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腔热说安万火

时间:2025-07-07 16:03:56 阅读:
      秦腔,这西北大地上吼出来的声音,在陕甘宁的黄土坡梁间穿行了数百年。它搭起高台,演的是人间的忠孝节义、善恶是非,像一位古老的信使,把“仁义礼智信”的种子,深深撒进人心。它用那股子粗犷与豪迈,一遍遍向人们诉说着——何谓善,何谓恶,何为当为,何为莫作。

      记得儿时,父亲常在灯下给我讲秦腔故事。《双官诰》里含辛茹苦的节妇,《三下阴》中魂断幽冥的哀情,《铡美案》前包公那铁面无私的惊堂木……故事里的人和事,早就在我幼小的心里划下了分明的界限:这边是善,那边是恶,泾渭分明。父亲口中那些忠奸分明的故事,无声地在我心里筑起了一道最朴素的人间堤坝。
秦腔
      八十年代初,陇西开物资交流大会,西安易俗社的锣鼓也敲到了县城。全巧明、肖若兰等老一辈秦腔名家登台献艺,台下人山人海。我下了班,蹬上自行车就往戏台赶。在戏台边的摊子上买一碗铁桶盛的酸饭,囫囵吃完,赶紧挤进人堆里寻个好位置。夜风里,台上唱念做打,精彩纷呈;台下,白发老者们低声细语,品评着唱腔与情节。那一刻,秦腔在我耳中不再是模糊的声响,角色行当、唱功流派……诸多门道第一次清晰地展露眼前,像一本古老又新鲜的书册,在我面前悄然掀开。那是我第一次,真切地贴近了秦腔的灵魂。

      从此,年节庙会上的社戏,就成了我心头的念想。外县剧团来了,更要挤进剧院去看。通渭县剧团的《烙碗计》,后母的刻毒与继子的悲愤,仿佛烙铁般烫进人心;陇西县剧团的《清风亭》,忘恩负义的张继保终被天雷殛毙,台下老少无不拍手称快。后来在陇西文峰交流会上,县剧团演《周仁回府》,当周仁在严府威逼下被迫献妻、内心痛如刀剜时,那一声悲鸣呜咽,竟让整个戏场一片哽咽——原来秦腔的泪,竟能这般滚烫灼人!

      如今,这秦腔的热浪,被“甘肃安万秦腔艺术剧院”烧得更旺、更烈。他们像一股倔强的旋风,席卷秦陇大地。所到之处,人潮涌动,盛况空前。三伏酷暑,骄阳似火,挡不住乡亲们扶老携幼的脚步;数九寒天,朔风凛冽,吹不散台下裹着棉袄、跺着脚也要看戏的人群。许多人甚至跋涉几十里、上百里,只为听这一嗓子地道的秦腔。

      安万的火,烧在戏上,更烧在人心里。他们演的《兴汉图》,演员那苍凉悲怆的唱腔,字字泣血,声声含泪。动情之处,台上演员泪如泉涌,台下观众也哭成一片。那哭声,是共鸣,是宣泄,更是对忠魂义魄的深切感怀。

      而最令人动容与敬佩的,正是安万秦腔艺术剧院本身。这绝非一个普通的戏班,它是在民营道路上艰难跋涉、却始终怀抱赤诚的秦腔艺术堡垒!作为一家自负盈亏的民营剧团,经营之艰辛可想而知。然而,台前幕后,从乐队到演员,再到默默付出的后勤保障,这百余人的团队拧成了一股绳,个个都透着对秦腔的敬与爱。

      你看前台那些角儿——安万、张敏辉、张建丽、袁红……他们哪一个不是用生命在唱戏?灯光亮起,锣鼓点响,他们便褪去日常,完全浸入了角色。安万的悲愤苍凉,张敏辉的刚烈忠勇,张建丽的婉转凄切,袁红的端庄大气……他们在舞台上倾尽全力,一举手一投足,一腔一泪,都仿佛燃烧着生命的热度,将“戏比天大”这四个字诠释得淋漓尽致。演到动情处,他们哭,观众跟着哭;他们怒,观众跟着怒。这份投入,早已超越了谋生,是对艺术的虔诚供奉。

