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非先生的创作历程及其对黄悔戏艺术事业的奉献

时间:2022-03-28 15:32:43 阅读:
剧作家张亚非
剧作家张亚非参加黄梅戏剧本研讨会(八十年代)

张亚非 合肥人(1918——1999年)编剧、导演,毕业无锡国学专修学校,1937年从事艺术工作。任职:安庆市文化馆,安庆市黄梅戏胜利剧团,安庆地区黄梅戏剧团等。
张亚非先生的创作历程
及其对黄悔戏艺术事业的奉献

文|秋水

张先生早期即从事戏剧活动。建国后,始在合肥筹建皖北文艺干校,后调宜城、为安庆市中心文化馆首任馆长,负责文化艺术行政领导工作。在此期间,他不遗余力地贯彻执行党的文艺方针和戏改政策,恢复组建戏剧演出团体,主持讲习会,组织艺人学习,审查修改上演剧目。并集编、导、演于一身、把自己的艺术才华倾注到新生的黄悔戏事业上来。至今仍矢志不渝。

张先生独具慧眼,不拘一格地举荐黄梅戏人才。是他在任安庆市中心文化馆馆长时,力排众议,派馆里的戏改干部邹洪泉到南京,将严凤英接回安庆大观黄梅戏剧团演出,为黄梅戏的崛起和风靡海内外准备了承先启后、功盖一代的艺术奇才。

张先生爱才心切,思贤若渴,毕生都在为黄梅戏艺术队伍发现和栽培新秀(包括编、导、演各方面的骨干力量)。建国后,安庆市黄梅戏舞台上的斯淑娴、张谷芳、吴贤福、程兆林、刘广慧……近年活跃在池州地区舞台上的汪菱花等,皆是张先生引荐并予以热情扶持的。而今他们都成为黄梅戏影、视、舞台上的中坚力量。

张先生大力提倡专业黄梅戏剧团搬演现代戏。他自主持安庆市群众文化艺术行政工作之日起,便积极倡导现代戏并身体力行。严凤英重返安庆市黄梅戏舞台后,既演传统戏又演现代戏。潘璟琍等主演的《新事新办》、《小女婿》、《小二黑结婚》、《打灶王》、《血海深仇》等现代戏剧目以及话剧、京剧的《枯井沉冤》、《不拿枪的敌人》、《思想问题》、《九件衣》、《姐姐妹妹站起来》等现代戏都是在这一段时间上演的。当年参加演出的骨干演员尚有不少健在者(如池州地区黄梅戏剧团老艺人刘俊云等)仍记忆犹新。今江西省彭泽县文化部门还珍藏有建国初期安庆群众编演的现代黄梅戏《血恨记》手抄本,写农民斗争求解放、翻身见太阳的故事。剧本扉页上有当年任馆长的张先生审查批复的意见:

“基本上没问题,可以演。”还对剧本提出修改意见:“杨佑林(剧中主角)家乡解放时,把伪县长、乡长、保长不论罪恶大小,不分首恶协从,一齐枪决,又未经政府批准,这是不对的,与事实也是不符合的。希作适当修正。”(详见86年第3期《黄梅戏艺术》剧坛话旧录栏目中汪同元、徐东升的文章)说明张先生对黄梅戏团体上演现代戏不是责备求全,而是热情扶持的,对繁荣现代戏的创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他本人后来就曾经创作(改编)过不少黄梅戏

张先生为丰富黄梅戏的上演剧目,不断提供新的一剧之本。数十年如一日,宵旰劬劳,不辍笔耕,具有春蚕吐丝的奉献精神。

1955年,他调任安庆市黄梅戏剧团编导。专业黄梅戏编剧生涯从此开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其时虽年逾花甲。然面老骥伏枥,精神不减当年,又连续创作、改编了一大批剧本。《杨贵妃》是他的新作。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第二届中国艺术节舞台上,京、昆、川、话等剧种皆有各具特色的《杨》剧上演,蜚声京华,盛况空前。以安庆市黄梅戏剧团的强大阵容和综合艺术荟萃,完全可以携自己的《杨贵妃》晋京一展风采,进一步扩大黄梅戏的影响。惜乎因这样或那样的障碍,未能如此。贻误良机,可为一叹!但张先生是无愧的。他的辛勤劳动毕竟没有白费。他在剧本出路上素持不卑不亢,随遇而安的态度,至今还以七十二岁的高龄默默无闻地耕耘,奉献。他的创作历程是与安庆黄梅戏的发展道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有必要将他在二十多年中创作、改编(含与人创作)的主要戏曲作品作一统计介绍:

1957年,改编并导演了《拜月记》,安庆市黄梅戏二团演出。斯淑娴等主演。

1957年,改编并导演了《天河配》,安庆市黄梅戏训练班演出,周旭春、戴莉莉、张莉萍等主演。

1958年,改编并导演了《田螺姑娘》,安庆市黄梅戏训练班演出,吴贤福、张莉萍等主演。

1962年,与高国华合作改编了传统剧目《丝罗带》,同年发表于《安徽戏剧》,枞阳县黄梅戏剧团演出,河南豫剧团移植上演。

1963年,改编了《龙江颂》,安庆市黄梅戏团演出,祖祥云、张谷芳等主演。

1964年,与高国华、汪自毅、汪存顺等合作《春暖花开》,并与罗爱祥合作导演,安庆市黄梅戏一团演出,田玉莲、斯淑娴、张谷芳、戴莉莉等主演。同年发表于《安徽戏剧》。

1964年,改编并导演了《龙马精神》,安庆市青年黄梅戏剧团演出,主演刘广慧首次挑大梁,从此崭露头角。

1965年,改编《苦菜花》,并与祖祥云合作导演,安庆市黄梅戏一团演出,斯淑娴、张谷芳等主演。

1965年,改编《焦裕禄》,安庆市黄梅戏一团演出。祖祥云主演。

1969年初。创作《苍松红梅》 安庆市黄梅戏一团演出,斯淑娴、张谷芳主演,在安庆连续上演一个多月。同年“文化大革命”爆发。被迫辍演,作者也被剥夺了创作权利达十年之久。

1977年,创作《春风送暖》,岳西县黄梅戏剧团在全县合作社会议上演出。

1978年改编《于无声处》,安庆地区黄梅戏剧团演出,张焕均等主演。

1979年,与龙仲文合作《选才记》,安庆地区黄梅戏剧团演出,麻彩楼、姚美美、胡翠云等人主演,荣获安庆地区会演剧本一等奖,演出一等奖,赴省会演获演出奖。同年发表于省剧协出版的《剧本新作》上。

1979年,整理加工《御河桥》,安庆地区黄梅戏剧团演出,胡翠云等主演。安徽省电视台录制成电视片播放。
张亚非与韩再芬合影
张亚非与韩再芬合影

1980年,执笔与李力平、柯文辉等合作《包公赶驴》。安庆地区黄梅戏剧团演出,麻彩楼、胡翠云、程兆林等主演。著名剧作家李健吾嘉许该剧“巧思妙运,极有独到之处”。同年省群艺馆出版《包》剧单行本。四片太空音像公司选段录制磁带。

1980年,据传统剧目《孟姜女》重新编写其中“哭长城”核心选段。安庆市黄梅戏二团胡静主演。中国唱片公司制成唱片发行。1989年,池州地区贵池市黄梅戏剧团汪菱花演唱此段,荣获全国首届黄梅戏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优秀演员奖。

1981年,《红梅结子》,据传统剧目部分情节与潘忠仁合作重新编剧。安庆市黄梅戏二团演出。杨玲、吴晓芳等主演。湖北音像公司录像并录制磁带。翌年发表于安庆市《剧本创作》。

1982年,改编《皮秀英四告》,安庆地区黄悔戏一团演出,董荣玲、汪玉凤、曹传远等人主演。安徽电视台录制成电视片。黄山音像公司录制磁带。

1983年,与汪自毅、潘忠仁分别执笔合作《审婿招婿》。安庆市黄梅戏一团演出,丁同、斯淑娴等主演。该剧曾参加香港个国首届地方戏剧展览演出。1983年至1984年期间,又连续荣获省、市会演剧本一等奖,演出一等奖。1985年易名为《罗衫血泪》,发表在北京《剧本》月刊第二期。1989年改名为《朱门玉碎》,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成黄梅戏电影向国内外发行。黄山音像公司和北京等地音像公司皆曾将全剧录制磁带。

1989年,《鸣凤辞店》(又名《小店风情》),据传统剧目部分情节与方文章合作重新编剧。安庆地区黄梅戏一团演出,李萍、王萍、万迪汉、万玉生等主演。安徽省文联选段录制磁带。

1989年,《贵妃醉浴》(《杨贵妃》中的一场)由安庆市黄梅戏二团赴澳门、广州等地演出。韩再芬、沈裕国、万玉生等主演。韩再芬主演此剧荣获全国首届黄梅戏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十佳”演员称号。同年,该团以全剧《杨贵妃》参加第二届安徽省艺术节安庆分会场演出。

