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荣军:在血与火之中淬炼的亲情——黄梅戏《延年和乔年》创作后记

时间:2025-08-04 16:31:07 阅读:
原创黄梅戏《延年和乔年》
喻荣军
 
当韩再芬院长找我写有关陈延年和陈乔年兄弟的黄梅戏时,我既感到惊讶,又仿佛是意料之中,惊讶是她怎么会想到找我来写黄梅戏,毕竟我写的戏曲作品并不多,而且也从未写过黄梅戏,意料之中是因为我刚刚写完话剧《觉醒年代》,跟原作者龙平平比较投缘,都是安徽老乡,又能聊得来,那次改编效果不错,是龙平平跟她推荐了我。我跟韩院长说了我的担心,就是我对黄梅戏并不熟悉,而且这个题材做黄梅戏很难,而她的回答很干脆:“黄梅戏本来负担就小,我想做些创新,我做戏从来追求一戏一格,找你就是不想做一台很传统的戏,你可以放开手脚,自由发挥。”黄梅戏历来是旦角为主,显然延乔兄弟的题材主角肯定不是旦角,既然她有这个打算,我也就没什么负担了。

决定要创作时,我总在想一个问题,就是当下的观众为什么要看这类题材的作品,是因为电视剧《觉醒年代》让很多观众熟悉起延乔兄弟来,他们为了国家为了党,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当历史的尘埃落定之后,那些曾经以青春热血浇灌理想之花的生命,便凝成民族记忆深处不灭的星辰,在星空中绽放出奇异的光芒。延乔兄弟对于安庆来说,他们不仅是革命者,更是这座城的儿女,这里的人们对于他们有着深厚的爱戴和敬仰。所以在创作之初,我就决定一定要写情,以情动人,在情之中寻找立意,这是创作的根本。
大型新编<a href=http://www.xiaopiaoyou.com/huangmeixidefayuandi/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黄梅戏</a>延年和乔年
这次创作过程,于我而言,是一场穿越百年风雨的跋涉,更是在革命者父子间那复杂深沉的情感血脉中进行一次刻骨铭心的泅渡。刚开始的剧名叫《青年年代》,延乔兄弟很年轻,我也想以他们为典型写出那个时代的青年革命者的群像。剧本前前后后修改了十二稿,有几次几乎是推翻重来,最终定剧名为《延年和乔年》,就是这个剧名更加的朴实亲切,令人关切。我看了一些黄梅戏的戏剧作品,有传统的,也有新编的,我希望能研究一些黄梅戏的特点,刚开始,我想既然黄梅戏当中旦角的唱腔最为动听,那除了延乔兄弟之外,我一定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旦角角色,我看了能找到的所有的关于延乔兄弟的资料与书籍,其中有一段记载很打动我,就是当延年和乔年先后牺牲之后,国民党反动派丧心病狂地把他们的遗体都抛进了黄浦江,当延年的妹妹和陈乔年的姐姐陈玉莹来上海寻找他们的时候,却被告知了这个噩耗,她只能在秋日里面对滔滔江水失声痛哭,以此来祭奠他们,所以最新出现在我脑海里的就是这个画面——《祭江》,甚至这也是我最先写出的部分,我相信姊妹情深能打动我,就一定能打动观众,所以我就用陈玉莹这个角色来串整个戏,另外,我还设置了狱警这个角色,因为他目睹了延乔兄弟先后的牺牲,这让他自己最终从迷茫中走了出来,他的唱腔有着丑角的喜剧效果。我希望从陈玉莹的叙述中勾起对于延乔兄弟的回忆,从而把他们的革命经历和成长过程体现出来。但是在后来的讨论中,我把这个角色给删掉了,毕竟她并不能有机地串起全剧,而且她与延乔兄弟之间交集不多,很难形成正面的冲突。

