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条扁担挑遍全县”到“直播间唱响黄梅戏”
时间:2022-11-19 19:47:21 阅读: 次 作者:怀宁县黄梅戏剧团
黄梅戏作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在一代代黄梅戏戏曲人的共同努力下,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一部分。很荣幸,怀宁县黄梅戏剧团在几十年发展中,与梨园同行们共同守护着、传承着。
回看剧团发展历程,我们从未忘记戏曲人的初心。
一条扁担挑遍全县
在新中国建立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以怀宁县石牌镇最为典型,怀宁县境内诞生了一大批戏曲演员,也出现了各类可供表演的戏曲舞台。
1949年春,以石牌黄梅戏剧团为基础,吸收了流动怀宁县境内的“大四喜”京班部分成员,怀宁县组成了场团合一的“怀宁剧院”,实现了“京·黄”同台演出。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在中央戏曲改革政策指导下,怀宁剧院开展了“改戏、改人、改制”工作,经过调整、充实,专演黄梅戏。
1956年,剧院正式改制为全民所有制,并更名为“怀宁县黄梅戏剧团”。
怀宁县黄梅戏剧团老一辈演艺人员,长期坚持上山下乡。当时条件有限,大家就将演出服装、道具、乐器装箱,用扁担挑着,徒步送戏。
剧团“上山下乡送戏下农村”演员步行前往小市镇的场景(摄于1959年4月1日)
随着剧团送戏活动的开展,“一条扁担挑遍全县“的事迹,先后受到安徽省委、省政府和国务院嘉奖。
1960年,怀宁县黄梅戏剧团出席了全国文教战线群英会,并被授予“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以艺术创作生产为重任
怀宁县黄梅戏剧团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制度管理,规范建团,以艺术创作生产为重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导向,持续推出优秀作品。
在不断积累与创新的过程中,剧团先后创作并演出了《党的女儿》《双玉婵》《杨月楼》《失刑斩》《邓石如传奇》《独秀山下的女人》《皖河谣》《挑山女人》(移植创作)等现代戏和古装戏。
特别是2009年以来,先后创作了《独秀山下的女人》《李离伏剑》(原《失刑斩》)《皖河谣》《挑山女人》(移植创作)等黄梅戏大型剧目,新排了《聘丈夫》《乡村小院》《红军井》《清水河畔》《救孤》等10余部小戏,复排了黄梅戏《天仙配》《女驸马》《罗帕记》《荞麦记》《鸡血记》《血掌记》《莲花庵》等10余部黄梅戏传统剧目。
2009年,剧团创作的大型黄梅戏《独秀山下的女人》首演第五届中国黄梅戏艺术节,获“金黄梅”奖;2010年参演第九届安徽省艺术节,获“优秀剧目奖”、个人表演一等奖等七项大奖;2011年,参演第十二届中国戏剧节,获“优秀剧目奖”、个人“优秀表演奖”双项荣誉;2012年参演第六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获“优秀剧目奖”“优秀表演奖”,同年还获得安徽省“五个一工程奖”。
2015年,剧团重新创排大型黄梅戏《失刑斩》改名《李离伏剑》参演第七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获剧目奖和表演奖。
2018年创排大型黄梅戏《皖河谣》参演第八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获得专家一致好评。
2021年移植创排大型黄梅戏《挑山女人》参演第九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获得好评。2022年,入选安庆市文华奖推选活动优秀剧目名单。
以服务人民群众为己任
从创立之初的“一条扁担挑遍全县”,怀宁县黄梅戏剧团始终坚持以服务人民群众为己任,面向基层,服务农村。
2014年以来,剧团每年开展“送戏进万村”演出120场;2012年以来,每年开展“黄梅戏进校园”演出活动,至2017年逐步形成每年开展70余场演出的规模;另外,剧团每年平均开展各类公益演出60余场次。
