟开棺,使其复生,同赴杭州。

杜宝在淮扬御敌,杜母、春香在战乱中与杜宝散失,避难杭州,巧遇丽娘。丽娘遣夫至前线打听父亲安危,被杜宝认作掘坟贼拷打。后柳梦梅得中状元,杜宝赴京升任宰相,但仍固执认为妻与女儿都是鬼妖,经皇帝勘明,一家团圆。

罗晨雪,国家一级演员,主工闺门旦。师承胡锦芳,谷好好、龚隐雷、孔爱萍、徐云秀等名师。2012年拜师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张静娴。主演大戏《牡丹亭》《长生殿》《玉簪记》《川上吟》《墙头马上》《夫的人》《烟锁宫楼》《1699桃花扇》《自有后来人》等。曾获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第24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主角提名奖、2014年上海市新剧目评选展演优秀新人奖、第九届“上海文化新人”提名奖、第26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配角奖、2016年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朱槿花奖·优秀演员奖、全国昆曲院团展演大赛“十佳新秀”、第三、第四届红梅杯“全国金花奖”、第四届中国昆剧艺术节优秀表演奖、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优秀表演奖、第五届红梅杯“金奖”、2017年上海市巾帼标兵称号、2018年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2019年入选上海市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2021年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优秀共产党员。

胡维露,国家二级演员,工小生。先后毕业于上海戏曲学校、上海戏剧学院戏曲舞蹈分院。师承昆剧表演艺术家岳美缇、蔡正仁、周志刚等老师。主演大戏有《玉簪记》《牡丹亭》《墙头马上》《张协状元》《狮吼记》《雷峰塔》《西厢记》等。主演折子戏有《藏舟》《见娘》《百花赠剑》《楼会》《拆书》《亭会》等。近年新编创作剧目有《红楼别梦》《春水渡》《人面桃花》等。2014年参加上海市新剧目评选《墙头马上》获新人奖。2023年获第31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榜首。

周娅丽,上海昆剧团优秀青年演员,主工老旦。先后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附中、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京剧表演专业。先后师承于胡根萍、高淑娟、刘宝芝、王梦云、郭文华、徐霭云、王维艰等老师。常演剧目有《别母乱箭》《相约讨钗》《洪母骂畴》《岳母刺字》等,并参演《临川四梦》《景阳钟》《墙头马上》《长生殿》《十五贯》《红楼别梦》等大戏。曾赴德国、俄罗斯、香港、台湾、澳门等地文化交流演出,广获好评。曾荣获“2009届上海戏剧学院优秀毕业生”称号,“北京市第四届少儿京昆大赛”专业组二等奖,“全国蚁力神杯”华北赛区戏曲少年组优秀表演奖。

袁彬,上海昆剧团优秀青年演员,工老生,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昆曲表演本科专业,师承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计镇华,黄小午,周启明,顾兆琳,张世铮,陆永昌,甘明智。常演剧目有:《长生殿·酒楼》、《贩马记·哭监》、《浣纱记·寄子》、《绣襦记·打子》、《长生殿·弹词》、《寻亲记·饭店》、《琵琶记·描容别坟、扫松》、《烂柯山》等。


孙敬华,国家二级演员,工丑行。毕业于上海市戏曲学校第三届昆剧演员班,师承王士杰,屠永亨,后随刘异龙,张铭荣,成志雄,王世瑶学习。主演剧目有《访鼠测字》《借靴》《游街》《扈家庄》《教歌》《议剑》《写状》《渔钱》《挑帘裁衣》等,曾获首届昆剧青年交流汇演“兰花新蕾奖”。

吴双,国家一级演员,工净行。师承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方洋、侯少奎、钟维德、王群及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刘泽民。主演《刀会》《嫁妹》《山门》《古城会》《花判》等传统折子戏,并在大戏《班昭》《司马相如》《牡丹亭》《西施》《长生殿》《景阳钟》《川上吟》等剧中饰演不同行当的人物。曾荣获首届全国昆剧青年演员交流演出“兰花优秀新蕾奖”、全国昆剧优秀中青年演员评比展演“促进昆曲艺术奖”、首届“中国戏曲演唱大赛”红梅金奖、第13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配角奖(榜首)”、全国昆曲优秀青年演员展演“十佳演员”、第十二届“文华表演奖”、第2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第26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上海文艺家荣誉奖。2014年入选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荣获2021年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现为艺术创研部主任、演员。

马填钦,上海昆剧团优秀青年演员,工花脸,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师承赵德义、赵小龙、王瑛璞、赵永墩、马力。所学剧目《芦花荡》《金沙滩》《战马超》《艳阳楼》《四平山》《坐寨盗马》《定军山》《战太平》《打金砖》《托兆·碰碑》。曾获全国京剧小梅花荣获金奖,全国首届学生京剧电视大奖赛荣获金奖、京津冀武戏大赛优秀表演奖等。常演剧目《金沙滩》《芦花荡》《坐寨 盗马》等。

