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18这场特殊的昆剧演出,台上台下都泪目了
时间:2024-05-27 14:48:27 阅读: 次 作者:开心指南
当上海昆剧团“五班三代”演员一批批上台谢幕,当上海昆剧的“昆大班”艺术家从学生们手里接过鲜花,台上满满当当济济一堂,台下观众情绪沸腾,所有人都站起来热烈鼓掌,叫好欢呼。这一刻,台上台下所有人,都见证着昆剧这一古老艺术在当下的薪火相传。大家共同回忆起昆剧艺术这几十年走过的历程,台上有演员落泪,台下也有观众泪目。台上台下这一幕有如多年来的缩影,正是在一代一代昆曲人和观众的守望中,600年昆剧艺术才得以接续传承,文脉永继。
5月17日晚,逸夫舞台座无虚席。上海昆剧团以“姹紫嫣红开遍”——“昆大班”从艺70周年暨“昆三班”入团30周年系列演出为主题,举行了一场特殊的纪念演出。

谷好好逐一向观众介绍昆三班的所有同学

国画大师戴敦邦为昆大班艺术家新创作了一套《风雅千秋》系列作品。



蔡正仁和黎安

张铭荣

梁谷音

计镇华
5月17日晚,逸夫舞台座无虚席。上海昆剧团以“姹紫嫣红开遍”——“昆大班”从艺70周年暨“昆三班”入团30周年系列演出为主题,举行了一场特殊的纪念演出。

这一晚,上昆“五班三代”的所有演员悉数登场,很多和昆剧团有过多年情感羁绊的观众、老友,还有同学同事也都纷纷到场。大家相聚剧场,共同回望昆曲的“成长”历程,致敬六百年昆曲,也致敬昆曲人。这是一场热烈而特别的演出,原本两个多小时的演出持续了三个多小时。几代昆剧人在台前相聚,在幕后叙话。演出结束后,观众依然沉浸在演出的激动情绪中,很多人追堵在剧场后门,希望见上艺术家们一面。
今年是昆曲入选世界“非遗”23周年,每年的5月18日前后,上海昆剧团都会有一系列纪念活动。今年,正值两代昆剧人的特殊日子,除了这台纪念专场,还有一台折子戏集锦演出。
昆三班·入团30年
演出在一个绍兴路9号的短片里开场,这是属于上昆人的共同记忆,也是每一个爱好昆剧艺术观众的共同记忆。整场演出的舞台也被设计成了绍兴路9号上海昆剧团小楼的样子,简洁的窗格上,光影婆娑。
30年前的1994年,“昆三班”的年轻人走进了这栋小楼,也走进了上海昆剧团。当年表演班入团的54人,至今留团的有25人。音乐班入团19人,至今留团10人。其中不少人已经成为当下上海乃至全国戏曲界的领军人物。值得一提的是,先后有五名“昆三班”表演艺术家获得梅花奖,延续了剧团“梅开五福”的成绩。
“彩排的时候,我坐在剧场里看见那些视频和照片,眼泪就忍不住流下来。”作为昆三班的一员,主工刀马旦的谷好好,如今已经是上海文联专职副主席和上海剧协主席,同时也是上海昆剧团团长。演出的种种,都唤起了她这30年无数的记忆。
在这场演出中,昆三班活跃在当下舞台的“同学”几乎悉数登场,表演了各自拿手好戏。5位梅花奖得主谷好好、张军、吴双、沈佚丽、黎安在传统戏之外,还表演了各自的新创作品。大家通过各自的表演,回望他们入团30年的艺术成长之路,也呈现这一代昆曲人守正创新的成果。
而当晚最动人的一幕出现在“昆三班”的集体登场。在当年留团的25人中,昆三班很多演员如今成为了行政管理、舞美等岗位的工作人员。台下很多观众当年看过他们的演出,而这一晚,在谷好好的一一介绍下,他们以新的身份一一亮相,再度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今年是昆曲入选世界“非遗”23周年,每年的5月18日前后,上海昆剧团都会有一系列纪念活动。今年,正值两代昆剧人的特殊日子,除了这台纪念专场,还有一台折子戏集锦演出。
昆三班·入团30年
演出在一个绍兴路9号的短片里开场,这是属于上昆人的共同记忆,也是每一个爱好昆剧艺术观众的共同记忆。整场演出的舞台也被设计成了绍兴路9号上海昆剧团小楼的样子,简洁的窗格上,光影婆娑。
