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韵千秋 致敬先贤——纪念京昆大师俞振飞先生诞辰120周年
时间:2022-07-16 10:10:04 阅读: 次 作者:上海京剧院
今天是京昆大师俞振飞先生120周年诞辰之日,他创建了儒雅秀逸,“书卷气”浓郁的小生表演艺术。俞振飞大师把昆剧细腻、优美、高雅的表演融化到京剧中,在京剧小生中独树一帜。在数十年的艺术实践中,与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杨小楼、马连良、周信芳、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金少山、郝寿臣、侯喜瑞、张君秋、言慧珠、童芷苓、李玉茹、李蔷华等许多京剧表演艺术家联袂演出,吸收各家之长,并有个人创造。《贩马记》中的赵宠、《监酒令》中的刘章、《三堂会审》中的王金龙、《群英会》中的周瑜、《打侄上坟》中的陈大官、《金玉奴》中的莫稽、《周仁献嫂》中的周仁、《春闺梦》中的王恢皆脍炙人口,将京剧小生的艺术品位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俞振飞大师还担任过上海京剧院院长、名誉院长。他对京剧的发展和改革,一直以来都有着很深入的实践和深刻的思考。在今天这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再次重温,还是有借鉴意义。
俞振飞谈京剧改革
摘录自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俞振飞艺术论集》(1985版)中《演剧生活六十年——答读者问》一文,题目为作者自拟。
与昆剧不同的是,京剧的改革一直没有断过,京剧艺术基本上一直是在改革中发展着,正是一次又一次较重大的改革,才为京剧艺术开创出了一个又一个新生面。现在到了八十年代,京剧确实得再次开创出一个新的局面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要从内容到形式有较全面的发展和新的突破才行。
改革,说到底还是要出戏出人。而好演员、好剧目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所以戏和人往往一起在观众中产生深刻影响。剧目应当三并举,有经过推陈出新的传统剧目,有新编历史剧,有现代戏,要切实重视剧目的思想内容,也要重视艺术上包括唱念做打的琢磨,否则就站不住。这就有个质量问题,这就要求京剧工作者不仅要有敢于改革的愿望,更要有善于改革的本领。
从舞台演出这个环节来看,纵观改革京剧有杰出成就的艺术家,无不具有一定的思想境界、文化素养和深厚的艺术造诣,主要流派创始人梅、程、荀、尚、杨小楼、余叔岩、马连良等先生,都是如此。他们对于京剧的传统非常有研究,文武昆乱无所不精;他们的戏剧观相当先进,涉猎各种艺术门类相当广博;他们走南闯北,注意体察各种人物,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他们从事艺术创造,全力以赴,一丝不苟,艰苦卓越。在京剧史上,他们留下了大批艺术精品,绝不是偶然的。他们的高超成就,给京剧艺术树立了一个高标准。
此外,杰出艺术家的成功又他们周围的创作集体分不开。就我所见,“四大名旦”和马连良先生等都非常善于团结人才,他们各有较强的编剧力量,各有出色的配角和乐队。当前从事京剧改革,必须抓紧人才的培养和队伍的建设。我觉得,要特别重视中青年优秀演员的提高,让他们成为改革的中坚。
解放后,党领导下的中国戏曲学院(校)、北京市戏曲学校、上海市戏曲学校等新型戏曲院校,培养了一批新型京剧人才。如现在我们上海京剧院的张学津、李炳淑、李长春、王梦云、齐淑芳等中青年同志,当前正年富力强,有较好的传统基础,已经开始表现出自己的艺术个性,帮助他们提高舞台上的表现,让他们真正担当起京剧艺术的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任。我主张把他们的力量相对集中起来,改编、创作一些好戏,作出改革的重点试验。我殷切地希望这些中青年同志团结一致,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艺术素质,把振兴京剧艺术、开创民族戏曲新局面的任务,作为神圣的历史使命去完成。我们年纪大一点的一辈人,要给他们当参谋、做后盾。我相信,只要大家都有使命感,努力去探索,去实践,就会为京剧改革闯出新路,把这门古老的艺术推上新的高峰。
