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的养性
时间:2023-12-20 14:12:31 阅读: 次 作者:白艮 一个十几年的自由翻译
一个月之前我就想写这个题目了,各种繁杂的琐事让动力性不足。还有10天本年度结束,我会写各种总结,于是我准备先从昆曲开始写。
昨天从杭州归来,我妈说我最近气色很好,人也没了以前的那种焦躁。她的这一赞美恰巧触碰我的自我感知:我的养性似乎开始有了一些成效。我将这种功效归因于古典文化的学习以及昆曲的滋养。前者我会专门用另外一篇文章来写,题目暂拟为“心性的成长”。本文主要写的是昆曲的滋养。
我大学有个老师,主要上英语写作课。我对昆曲的初印象就来自于她,而她给人的感觉也特别切合昆曲的气质,很恬淡。但是我在大学期间以及毕业之后的七八年,我并未对昆曲产生浓烈的兴趣。我大概在三四年开始听昆曲,不过当时局限于网易云上的倾听。我的昆曲开窍曲大概是张继青先生牡丹亭的“皂罗袍”,尤其是开头那一段“以鸟鸣开启的开场”,惊艳了整个头颅的感觉,然后就是汤显祖《牡丹亭》经典唱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昆曲给我的初体验是唱曲时行字的徐缓,我记得自己当时将听歌的重心放到昆曲是带着一个功利性的目的:我要给自己的思维刹车,让自己的生活节奏慢下来。我选择多劳多得工作模式就意味生活节奏过快,所以我需要借助某些外力让自己在生活中沉下来,于是我开始大规模昆曲的倾听。除此之外,过了而立之年,我需要让自己在翻译之外找个为之投入沉浸感的爱好。
昆曲最大的特点在于其人文性,昆曲剧本由文人创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昆曲剧本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诗意和哲理。大概就是一种唱出来的文学,会让情感丰富、滂沱、澎湃起来。我在爱情的体验方面一向缺少共鸣感,即使是再著名的歌曲中所赞美的爱情都不太能打动我。但是到了昆曲里面的爱情,那种崩出来的情绪会让我的一种“情感感知”缺憾得到弥补,我开始会为之动情了。不光是爱情,桃花扇里面的家国情怀会让我一种鸿篇巨制的历史沉醉感,下次再去栖霞山或许要带束花放在李香君的墓前。
昆曲带来的气性的升腾,会让我整个人活络起来,情感在文学性的曲调中产生滂沱,触于心也,鏦鏦铮铮,铁心也亦鸣。昆曲发源于昆曲,今年下半年我在周末安排了一场秦腔和一场昆曲的观演安排,秦腔是在昆山,昆曲是在上海。昆曲我也去过三次了,这次去昆山是投入热爱到昆曲之后的首次到访。我专门去了昆曲博物馆,位于昆山市亭林公园,比较小巧。我在踏入门中的同时,在耳机里放着游园惊梦。目光所及之物跟耳中所听之曲如此近距离的呼应着,我阅览着这个古老剧种的历史材料,听着当代昆曲演员的演唱,那种感动真是透彻的。
我一开始听昆曲,确实有点附庸风雅之嫌,不过我到了今年后半年,我开始感觉对昆曲有了一些入门后的感觉。
前几日跟友人回忆今年的昆曲活动,我还特意感谢了他,因为他当时来了一句“要走出去听,居家听昆曲跟现场还是不一样”。我是带着这种提示友情才开启的昆曲现场观演体验。
全国的昆曲剧团其实不太多,而我所生活的城市正好有江苏省昆剧院,位于朝天宫。我在三年前第一次跑到朝天宫,在省昆的兰苑小剧场,听了第一场昆曲,体验极佳。一是惊叹于观众在观演过程中的安静,二是欢喜于舞台演员肉嗓产生的曼妙声响直传我的耳膜。
今年是我大规模开始听昆曲演出的一年,除却兰苑小剧场每周六的小演出之外,我看了很多很多昆曲大戏。去上海看的1699桃花扇(省昆)、浮生六记(省昆)、牡丹亭(上昆),在西安看的传承版桃花扇(省昆),在苏州看的浮生六记园林版(昆山昆剧团,简称昆昆),在南京看的最多,有蝴蝶梦(省昆,看了两次)、青春版牡丹亭(苏昆)、国风(北昆)、浣溪沙(昆昆)、白罗衫(省昆)。让我感情最迸发是在上海看的浮生六记,浮生六记这本书曾是我的睡前读物,所以情节构造我更能共情一些,单雯跟施夏明的唱腔如泣如诉,会勾出情感生层次的余韵。沉浸感最强的是在苏州看的浮生六记园林版。所谓园林版,顾名思义,就是在园林里演出,而且是在浮生六记的发生地苏州沧浪亭,实景实地演出。当然票价也很贵,1600。不过观众也不多,移步换景,体验极佳。
昆曲作为百戏之祖,在建国初期经历过生死攸关的时刻。一个昆剧传习所让整个剧种的香火存下来。浙昆的《十五贯》救活了一个剧种……这些都是今年我在听戏以及网络搜索中学到的昆剧历史。
今年可谓是我听曲的开蒙之年,我期待着明年如何构建新的昆曲认识。
