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剧表演艺术家李少先

时间:2022-04-26 14:38:47 阅读:
评剧表演艺术家李少先因病于3月10日去世,享年81岁。

在她工作、生活过的地方,河北省安平县的评剧工作者告诉记者,李少先是艺术成就突出的老一辈名家,为人朴素、谦和。

2019年,她曾受邀在清华大学与筱佩珠、筱月来、王晶华、李红霞等艺术家一同亮嗓,技惊四座,被誉为评剧舞台上硕果仅存的女小生名家。

李少先出生于1941年,祖籍河北省深县(今深州市),十三四岁离家学艺,16岁进入安平县评剧团,逐渐磨练成为当家小生。

她的曲风高亢豪迈,表演潇洒倜傥,与旦角演员、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筱芙蓉(原名戴玉英)堪称珠联璧合。两人合演过的剧目有《杨家将》《红楼梦》《秦香莲》《杨八姐盗刀》《张羽煮海》《朝阳沟》《杨三姐告状》《花为媒》等,在舞台上塑造了一系列生动鲜活的形象,红极一时。

李少先曾辗转在多地的评剧团历练,与名角合作,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重回安平县评剧团,演出、管理之余还开办戏校,向年轻一代传戏。

该剧团后因种种原因解散,现已不存,李少先也过着平淡的退休生活,久未出现在人们的视野。直到2019年10月,清华大学举办《不忘初心——2019全国评剧老艺术家公益演唱会》,邀请李少先重新出山,演唱评剧《张羽煮海》选段,她一开口就博得了满堂彩,被当时的观众叹为“金石之声”。演出现场,曾经的舞台伉俪筱芙蓉还上台为她献花,场面温馨感人。

晚年的李少先虽然患病,依旧精神矍铄,腰杆挺直,为评剧的推广和传承尽心尽力。她曾说:“爱戏爱了一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看到更多人跟我们一样喜爱评剧,让戏曲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


猜你喜欢

本剧在创作过程中,融合了大量真人真事以“写实”的叙事方式,设计了一家三口的角色,他们既是帮扶对象同时又是文明标兵,双重角色让他们的爱真实且富有温度。...

北京演艺评剧演出信息

《花为媒》是评剧经典保留剧目,不仅是中国评剧院的看家戏,在整个评剧界乃至戏曲界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王少安寿诞之日,其子王俊卿在酒席宴上与表姐李月娥相见,互生爱慕之心,李月娥去后,王思念表姐而得病。俊卿之母托媒人阮妈去李家说亲。但月娥之父受血统之说的影响,坚持姑表不能结亲。...

中国评剧院2025庆元旦演出圆满落幕

《花为媒》是我院的看家戏,常演常新,观众百看不厌。去年,中国评剧院重点推出了以“青春”为亮点的2024版《花为媒》,其中恢复了“车柳子”等初期版本中特色鲜明的色彩腔调,保留了电影版中脍炙人口的“玫瑰调”等精彩唱段,让评剧发出新声的同时再现原味。...
《茶瓶计》作为评剧经典剧目,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受观众喜爱。剧中人物形象鲜明,丫鬟春红的机灵俏皮、小姐的娇羞温婉、公子的英俊潇洒,都被演员们演绎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在“茶瓶传情”等经典情节中,演员们细腻的表演、婉转的唱腔,将角色之间的情感纠葛展现得扣人心弦,引得台下观众沉浸其中,不时发出阵阵赞叹。...
梨园争春贺龙年,银发生辉展风采。评剧折子戏《幸福教育托夕阳》,由戏曲班常素云老师创编并领衔出演,赞颂了社区学院的老年教育托起幸福夕阳别样红的事迹。...

桃城区开展迎“元旦”评剧专场演出

 悠扬的二胡声声阵阵,婉转的琵琶声入耳,清脆的铜锣与鼓声交互错杂,演员们依次登台,在专业的伴奏声中开腔献唱。一折折精彩的评剧表演,为我们带来视觉与听觉上的享受,更把观众们带进一段段历史故事中。...
多出家喻户晓、百看不厌的经典剧目轮番上演,《小姑贤》、《花为媒》、《杨八姐游春》、《打焦赞》、《茶瓶计》以及《乾坤带》、《秦香莲》等剧目中的经典唱段。演员们专业的四功五法,令现场的观众沉浸其中,不时传来阵阵叫好声,大呼“过瘾”!...
由赵德明、王寿山担任编剧,钟海担任导演,市评剧白派剧团团长、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冠丽领衔主演的评剧《杨柳青传奇》源自杨柳青民间传说,以杨柳青年画为载体,讲述清代乾隆时期,围绕“画神”白俊英发生的一段曲折故事,阐述惩恶扬善、正义必然战胜邪恶的题旨,体现了剧中人对民间绘画艺术的不懈追求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矢志坚守。...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