——俞振飞
一九八三年五月(王家熙 高义龙整理)

俞振飞谈京剧改革
摘录自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俞振飞艺术论集》(1985版)中《演剧生活六十年——答读者问》一文,题目为作者自拟。
与昆剧不同的是,京剧的改革一直没有断过,京剧艺术基本上一直是在改革中发展着,正是一次又一次较重大的改革,才为京剧艺术开创出了一个又一个新生面。现在到了八十年代,京剧确实得再次开创出一个新的局面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要从内容到形式有较全面的发展和新的突破才行。

从舞台演出这个环节来看,纵观改革京剧有杰出成就的艺术家,无不具有一定的思想境界、文化素养和深厚的艺术造诣,主要流派创始人梅、程、荀、尚、杨小楼、余叔岩、马连良等先生,都是如此。他们对于京剧的传统非常有研究,文武昆乱无所不精;他们的戏剧观相当先进,涉猎各种艺术门类相当广博;他们走南闯北,注意体察各种人物,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他们从事艺术创造,全力以赴,一丝不苟,艰苦卓越。在京剧史上,他们留下了大批艺术精品,绝不是偶然的。他们的高超成就,给京剧艺术树立了一个高标准。
此外,杰出艺术家的成功又他们周围的创作集体分不开。就我所见,“四大名旦”和马连良先生等都非常善于团结人才,他们各有较强的编剧力量,各有出色的配角和乐队。当前从事京剧改革,必须抓紧人才的培养和队伍的建设。我觉得,要特别重视中青年优秀演员的提高,让他们成为改革的中坚。
解放后,党领导下的中国戏曲学院(校)、北京市戏曲学校、上海市戏曲学校等新型戏曲院校,培养了一批新型京剧人才。如现在我们上海京剧院的张学津、李炳淑、李长春、王梦云、齐淑芳等中青年同志,当前正年富力强,有较好的传统基础,已经开始表现出自己的艺术个性,帮助他们提高舞台上的表现,让他们真正担当起京剧艺术的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任。我主张把他们的力量相对集中起来,改编、创作一些好戏,作出改革的重点试验。我殷切地希望这些中青年同志团结一致,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艺术素质,把振兴京剧艺术、开创民族戏曲新局面的任务,作为神圣的历史使命去完成。我们年纪大一点的一辈人,要给他们当参谋、做后盾。我相信,只要大家都有使命感,努力去探索,去实践,就会为京剧改革闯出新路,把这门古老的艺术推上新的高峰。
——俞振飞
一九八三年五月(王家熙 高义龙整理)
猜你喜欢
走马换将这一创意,不仅考验了演员们的艺术功底,更是一次京剧艺术京沪两大院团的合作展示。...
新编历史京剧武帝刘彻由梅花奖得主、余派老生傅希如饰演汉武帝刘彻,他的唱腔以余派为基调,但又不拘于流派,融合麒、高等其他老生流派。...
特邀北京京剧院程派青衣、一级演员鲁彤,上海京剧院程派青衣、二级演员赵欢,与程派青衣、二级演员毛泠璎共聚杭城。...
修改后的现代京剧《龙潭英杰》不仅重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换,更突显了英雄们深入龙潭虎穴、睿智勇敢的人物形象。...
首映礼上,张火丁发表诚挚感言,她说到,八十余年前,程砚秋先生和翁偶虹先生创作了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令后人享用了无尽的艺术财富,对此她心怀感恩。...
三月至六月,梅花奖得主傅希如每个月为您带来一则将与相的经典故事,其中英雄人物的侠肝义胆更是令人荡气回肠。...
通过此次培训,泽普县文工团将进一步领略到了京剧艺术的精髓,感受到了京剧艺术的魅力,丰富今后下乡演出的节目种类与形式。...
京剧《杜鹃山》如预期般圆满而热烈,全体同仁都铆足了劲儿,观众也看得很投入,令这次演出似拥有了与以往不同的气场和景象。
...
...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