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新势力西演西安易俗社:左晨
时间:2022-11-24 09:36:29 阅读: 次 作者:西安演艺集团
左晨,陕西西安人,农工党员,国家二级演员,本科学历,1995年考入西安市艺术学校。2000年毕业进入西安易俗社工作至今,主工正小旦。主要作品有《翰墨缘》《五女拜寿》《柳河湾的新娘》《李白长安行》《走雪》《斩秦英》等,曾荣获陕西省秦腔表演唱大赛一等奖,首届中国秦腔“四小名旦”提名奖,陕西省第五届、六届、八届小戏小品大赛一等奖,主演小戏《送鞋》曾荣获中国滨州·博兴非遗稀有剧目演出优秀奖。
策马扬鞭正当时
兴趣、热爱、心之所向
左晨与秦腔的结缘来源于母亲的言传身教,左晨的母亲是秦腔的“铁杆粉丝”,小时候,只要有秦腔演出,母亲总会带着小小的左晨一同前往。在母亲的怀里和背上,儿时的左晨已经听过《翰墨缘》《书堂合婚》等许多经典秦腔唱段。年幼的她虽不知曲意,却被秦腔独有的曲调和台上人华丽的服饰深深吸引。
在母亲的影响下,左晨对秦腔的兴趣日益浓厚,母亲见她十分喜爱秦腔,便支持左晨报考艺校。
左晨也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1995年,15岁的左晨正式考入西安市艺术学校开始学习秦腔。然而信心满满的她刚一入校就受到了打击,由于身高较高,又没有任何基础,左晨在完成许多基本功训练动作时要比班里孩子困难的多,眼看着自己的训练进度和动作完成度逐渐落后于同学,左晨既沮丧又着急。
“我那时候特别讨厌自己的身高,心想要是再矮一点就好了。但老师告诉我说长得高有长得高的优势,还教导我说不能着急,凡事要慢慢来,学的慢也不要紧,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和情况调整学习方法。后来训练的时候,我能感觉到老师会多关注我一些,课后,也会帮助再我做一些训练。慢慢地,我能跟上大家了,动作的完成度也越来越好。”左晨说。
矢志笃行立芳华
青春、梦想、汗水、奋进
2000年,经过了五年的专业训练,左晨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安易俗社,正式成为了一名秦腔演员。百年剧社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深深地吸引着左晨,她在这里结识了许多业界优秀的前辈,他们对艺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影响着左晨,她在这里感受到了什么是“戏比天大”,明白了什么是“真听真看真感受”。
“记得有一年社里排《走雪》,由张咏华老师排导,我担任其中的旦角,此剧是老生、小旦唱做并重的折戏。其中有‘过独木桥’的表演,表演时,我想象自己身处深山,前边有一道拦路河,上面斜担着一座独木桥。我在营造的想象下尽力去表演,可效果却还是不如人意,我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张老师告诉我说,我靠想象去完成表演也并非全然错误,但终究是片面的,表演讲究的是‘真听真看真感受’。张老师找了一根木棍给我,让我踩着木棍,脚尽量不要着地,去感受过独木桥的感觉。当时听到这个想法,我就眼前一亮,几番尝试过后,我果真摸到了点儿窍门,经过无数次的训练和揣摩后,我的表演也一次比一次逼真。”左晨回忆道。
虽然这只是排戏时的一件小事情,但左晨却记了好多年。前辈们对待表演“精益求精,臻于至善”的精神让她深受感染。左晨告诉我说,用一生的时间钻研,去做好“秦腔演员”这一件事,在戏曲行业并不鲜见,甚至有的老师家里几代人都从事秦腔行业。这份对艺术的执着与坚守,鞭策和激励着左晨,她不自觉地想向前辈们看齐,成为和他们一样孜孜不倦探索艺术的优秀演员。
奋斗永似少年时
初心、成长、坚守、传承
二十余载从艺路,有过三九严寒冻到手指发木,也有过盛夏酷暑汗水湿透戏服,但左晨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无论台下多苦多累,只要走上舞台演戏,左晨便什么也不顾了,那种发自内心的享受和满足感冲散了其余的一切。
2011年左右,易俗社演出《柳河湾的新娘》一戏,左晨在其中担任“小兰”一角,开始排练前,她不慎摔伤,造成尾骨骨折。锥心的疼痛让左晨的心也跟着提了起来,她十分害怕自己因此上不了舞台,无法顺利完成演出。
“说实话,当时摔伤第一反应真的不是担心自己的伤势,就是怕自己上不了舞台,耽误排戏。后来拍完片子医生说是尾骨骨折,我反而松了口气,觉得可以坚持,只要能让我唱完戏就行。”左晨说。
戏里的小兰情感十分丰富,她是娇俏的,明媚的,活泼大方的,为了契合人物角色,左晨必须忍着尾骨带来的疼痛,蹦蹦跳跳,神态轻松地去展现人物性格。任何一个看似不经意的动作都可能牵动到尾骨,带来疼痛。但左晨却顾不上,她开玩笑道,“只要演起来,我的疼痛都感觉减轻一些,唱秦腔就像我的止痛剂一样。”最终,在左晨的坚持下,《柳河湾的新娘》圆满完成演出,并取得了十分不错的成绩,左晨饰演的小兰深受观众喜爱,成为了她秦腔生涯中的经典舞台角色之一。