      再看幕后,支撑整台戏的乐队与后台。陈瀚、芦巍、杨东、张坤等几十位乐师,手中的弦索锣鼓就是他们的战场。为了托住唱腔、烘托气氛,他们一遍遍练习,加班加点,对每一个音符、每一记板眼都力求精益求精。后台的保障人员更是如陀螺般运转,装台卸台、服装道具、灯光音响……哪一个环节都马虎不得。民营剧团的生存压力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肩上,可正是这份压力,转化成了他们对艺术质量近乎苛刻的追求——唯有做到更好,才能对得起千里迢迢赶来的乡亲,对得起心中这份沉甸甸的热爱。

      百余口人,百余颗滚烫的心。在民营剧团的艰难道路上,他们克服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把汗水与心血都浇灌在了这方寸舞台之上。支撑他们的,正是那份深入骨髓的对秦腔艺术的热爱,那份“戏比天大”的执着信念!他们的存在与坚守,他们为传承这门古老艺术所付出的远超常人的努力与艰辛,本身就是一曲在黄土地上回荡不息、震撼人心的壮歌!
      我虽不能亲临现场感受那份山呼海啸般的热情,但心始终牵挂着。每每有演出,便用手机投屏到电视机上,一场不落。当看到《兴汉图》里演员悲声恸哭,我的眼泪也同现场观众一样,止不住地往下掉。方寸屏幕,隔不断那份血脉相连的共振。

      秦腔之火,何以越燃越旺?它搭起高台,演的是人间正道,如清泉流淌,涤荡尘心。人心深处,终归渴望着这份朴素的教化与共鸣——它教人学好,教人向善,教人持守本分。而甘肃安万秦腔艺术剧院,正是这古老艺术在新时代最动人的回响!他们不仅是在传承唱腔和技艺,更是在用生命诠释秦腔的灵魂——那份扎根黄土、百折不挠的韧劲,那份直面命运、笑对人生的豪情!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把汗水甚至泪水都洒在舞台上,只为将最纯正的秦腔、最动人的故事、最宝贵的精神,送到千千万万渴望它的乡亲面前。这份坚守,这份付出,这份“戏比天大”的执着,怎能不让人心生敬意,由衷点赞?

      秦腔这盏历经沧桑的老灯,在喧嚣尘世里再度被擦亮。安万剧团和它那些可敬可爱的成员们,正是这执着的擦灯人。他们火热的缘由,正是人们重新在粗粝的声腔里、在不屈的身影中,辨认出了自己的根脉与心跳——那古老的声音里,有我们不可丢弃的来处,亦藏着我们终须认取的归途,更有一种面对生活磨难,依然要昂首高歌的勇气与力量!

猜你喜欢

关于举办灞桥区秦腔擂台赛的报名通知

参赛对象:年龄在8至65周岁的秦腔爱好者,身体健康的70周岁以下高龄爱好者也可报名参赛。专业戏曲演员不参与此次比赛。...

7月4日秦腔折子戏专场等您来看!

秦腔折子戏《挂画》王新 饰演 耶律含嫣,王新,兰州戏曲剧院旦角演员。主攻小花旦、闺阁旦。张玮 饰演 丫鬟,张玮,兰州戏曲剧院旦角演员。主攻正旦、小旦。...

任炳汉《郭秀明》要把党的阳光送到群众手里

秦腔现代戏《郭秀明》由冀福记执导,姜云芳、卢东升等担任音乐设计,一级演员、秦腔名家任炳汉领衔主演...
此外,尚友社须生名家王君秋、易俗社郭葆华、甘肃省秦剧团女须生孔桂玲、宁夏秦腔剧团王泽民、当代秦腔名家李东桥等也在传承和创新秦腔表演艺术。...

云课堂——跟我一起探秘秦腔现代戏发展

文化馆特邀国家一级演员、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院长李梅院长主讲,在这场慕课中,李梅院长将结合当下秦腔的发展现状,深入剖析秦腔现代戏发展的关键要素。...
7月11日-13日,相约陕西大剧院,在秦腔《红河谷》的震撼演绎中,感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磅礴力量,共赴一场跨越时空的同心之约!...

秦梅飘香|李小青《马前泼水》老题材新演绎

2019年4月26日晚,第2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颁奖典礼在广西文化艺术中心举行,李小青凭借在秦腔《马前泼水》中的精湛演技荣膺第2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本次展演活动将持续到6月25日,在为期5天10场的展演活动中,《忠保国》《三下阴》《铡美案》《兴汉图》等多部优秀秦腔经典剧目将精彩上演,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窦凤琴也将登台献艺。...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