以上只是张先生的部分戏曲作品。限于篇幅。难以概全。但仅此即可看出他在创作道路上是如何不畏艰难地跋涉,为振兴黄梅戏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令人敬仰的是他不但著作甚丰,而且还乐于提携后进,甘为人梯。晚年更热心于此。为黄梅戏队伍培养后起之秀而呕心沥血。不计名利,曾在1984年原安庆地区首届戏剧节舞台上获过剧本创作一、二等奖的作品《三进新房》、《锁夫》、《杨柳记》等剧本。都曾受到他的指点、润色。无论专业或业余作者请他看本子、他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虽心神俱疲、也从未拒人门外。

张先生在戏剧创作上有很深的造诣。但并非完美无瑕。诚可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也。但他不诱于誉,从不愿在同行或门生中标榜自己。在参加原安庆地区评议技术职称时,他申报二级编剧。友人根据他的创作水平与成就劝他改报一级。他说:“职称是国家给知识分子的名位。应该实事求是。既不能滥,也不可盗。对照政策规定,我仅仅够上二级。如果欺世盗名, 即使评上,也是问心有愧的。”

为表达对张先生的感戴之情,门生中有人将张先生所创作、改编的部分剧目名称串成一幅戏联,特录为本文作结。联曰∶

忆昔龙江之滨,红岩顶上,火焚凤凰,谁知于无声处有寂寞嫦娥,仰先生苍松红梅,成全天河配对?!

喜今拜月亭前,春风送暖,苦菜花开,犹怜鸣风辞店并秀英四告,仗老子龙马精神,直教包公赶驴。

1987年11月17日于安庆

注∶戏联中所嵌剧名依次为《龙江颂》、《红岩》、《火凤凰》、《于无声处》、《嫦娥》、《苍松红梅》、《天河配》、《拜月记》、《春风送暖》、《苦菜花》、《鸣凤辞店》、《皮秀英四告》、《龙马精神》、《包公赶驴》共十四个大戏。

——本文摘录自《黄梅戏艺术》1990年第1-2期

猜你喜欢

秋日进京城|2024年再芬黄梅·北京演出季即将开启

11月19日-24日,2024年再芬黄梅·北京演出季隆重开启,韩再芬院长携再芬黄梅艺术剧院三台大戏登陆国家最高艺术殿堂——国家大剧院,为观众讲述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徽州女人》《徽州往事》和《女驸马》的精彩故事。这也是再芬黄梅连续十六年走进国家大剧院,将文化精品奉献给广大观众,将传承发展一以贯之,期冀黄梅戏在新时代更上新台阶。...
北京曲剧《黄叶红楼》依托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编创,演绎了曹雪芹于黄叶村著书时与红楼人物之间的灵魂对话以及情感交流的旧事。该剧在小说原著及大量“红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设计了“戏中戏”,剪裁了《红楼梦》中的悲剧人物与故事情节,勾勒出一台千古悲剧。...
韩再芬十六岁因担纲主演黄梅戏电视连续剧《郑小姣》而一举成名。先后主演了《女驸马》《徽州女人》《公司》《徽州往事》《不朽的骄杨》《六尺巷·宽》等三十余部具有较大影响的舞台剧及《走向共和》《贞观长歌》《李清照》等二十余部优秀影视剧。...
镇领导致辞后,文艺工作者、实验中学、实验小学的同学们为来宾和观众表演了广场舞《黄河源头》、舞蹈《一路花开》、5人群口快板《每家每户每庭院》、合唱《最美的声音》、10人古典舞《入画江南》、男声独唱《最美的歌唱给妈妈》、小品《爸妈我们回家》、《功夫扇》、舞蹈《爷爷奶奶的幸福生活》。演出结束后还对社区部分群众进行了走访慰问。...
让匠心培育的“芬芳”永留申城2024年8月5日,再芬黄梅受邀前往上海图书馆,与《长三角之声》主持人星纪共同开启“常听常新的黄梅戏——2024再芬黄梅在上海”主题分享会。...

秋日随感

处暑已到似未到,空有其名不出招。高温岸然盛暑气,新凉隐形打水漂。...
汪晨晨,再芬黄梅优秀青年演员,共青团十九大代表,新时代“黄梅之星”冠军获得者,毕业于安庆师范大学黄梅剧艺术学院(表演本科班)。她嗓音独特,表演成熟,富有感染力,可塑性强。...
《泪洒相思地》作为黄梅戏的经典剧目之一,其深情厚意和悲欢离合的故事已深入人心。此次复排以青年演员为主,他们独有的朝气和对角色的理解,给剧中人物带来了更加饱满且真挚的生命感,同时,这也是新生代演员与老一辈演员的传承接力和展示自身才华、锤炼技艺的大好时机。...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