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昆曲剧院经典剧目《西厢记》长安大戏院即将上演
时间:2023-11-15 13:13:24 阅读: 次 作者:戏剧东城
今天,小东为大家推荐的剧目是北方昆曲剧院的经典剧目——《西厢记》。这部作品改编自元代剧作家王实甫的杂剧作品《崔莺莺待月西厢记》,讲述了书生张君瑞与相国之女崔莺莺历经考验,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浪漫爱情故事。
在群星闪耀的经典戏曲作品中,《西厢记》仍作为元杂剧最高水准屹立数百年。而昆曲历经六百年的更迭,从历史的深处走来,被赋予穿越时空的力量,沉淀着传统的审美,风雅迤逦、意境绝美地演绎着一部又一部不朽的经典,传承着古老东方的美妙神韵。二者结合,会带给我们怎样美妙的观感呢?一起拭目以待吧!
昆曲《西厢记》 北方昆曲剧院
经典剧目展演
2023年11月16日19:30
长安大戏院
【领衔主演】
剧中人…………饰演者
崔莺莺…………王丽媛
张 生…………王 琛
红 娘…………马 靖
“花间美人,铺叙委婉。若玉环之浴清华,
绿珠之采莲洛浦。”——朱权
“《西厢记》不同小可,乃是天地妙文。”
——金圣叹
“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贾仲明
元杂剧《西厢记》产生于元代,原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作者王实甫。《西厢记》中国最著名的古典戏剧作品之一,原作为五本二十一折。
书生张君瑞在普救寺里偶遇崔相国之女莺莺,对她一见倾心,但苦于无法接近。此时恰有孙飞虎听说莺莺美貌,率兵围住普救寺,要强娶莺莺为妻。崔老夫人情急之下听从莺莺主意,允诺如有人能够退兵,便将莺莺嫁与他。张生喜出望外,修书请得故人白马将军杜确率兵前来解围,但事后崔老夫人绝口不提婚事,只让二人以兄妹相称。张生失望之极。幸有莺莺的丫环红娘从中帮忙,扶莺莺月夜烧香,听见张生弹琴诉说衷肠。后来莺莺听说张生病倒,让红娘去书房探望。张生相思难解,央求红娘替他从中传递消息。莺莺怜惜张生,终于鼓起勇气,写诗回赠。后在红娘帮助下,二人瞒过崔老夫人,私下幽会并私定终身。老夫人知情后怒责红娘,但已无可挽回,便催张生进京应考。张生与莺莺依依而别……
元杂剧《西厢记》以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表达了“愿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的美好主题。
“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崔莺莺
温柔娴静的大家闺秀,内心充满着对美好爱情的憧憬和向往,却不能完全挣脱家庭与礼教的束缚。她美丽万分,只需“临去秋波一转”,就引得张生牵肠挂肚;她才华横溢、多情浪漫,月下吟诗,诗情画意。但是,她有着自己的“假意儿”,一步步试探张生的情意。她不像母亲那样在乎门第与地位,但是在乎意中人是否也有着热烈的真心,经过反复的试探和痛苦,最后还是内心的热情战胜了外在的种种束缚,直面自己真挚的爱情。
“东西溃九州,南北串百川。归舟紧不紧如何见?却便似弩箭乍离弦。”
张生
名珙,字君瑞,西洛人,二十三岁。一方面,他自由恣意、豪情万丈,书剑飘零,游于四方。但是,当遭遇爱情,他却成了一个至真至纯的“傻角”情种。于普救寺中对莺莺一见钟情后,大叫“我死也”,全忘了功名大事,在普救寺住了下来。再次见到红娘也不管他人是否有意,就唐突地自报家门。接着月夜吟诗、奋勇请兵、挑情遣怀以致相思成疾,可谓是为追求爱情“无所不用其极”。他的热情和大胆终于换得了回报,即便面对众多艰难险阻,他仍为自己的爱情不畏抗争,最终得偿所愿,与有情人成为眷属。
“异乡易得离愁病,妙药难医肠断人。”
红娘
莺莺的贴身丫鬟,在张崔的爱情中出力颇多。她明白张生爱情的热烈,也理解莺莺的许多顾虑,她同情这对有情人,因此当老夫人赖婚之后,更是坚决站在了这对有情人的阵线。她为张生进计献策,她为莺莺传书递简,辛勤劳苦自不必说,还时常禁受崔莺莺的反复无常,受着老夫人无情的棍棒。可以说,没有红娘的穿针引线,张崔二人难以成就好事。民间把帮助别人完成美满姻缘的热心人比作“红娘”,现也常比喻为各方牵线搭桥、促成好事的人。
