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年豫剧唱响200年湖广会馆,湖广会馆首次迎来豫剧的沉浸式演出

时间:2024-06-13 08:53:46 阅读:
当耳熟能详的中州雅韵,回环于古雅的飞阁流丹之上,拥有300年历史的豫剧让200余年的湖广会馆再焕光彩。6月10日,由豫剧名家李树建领衔主演的沉浸式豫剧《清风亭上》,在素有“京城第一会馆”之誉的湖广会馆大戏楼唱响,这是湖广会馆首次迎来豫剧的沉浸式演出。
豫剧沉浸式演出
“喷空+豫剧”这一独特的形式在古老的湖广会馆亮相,为沉浸式豫剧在首都北京的市场化探索,开拓了新空间,开辟了新渠道,揭开了新篇章。而师父+徒弟、豫剧名家+民营剧团、古老豫剧+文化地标+市场运作……在沉浸式豫剧演出的道路上,李树建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刷新戏剧界对他的认知。

【一】沉浸式豫剧唱响湖广会馆,余音绕梁

位于北京虎坊桥十字路口西南隅的湖广会馆,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古朴优雅,与东北隅的纪晓岚故居相望,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作为北京仅存的四座建有大戏楼的会馆之一,湖广会馆曾经名角荟萃——谭鑫培、余叔岩、梅兰芳、程砚秋等都曾在这里演出,丝弦皮黄,悠扬悦耳,余音绕梁。

6月10日下午和晚上,这里迎来了豫剧人李树建和他领衔主演的沉浸式豫剧《清风亭上》。

整座湖广会馆从外围看好似四合院,推开朱红色大门,跨过高门槛,里面张灯结彩,别有洞天。

穿过回廊,掀开厚厚的门帘,这个百年古戏台才算正式揭开神秘面纱。屏风隔出包厢与走道,正前方是非常华丽正气的戏台,观众席保留了传统的围坐式桌椅。由著名书法家李刚田书写的“霓裳同咏”匾额悬于正中,戏台天幕为黄色金丝缎绣制的五彩龙凤戏珠、牡丹、蝙蝠、如意吉祥图案,上场门悬挂“出将”,下场门悬挂“入相”。戏楼前抱柱悬有一联,上联云“魏阙共朝宗气象万千宛在洞庭云梦”,下联曰“康衢偕舞蹈宫商一片依然白雪阳春”。

下午2时整,当河南曲艺新名片——“喷空”团队成员余泽阳、王小昂走上舞台,围绕“孝”字展开对话时,便自然而然地拉开了沉浸式豫剧《清风亭上》的帷幕。

古色古香的大戏楼内,观众围坐在桌子旁。当主人公张元秀、贺氏夫妇从剧场后侧登台,途径观众席来到舞台时,不少首都观众颇为惊喜。
豫剧沉浸式演出
在历时一个半小时的演出中,曲折的故事、紧凑的剧情、精湛的表演、沉浸的体验,让观众泪水涟涟。

不少观众表示,此前曾多次到湖广会馆欣赏戏剧演出,但这场演出最特殊,因为演员从观众中走到舞台,又从舞台走向了观众,演员和观众现场互动,甚至让观众进入剧情回答主人公的问题,确实是一次非常难得的观看体验。

【二】为市场化探索开拓新空间、开辟新渠道

豫剧《清风亭上》,为何会在湖广会馆演出?

这和豫剧人李树建今年启动实施的“豫园(上海)·京园(北京)·家园(郑州)”三步走举措密切相关。

今年1月21日至23日,“豫园·豫剧·遇知音”豫剧人李树建入驻上海豫园系列演出举行,正式开启了古老豫剧在时尚上海驻场演出的新模式,至今已连演五个月,每个月上演三场。

今年2月20日,“家园”豫剧人李树建入驻河南艺术中心小剧场沉浸式驻场演出正式开启,每个月连演三场,至今已连续演出了四个月。

今年5月16日,“京园有戏——豫剧人李树建入驻北京河南大厦媒体见面会暨启动仪式”在北京河南大厦举行。当天,由豫剧人李树建倾力打造的豫剧沉浸式小剧场驻场演出在京正式启动,标志着豫剧人李树建“豫园(上海)·京园(北京)·家园(郑州)”三步走战略落地生根。

当时,北京湖广会馆的有关负责人观看了李树建在北京河南大厦演出的沉浸式豫剧《程婴救孤》、《清风亭上》,被沉浸式的“喷空+豫剧”深深打动,当即决定邀请李树建到湖广会馆演出。

众所周知,湖广会馆部分建筑原为万历首辅张居正的旧宅,后张居正捐私宅修建全楚会馆,再后变为私宅。数易其主后,至清嘉庆年间的1807年扩建为湖广会馆。

如今,湖广会馆集会馆文化、戏曲文化、士人文化三大文脉于一身。她见证了时代风云,保存了城市记忆,是北京现存拥有戏楼的重要会馆之一。这里留下了众多梨园名家及名票的足迹,而始于清晚期的“庚扬集”,是社会名流、名角票友在湖广会馆设立的票社雅号,名扬全国,赓续至今。

