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霄凤和鸣:北大传统艺术之夜·昆曲专场”成功举办

时间:2024-06-11 09:54:44 阅读:
“霄凤和鸣:北大传统

艺术之夜·昆曲专场”成功举办

2024年5月23日晚七时,“霄凤和鸣——北大传统艺术之夜·昆曲专场”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李莹厅举办。此次演出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北方昆曲剧院、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北京大学教工昆曲古琴协会、北京大学昆曲传承与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学生京昆社联合主办,由北京大学教职工与学生共同演出经典折子戏,北方昆曲剧院在乐队、舞美、容妆等方面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演出精彩纷呈,取得了圆满成功。

正式演出前,金德立女士、北方昆曲剧院书记孙明磊、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赵琳、北京大学昆曲传承与研究中心主任陈均相继致辞,祝贺演出的成功举办。金德立女士回忆其姐姐传习中国传统艺术的心志与历程,孙明磊书记历数北方昆曲剧院与北京大学的情谊,赵琳副秘书长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国门的期待,陈均老师对教职工群体在昆曲传习中的意义的叙述,都非常让人感动。金女士向北京大学捐赠其父金祖康先生创作的两幅字画:《梅庵古松图》《渔父辞》,陈均老师回赠《游园惊梦》螺钿漆画桌屏。

金德立女士致辞 熊永强摄

孙明磊致辞 熊永强摄

金女士捐赠书画  肖岳摄
全国政协京昆室副主任杨承志、北京大学工会常务副主席张宝岭、副主席张小萌、教育基金会欧美部副部长陶娟等嘉宾莅临现场并观看了演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朱青生来到剧场,为饰演杜丽娘的爱徒岳嘉宝助阵。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助理韩笑与部分邀访学者共同观看演出。北方昆曲剧院刘巍、王晶、王锋、赵军、李欣、王丽媛、周虹、王瑾、潘晓佳、刘鹏建等领导与艺术家亲临现场把关。演出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生、来自英国的歌剧歌手菲比和北京大学教工昆曲古琴协会的牛红伟担任主持人。两百余位北大同学及校内外昆曲爱好者与演职员们共情互动,剧场气氛热烈。

本次演出为北京大学金德航中国传统艺术传习计划的阶段性汇报。自2021年起,来自美国的金德立女士与马航年先生感念其姐姐金德航女士对于中国传统艺术的挚爱之心,为纪念其姐姐,并推动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在北京大学先后设立多项奖学金。其中北京大学金德航女士传统音乐与戏曲研究奖学金、北京大学吴宗汉王忆慈伉俪古琴研究奖学金由北京大学昆曲传承与研究中心执行,迄今已成功开展两届,40余位获奖同学通过进行与传统音乐、古琴、戏曲相关的跨学科研究,将兴趣爱好与自己的专业领域相结合,取得了让人惊叹的成果。自2023年起,金德立女士与马航年先生更设立北京大学金德航中国传统艺术传习计划,从工作坊、演出、对外交流、科研等方面全方位地支持与鼓励北京大学师生进行中国传统艺术的传习与研究。

本次演出的大部分剧目皆来自近年来的昆曲表演工作坊的传习成果。如最经典的《牡丹亭·游园·皂罗袍》,由七位杜丽娘敷演。这七位杜丽娘都是来自北京大学各单位的教职工,通过精心编排的造型,呈现了令人惊艳的开场。接下来上演的的《牡丹亭·游园惊梦》《牡丹亭·离魂》均展示了非常高的演出水平,都离不开老师的悉心传授及学员平时刻苦的训练。《玉簪记·琴挑》是本学期新开班学习的剧目,由清唱与彩唱共同组成,节目清新典雅、富于创意。

值得一提的是,由北京大学昆曲传承与研究中心主办的高校版《玉簪记》工作坊,自2023年举办第一期、2024年举办第二期,邀请昆曲大师汪世瑜先生亲授其代表剧目《玉簪记》,吸引了数十位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昆曲爱好者前来学习。此次演出,学员代表清华大学赵鹏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孙良博士演出的《玉簪记·琴挑》片段,也颇为精彩。