在后面几稿中,我曾以陈独秀的第二任高君曼为女主角,后面又以陈独秀的原配妻子高氏为女主角,都是为了突然她们与陈氏父子三人之间的关联,但最终都舍弃了这些想法,最后,我们保留了高氏、高君曼和吴爱媛这三个女性角色,从而突出反映兄弟俩的母子情以及他们的情感世界,这会人物更加的丰满可信。当然,剧的主角始终是延乔兄弟,我最终选择了从陈独秀的视角来看待他们之间的关系,这也是观众最感兴趣的视角,父子三人既是革命者,但他们也都是人,他们是共产党员,但他们也是父亲与儿子,写延乔兄弟就不能避开陈独秀,不能避开他们之间那种复杂而深沉的父子情深,而正是在血与火的革命岁月里,这种经过淬炼的亲情才是最真挚的、最打动人的,也是最震撼人心的。
大型新编<a href=http://www.xiaopiaoyou.com/huangmeixidefayuandi/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黄梅戏</a>延年和乔年
面对延年、乔年兄弟短暂而壮烈的生命轨迹,在创作时我时常感到笔尖的沉重。翻阅史料,凝视那些泛黄照片上年轻而坚毅的面容,一个核心的命题始终在萦绕在我的心头,在“国”与“家”的双重风暴眼中,这群先行者是如何安放个人的情感与命运的?这促使我摒弃了简单的英雄颂歌的模式,转而深入挖掘其情感世界的褶皱与光芒。在剧中,那根贯穿始终的情感“荆棘”就是父子间的隔阂、理解与最终的血脉共振,这成为我创作最着力的支点。从江边码头少年延年倔强代跪,到陈独秀痛心挥棍责其没有“骨气”;从互助食堂里延年那句冰冷决绝的“我没有你这个父亲”,到五四风暴中陈独秀身陷囹圄时,延年那一声石破天惊、饱含血泪的“爸”;直至最后诀别酒碗相碰的刹那……每一次冲突、每一次沉默、每一次迟来的靠近,都非戏剧化的虚构,而是历史真实在人性土壤里必然开出的花朵,结出的果实。陈独秀那句颤抖的“延年,乔年,你们俩是我一生最大的荣耀”,与儿子们对他的回应“我们只是太像您了”,道尽了革命血脉传承的密码——认同其道路,承继其风骨,超越其局限。这份认同,在血与火之中被淬炼得无比纯粹。

延乔兄弟的故乡安庆,不仅仅是地理坐标,更是剧本流淌的精神血液与情感密码。我让“皖江水、菱湖浪、倒扒狮、迎江寺、振风塔……”在剧中反复地吟唱,我让“大南门的牛肉包、江毛水饺、芝麻侉饼包油条、山粉圆子烧肉和鸡汤泡炒米”的香气弥漫在异国绝食抗争的寒夜。这些浸润着故土深情的意象,绝非闲笔,它们都是游子灵魂深处最柔软的牵挂,是支撑绝境的精神食粮,高氏江头望儿的凄婉唱段和乔年在法国畅想安庆美食的轻快,这种对比是革命者以身许国时那份对寻常人间烟火的无限眷恋。陈延年那句朴素的“安庆是个底”,道出了精神的原乡对于闯荡者意味着什么——是无论漂泊多远,内心得以安立的基石。这份乡愁的书写,是我对革命者作为“人”而非符号的体认,让壮烈归于烟火,让崇高拥有温度。

黄梅戏是承载着江淮大地泥土气息与民间情感的艺术形式,这次创作其本身就是一次有意的“回响”。但传统程式如何承载如此宏阔的历史叙事与深刻的人性探索呢?我尝试着在音乐与结构上破格。在音乐设计上,我追求刚柔并济的张力。例如高氏江畔的呼唤(“皖水龙山秋意浓”)如泣如诉,是传统黄梅戏婉转腔韵的运用,它奠定了全剧苍凉的底色。而当延年面对军警发出“革命者只有站着死,决不下跪”的雷霆之声时,则融入进行曲般的铿锵节奏,我期望这能让黄梅调的柔韧迸发出金属的质感。而父子三人关于“监狱即研究室”的轮唱与合唱(“我不入监狱谁入监狱”),层层递进,声浪叠加,宛如精神的洪流,这想这正是传统戏曲板腔体与现代多声部合唱碰撞出的新火花。在结构上,我采用时空折叠与心灵外化的手法。

1927年上海寓所陈独秀的悲恸回忆,与1912年安庆码头的棍棒教育、1915年上海搬运站的艰辛、1919年北京五四的狂澜、1922年里昂绝食的寒夜、1918年北京互助食堂的闹剧……这些时空碎片并非线性铺陈,而是依据情感逻辑与主题关联,如蒙太奇般在陈独秀的追忆与延乔兄弟生命的关键节点间自由切换和叠印。例如,在舞台上,军警的呵斥(“跪下!”)与父亲的怒吼(“起来!”)在时空中形成了残酷的对位;成年的延年奔向跪地的幼年自己,扶其挺立,这一超现实的意象,是精神成长的宣言。这种打破物理时空的叙事,旨在直指人物内心的风暴,让历史在情感的透视镜下重新显现。例如,在1915年汪家“皖宴”上陈独秀遭到了陈延年用石头的冰冷羞辱,而1927年陈独秀寓在所里摩挲石头时的老泪纵横,其意涵就完成了一次逆转,它曾是儿子眼中父亲“又坚又硬,冷漠无情”的象征,最终却化为父亲心中儿子“宁折不弯,自有风骨”的丰碑。我通过石头这一个意像的流转,凝缩了父子间最深沉的理解与和解。