背景介绍:《西厢记》并非王实甫原创,其故事最早见于唐代元稹所著传奇《莺莺传》,故事虽流传甚广,鲁迅都称“其事之震撼文林,为力甚大”,但是却描写了张生对莺莺始乱终弃的故事,甚至称莺莺为“妖孽”、“尤物”,思想上存在明显缺陷。金代,董解元在《西厢记诸宫调》中对于作品进行调整,翻写了张生的形象,将他再创作成为一个至情至性、风流倜傥的形象,将《莺莺传》中的轻薄文人变为一个“情种”。王实甫在“董西厢”的基础之上,对于文辞进行更臻于华美的雕琢,将爱情描写进行细化使其更添缠绵,最终呈现出流传数百年的元杂剧巅峰之作《西厢记》。
本轮演出《西厢记》系北方昆曲剧院经典剧目。昆曲悠扬缠绵的唱腔,无疑可传递出古老东方的悠悠神韵,将这段流传数百年的爱情淋漓阐释。
在群星闪耀的经典戏曲作品中,《西厢记》仍作为元杂剧最高水准屹立数百年。而昆曲历经六百年的更迭,从历史的深处走来,被赋予穿越时空的力量,沉淀着传统的审美,风雅迤逦、意境绝美地演绎着一部又一部不朽的经典,传承着古老东方的美妙神韵。二者结合,会带给我们怎样美妙的观感呢?一起拭目以待吧!
昆曲《西厢记》 北方昆曲剧院
经典剧目展演
2023年11月16日19:30
长安大戏院

剧中人…………饰演者
崔莺莺…………王丽媛
张 生…………王 琛
红 娘…………马 靖
“花间美人,铺叙委婉。若玉环之浴清华,
绿珠之采莲洛浦。”——朱权
“《西厢记》不同小可,乃是天地妙文。”
——金圣叹
“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贾仲明
元杂剧《西厢记》产生于元代,原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作者王实甫。《西厢记》中国最著名的古典戏剧作品之一,原作为五本二十一折。
书生张君瑞在普救寺里偶遇崔相国之女莺莺,对她一见倾心,但苦于无法接近。此时恰有孙飞虎听说莺莺美貌,率兵围住普救寺,要强娶莺莺为妻。崔老夫人情急之下听从莺莺主意,允诺如有人能够退兵,便将莺莺嫁与他。张生喜出望外,修书请得故人白马将军杜确率兵前来解围,但事后崔老夫人绝口不提婚事,只让二人以兄妹相称。张生失望之极。幸有莺莺的丫环红娘从中帮忙,扶莺莺月夜烧香,听见张生弹琴诉说衷肠。后来莺莺听说张生病倒,让红娘去书房探望。张生相思难解,央求红娘替他从中传递消息。莺莺怜惜张生,终于鼓起勇气,写诗回赠。后在红娘帮助下,二人瞒过崔老夫人,私下幽会并私定终身。老夫人知情后怒责红娘,但已无可挽回,便催张生进京应考。张生与莺莺依依而别……
元杂剧《西厢记》以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表达了“愿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的美好主题。
“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崔莺莺
温柔娴静的大家闺秀,内心充满着对美好爱情的憧憬和向往,却不能完全挣脱家庭与礼教的束缚。她美丽万分,只需“临去秋波一转”,就引得张生牵肠挂肚;她才华横溢、多情浪漫,月下吟诗,诗情画意。但是,她有着自己的“假意儿”,一步步试探张生的情意。她不像母亲那样在乎门第与地位,但是在乎意中人是否也有着热烈的真心,经过反复的试探和痛苦,最后还是内心的热情战胜了外在的种种束缚,直面自己真挚的爱情。
“东西溃九州,南北串百川。归舟紧不紧如何见?却便似弩箭乍离弦。”
张生
名珙,字君瑞,西洛人,二十三岁。一方面,他自由恣意、豪情万丈,书剑飘零,游于四方。但是,当遭遇爱情,他却成了一个至真至纯的“傻角”情种。于普救寺中对莺莺一见钟情后,大叫“我死也”,全忘了功名大事,在普救寺住了下来。再次见到红娘也不管他人是否有意,就唐突地自报家门。接着月夜吟诗、奋勇请兵、挑情遣怀以致相思成疾,可谓是为追求爱情“无所不用其极”。他的热情和大胆终于换得了回报,即便面对众多艰难险阻,他仍为自己的爱情不畏抗争,最终得偿所愿,与有情人成为眷属。
“异乡易得离愁病,妙药难医肠断人。”