如今的左晨依然在戏曲道路上砥砺深耕着,不知不觉间,她已在易俗社度过了二十余年,从那个仰望着前辈们,梦想和他们一样出色的小女孩,成长为一名有着丰富舞台经验的优秀秦腔演员。她凭借一颗热爱戏曲的初心,为观众们奉献着一场场精彩绝伦的演出;她怀揣一颗传承弘扬戏曲文化的衷心,教导着年轻的戏曲人才,向他们传递着秦腔艺术的“接力棒”。
“戏曲之路任重道远,我将用余生继续努力,希望能凭借自己的力量为秦腔的传承和推广做出贡献,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喜爱上秦腔,加入到传承、保护和发扬秦腔艺术的行列里来。”左晨说。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川流不息的时间之河里,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西演给每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秦腔演员,提供了成长成才、人生出彩的机遇和平台。以左晨为代表的西演青年人才,他们心怀对艺术的敬畏之心和对专业的赤诚之心,下真功夫、练真本事、求真名声。从他们身上,折射出的是对秦腔艺术的追寻,对从艺初心的坚守,彰显出的是有信仰、有担当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守护传统文化根脉的决心和恒心。
策马扬鞭正当时

左晨在《织梦人》中饰翠英
兴趣、热爱、心之所向
左晨与秦腔的结缘来源于母亲的言传身教,左晨的母亲是秦腔的“铁杆粉丝”,小时候,只要有秦腔演出,母亲总会带着小小的左晨一同前往。在母亲的怀里和背上,儿时的左晨已经听过《翰墨缘》《书堂合婚》等许多经典秦腔唱段。年幼的她虽不知曲意,却被秦腔独有的曲调和台上人华丽的服饰深深吸引。
在母亲的影响下,左晨对秦腔的兴趣日益浓厚,母亲见她十分喜爱秦腔,便支持左晨报考艺校。
左晨也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1995年,15岁的左晨正式考入西安市艺术学校开始学习秦腔。然而信心满满的她刚一入校就受到了打击,由于身高较高,又没有任何基础,左晨在完成许多基本功训练动作时要比班里孩子困难的多,眼看着自己的训练进度和动作完成度逐渐落后于同学,左晨既沮丧又着急。
“我那时候特别讨厌自己的身高,心想要是再矮一点就好了。但老师告诉我说长得高有长得高的优势,还教导我说不能着急,凡事要慢慢来,学的慢也不要紧,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和情况调整学习方法。后来训练的时候,我能感觉到老师会多关注我一些,课后,也会帮助再我做一些训练。慢慢地,我能跟上大家了,动作的完成度也越来越好。”左晨说。
矢志笃行立芳华

《翰墨缘》中饰陈秋霞
青春、梦想、汗水、奋进
2000年,经过了五年的专业训练,左晨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安易俗社,正式成为了一名秦腔演员。百年剧社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深深地吸引着左晨,她在这里结识了许多业界优秀的前辈,他们对艺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影响着左晨,她在这里感受到了什么是“戏比天大”,明白了什么是“真听真看真感受”。
“记得有一年社里排《走雪》,由张咏华老师排导,我担任其中的旦角,此剧是老生、小旦唱做并重的折戏。其中有‘过独木桥’的表演,表演时,我想象自己身处深山,前边有一道拦路河,上面斜担着一座独木桥。我在营造的想象下尽力去表演,可效果却还是不如人意,我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张老师告诉我说,我靠想象去完成表演也并非全然错误,但终究是片面的,表演讲究的是‘真听真看真感受’。张老师找了一根木棍给我,让我踩着木棍,脚尽量不要着地,去感受过独木桥的感觉。当时听到这个想法,我就眼前一亮,几番尝试过后,我果真摸到了点儿窍门,经过无数次的训练和揣摩后,我的表演也一次比一次逼真。”左晨回忆道。
虽然这只是排戏时的一件小事情,但左晨却记了好多年。前辈们对待表演“精益求精,臻于至善”的精神让她深受感染。左晨告诉我说,用一生的时间钻研,去做好“秦腔演员”这一件事,在戏曲行业并不鲜见,甚至有的老师家里几代人都从事秦腔行业。这份对艺术的执着与坚守,鞭策和激励着左晨,她不自觉地想向前辈们看齐,成为和他们一样孜孜不倦探索艺术的优秀演员。
奋斗永似少年时
初心、成长、坚守、传承
二十余载从艺路,有过三九严寒冻到手指发木,也有过盛夏酷暑汗水湿透戏服,但左晨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无论台下多苦多累,只要走上舞台演戏,左晨便什么也不顾了,那种发自内心的享受和满足感冲散了其余的一切。