截止2022年11月18日,2022年度“送戏进万村”活动将圆满收官,剧团已累计完成“送戏进万村”演出1000余场。另外,剧团已完成“黄梅戏进校园”演出超过400场,本年度进校园演出将于11月下旬正式启动。
通过深入基层面向群众的演出,既服务了群众,丰富了老百姓的生活,同时也很好地锻炼了演员的业务能力,对演员体验生活理解作品,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
拥抱互联网尝试戏曲直播
2022年初,怀宁县黄梅戏剧团开始探索通过直播,向更多人展示黄梅戏艺术,由此开启了剧团抖音直播尝试。
通过抖音平台,很多人开始关注我们,特别是一大批80后、90后观众,甚至00后都爱上了黄梅戏。在大量留言中,我们看到了黄梅戏作为传统艺术,在短视频和直播浪潮中新的可能性。
自2022年1月22日正式启动抖音直播以来,剧团抖音号“怀宁县黄梅戏剧团”粉丝数已达124万。我们与粉丝一起,为黄梅戏传承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并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在全社会引起广泛关注。
每次开启直播,我们都会向所有的粉丝朋友们介绍我们来自安徽怀宁。这座小城被誉为“京黄故里,戏曲圣地”,是徽剧、黄梅戏、怀腔等声腔剧种的发源地,四度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黄梅戏)之乡”。
怀宁县黄梅戏剧团诞生于此,现如今已发展为40多名演职人员组成的成熟剧团,其中国家一级演员1名,二级演职员5名,艺术三级演职员10余名,一半以上为85后青年演员。
我们传承着前辈的成就与精神,在新的艺术传播道路上,不断努力与创新。未来,希望在更多的舞台,演绎更多剧目,服务更多人群,传播更多积极向上的文化,做新时代的“文艺轻骑兵”。
回看剧团发展历程,我们从未忘记戏曲人的初心。
一条扁担挑遍全县
在新中国建立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以怀宁县石牌镇最为典型,怀宁县境内诞生了一大批戏曲演员,也出现了各类可供表演的戏曲舞台。
1949年春,以石牌黄梅戏剧团为基础,吸收了流动怀宁县境内的“大四喜”京班部分成员,怀宁县组成了场团合一的“怀宁剧院”,实现了“京·黄”同台演出。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在中央戏曲改革政策指导下,怀宁剧院开展了“改戏、改人、改制”工作,经过调整、充实,专演黄梅戏。
1956年,剧院正式改制为全民所有制,并更名为“怀宁县黄梅戏剧团”。
怀宁县黄梅戏剧团老一辈演艺人员,长期坚持上山下乡。当时条件有限,大家就将演出服装、道具、乐器装箱,用扁担挑着,徒步送戏。

剧团“上山下乡送戏下农村”演员步行前往小市镇的场景(摄于1959年4月1日)
随着剧团送戏活动的开展,“一条扁担挑遍全县“的事迹,先后受到安徽省委、省政府和国务院嘉奖。
1960年,怀宁县黄梅戏剧团出席了全国文教战线群英会,并被授予“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以艺术创作生产为重任
怀宁县黄梅戏剧团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制度管理,规范建团,以艺术创作生产为重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导向,持续推出优秀作品。
在不断积累与创新的过程中,剧团先后创作并演出了《党的女儿》《双玉婵》《杨月楼》《失刑斩》《邓石如传奇》《独秀山下的女人》《皖河谣》《挑山女人》(移植创作)等现代戏和古装戏。
特别是2009年以来,先后创作了《独秀山下的女人》《李离伏剑》(原《失刑斩》)《皖河谣》《挑山女人》(移植创作)等黄梅戏大型剧目,新排了《聘丈夫》《乡村小院》《红军井》《清水河畔》《救孤》等10余部小戏,复排了黄梅戏《天仙配》《女驸马》《罗帕记》《荞麦记》《鸡血记》《血掌记》《莲花庵》等10余部黄梅戏传统剧目。
2009年,剧团创作的大型黄梅戏《独秀山下的女人》首演第五届中国黄梅戏艺术节,获“金黄梅”奖;2010年参演第九届安徽省艺术节,获“优秀剧目奖”、个人表演一等奖等七项大奖;2011年,参演第十二届中国戏剧节,获“优秀剧目奖”、个人“优秀表演奖”双项荣誉;2012年参演第六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获“优秀剧目奖”“优秀表演奖”,同年还获得安徽省“五个一工程奖”。