谭笑,国家二级演员,工丑。师承郭新生、昆曲表演艺术家张铭荣、京剧表演艺术家金锡华、2012年拜昆曲表演艺术家刘异龙为师。常演剧目有:《问探》、《下山》、《挡马》、《借扇》、《盗甲》、《偷鸡》、《打花鼓》、《借妻》、《三打白骨精》等,在全本《长生殿》、《景阳钟》、《邯郸梦》、《紫钗记》等剧中也扮演不同角色,颇获好评。曾荣获朱瑾花奖、优秀演员奖。

胡刚,国家二级演员,工昆剧文丑(付丑)。师承昆剧表演艺术家刘异龙、成志雄、张铭荣、王世瑶先生。代表剧目有《醉皂》《评话》《茶访》《狗洞》《借茶》《张三借靴》《相梁刺梁》《挑帘裁衣》《写状》等传统折子戏及《十五贯》《风筝误》《司马相如》《墙头马上》《伤逝》《长生殿》等大型剧目。曾荣获首届中国昆剧艺术节表演奖、第七届中国戏剧节表演奖、第十四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配角奖、2003年度上海戏剧艺术事业突出贡献表彰。

朱霖彦,上海昆剧团优秀青年演员。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昆剧演员班,工文丑,师承王士杰、张铭荣、刘异龙等昆曲名家。具备武小生的基本功底,戏路较宽。乐感良好,爱好钻研唱段,人物性格塑造细致入微。主演剧目有《势僧》、《游殿》、《说亲回话》、《张三借靴》、《狗洞》等。

倪广金,国家二级导演。主要作品有昆剧《妙玉与宝玉》、实验昆剧《椅子》、小剧场昆剧《草桥惊梦》、昆剧《浮生六记》(上海大剧院版)、音乐剧场《双声慢·歌宋》等。作品曾参加文化部全国小剧场戏剧优秀剧目展演、中国(上海)小剧场戏曲展演,并应邀赴日本、俄罗斯、阿尔巴尼亚等地国际戏剧节展演。

演出时间:11月17日(周五) 19:30 上本

11月18日(周六) 19:30 中本

11月19日(周日)19:30 下本

演出地点:国家大剧院·戏剧场

猜你喜欢

《邯郸记》是汤显祖于万历二十九年创造的最后一部传奇作品,同时也是“临川四梦”中最富戏剧张力的一“梦”。据唐沈既济传奇小说《枕中记》改编,讲述了吕洞宾为度化卢生,赠其一枕,使卢生在梦中经历大起大落后看破红尘的故事。...

2月25—27日北方昆曲剧院经典剧目展演

2月27日(周四)19:30,北方昆曲剧院经典剧目展演《白蛇传》...

文明过年树新风

休闲方式特多,环保入心入脑。新春竹报平安,如意吉星高照。...
作为昆曲的入门作品而言,《奇双会》剧情一波三折,内容充实饱满,极具生活化气息。同时,这部戏也深受梅兰芳、俞振飞等京昆大师前辈的锤炼,使其有着相当丰富的艺术技巧。尤其是《写状》这一出,是一折小生、旦角的“对儿戏”,舞台上两个主角并重,唱做集中,很讲究艺术的平衡和表演尺度分寸的拿捏。...
《刺虎》是当今昆剧舞台上刺杀旦行当最具代表性的剧目,也是最贴合北方昆曲磅礴气势的一出戏。作为一出承载家国仇恨的经典,《刺虎》所展现出的悲壮情怀与北方昆曲追求慷慨悲歌的艺术特质不谋而合,而韩世昌先生所塑造的费贞娥更具有北方女子的豁达豪爽,面对“一只虎”时通过眼神与表情,将发自内心的仇恨与装出表面的妩媚在顷刻间“变脸式”转换,极具看点,多年来深受观众喜爱。...
四百多年前,昆曲《牡丹亭》横空问世,用最美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最深刻、细腻的情感:一双人、两颗心、三生路。一段浪漫绮梦和生死至情,缠绵四百余年依旧美得动人心魄,成为了我国浪漫主义艺术中一个无可争议的高峰,在戏曲舞台上盛演不衰,传承至今。...
1月7日至8日原创当代题材昆曲《李佩先生》将在北京天桥剧场精彩上演,本次演出为北京市演艺服务平台资助项目,北京市演艺服务平台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以支持重点剧目演出、培育多元演出空间、搭建线上演艺服务平台为主要内容,努力打造“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不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凝聚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2012年,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与中国台湾方面合作,海峡两岸携手打造昆曲《南柯梦》,首度以上、下本的形式,将《南柯梦》以相对完整的本戏形式搬上了昆曲舞台。全篇以情为主题,完成了从上本“入梦、情着”到下本“出梦、情尽”的连贯过程,展现个人情欲在社会结构下的渴望与失落、真实与虚妄,是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经典保留剧目。...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