2011年左右,易俗社演出《柳河湾的新娘》一戏,左晨在其中担任“小兰”一角,开始排练前,她不慎摔伤,造成尾骨骨折。锥心的疼痛让左晨的心也跟着提了起来,她十分害怕自己因此上不了舞台,无法顺利完成演出。
“说实话,当时摔伤第一反应真的不是担心自己的伤势,就是怕自己上不了舞台,耽误排戏。后来拍完片子医生说是尾骨骨折,我反而松了口气,觉得可以坚持,只要能让我唱完戏就行。”左晨说。
戏里的小兰情感十分丰富,她是娇俏的,明媚的,活泼大方的,为了契合人物角色,左晨必须忍着尾骨带来的疼痛,蹦蹦跳跳,神态轻松地去展现人物性格。任何一个看似不经意的动作都可能牵动到尾骨,带来疼痛。但左晨却顾不上,她开玩笑道,“只要演起来,我的疼痛都感觉减轻一些,唱秦腔就像我的止痛剂一样。”最终,在左晨的坚持下,《柳河湾的新娘》圆满完成演出,并取得了十分不错的成绩,左晨饰演的小兰深受观众喜爱,成为了她秦腔生涯中的经典舞台角色之一。
如今的左晨依然在戏曲道路上砥砺深耕着,不知不觉间,她已在易俗社度过了二十余年,从那个仰望着前辈们,梦想和他们一样出色的小女孩,成长为一名有着丰富舞台经验的优秀秦腔演员。她凭借一颗热爱戏曲的初心,为观众们奉献着一场场精彩绝伦的演出;她怀揣一颗传承弘扬戏曲文化的衷心,教导着年轻的戏曲人才,向他们传递着秦腔艺术的“接力棒”。
“戏曲之路任重道远,我将用余生继续努力,希望能凭借自己的力量为秦腔的传承和推广做出贡献,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喜爱上秦腔,加入到传承、保护和发扬秦腔艺术的行列里来。”左晨说。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川流不息的时间之河里,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西演给每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秦腔演员,提供了成长成才、人生出彩的机遇和平台。以左晨为代表的西演青年人才,他们心怀对艺术的敬畏之心和对专业的赤诚之心,下真功夫、练真本事、求真名声。从他们身上,折射出的是对秦腔艺术的追寻,对从艺初心的坚守,彰显出的是有信仰、有担当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守护传统文化根脉的决心和恒心。

猜你喜欢
秦腔折子戏《梁秋燕》《祝福》《盼子》《周仁回府》《三击掌》《藏舟》《游花园.表花》《洪湖赤卫队》选段、现代戏《红灯记》选段等16个经典剧目,轮番登场。现场掌声和喝彩声此起彼伏,惟妙惟肖的经典秦腔表演让群众近距离感受着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吸引了一大批秦腔戏迷驻足观看,让村民在家门口乐享戏曲“大餐”,过足了“戏瘾”。小小的舞台洋溢着满满的幸福,近千名老百姓享受到了一场丰盛的“文化盛宴”。...
9月30日10点-12点,李晓峰,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 国家一级演员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二团党委书记兼团长...
本次活动由中共庄浪县委宣传部、县文旅局主办,县文化馆、县紫荆文艺有限责任公司承办。本次活动由县紫荆文艺有限责任公司人员为现场观众带来《大升官》《香山寺还愿》《金沙滩》《铡美案》《葫芦峪》《窦娥冤》等经典剧目。...
9月22日-23日,“农信杯·梅花荟萃唱响平凉”戏曲演出在静宁县火热开展。静宁农商银行作为承办方之一,与县委宣传部、县文旅局等紧密衔接,开展广泛宣传,共同为静宁广大戏迷朋友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视听盛宴。...
9月5日,西演·青年团将于午场(14:00)为各位观众带来由青年新秀演员赵梓君、王星媛、陈媛、张洋、耿嘉隆、孙亚东等主演的秦腔经典剧目《杨门女将》。...
立秋仍暑天未凉,处暑节令寄希望。秋风送爽姗来迟,勿躁仿闻茉莉香。...
师承国家级非遗秦腔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李爱琴,被誉为第九代“活周仁”的杨升娟,将于明、后两日(7.27/28),登陆西演SPACE·易俗大剧院,带来她的夺梅传统戏《周仁》!...
原创秦腔现代戏《攒劲女人》以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李耀梅为原型,讲述吴忠市红寺堡区龙源村村民李耀梅3年时间扎制25000多把扫帚,不仅还清了30万元治病欠款,还带领村民一起脱贫致富的故事,塑造了这片瘠薄土地上在绝境中坚韧挺立、在重创中依然蓬勃向上的“攒劲”群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