2015年,剧团重新创排大型黄梅戏《失刑斩》改名《李离伏剑》参演第七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获剧目奖和表演奖。
2018年创排大型黄梅戏《皖河谣》参演第八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获得专家一致好评。
2021年移植创排大型黄梅戏《挑山女人》参演第九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获得好评。2022年,入选安庆市文华奖推选活动优秀剧目名单。
以服务人民群众为己任
从创立之初的“一条扁担挑遍全县”,怀宁县黄梅戏剧团始终坚持以服务人民群众为己任,面向基层,服务农村。
2014年以来,剧团每年开展“送戏进万村”演出120场;2012年以来,每年开展“黄梅戏进校园”演出活动,至2017年逐步形成每年开展70余场演出的规模;另外,剧团每年平均开展各类公益演出60余场次。
截止2022年11月18日,2022年度“送戏进万村”活动将圆满收官,剧团已累计完成“送戏进万村”演出1000余场。另外,剧团已完成“黄梅戏进校园”演出超过400场,本年度进校园演出将于11月下旬正式启动。
通过深入基层面向群众的演出,既服务了群众,丰富了老百姓的生活,同时也很好地锻炼了演员的业务能力,对演员体验生活理解作品,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
拥抱互联网尝试戏曲直播
2022年初,怀宁县黄梅戏剧团开始探索通过直播,向更多人展示黄梅戏艺术,由此开启了剧团抖音直播尝试。
通过抖音平台,很多人开始关注我们,特别是一大批80后、90后观众,甚至00后都爱上了黄梅戏。在大量留言中,我们看到了黄梅戏作为传统艺术,在短视频和直播浪潮中新的可能性。
自2022年1月22日正式启动抖音直播以来,剧团抖音号“怀宁县黄梅戏剧团”粉丝数已达124万。我们与粉丝一起,为黄梅戏传承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并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在全社会引起广泛关注。
每次开启直播,我们都会向所有的粉丝朋友们介绍我们来自安徽怀宁。这座小城被誉为“京黄故里,戏曲圣地”,是徽剧、黄梅戏、怀腔等声腔剧种的发源地,四度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黄梅戏)之乡”。
怀宁县黄梅戏剧团诞生于此,现如今已发展为40多名演职人员组成的成熟剧团,其中国家一级演员1名,二级演职员5名,艺术三级演职员10余名,一半以上为85后青年演员。
我们传承着前辈的成就与精神,在新的艺术传播道路上,不断努力与创新。未来,希望在更多的舞台,演绎更多剧目,服务更多人群,传播更多积极向上的文化,做新时代的“文艺轻骑兵”。
猜你喜欢
在黄梅戏艺术的熏陶下,全体师生更加热爱戏曲文化,传统文化之花在新时代将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完成本年度送戏进万村演出后,经过短暂的休整,怀宁县黄梅戏剧团2022年度黄梅戏进校园活动也拉开帷幕。怀宁县黄梅戏剧团已总计完成400余场黄梅戏进校园演出,最初听戏的小学生,现在已经成了大学生,或者已经走向社会投入工作。...
怀宁县黄梅戏剧团 黄梅戏《挑山女人》剧情简介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一个年轻漂亮的女人生下了一个双目失明的残疾儿,不久又有了一对龙凤胎,谁知,两年后丈夫离世,婆婆怨恨女人克夫便与他们母子四人断绝了来往。...
这支优秀的“天团”,其实早已在抖音上火出了圈,他们许多视频的点赞,都高达几十万,也引来了无数年轻戏迷的认可与追捧。从这些唱黄梅戏的男孩女孩身上,我看到两个字——“美好”。这种美好,并不光是指他们唱得很好,机灵聪慧,富有活力,让人耳目一新。...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