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长安区“天天有戏”文化惠民暨群众秦腔擂台赛持续火爆

时间:2025-08-22 17:27:26 阅读:
长安人有多爱秦腔?

8月20日晚,当长安公园东门的灯光亮起,2025年长安区“天天有戏”文化惠民暨群众秦腔擂台赛台下,早已挤满了观众,有搬着小马扎的老人,有带着孩子的家长,还有举着手机的年轻人,一片热闹景象。

作为去年爆火的文化惠民工程,今年的“天天有戏”,不只是简单延续,更丰富的互动体验、更创新的赛制设计,将让千年秦声浸润更多人的日常。
2025年长安区天天有戏文化惠民暨群众秦腔擂台赛
当第一个唱段在夜色中响起,台下的叫好声与唱腔交织,所有人都知道——长安的盛夏之夜,又要热闹起来了。

从田间到舞台
秦腔热席卷长安区

作为秦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秦腔与普通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擂台赛之前,今年长安区已开展360多场公益秦腔培训,吸引了近万名秦腔爱好者踊跃参与。

“我从小爱好秦腔,一唱就是几十年,尤其是去年,全区秦腔大赛,我第一次上台就获得了奖金,在决赛中,也获得了好成绩。今年我更要加油唱。”东江坡村71岁的戏迷田稳琴大娘兴奋地说。
2025年长安区天天有戏文化惠民暨群众秦腔擂台赛
“一唱秦腔就浑身是劲”,一位村民表示。在王莽街道稻地江村,街道干部把培训搬到田畔地头,平日里一起干农活儿的乡党变身教员,用接地气的方式教唱经典曲目,乡亲们听得亲切、学得认真。

杜曲街道则以去年选拔的20余名优秀人才为核心,辐射带动形成百余人的秦腔爱好群体,并邀请长安剧团老师定期进行集中训练;郭杜东街社区的近百名居民,因为热爱秦腔聚到了一起,在专业指导下传唱经典曲目,弘扬传统文化,其乐融融。
2025年长安区天天有戏文化惠民暨群众秦腔擂台赛
从乡村地头的田埂间,到社区广场的树荫下,秦腔的高亢旋律已成为长安区人生活中最动听的背景音。这股跨越年龄、连接城乡的秦腔热,也让更多人近距离触摸到非遗艺术的独特魅力。

赛制藏巧思
全民参与燃爆秦腔

秦腔的热闹,从来不是一人的独角戏,而是一群人的共鸣。今年的擂台赛,便在赛制里藏了这份“共乐”的心思——既让个人的热爱有处安放,也让集体的热情得以沸腾。

自今年3月起,经各街道层层海选,300名优秀选手从众多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进入区级比赛。他们中,有唱了几十年的老戏迷,有刚跟着社区培训班入门的新人,有白天扛着锄头下地、晚上对着镜子练的乡亲,也有下班后挤时间琢磨唱腔的上班族。

“从8月20日起,将在长安公园连续举办20场初赛”,一位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初赛阶段每场15名选手同台竞技,角逐晋级名额。复赛计划举行4场,最终选拔出16名顶尖选手会师总决赛,争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获奖者将获得奖金、奖杯及证书。
2025年长安区天天有戏文化惠民暨群众秦腔擂台赛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新增的“百人合唱合诵”单元。10月中旬,全区16个街道将组织20余支代表队,于10月中旬进行集中展演。各队除自选两首秦腔曲目外,将共同演唱长安文化和旅游体育局原创的《家住长安》,并齐诵经典诗词《将进酒》,以磅礴气势展现全民参与的热情与文化自信的集体表达。

整个“天天有戏”文化惠民系列活动将于夏秋时节持续开展,共计完成100场演出,真正实现“美好长安区,天天有戏”,为群众献上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的文化盛宴。

从个人的“亮嗓子”到集体的“大合唱”,擂台赛不只是比高下,更是搭起了一个让大家一起玩秦腔的平台。正如长安区副区长谢斌所说,让每个人都能成为秦腔的传承者。

不止于比赛
沉浸式体验玩转秦腔

这场文化盛宴远不止“比唱功”这么简单。活动期间,还有一系列趣味互动活动,无论是孩童、青年还是老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秦腔乐趣,全方位沉浸在秦腔文化的魅力之中。

想学秦腔?“名家面对面”邀请省市秦腔名家带来专场展演,直接与观众现场交流;没有基础也不用担心,“秦腔跟我学”公益培训,让零基础爱好者也能入门。

爱猜谜?“戏曲猜一猜”环节里,听唱段猜剧目,在趣味抢答中解锁秦腔知识;“戏曲非遗”互动集市更能让人过把瘾——亲手绘制秦腔脸谱、试穿精致戏服、体验传统乐器,沉浸式感受秦腔文化。
2025年长安区天天有戏文化惠民暨群众秦腔擂台赛
这个夏天,不妨带上家人朋友,到长安区听一段秦腔、看一场比赛、玩一次非遗互动,在千年秦韵里,感受传统文化的浪漫与活力。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