“我们的沉浸式演出,今年先后落户上海、郑州、北京,尤其是上个月在北京河南大厦亮相后,能够吸引湖广会馆的关注,能够看中我们的沉浸式演出,这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李树建说,湖广会馆尤其适合展现民族艺术,因为剧场的格局、装饰都遵循传统,和观众的距离也很亲近,这为沉浸式豫剧的市场化探索又开拓了新空间、开辟了新渠道。

【三】在坚持中创造机会,在机会中创造历史

作为一位有责任、有担当、有信仰、有情怀的艺术家,退休后的李树建退而不休,走南闯北,东奔西走,始终在为豫剧的弘扬、传承、光大而努力。尤其是今年以来启动的“豫园·京园·家园”三步走举措,旨在通过沉浸式驻场演出的形式,培育年轻观众、培养年轻演员,让更多观众领略豫剧的魅力。

而在此次演出中,“培养年轻演员”得到了最好的诠释。大象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此次演出以河南明星擂主大爱剧团为班底,许昌市戏曲艺术发展中心、新郑市豫剧团参与其中。该剧主角张元秀的饰演者,除了李树建外,还有青年演员李新伍、李红彬,正所谓“新时代 新生代 新形态 看我戏曲新一代”。
豫剧沉浸式演出
为了把演出做到极致,李树建带领演职人员提前两天来到湖广会馆。6月9日晚上,他们更是排练到晚上11时,连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不放过。而在6月10日上午8点多,他们再次聚集排练,一直到中午。当然,为了不耽误排练和演出,午饭、晚饭全员吃盒饭。

喷空+豫剧、师父+徒弟、豫剧名家+民营剧团、古老豫剧+文化地标+市场运作……在沉浸式豫剧演出的道路上,李树建以更高的历史自觉、更大的历史担当、更多的历史作为,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刷新戏剧界对他的认知。

正像他所说的那样,步入新时代,豫剧的沉浸式驻场演出,还有无限种可能。只有在坚持中才能不断创造机会,只有在机会中才能创造历史。

悠悠二百年,湖广会馆在北京城巨变的浪潮中被各个时代塑造着,多次侥幸得以留存。从同乡会、试馆、侵略者司令部,到国民党建党会场,它苦苦挣扎过;从工厂、大戏楼,到博物馆……它又总在铿锵鼓点中,重新拉开大幕。

绵延三百载,古老豫剧成为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历史上,伴随着河南人向外迁徙的脚步,曾经流传到全国20多个省市,从秦晋高原到巴蜀之国,从宝岛台湾到天山脚下,皆有专业的豫剧院团和固定的观众群体,如今又有了“豫园·京园·家园”沉浸式驻场演出,历久弥新。

往事如烟。湖广会馆的故事关乎北京这座城市的更新,也关乎文化与建筑、个体与历史的链接。

往事并不如烟。当300年的豫剧唱响200年的湖广会馆,关乎的是豫剧的历史与现代,更关乎豫剧的当下和未来。

猜你喜欢

豫剧经典唱响豫园

豫园演出的豫剧《破洪州》《花木兰》《大祭桩》,均是在常派经典基础上改编的小剧场版,在保持经典剧情和唱腔基础上,将传统豫剧与河南喷空相结合。...
豫园位于上海河南路中段,是上海的地标性建筑,每天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超过20万人,为豫剧入驻豫园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豫剧《戈壁母亲》是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改编自韩天航小说《母亲和我们》由兵团豫剧团创作并演出。该剧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位母亲带着一个儿子和一个捡来的女儿到新疆寻找丈夫,从此扎根兵团、屯垦戍边的故事。...

河南豫剧院青年团公开招聘公告

招聘人员专业素质要求:国家普通院校艺术类相关专业中专以上学历。男演员身高1.70米以上,女演员身高1.60米以上(业务水平杰出者和武行演员条件可适当放宽),五官端正,相貌较好。...

火了!李树建《清风亭上》西安演出圆满成功!

本场演出是西安市豫剧团传承经典名人名剧系列演出的第一场。《清风亭上》作为忠孝节义四部曲之一,是一部流传多年的中国传统剧目,讲述了一个朴实感人、凄婉撼人的悲剧故事。...
豫剧电影《义薄云天》对舞台版进行了电影化的创作处理,让整部作品更为紧凑、更为精炼。为更好地传承、传播、传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义薄云天》策划创作历时五年,并由著名剧作家陈涌泉先生担纲编剧。...

豫剧名家李树建

李树建是"豫西派"的杰出代表,从艺20多年来,他先后主演了《大登殿》、《清风亭》、《乡村警官》等十几部优秀剧目。他挖掘整理"豫西调"的传统声腔遗产,走访"豫西调"名家,学习其演唱方法、技巧,琢磨用气、吐字和润腔的诀窍,终于自如地掌握了豫西名生王二顺演唱的基本特点和韵味,曾被誉为"小王二顺"。...

河南豫剧院一团召开2022年首次全体大会

2022年,豫剧院一团将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和各项安全工作,同时有序推动复工复产,进一步聚焦创作生产优秀作品这一中心环节,力争圆满完成原创现代豫剧《中国红》《南水迢迢》 的加工提高、省青年艺术人才扶持、省青年戏剧演员大赛等项目活动,以及所有业务工作的完成。...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