昨天从杭州归来,我妈说我最近气色很好,人也没了以前的那种焦躁。她的这一赞美恰巧触碰我的自我感知:我的养性似乎开始有了一些成效。我将这种功效归因于古典文化的学习以及昆曲的滋养。前者我会专门用另外一篇文章来写,题目暂拟为“心性的成长”。本文主要写的是昆曲的滋养。

昆曲给我的初体验是唱曲时行字的徐缓,我记得自己当时将听歌的重心放到昆曲是带着一个功利性的目的:我要给自己的思维刹车,让自己的生活节奏慢下来。我选择多劳多得工作模式就意味生活节奏过快,所以我需要借助某些外力让自己在生活中沉下来,于是我开始大规模昆曲的倾听。除此之外,过了而立之年,我需要让自己在翻译之外找个为之投入沉浸感的爱好。
昆曲最大的特点在于其人文性,昆曲剧本由文人创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昆曲剧本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诗意和哲理。大概就是一种唱出来的文学,会让情感丰富、滂沱、澎湃起来。我在爱情的体验方面一向缺少共鸣感,即使是再著名的歌曲中所赞美的爱情都不太能打动我。但是到了昆曲里面的爱情,那种崩出来的情绪会让我的一种“情感感知”缺憾得到弥补,我开始会为之动情了。不光是爱情,桃花扇里面的家国情怀会让我一种鸿篇巨制的历史沉醉感,下次再去栖霞山或许要带束花放在李香君的墓前。
昆曲带来的气性的升腾,会让我整个人活络起来,情感在文学性的曲调中产生滂沱,触于心也,鏦鏦铮铮,铁心也亦鸣。昆曲发源于昆曲,今年下半年我在周末安排了一场秦腔和一场昆曲的观演安排,秦腔是在昆山,昆曲是在上海。昆曲我也去过三次了,这次去昆山是投入热爱到昆曲之后的首次到访。我专门去了昆曲博物馆,位于昆山市亭林公园,比较小巧。我在踏入门中的同时,在耳机里放着游园惊梦。目光所及之物跟耳中所听之曲如此近距离的呼应着,我阅览着这个古老剧种的历史材料,听着当代昆曲演员的演唱,那种感动真是透彻的。
我一开始听昆曲,确实有点附庸风雅之嫌,不过我到了今年后半年,我开始感觉对昆曲有了一些入门后的感觉。
前几日跟友人回忆今年的昆曲活动,我还特意感谢了他,因为他当时来了一句“要走出去听,居家听昆曲跟现场还是不一样”。我是带着这种提示友情才开启的昆曲现场观演体验。
全国的昆曲剧团其实不太多,而我所生活的城市正好有江苏省昆剧院,位于朝天宫。我在三年前第一次跑到朝天宫,在省昆的兰苑小剧场,听了第一场昆曲,体验极佳。一是惊叹于观众在观演过程中的安静,二是欢喜于舞台演员肉嗓产生的曼妙声响直传我的耳膜。
今年是我大规模开始听昆曲演出的一年,除却兰苑小剧场每周六的小演出之外,我看了很多很多昆曲大戏。去上海看的1699桃花扇(省昆)、浮生六记(省昆)、牡丹亭(上昆),在西安看的传承版桃花扇(省昆),在苏州看的浮生六记园林版(昆山昆剧团,简称昆昆),在南京看的最多,有蝴蝶梦(省昆,看了两次)、青春版牡丹亭(苏昆)、国风(北昆)、浣溪沙(昆昆)、白罗衫(省昆)。让我感情最迸发是在上海看的浮生六记,浮生六记这本书曾是我的睡前读物,所以情节构造我更能共情一些,单雯跟施夏明的唱腔如泣如诉,会勾出情感生层次的余韵。沉浸感最强的是在苏州看的浮生六记园林版。所谓园林版,顾名思义,就是在园林里演出,而且是在浮生六记的发生地苏州沧浪亭,实景实地演出。当然票价也很贵,1600。不过观众也不多,移步换景,体验极佳。
昆曲作为百戏之祖,在建国初期经历过生死攸关的时刻。一个昆剧传习所让整个剧种的香火存下来。浙昆的《十五贯》救活了一个剧种……这些都是今年我在听戏以及网络搜索中学到的昆剧历史。
今年可谓是我听曲的开蒙之年,我期待着明年如何构建新的昆曲认识。
猜你喜欢
孙伊君,国家二级演员、江苏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先攻小生后攻花旦,师从胡锦芳、石小梅、岳美缇、钱振荣、龚隐雷、丛海燕、顾预。...
孙伊君作为江苏省昆剧院第四代实力派演员,将为大家讲述昆曲旦行的表演特色。
...
...
经典昆剧《1699桃花扇》时隔多年再度开启全国巡演,8月9日至10日,这部精彩好戏将登陆广州大剧院,与羊城观众携手,共赴这幅千载桃花不落的南明繁华长卷。...
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1月16日至1月21日在南京博物院老茶馆演出昆曲折子戏《风筝误前亲》《浣纱记寄子》《十五贯访测》《燕子笺狗洞》...
复旦大学教授骆玉明评点《访戴》的一段话感人至深: 这是(王徽之)个人内心诗意的情怀,是一段梦幻式的夜游。...
这部新创昆曲《蝴蝶梦》,由《毁扇》《吊孝》《说亲》《回话》《做亲》《劈棺》六折戏组成。从第三折《说亲》开始,田氏变得主动。...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