剧本十二易其稿,最锥心的修改,莫过于如何为这对青春陨落的兄弟作结,我本希望他们能走到今天,走进当代青年中间,走进现代化的安庆城,最终还是舍弃了这样的想法。“龙华千古仰高风”的诗句固然悲壮,但我觉得需要更意象化的升华。最终,我让少时的延年、乔年从舞台深处走来,带着离乡的汽笛声和母亲“春雨纷纷柳芽长”的牵挂之歌,与走向刑场的成年兄弟叠印。高氏与安庆女人们的群像,是无数守望的母亲与乡土的化身。而“墙外桃花墙里血,一般鲜艳一般红”的吟唱,更是将个体生命的凋零升华为一种精神的怒放——那桃花,是青春的热血染就,是理想的旗帜飞扬,更是穿越时间依然灼灼其华的生命印记。
大型新编<a href=http://www.xiaopiaoyou.com/huangmeixidefayuandi/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黄梅戏</a>延年和乔年
创作黄梅戏《延年和乔年》,是我的一次向信仰深处、向情感渊薮的掘进之旅。我试图在历史的宏大叙事中,寻找那些被血泪浸泡的个体心跳;在革命的风雷激荡里,聆听父子间沉默的惊涛与最终的和鸣。他们“只是太像了”的慨叹,道尽了革命者精神血脉传承的悲壮与必然。愿这出戏,不仅是对先烈的缅怀,更能成为一面镜子,照见我们自身——在不再需要抛头颅洒热血的今天,那份为理想纯粹付出、为信念执着坚守的精神质地,是否依然如安庆的龙山皖水一样依旧流淌在我们生命的河床?这是一份永恒的叩问,或许这正是那灼灼桃花年复一年盛开的根由。

是为记。
喻荣军
喻荣军,剧作家。一级编剧。艺术学博士。上海文广演艺集团副总裁,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总监。ACT上海国际当代戏剧节总监,上海国际喜剧节总监。文旅部优秀专家。上海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2000年至2024年,已有八十余部舞台作品(包括话剧、音乐剧、歌剧、戏曲、舞剧、肢体剧和翻译剧本等)被国内外几十家剧院翻译成十几种语言上演,并多次荣获中国戏剧曹禺剧本奖等国内外多项专业奖项。

主要作品有话剧《去年冬天》《WWW.COM》《天堂隔壁是疯人院》《谎言背后》《香水》《活性炭》《浮生记》《资本‧论》《简‧爱》《1977》《钢的琴》《推拿》《基督山伯爵》《红楼梦》《老大》《乌合之众》《家客》《觉醒年代》《英雄儿女》《不可说》《孟小冬》等;音乐剧作品有《马路天使》《繁花尽落的青春》(又名《四两青春》)《风中丽人》《烽火家书》《你是我的孤独》《I Love You》(翻译改编)《战争与和平》等;芭蕾舞剧《简‧爱》《死水微澜》《归来红菱艳》等;舞剧《李清照》《雁丘词》等;肢体剧《人模狗样》;歌剧《映山红》《在希望的田野上》《霓虹灯下的哨兵》等;杂技剧《化‧蝶》《天山雪》;戏曲《情叹》《心归何处》《延年和乔年》等,并有十几部作品应邀参加国际性戏剧节演出,出版中文、日文、英语、土耳其语、西班牙语、罗马尼亚语、意大利语、韩文等作品集数种。

演出时间
2025年8月8日—9日19:30

演出地点
上海美琪大戏院

演出票价
VIP880  680  580  380  280  180  100元

猜你喜欢

最让我激动的是这些年,再芬剧院培养、成长了一批这样“技貌品”三全的演员,把这对革命兄弟搬上舞台,简直是我们再芬剧院的光荣使命和上天的安排。...
黄梅戏延年和乔年由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安徽再芬黄梅艺术剧院院长韩再芬担任出品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总监、一级编剧喻荣军担任编剧,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导演何念担任导演。...
昆剧盛世红妆是浙江京昆艺术中心(昆剧团)为第六代传承人代字辈青年演员精心打造的新编大戏。...

2025年再芬黄梅 上海演出季于8月正式启动

备受瞩目的2025再芬黄梅上海演出季也即将璀璨启幕!这一次,我们为您精心奉上两台重磅大戏——经典黄梅戏《女驸马》与原创黄梅戏《延年和乔年》。...

韩再芬谈黄梅戏《延年和乔年》

在省市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决定上马大型新编黄梅戏延年和乔年后,按照程序,紧锣密鼓且有条不紊,得到陈独秀孙女陈长璞女士、龙平平先生等专家学者、主创团队的大力支持。...

黄梅戏《延年和乔年》在安庆首演

黄梅戏延年和乔年由安徽再芬黄梅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创排,以独特艺术视角再现陈延年、陈乔年兄弟与父亲陈独秀的家国故事。...
分析为什么韩再芬会在演出之后飙泪,像个泪人儿,不能自禁,我们得出主要原因有三:第一,作为总裁她对这部戏非常看重,一开始期待值就很高。...
该剧以深沉而炽热的情感,讲述了陈延年、陈乔年与父亲陈独秀之间那段交织着亲情、信仰与革命理想的感人故事。他们不仅是血脉相连的父子,更是并肩战斗的同志,在风雨如晦的年代里,他们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信仰的壮歌。...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