本次演出得益于北方昆曲剧院艺术家的传授与指导。丛兆桓、王瑾、李欣、王怡、王丽媛、潘晓佳、刘鹏建等艺术家都先后在昆曲版校歌工作坊、昆曲表演工作坊任教,演出前都专门安排时间对学员的演出剧目进行加工。北方昆曲剧院与北京大学有着百年情谊。自2006年以来,北方昆曲剧院在北京大学的演出已逾百场,培养了一代代昆曲爱好者。近年来,北京大学昆曲研究与传承中心、北京大学教工昆曲古琴协会与北方昆曲剧院合作,在北方昆曲剧院院长杨凤一等领导的支持下,举办讲座、研讨会、工作坊等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

尤其是最后由全体演员合唱由曲学大师吴梅先生于1918年为北京大学二十周年纪念创作的《北京大学校歌》时,“弦诵一堂春”“待培养出文章气节少年人”深深感染着剧场里的每一位观众。

全体演员合唱昆曲版北大校歌 熊永强摄
本次演出为北京大学教职工筹办、主演并在北京大学演出的首次昆曲专场演出,证明了校园美育的对象不仅仅是学生,也在教职工群体。教职工与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传习共同促进了校园美育的跨越式发展,形成了传习氛围更为浓厚,也更具有持续性与影响力的校园美育实践。

据悉,在北京大学金德航中国传统艺术传习计划的资助下,在校内外各单位、专业机构的支持和配合下,北京大学将举办以昆曲京剧、古琴为主的各种类型的中国传统艺术工作坊,并定期举办汇报演出,探索校园美育的新途径,促进中国传统艺术在高校的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作为昆曲的入门作品而言,《奇双会》剧情一波三折,内容充实饱满,极具生活化气息。同时,这部戏也深受梅兰芳、俞振飞等京昆大师前辈的锤炼,使其有着相当丰富的艺术技巧。尤其是《写状》这一出,是一折小生、旦角的“对儿戏”,舞台上两个主角并重,唱做集中,很讲究艺术的平衡和表演尺度分寸的拿捏。...
《刺虎》是当今昆剧舞台上刺杀旦行当最具代表性的剧目,也是最贴合北方昆曲磅礴气势的一出戏。作为一出承载家国仇恨的经典,《刺虎》所展现出的悲壮情怀与北方昆曲追求慷慨悲歌的艺术特质不谋而合,而韩世昌先生所塑造的费贞娥更具有北方女子的豁达豪爽,面对“一只虎”时通过眼神与表情,将发自内心的仇恨与装出表面的妩媚在顷刻间“变脸式”转换,极具看点,多年来深受观众喜爱。...
四百多年前,昆曲《牡丹亭》横空问世,用最美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最深刻、细腻的情感:一双人、两颗心、三生路。一段浪漫绮梦和生死至情,缠绵四百余年依旧美得动人心魄,成为了我国浪漫主义艺术中一个无可争议的高峰,在戏曲舞台上盛演不衰,传承至今。...
1月7日至8日原创当代题材昆曲《李佩先生》将在北京天桥剧场精彩上演,本次演出为北京市演艺服务平台资助项目,北京市演艺服务平台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以支持重点剧目演出、培育多元演出空间、搭建线上演艺服务平台为主要内容,努力打造“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不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凝聚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2012年,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与中国台湾方面合作,海峡两岸携手打造昆曲《南柯梦》,首度以上、下本的形式,将《南柯梦》以相对完整的本戏形式搬上了昆曲舞台。全篇以情为主题,完成了从上本“入梦、情着”到下本“出梦、情尽”的连贯过程,展现个人情欲在社会结构下的渴望与失落、真实与虚妄,是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经典保留剧目。...

1月23日北方昆曲剧院经典剧目《长生殿》

天宝十年,唐明皇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在长生殿中七夕乞巧,对天盟誓,愿永世结为夫妻。由于唐明皇终日和杨玉环游乐,不理政事,导致安禄山造反。唐明皇携杨贵妃避难蜀中的途中,将士们高呼“不杀贵妃,誓不护驾”。无奈之下,唐明皇赐杨贵妃自缢于梨花树下。...

1月16-17日19:30北方昆曲剧院经典折子戏展演

2025年1月17日19:30 演出昆曲《吕布试马》《孽海记·思凡》《通天犀·坐山》《彩楼记·评雪辨踪》...
三折闺门旦剧目:《红梨记·亭会》《雷峰塔·断桥》《凤凰山·百花赠剑》均得自恩师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张洵澎老师亲授传承。张洵澎老师看完演出,给予美玲的评价“美玲灵的”,表示对爱徒的喜爱和赞赏,也为“昆昆”满台演员、演奏员点赞。...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