30年前的1994年,“昆三班”的年轻人走进了这栋小楼,也走进了上海昆剧团。当年表演班入团的54人,至今留团的有25人。音乐班入团19人,至今留团10人。其中不少人已经成为当下上海乃至全国戏曲界的领军人物。值得一提的是,先后有五名“昆三班”表演艺术家获得梅花奖,延续了剧团“梅开五福”的成绩。
“彩排的时候,我坐在剧场里看见那些视频和照片,眼泪就忍不住流下来。”作为昆三班的一员,主工刀马旦的谷好好,如今已经是上海文联专职副主席和上海剧协主席,同时也是上海昆剧团团长。演出的种种,都唤起了她这30年无数的记忆。
在这场演出中,昆三班活跃在当下舞台的“同学”几乎悉数登场,表演了各自拿手好戏。5位梅花奖得主谷好好、张军、吴双、沈佚丽、黎安在传统戏之外,还表演了各自的新创作品。大家通过各自的表演,回望他们入团30年的艺术成长之路,也呈现这一代昆曲人守正创新的成果。
而当晚最动人的一幕出现在“昆三班”的集体登场。在当年留团的25人中,昆三班很多演员如今成为了行政管理、舞美等岗位的工作人员。台下很多观众当年看过他们的演出,而这一晚,在谷好好的一一介绍下,他们以新的身份一一亮相,再度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谷好好逐一向观众介绍昆三班的所有同学
不仅如此,当年曾经一起入团的很多昆三班同学也都在这一晚从世界各地回到上海,来到了逸夫舞台的台上。
“我们今天共同站在这个舞台上,集体向师长和观众朋友致谢,感谢大家的陪伴和支持。未来我们将携手并进,走向下一个十年、二十年。因为我们共同的名字叫,昆三班!”当谷好好代表满台昆三班同学说下这一段话,全场掌声不绝。
昆大班·从艺70年
整场晚会分为四个篇章,以音乐、多媒体等多元形式贯穿始终。每一篇章均以昆曲曲牌冠名。在演出最后一个篇章,8位昆大班老艺术家逐一登台,演唱了各自最拿手的片段。演出的气氛也由此达到高潮。
今年是“昆大班”从艺70周年。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培养的第一批昆曲人才,“昆大班”1954年从艺学习昆曲,成为中国昆剧承上启下、复兴繁荣的重要力量,也被称作创造奇迹的一代,德艺双馨的一代,继往开来的一代。
“我们今天共同站在这个舞台上,集体向师长和观众朋友致谢,感谢大家的陪伴和支持。未来我们将携手并进,走向下一个十年、二十年。因为我们共同的名字叫,昆三班!”当谷好好代表满台昆三班同学说下这一段话,全场掌声不绝。
昆大班·从艺70年
整场晚会分为四个篇章,以音乐、多媒体等多元形式贯穿始终。每一篇章均以昆曲曲牌冠名。在演出最后一个篇章,8位昆大班老艺术家逐一登台,演唱了各自最拿手的片段。演出的气氛也由此达到高潮。
今年是“昆大班”从艺70周年。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培养的第一批昆曲人才,“昆大班”1954年从艺学习昆曲,成为中国昆剧承上启下、复兴繁荣的重要力量,也被称作创造奇迹的一代,德艺双馨的一代,继往开来的一代。

国画大师戴敦邦为昆大班艺术家新创作了一套《风雅千秋》系列作品。
如今,当年名震昆坛的大师们都已步入耄耋之年,他们逐渐淡出舞台,潜心教育。当晚的演出也是难得一见的集体登台。其中,几位老艺术家还和昆三班的学生同台表演。是师徒默契,也是艺术传承。
王芝泉就和谷好好合唱了一段《雷峰塔·水斗》,方洋则和吴双合演了《天下乐·嫁妹》,张洵澎和袁佳合唱了《雷峰塔·断桥》,岳美缇和胡维露合唱了《邯郸记·三醉》,蔡正仁和黎安合唱了《玉簪记·琴挑》。
王芝泉就和谷好好合唱了一段《雷峰塔·水斗》,方洋则和吴双合演了《天下乐·嫁妹》,张洵澎和袁佳合唱了《雷峰塔·断桥》,岳美缇和胡维露合唱了《邯郸记·三醉》,蔡正仁和黎安合唱了《玉簪记·琴挑》。