莺莺的贴身丫鬟,在张崔的爱情中出力颇多。她明白张生爱情的热烈,也理解莺莺的许多顾虑,她同情这对有情人,因此当老夫人赖婚之后,更是坚决站在了这对有情人的阵线。她为张生进计献策,她为莺莺传书递简,辛勤劳苦自不必说,还时常禁受崔莺莺的反复无常,受着老夫人无情的棍棒。可以说,没有红娘的穿针引线,张崔二人难以成就好事。民间把帮助别人完成美满姻缘的热心人比作“红娘”,现也常比喻为各方牵线搭桥、促成好事的人。
背景介绍:《西厢记》并非王实甫原创,其故事最早见于唐代元稹所著传奇《莺莺传》,故事虽流传甚广,鲁迅都称“其事之震撼文林,为力甚大”,但是却描写了张生对莺莺始乱终弃的故事,甚至称莺莺为“妖孽”、“尤物”,思想上存在明显缺陷。金代,董解元在《西厢记诸宫调》中对于作品进行调整,翻写了张生的形象,将他再创作成为一个至情至性、风流倜傥的形象,将《莺莺传》中的轻薄文人变为一个“情种”。王实甫在“董西厢”的基础之上,对于文辞进行更臻于华美的雕琢,将爱情描写进行细化使其更添缠绵,最终呈现出流传数百年的元杂剧巅峰之作《西厢记》。
本轮演出《西厢记》系北方昆曲剧院经典剧目。昆曲悠扬缠绵的唱腔,无疑可传递出古老东方的悠悠神韵,将这段流传数百年的爱情淋漓阐释。
猜你喜欢
《邯郸记》是汤显祖于万历二十九年创造的最后一部传奇作品,同时也是“临川四梦”中最富戏剧张力的一“梦”。据唐沈既济传奇小说《枕中记》改编,讲述了吕洞宾为度化卢生,赠其一枕,使卢生在梦中经历大起大落后看破红尘的故事。...
2月27日(周四)19:30,北方昆曲剧院经典剧目展演《白蛇传》...
休闲方式特多,环保入心入脑。新春竹报平安,如意吉星高照。...
作为昆曲的入门作品而言,《奇双会》剧情一波三折,内容充实饱满,极具生活化气息。同时,这部戏也深受梅兰芳、俞振飞等京昆大师前辈的锤炼,使其有着相当丰富的艺术技巧。尤其是《写状》这一出,是一折小生、旦角的“对儿戏”,舞台上两个主角并重,唱做集中,很讲究艺术的平衡和表演尺度分寸的拿捏。...
《刺虎》是当今昆剧舞台上刺杀旦行当最具代表性的剧目,也是最贴合北方昆曲磅礴气势的一出戏。作为一出承载家国仇恨的经典,《刺虎》所展现出的悲壮情怀与北方昆曲追求慷慨悲歌的艺术特质不谋而合,而韩世昌先生所塑造的费贞娥更具有北方女子的豁达豪爽,面对“一只虎”时通过眼神与表情,将发自内心的仇恨与装出表面的妩媚在顷刻间“变脸式”转换,极具看点,多年来深受观众喜爱。...
四百多年前,昆曲《牡丹亭》横空问世,用最美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最深刻、细腻的情感:一双人、两颗心、三生路。一段浪漫绮梦和生死至情,缠绵四百余年依旧美得动人心魄,成为了我国浪漫主义艺术中一个无可争议的高峰,在戏曲舞台上盛演不衰,传承至今。...
1月7日至8日原创当代题材昆曲《李佩先生》将在北京天桥剧场精彩上演,本次演出为北京市演艺服务平台资助项目,北京市演艺服务平台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以支持重点剧目演出、培育多元演出空间、搭建线上演艺服务平台为主要内容,努力打造“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不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凝聚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2012年,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与中国台湾方面合作,海峡两岸携手打造昆曲《南柯梦》,首度以上、下本的形式,将《南柯梦》以相对完整的本戏形式搬上了昆曲舞台。全篇以情为主题,完成了从上本“入梦、情着”到下本“出梦、情尽”的连贯过程,展现个人情欲在社会结构下的渴望与失落、真实与虚妄,是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经典保留剧目。...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