蔡正仁和黎安
谷好好回忆说,当年剧团去台湾演出,老师就是带了这一出《雷峰塔·水斗》,而被挑中和她搭档演小青的正是还初出茅庐的谷好好。这一晃几十年过去。“当年是老师牵着我的手上台,现在是我们牵着老师的手。特别感慨。”
此外,张铭荣表演了《儿孙福·势僧》,而梁谷音则以一段《水浒传·活捉》,纪念老同学,也是老搭档,刚刚离开大家不久的刘异龙。
此外,张铭荣表演了《儿孙福·势僧》,而梁谷音则以一段《水浒传·活捉》,纪念老同学,也是老搭档,刚刚离开大家不久的刘异龙。

张铭荣

梁谷音
当晚收获最热烈掌声的当属计镇华,在唱完《长生殿·弹词》一折后,宝刀不老的计镇华不仅用自己的唱腔使得观众情绪高涨掌声如雷,他还在台上透露,今天恰是他的生日。在观众如雷的掌声中,他又加唱了一段。
在这一晚演出中,昆二班的艺术家张静娴作为讲述人登台,而“昆四班”、“昆五班”年轻一代的昆曲人,也以其风华正茂的舞台风姿,向所有人展现了昆剧艺术的代代相承。五代三班昆剧人,台上台下所有人,都在这台演出中,见证并期许着昆剧艺术的生生不息。
在这一晚演出中,昆二班的艺术家张静娴作为讲述人登台,而“昆四班”、“昆五班”年轻一代的昆曲人,也以其风华正茂的舞台风姿,向所有人展现了昆剧艺术的代代相承。五代三班昆剧人,台上台下所有人,都在这台演出中,见证并期许着昆剧艺术的生生不息。

计镇华

猜你喜欢
作为昆曲的入门作品而言,《奇双会》剧情一波三折,内容充实饱满,极具生活化气息。同时,这部戏也深受梅兰芳、俞振飞等京昆大师前辈的锤炼,使其有着相当丰富的艺术技巧。尤其是《写状》这一出,是一折小生、旦角的“对儿戏”,舞台上两个主角并重,唱做集中,很讲究艺术的平衡和表演尺度分寸的拿捏。...
《刺虎》是当今昆剧舞台上刺杀旦行当最具代表性的剧目,也是最贴合北方昆曲磅礴气势的一出戏。作为一出承载家国仇恨的经典,《刺虎》所展现出的悲壮情怀与北方昆曲追求慷慨悲歌的艺术特质不谋而合,而韩世昌先生所塑造的费贞娥更具有北方女子的豁达豪爽,面对“一只虎”时通过眼神与表情,将发自内心的仇恨与装出表面的妩媚在顷刻间“变脸式”转换,极具看点,多年来深受观众喜爱。...
四百多年前,昆曲《牡丹亭》横空问世,用最美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最深刻、细腻的情感:一双人、两颗心、三生路。一段浪漫绮梦和生死至情,缠绵四百余年依旧美得动人心魄,成为了我国浪漫主义艺术中一个无可争议的高峰,在戏曲舞台上盛演不衰,传承至今。...
1月7日至8日原创当代题材昆曲《李佩先生》将在北京天桥剧场精彩上演,本次演出为北京市演艺服务平台资助项目,北京市演艺服务平台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以支持重点剧目演出、培育多元演出空间、搭建线上演艺服务平台为主要内容,努力打造“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不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凝聚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2012年,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与中国台湾方面合作,海峡两岸携手打造昆曲《南柯梦》,首度以上、下本的形式,将《南柯梦》以相对完整的本戏形式搬上了昆曲舞台。全篇以情为主题,完成了从上本“入梦、情着”到下本“出梦、情尽”的连贯过程,展现个人情欲在社会结构下的渴望与失落、真实与虚妄,是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经典保留剧目。...
天宝十年,唐明皇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在长生殿中七夕乞巧,对天盟誓,愿永世结为夫妻。由于唐明皇终日和杨玉环游乐,不理政事,导致安禄山造反。唐明皇携杨贵妃避难蜀中的途中,将士们高呼“不杀贵妃,誓不护驾”。无奈之下,唐明皇赐杨贵妃自缢于梨花树下。...
2025年1月17日19:30 演出昆曲《吕布试马》《孽海记·思凡》《通天犀·坐山》《彩楼记·评雪辨踪》...
三折闺门旦剧目:《红梨记·亭会》《雷峰塔·断桥》《凤凰山·百花赠剑》均得自恩师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张洵澎老师亲授传承。张洵澎老师看完演出,给予美玲的评价“美玲灵的”,表示对爱徒的喜爱和赞赏,也为“昆昆”满台演员、演奏员点赞。...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